“中间主义”认为,伊斯兰“中正和谐”的基本意义就是公平、公正,只有实现公正,才能达到中正和谐。正如《古兰经》中所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当秉公作证,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5:8)“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霸道而互助。”(5:2)“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人淫乱、作恶、霸道。”(16:90)“他曾将天升起。他曾规定公平,以免你们用称不公。你们应当秉公地谨守衡度,你们不要使所称之物分量不足。”(55:7—9)。据此,“中间主义”主张实行社会改良、健全民主法制、建立社会公正,走适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自身实际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资本主义道路,也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发展道路。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与消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平衡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倡导以民主协商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反对专制独裁、腐败剥削和分配不公。
4.对内主张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对外主张史明对话,促进交流
“中间主义”深刻地认识到内部纷争已经严重削弱了伊斯兰民族的力量,阻碍了伊斯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认为加强团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是全民族必须履行的“主命”。只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因此,“中间主义”本着“穆民皆弟兄”的精神,积极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伊斯兰民族的内部团结,呼吁不同教派、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对话,求同存异,寻求合作,加强团结。
“中间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开展对话,以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强调尊重异己、倡导文明对话是伊斯兰文明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传统,正如《古兰经》所说:“众人啊!我确以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9:13)《古兰经》中还特别强调要与“有经人”——犹太教和基督开展对话:“你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3:63)“除以最优的方式外,你们不要与信奉天经的人辩论,除非他们中不义的人。你们应当说:我们确信降示我们的经典,和降示你们的经典;我们所崇拜的和你们所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我们是归顺他的。”(29:46)“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16:125)
“中间主义”本着“人类皆平等”的精神,积极致力于文明对话,认为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所谓“文明冲突论”以及一切将某一种信仰、意志、发展道路、生活模式强加于人的言行,都是有损于世界和平事业的,是不文明的。
5.开启创制之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中与时俱进
“中间主义”主张,“教法创制”已成为伊斯兰民族现实的必需,应当重建“教法创制”这一伊斯兰文明的更新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日益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如果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就会落在历史的后面,而一味“现代化”,抛弃传统和伊斯兰的基本原则,失去所以称之为伊斯兰的特征,就会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此,“中间主义”认为,强调和张扬诸如“中正和谐”、“宽容和平”等一系列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念,不是复古,而是正本清源;不是背弃传统,而是继承传统,不是回归历史,而是与时俱进,伊斯兰历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是开拓进取的,不应也不会被抛在历史的后面,更不会在历史中消失,正如圣训所说:“每过百年都会有革新家刷新宗教。”伊斯兰应是永远新鲜的、年青的面孔,而不是陈旧的木乃伊,伊斯兰不是一个有限的时空概念,不是需要恢复的一段历史。“伊斯兰是过去,是今天,也是未来。”
“中间主义”还强调在阿拉伯民族中维护伊斯兰教及其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脱离伊斯兰教的任何形式的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正是伊斯兰教重新塑造了阿拉伯民族,改变了他们旧有的各种陈腐极端的思维模式和陋习恶俗,培育了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使他们敞开胸怀吸纳异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智力水平。没有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历史将是微不足道的。
三、“中间主义”的主要特征和现实意义
1.“中间主义”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思潮或文化思潮
“中间主义”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广大知识阶层和社会良知的某种共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领域,在不同的宗教派别和学术流派中,在宗教学者、思想家、政治家、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中,都有许多人不同程度地主张或赞同“中间主义”,虽然各自对“中间主义”的具体认识和理解还并不完全一致。“中间主义”不是一个宗教教派、学术流派、社会政治组织或某一执政当局的政治反对派,不是相对于其他某一派别而言的,不是摇摆于各个派别之间的机会主义。“中间主义”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对抗的心态面对现实,继承传统,着眼未来,谋求团结合作,谋求发展进步,致力于实现阿拉伯伊斯兰民族复兴的大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中间主义”思潮目前还处在发展之中,可谓方兴未艾,它很可能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
2.“中间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
“中间主义”不是凭空而来的一种新理论或空洞的说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伊斯兰文明固有的和平宽容、中正和谐思想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强调和张扬。中正和谐是《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之一,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基调和主要特征,曾经成功地体现在历史交往、社会生活、宗教生活、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过程当中。在伊斯兰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中,始终视“中正和谐”为至美。“耕耘现世,犹如要永久生存;重视后世,犹如明天就要离世”的两世吉庆观、沟通亚欧、贯通东西的历史交往、对称和谐的伊斯兰建筑、书法艺术、百年“翻译运动”和“智慧宫”兼容并包的学术活动等等,无不是“中间主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中间主义”所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它产生和发展的沃土,也为“中间主义”力图在新的时代为伊斯兰文明的国际交往拓展空间、求得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3.“中间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阿拉伯伊斯兰社会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正在寻觅属于自己的文化特性同现代物质文明的最佳结合点。面对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它试图找到传统文化经过‘价值裂变’后的合理定位。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间主义”正是这个变化时期探索求进的一种努力,既有批判现实的一面,又有与现实相妥协的一面;既不是反传统的,也不是反现代的,不是反西方的,也不是跟随西方的。尽管“中间主义”并不是一种新的理论,但它着眼于现实和未来,主张重新开启教法创制之门,努力挖掘伊斯兰固有的但却被忽视的深层思想和内在适应能力,坚持原则、灵活务实,反对僵化极端,反对恐怖暴力,力图化解矛盾,弥合分歧,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协调传统与现代等各方面的关系,为解决实现问题、选择适合自身的稳健的发展道路提供一种方法论和实践论,以期达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的自我解困、自我调适、自我更新的目的,从而增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现实中求得新的定位。
“‘中间主义’强调要为伊斯兰教正本清源,正面阐述伊斯兰教主张的宽容、和平、仁慈、中庸和公正等信条,开展文明对话,从各种文化中吸取符合本民族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这些见解,都是立足本身,力求自强的声音,反映了在世纪交替之际,穆斯林学者中不乏有远见卓识之士,他们不故步自封,不满足于引经据典,正在着手设计和提出一份以正统的伊斯兰复兴思想为基础的当代的文明文化工程。这种努力显然是很可贵的,也符合中东伊斯兰民族的发展实际。”。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全体穆斯林人民,渴望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平等交往,渴望实现包括文化复兴在内的民族复兴,这是他们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饥贫瘠弱、任人宰割的屈辱境域中长期孕育的全民族的历史夙愿,是合理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中间主义”顺应这一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应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思想文化界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思潮,在应对内外危机和挑战方面,在对文化传统进行梳理、整合乃至重塑方面,在引导民众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方面,理当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果能如此,则必会在新的时代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千年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新的思想风貌,为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复兴,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中间主义”,任重而道远。
(原载《阿拉伯世界》200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