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战列舰与巡洋舰传奇
14257100000072

第72章 法国“科尔贝尔”号导弹巡洋舰

简介

科尔贝尔号1927年6月12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8年4月20日下水,1931年3月4日竣工,隶属第一支队。

1937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负责在西班牙沿海执行巡逻任务,防止有武器等禁运物质进入西班牙。1939年9月参与追捕德国的“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1940年6月13日炮击沿海德军阵地,8月开始进坞大修。1941年1月编入维希政府海军第1巡洋舰支队。1942年11月27日因为防止德军夺取而在土伦港内自沉,大火燃烧了6天,12月7日再次爆炸。1946年打捞后拆毁。

基本性能

主尺寸:长180.8米,宽:20.2米,吃水:7.7米,排水量:8500吨(标准);11300吨(满载)

动力: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装置,主机为4台锅炉,工作温度450摄氏度。产生的蒸汽推动2台汽轮机,功率63252千瓦,双轴推进,双舵。

航速:31.5节,续航力:4000海里/25节,编制:560人(其中军官24人)

武器装备

导弹:舰舰导弹:4具法国MM 38“飞鱼”导弹发射架,导弹采用惯性巡航,主动雷达寻的,射程42千米,飞行速度1013千米/小时,战斗部重165千克,掠海飞行。

舰空导弹:1座双联装“马絮卡”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半主动雷达寻的,飞行速度3210千米/小时,射程55千米,战斗部重98千克,舰上备弹48枚。

火炮:2门68式100毫米舰炮,仰角80度,射速80发/分,对舰(岸)射程17千米,对空射程8千米,弹重13.5千克。

6门双联装57毫米舰炮,仰角93度,射速60发/分,对空射程13千米,其中有效射程5千米,弹重2.96千克。

另外还有几挺12.7毫米机枪。

反潜装置:不详。

直升机:仅有直升机平台。

电子对抗:2座CSEE/VSEL公司的“西莱克斯”8管诱饵发射装置;ARBR 10F电子支援设备;ARBB 31/32干扰发射机。作战数据系统:“塞尼特”1型战术数据自动处理系统,11号数据链;“锡拉库斯”型卫星通信系统。

雷达:对空搜索:

DRBV 23C对空搜索雷达,D波段,探测距离201千米;

DRBI 10D对空搜索雷达,E/F波段,搜索距离256千米,DRBV 20C对空搜索雷达,C波段。

对空/对海搜索:

DRBV 50雷达,G波段,搜索距离29千米。

导航:德卡RM 416导航雷达,I波段;URN 20战术导航系统。

火控:2部DRBR 51火控雷达,G/I波段(用于“马絮卡”导弹);DRBR 32C型火控雷达,I波段(用于控制100毫米炮)

2部DRBC 31型火控雷达,I波段(用于控制57毫米炮)

敌我识别:不详,声纳:不详。

计划:舰名舷号动工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

科尔贝尔C6111953.121956.3.241959.5.5。

改装:曾于1970-1972年及1981-1982年两次进行现代化改装。

使用情况:曾作为法国地中海舰队旗舰。

始末

法国是最早引入“巡洋舰”概念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飘扬着三色旗的风帆巡洋舰就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展开私掠和巡弋活动。到1940年代,法国巡洋舰已经形成了50009屯、8000吨、l0000吨和战列巡洋舰等完整系列,其作战性能与主要参战国的同类型号相比毫不逊色,同时又在总布置和分系统设计上形成了鲜明的本国特色。

如果不是法国在陆上战场的迅速瓦解,这支装备优良的巡洋舰部队或许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后续发展也不会出现长达11年的断档。当然,如果这些假设成立,本文的主角“科尔贝尔”号或许也有机会出现在地中海的战场上,而不是做为战后的遗孤延续法国海军壮志未酬的遗憾。

战后拾遗

1944年10月1日,自由法国海军舰队驶入阔别4年的土伦港,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让人无法想像,这支昔日在地中海首屈一指的舰队现在唯一可用的主力仅剩“黎塞留”号战列舰而已。随着欧洲战场的硝烟散尽,法国依靠本国良好的工业和人才基础开始重建海军,除向美国租借应急之外,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自行建造军舰。首先就是尽快完工那些战前就停在船台上、仍有使用价值的军舰,其次就是利用已有的技术资料恢复部分型号军舰的建造。

