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14231800000002

第2章 【星期一】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1)

——北大省思课:走在人生路上,看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有时候,或许你觉得自己是一块闪光的金子,走到哪里都会散发迷人的光芒;有时候,或许你又觉得是一块一无是处的烂泥巴,放在哪里都不受重视。其实,这些都源于我们的不自知。令众多人深深羡慕和敬佩的北大人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认知自己,我们才会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者生搬硬套别人的所谓“经验”。

保持本色,你是独特的自己

194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里这样写道:“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这是一种思路,你应该顺着这条路自己去想。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我所说的只是一种看法,你不妨有你自己的看法。”

这封谈及“美”的信一经发表,轰动广大青年,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都来信向朱光潜先生讨教,而问得最多的不是有关美学的问题,而是以上这段话。

“为什么说青年人要有自己的看法?”

“青年人要怎样拥有自己的看法?”

“有自己的看法,是否就是在否定传统观念?”

“有自己的看法,是否就是特立独行?”

一时间,众说纷纭,青年们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事物都有几种看法,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不只是年轻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有思想,有主见,能时刻保持住自己的本色,这样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自己的人生。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将来也不会出现,直到永远的未来,也不会有另一个完完全全一样的你再出现。现代遗传学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你之所以能成为你而不是别人,是由你父母亲各23条染色体决定的,是由千百万个不断变化着的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概率不是人为可以模仿和改变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的独特存在。

然而,生活中,我们却时常忘记了自己的独特性,而去刻意模仿那些所谓的“偶像”和成功人士,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丢失了方向。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论自信》中说道:“每一个人在他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袤的宇宙间存在很多美好的东西,但除非他耕耘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土地,否则他绝不会有什么好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都必须靠他自己去尝试求取。”

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毁灭自我。的确如此,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应该值得骄傲的不是最后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是像某个成功人士一样取得了成功,而是是否发现了自己,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一个小女孩,天生一副金嗓子,人人都夸赞她歌儿唱得像黄莺一样美妙动听。于是,小女孩第一次有了梦想,她要成为一名歌唱家。为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她终于有机会在众人面前一展歌喉时,她却突然发现自己长着一张丑陋的脸。女孩脸很长,嘴又很大,稍微动动嘴唇就露出一排大龅牙。看着镜子里长着大嘴的丑陋的自己,女孩伤心极了,她想:一定要在台上遮住这一口难看的龅牙。

终于到了上台演出的那一天,面对台下一排排的观众,女孩表现得极其不自然。她一直试图把上嘴唇拉下来,以盖住自己的牙齿,结果却适得其反,歌也唱得一塌糊涂,自己也出尽了洋相。

下台后,女孩认为自己一定没希望了。可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家唱片公司打来电话,邀她面试。那人在听了女孩歌声后,对她说:“昨天我就注意到你的表现,我明白你是在掩藏自己。”说着指了指自己的牙齿,然后接着说:“其实,我想说的是,长了一嘴龅牙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你不必为了掩藏它,而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女孩尴尬极了,但她还是耐心地把话听完了。那人接着说:“如果你愿意勇敢地张开你的嘴的话,我想我能为你出一张唱片。也许你的牙齿会给你带来好运也说不定呢。”

女孩接受了对方的忠告,当她的第一张唱片问世后,她立刻一夜成名,成为整个美国最抢手的歌星。从那以后,女孩到哪儿都张大嘴巴,热情地欢唱,很多歌迷都刻意模仿她的模样和歌喉。

女孩保持住了自己的本色,因此成就了独特的自己,否则她可能还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平凡的一员。

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有好有坏,但只要做到了保持本色,坚持住了你独特的个性,便不难发现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别人怎样看待你那是别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欣赏自己。我就是我,没有人可以取而代之,我虽然不够完美,但至少还是独一无二的。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希望自己成为别人,于是总过分压抑自己,这就让我们走上条一岔路。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直到最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既然如此,何不保持本色,简单而快乐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呢?

每当我们在选择的岔路上迷失方向时,不妨想一想朱光潜先生那段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给自己上一堂人生哲学课,而不要一味地沉迷歧路,把自己埋没在错误的苦恼和负担中。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宰相波洛涅斯之口这样说道:“最最重要的是忠于你自己。你只要遵守这一条,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万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于他人,也不过是不得不那样去做。”

每个人只有好好耕耘自己的那块土地,才能得到满意的收成。要知道,自然界赋予每一个人的都是不相同的能力,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你能做什么。

除了你自己,没人能让你自卑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谦逊,虚怀若谷,因此许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唯恐其子女或学生过于自信乃至自负。然而,我的家庭教育理念认为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能常怀谦逊之心。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我的父母很重视我成长中自信心的培养。我的父亲有一个教育理念,即对孩子一天纠错不能超过一个,即使发现孩子身上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也应在几天之内分别提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孩子自信心,让他不至于觉得自己浑身没用,另一方面让他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不至于让他一天内接受过多的指令和建议而无法及时改正。”

这是一篇博文中作者关于北大学子赵宇恒成长纪实中的一段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心在一个人成才、成功的道路上是何等重要!

