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道德经
14251900000030

第30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译文】

有一种东西是浑然一团而成的。它先于天地而生,虽然它静静的听不见,默默的看不见,但它傲然独立永远也不停息,反复运行永远也不止,可以把它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名字叫什么,只能把它记作为“道”。再勉强命名称它为“大”。它无限运行,大的川流不息,这样川流不息以至伸展到很远,伸展得越远就会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此四大,而人只是其中之一。人要效法于大地,大地要效法于上天,上天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自然。

【解读】

“有物混成”,这个“物”就是“道”。关于“道”的性质和“道”的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比如“道”是不可言说的,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道”是恍惚的,朦胧的,就像清纯朦胧的少女,就像一首朦胧多情的诗。这里又说“道”是混然而成的,混混沌沌,模模糊糊。“道”先于天地而产生,不仅是说先有“道”而后才有天地,而且是说“道”创生了天地。

第二十一章说“道”是“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这里又说“道”是“寂兮寥兮”。寂,是没有声音;寥,是没有形状。虽然道是没有声音,没有形状的,但不等于“道”是不存在的,它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独立”的,也就是不依靠别人而存在。它自己就能够卓然自立,独立存在,并且不可改变。

我们说过《周易》中的“易”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变易,第二个是简易,第三个是不易(不变)。老子这里说的“道”有点类似于《周易》中的“易”。“道”是不改的,不变的,是永恒的;“道”又是变化的。怎么理解?万事万物都在变,但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这句话是永远不变的,是永恒的。

“可以为天下母”,“道”是天下万物的母亲,这句话是说“道”是产生天下万物的总根源。它是不可言说的,所以也没有办法给它取名字,但人们对没有名字的东西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只好勉强给它取一个字叫做“道”,又取一个名叫做“大”。

“大”一般有范围大、年纪老、位分高、德高望重等意思,这些意思“道”统统都够得上,而且还不止。“道”不但够“大”,而且还“逝”,“逝”就是运动的意思;不但“逝”,而且“远”――非常远,远大,也是“大”的一种;不但“远”,而且“反”,“反”不仅有反向的意思,还有返回的意思,最后它又回到了它最初的状态。这是老子对“道”的第三段形容,主要是说“道”是很“大”的。

宇宙中与“道”一脉相承的还有“天”、“地”、“人”。天和地很好理解,前面已经说了“道”是“天地母”。“人”怎么又扯进来了呢?那是因为天和地之间的所有万物中,“人”是杰出代表,最有灵性,最符合“道”,而且“人”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在《易经》中“乾”卦既代表天,也代表父亲;“坤”卦既代表地,也代表母亲。

我们都知道佛教说“四大皆空”,这个“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老子也说宇宙当中有“四大”,这个“四大”是人、地、天、道。因此,道――天――地――人,一脉相承,并称“宇宙四大”就好理解了。

在这“四大”里面,人是最渺小的。这一点道家和儒家不同。在儒家那里,人是最伟大的,人可以顶天立地,成为一个浩然之气的大人。而在《老子》这里,人是最最渺小的,道是最伟大的,所以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人要按照大地的规律来办事,大地要按照天的规律来运转,天要按照道的规律来运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就顺理成章了,就是孩子服从母亲,母亲服从父亲,父亲服从祖宗。祖宗――“道”呢?它服从谁?老子说了,“道法自然”。

什么是“道法自然”?是不是自然比道还要高?前面说了有道才有天地自然,先有道后有天地自然。这里怎么又说道还要效法自然?究竟是自然高还是道高?其实这里的自然不是指大自然,而是指自然而然,也就是本然,本来的状态,本真、本性、本质。

刚才讲了“道”是一个总源头,是一个总规律,这里是说“道”是一个自然本然的状态,是天地万物的总本质、总本体。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还会讲到“道”是一个总法则,就是你干任何事情,比如说你治理国家、治理企业都要按照“道”的法则来做,你养生要按照“道”的法则来做,你为人处世要按照“道”的法则来做,所以说“道”还是一个总的法则。

【生活之道】

没有路的路

韩国首都首尔有一条清溪川,直到20世纪60十年代的时候,清溪川还仍旧是一条清澈幽静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和散步的好去处。

很可惜,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生产的排放污水,后来的清溪川被严重地污染了,河水浑浊不清,臭气冲天。

于是,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把这条河加上“盖子”封死了,下面是排污河,上面变成了一条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20年以后,这里的交通越来越拥挤。为了缓解日益拥挤的交通,政府又拿出大笔资金,对清溪川进行改造,清溪川又被改建成一条高速公路。

可是没有几年之后,这里的交通又变得拥挤不堪,于是政府不得不在这条高速路上又另建了一条高速路。然而,似乎杯水车薪,这两条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这个区域变得更加拥挤。

首尔新市长上任之后,为了解决清溪川地区交通拥挤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拆除这两条高速公路,还清溪川本来的河流面目。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这种做法,认为拆除后污染和交通都必然会更加恶化。

但是,奇迹出现了:当政府下决心拆除了这两条高速路,并恢复了清溪川河流的面目后,整个城市的生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通状况也变得好了。因为光天化日之下的清溪川,人们不会再去肆意污染它,高速路没了,车辆分流了,交通拥挤现象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是对老子道法自然最好的诠释。

无法找到的“炫耀”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弟子在一起聊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当着所有的同学的面,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有一片广大的土地。

正当他吹嘘的时候,一直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地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只给我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说。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地找出一小块儿来,但和亚细亚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

“雅典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个更小了,好像是在这里。”学生指着一个小点说着。

最后,苏格拉地看着他说:“现在请你指给我看,你那块广大的天地在哪里呢?”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也找不到了,他的田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地说:“对不起,我找不到。”

与天地相比,个人永远是微不足道的;与岁月相比,人生永远是短暂的,与世界万物相比,人的作为永远是渺小的。人,永远没有资格骄傲,永远不应该自满,我们要以一颗谦卑的心,来认识天地间的万物,要以有限的生命,来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人生天地间,我们永远没有资格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