1951年,战前计划建造3艘的1938年型8000口屯巡洋舰尚有1艘仍在船台卜,虽然屡遭破坏但尚能完工,且其技术资料齐全,具备续建的条件。对二战中海空大战深有体会的法国海军决定将这艘舰改建为防空巡洋舰,即后来的“德·格拉斯”号,并在该舰原有的设计上加以改进续建1艘,并以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起草《商法典》引领法兰西崛起的财政大臣科尔贝尔命名,这是法国海军历史上第6艘以其命名的军舰,舷号C611。1953年,“科尔贝尔”号的订单正式下发到法国舰艇建造局所属的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同年12月开工建造,l956年3月24日下水,l959年5月5日正式加入法国海军服役,与1956年9月前交付的“德-格拉斯”号组成了法国航母编队的核心防空力量。

姊妹同胞

许多资料将“德·格拉斯”号和“科尔贝尔”号划分为两个级别,其实两舰在总体设计上差距不大,只是由于后者根据战后法国海军作战思想进行了战技术指标上的调整,再加上两者的实际建造义处在一时期,因此也有文献将其归为姊妹舰或统称为德·格拉斯级。

无论是其原型设计还是实际尺度,“德-格拉斯”号和“科尔贝尔”号都未达到二战中后期重巡洋舰的标准,其原计划安装的主炮口径为150毫米,满载排水量均在万吨左右,与美国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基本相当。而将轻巡洋舰改装或改建成专用的火炮防空巡洋舰早有先例,如美国亚特兰大级、日本“五十铃”号巡洋舰等。因此,“科尔贝尔”号在进行改进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舰队防空的需要及本国作战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若干方面的修改。

“科尔贝尔”号延用“德格拉斯”号的长首楼+中桥楼设计,水下线形简洁流畅,根据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的航行环境采用飞剪形舰首和方尾设计,继承了二战前法国主力舰只的前卫特色,舰中部设一对减摇鳍,后部延伸出一段呆木以改善舰只的适航性能和航向稳定性。

由于法国海军认为单舰续航力已经不再是航母编队作战时的主要需求,而良好的适航性能和充足的舱室空间才是长时间伴随航母作战的必要性能,因此“科尔贝尔”号与“德·格拉斯”号相比,在尺度略有减小的同时,线形上更显丰满。舰长和排水量的减少主要是对燃油舱容量需求的减小,其续航力指标也由原型的6000海里/18节变为4000海里/25节。为增加主甲板的面积同时增加舰首的储备浮力,在01甲板位置增加了一对折角线,这也是“德,格拉斯”号和“科尔贝尔”号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

两舰的动力装置均为4台燃油锅炉驱动的两台帕森斯蒸汽轮机,但“科尔贝尔”号的总功率略小,为63244千瓦。两具4叶螺旋桨推进,设一副高效半平衡舵。由于“科尔贝尔”号的水线长度减小且线型进行了优化,因此在长宽比较小的情况下,其试航最大航速仍达到了33.7节,与“德,格拉斯”号33.8节的最高航速基本持平。

该舰的上层建筑基本集中在长度约1/2舰长的中部桥楼上,驾驶室/指挥舰桥是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位于中部靠前的位置,中部桥楼在其前部又抬高出一段,使得本已居中的高大舰桥过于显眼,不太协调。舰桥后方依次是雷达设备室、主桅杆、后桅杆、烟囱、小艇甲板等部分,武备传感器等林立其中。

“科尔贝尔”号的烟囱较“德,格拉斯”号明显靠后,这是由于后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紧邻舰桥的烟囱排出的尾烟由于后方气流场低压区的作用向前聚集而影响到了驾驶和指挥部位的正常工作所进行的修改。位于06甲板的指挥舰桥原仅开有圆形小舷窗,在后续改装中为便于观察改成了与驾驶室同样的连续矩形舷窗。火炮防空和首舰一样,“科尔贝尔”号是作为编队防空巡洋舰设计建造的,而在1950年代,海上防空最主要的武器仍是火炮,炮位布置得越密集,火力分配得越均匀,舰只的防空作战效能也就越高。

因此,“科尔贝尔”号十分重视舰炮的布置问题,在甲板长度缩短7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与首舰相同的火炮数量和火力分配。其各口径火炮的布置形式又明显参考了亚特兰大级,均采用同等口径舰炮前后对称布置渐次升高的形式,形成一个四面兼顾的塔形火力网,但又延续了法国人自己的布置特色,习惯将同1:1径炮塔两座并排或三座“品”字型布置,如今在地平线级驱逐舰上也能看到这种传统布置。

该舰建成时主要的武器为8座M1948型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火炮射速20发/分,前后各4座。前甲板从01甲板开始布置,渐次升高,到02甲板两舷对称布置两座。后甲板则由尾部升高,到01甲板两舷对称布置两座,每层炮塔相差约半层甲板的高度,既不影响对空射击又节约了垂向布置空间,同时为副炮保留了足够的射界,前后主炮分别由位于驾驶室顶部、前主桅杆下方两侧和小艇甲板顶部的4部DRBC 318火炮指挥仪引导射击。