其实,正如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一片风景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因此,你没有必要去艳羡别人的优点,也没必要去一味贬低自己的不足。

我们要对自己说:你就是你自己,你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风景;除了你自己,没人能让你自卑。当你发现一切都只是心理在作祟,只不过是自卑在搞怪的时候,当你果断地扯下给自己贴上的“失败者”标签的时候,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谛,就会摆脱自卑的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虽然我不美丽,但是我拥有自信。”的确,对一个人来说,自信原本就是一种持久的美丽。当我们选择了自信时,就拥有了一个使自己更有魅力的武器。

艾德·罗伯茨是个很普通的人。14岁那年,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由于感染导致小儿麻痹症,致使颈部以下完全瘫痪,得靠轮椅才能行动,其生命也只能依赖一个呼吸设备来维持。

患病之后的艾德,有几次险些丧命。在常人的眼里,他这一辈子肯定会一直生活在自卑与绝望中。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艾德20岁的时候,他意识到整天唉声叹气对自己没有丝毫帮助,他开始不间断地教育影响社会大众。

终于,经过艾德15年坚持不懈的推动,社会终于注意到了残疾人的权利。现在许多公共设施都设有专走轮椅的上下斜道,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许多商场、超市也都设立有帮助残疾人行动的扶手,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艾德的功劳。

艾德没有像很多的身体残障者那样,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不幸和自卑中,而是积极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现状,并努力致力于改善其他瘫痪者的生活世界,使他们过上方便的生活。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艾德用事实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身体上的缺陷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只要有信心和坚定的信念,同样可以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

显而易见,这就是自信的力量。试想,如果换作我们自己,我们会以何种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幸呢?如果我们足够聪明,足够智慧,那么我们一定会早一点摆脱消极情绪,让自卑早点滚蛋!因为自卑的存在,就像被乌云遮挡住阳光的天空,我们的心情也会阴霾重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

一个懈怠的人整天只会沮丧、消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样的人恐怕只能用无药可救来形容了。因此,为了不被自卑的魔爪擒获,我们就要让自己尽快摆脱掉这种情绪,把这个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扼杀在摇篮里。

海伦·凯勒是世界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患猩红热而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同时也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身处黑暗孤单的无声世界,海伦·凯勒并没有悲观失意、自暴自弃,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在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指导下,用乐观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身心的痛苦和煎熬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她热爱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和自己的生活,并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帮助下,她奇迹般地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且能够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更令人惊叹的是,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顺利毕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学识渊博,精通英、德、法、希腊、拉丁等五种语言文字,还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海伦·凯勒坚持写作,笔耕不辍,一生共写了14部著作。处女作《我的生活》一发表就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她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文章以自己为原型,告诫世界上身体健康的人们要珍爱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同时,海伦·凯勒还努力帮助、鼓励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们。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在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上倾尽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失去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的柔弱女子,海伦·凯勒并没有悲观消极、屈服于不幸的命运安排,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勇敢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惊人的毅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用自己最大的热忱去拥抱整个世界,最终在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光明,同时又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温暖慈爱的双手伸向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仅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精彩。

常人看来,海伦·凯勒足以令人竖起大拇指,身为身体健全者的我们又怎能不自愧弗如呢?我们看到,在海伦·凯勒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寂岁月里,践行了许多身体健全的人都难以实现的事情。这不能不令人称奇!取得这样惊人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她坚信自己是一朵可以盛开的鲜花。

其实想想我们自身,虽然不至于像海伦·凯勒一样遭遇如此巨大的不幸,但人生中的磕磕绊绊终归是少不了的。那么,在挫折面前,如果我们萎靡不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那么我们的世界很可能就真的暗淡无光。相反,如果我们能像海伦·凯勒那样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克服解决困难,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定充满和暖的阳光。

说到底,自信就仿佛是一根高大的柱子,它能够撑起我们精神领域的广阔天空;自信就如同一片阳光,它能够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既然如此,我们就让自己发出自信的强音吧,走出自己划定的“心牢”,相信自己能够跨越坎坷,步入充满阳光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希望!

对于自己,你了解多少呢?

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北大人的优秀典范,王选一向注重“了解自己”,他曾经这样说过:“我只是一个科学家,即使年轻20岁,也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和CEO,更不可能成为企业领袖,因为我不懂经营,对财务一窍不通,也不擅长管理,与企业家差距甚远。”

从王选先生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地了解,是难能可贵与极具智慧的体现。

或许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了解自己不是什么难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在阿波罗神庙中设立了这样一道神谕——认识你自己。而这成了哲学领域永恒的主题。

很多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看待别人,能认识到别人的成功失败,对自己却是懵懵懂懂。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追求,有什么长处、不足,甚至有什么喜好都稀里糊涂。确实,人是奇怪的动物,认识别人容易,了解自己却很难。

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个前辈和名家们的“我”字帖。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的“我”字之后,拣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我”字,拿去让师傅指点。

老和尚斜视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小和尚接着练了一个星期,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练了多少个“我”字了。便又拣几个自己满意的字,拿去让师傅看。

老和尚随手翻了翻那几个字,一边背过身去一边轻声说:太漂浮了,接着练。小和尚存住气,接着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前辈和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便又拿去,请教师傅。

老和尚静静地看了一阵那几个字,拍拍小和尚的肩膀说:有长进,有出息,不过,还得接着练,因为你还没掌握“我”字的要领。受到承认和鼓励之后,小和尚终于静下心来,揣摩着师傅的开导,一遍遍、一天天地练下去。

半年之后,小和尚又来找师傅了。这次他只拿来唯一的一个“我”字,不过,这个“我”字再不是泛写和临摹了,每个笔画都是异样的一种新写法。很显然,小和尚熟能生巧地练就、独创了一种书法新体。这一次,老和尚终于满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你终于写出自己的“我”,找到“自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写字还是做人,其实唯独一个“我”字,最难把握,最难出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认清了自我,也就找到了通往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