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
[1]小鲜:小鱼。
[2]莅:临
[3]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4]非:非但的意思。
【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易碎易熟的小鱼一样,不能常常扰动,以免人心散碎。凭借自然法则来管理天下,即便有鬼魅,也不会起作用了。非但不起作用,而且也不会伤人。非但鬼魅不伤人,而且圣人遵从了“道”的法则,也不会伤害民众。这些互不伤害的原因,均是由于天地本来存在的理性交融统一的结果。
【解读】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所说的一句传颂很广??名言。这是个比喻,“烹小鲜”就是煎烹小鱼。这是用烹鱼比治国。小鱼很鲜嫩,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频搅动,肉就碎了。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看看这个“鬼”字。中国人把最聪明的人称为“鬼精鬼灵”,把最猥琐的人称贬为“鬼头鬼脑”;见人痴迷至深,要说声“鬼迷心窍”,看到事出意外,要感慨“鬼神不测”;叹山河壮美,赞声“鬼斧神工”,遇到不由自主,惊呼“鬼使神差”。隐藏内部的叛徒叫“内鬼”,荒诞无稽的话语叫“鬼扯”,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撞鬼”。就算揭穿了一个骗术,也要意得志满地说;戳穿了“鬼把戏”。也许,你从不相信鬼的存在,然而你却不能在言语中回避“鬼”的使用,“鬼”的的确确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鬼在中国的历史说来话长,自从山顶洞人在逝者的遗体周围撒上红色的粉末,原始初民便有了灵魂不灭的观念。《礼记、祭法》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那时的人们将人活着时的灵魂和死去的加以区别,鬼由此步入先人的精神世界,围绕着祭祀和巫术的鬼,成为一个平淡生活的信仰符号,主导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日常行为,“鬼”承担起规训与惩罚的双重角色。所以,人们理直气壮之际,不免高声嚷嚷,“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同时,人们把生活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统统归之于鬼。有关闹鬼、撞鬼之事不绝于耳,即使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们依然可以登堂入室,我行我素。中国有鬼节,外国人有万圣节。
老子这里讲鬼,是说他相信鬼的存在吗?非也。相反,这里老子反而是对鬼的批判。为什么这么说?
“道”是万事万物本身固有的内在本质规律,“德”是人们对万事万物本身固有的内在本质规律的认识,并且顺应这些规律行事。人们不断在探索事物的奥秘,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些鬼神邪说,就是因为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老子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也就是说只要认识到自然规律,很多自然现象的面纱不断被揭开,鬼神邪说就站不住脚了,对老百姓不起作用了,老百姓也不害怕了,也就是说“其鬼不神”了。
老子又说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不是说鬼不起作用了,影响还是有的,但不再是坏影响了,不再伤人了。因为人们通过认识“道”,即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已经知道鬼其实是怎么回事了。如果有人拿“鬼把戏”、邪魔妖道那些东西吓唬人,大家都不害怕了,也就是说“不伤人”了。人们都揭穿了鬼神邪说的假面具,那些鬼神邪说还会害人吗?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本身就是以民为本的,如果以道而行,他的所作所为亦不伤害人民。这样鬼魅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了,那么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以道?天下”,用道治理国家,像烹小?一样,善待百姓,重积德(第五十九章),于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第三十五章),天下安定、和平、而又繁荣。
【从政之道】
大秦帝国的覆灭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还在全国修建了145处华丽的宫殿如兴乐宫、梁山宫等。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和秦的黑暗。
从公元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秦始皇却反其道而行之,折腾百姓。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是违背天道的,这不是治理大国的方法,哪有不亡的道理?
【生活之道】
最原始的神崇拜
老子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那么在“道”没有“莅天下”的时候呢?也就是说:大量的自然现象没有被揭示出来,科学知识还没有武装人们头脑的时候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人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尤使土著人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一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对我们来说,飞机能飞起来很正常,但对于当地的土著来说,确是神秘的,“不可道”的,“玄之又玄”的。对他们来说,能让飞机飞起来的原因就是“道”。他们不懂“道”,所以就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再来重温两千多年前老子的学说,才真正领会到老子思想的伟大之所在,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