该舰的副炮为l0座Ml951型5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火炮射速51发/分,分别在05甲板作战指挥室前方呈“品”字形布置3座、作战指挥室两侧04甲板各布置1座、烟囱附近两舷各布置2座,后方主炮上方l座,分别由位于雷达设备室前方、主桅杆后方两侧和烟囱后方的4部DRBc3 lA火炮指挥仪引导射击。此时的“科尔贝尔”号只配备中口径火炮,主要承担对空作战任务,同时兼顾一定的反舰和对地火力支援任务,因此鱼雷、深弹等其它武备均未安装。

1950年代中后期的舰用雷达技术已经应用较广,“科尔贝尔”号是法国海军装备雷达系统较完整的舰只之一,在前部雷达设备室顶部有l部DRBll08对海搜索雷达,主桅杆上方安装有DRBV 23对空搜索雷达,后桅杆安装了l部长方形DRBV 20C对空警戒雷达,用于对空中来袭飞机的预警和方位指示。同时,由于该舰还承担了航母编队防空指挥舰的角色,因此也配备了较完善的超高频、甚高频、高频通信设备和“塔康”导航天线等。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火炮时期的“科尔贝尔”号人员编制达997人,包括高级军官70人、中级军官52人、低级军官l08人、军士长及水兵748人等,此外还留有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临时铺位。

“科尔贝尔”号服役后即作为航母防空大队的旗舰,1964年法国海军进行舰队编制改革,又升任地中海大队旗舰,以土伦为母港,统一指挥旗下的航母、驱逐舰等各型舰只。由于该舰是法国海军当时最新锐的大型作战舰,故备受时任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的青睐,l964年他乘该舰访问南美,l967年6月至7月又随舰访问加拿大,并在那里发表了致使法加关系破裂的“自由的魁北克万岁”宣言,从此两者再也无缘造访此地。除了外事活动,他也在“科尔贝尔”号上办公及发布法案。该舰在整个1960年代还多次进行过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虽然充当总统的御驾及“和平使者”颇为风光,但是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依然毫不留情的将这艘按照火炮时代思想建造的巡洋舰迅速抛在了后面,陈旧的火炮已经无法有效对抗越来越快的喷气式飞机了,而来自空中的核威胁也是法国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方面。l969年,法国海军开始考虑对“科尔贝尔”号进行改装,以使这艘服役仅10年的巡洋舰能适应导弹时代的作战需求。

导弹新途

早在1948年,法国海军就通过德国工程师进行导弹的基础研究工作,著名的“玛拉丰”反潜导弹就带有浓厚的德国血统。随着空中目标的速度越来越快,升限越来越高,普通的高炮已经无法满足港口和海上的防空需要。因此,法国海军需要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应对新的威胁。l960年,由马特拉公司参考美国“小猎犬”舰空导弹研制的“玛舒卡”舰空导弹开始进行陆上发射试验,1965年小批量生产。1968年,絮弗伦级驱逐舰首次安装了全套的“玛舒卡”导弹系统。

“玛舒卡”属于西方第二代、法国第一代舰空导弹,性能接近于“小猎犬”导弹,采用两极串联,最大射程45千米,射高30-23000米,战斗部重l00千克,最大速度2815千米/小时。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体型巨大。“玛舒卡”导弹弹径达410毫米,安装了固体助推发动机时弹重为2090千克,全长8.6米,弹翼翼展0.77米,尾翼翼展l.5米,与现在的反舰导弹相比毫不逊色。“玛舒卡”导弹系统的全套设备重达450吨,由制导雷达、电子机柜、操控台、导弹、双臂回转式发射架、装填机、弹库、三级导弹检测组装间以及导弹各级转运装置组成。

如此庞大的系统在絮弗伦级驱逐舰上四处受限,降低了全系统的持续防空作战能力。而“科尔贝尔”号在建造时预留的大量空间在此时则体现出了明显优势,l970年该舰驶入布雷斯特船坞,以安装“玛舒卡”导弹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大改装拉开序幕。l972年改装结束的“科尔贝尔”号摇身一变成为了导弹巡洋舰,后甲板的4座127毫米主炮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达4米的双联“玛舒卡”导弹发射架、装填室和2音DRBR 5 l B导弹制导雷达。

“科尔贝尔”号为该系统提供了充裕的内部空间,其装填室内可备待发弹6枚,左右舷检测组装间各备待装弹17枚,各弹库内还可各储存分解弹l0枚。前甲板的4座127毫米主炮则由两座68型100毫米速射炮取代。前后4座57毫米炮塔被DRBR 32C 100毫米炮火控雷达、两座8管“塞莱克斯”无源干扰火箭弹发射装置替换,两舷的6座57毫米炮则予以保留,因此将两座改进型DRBC 3 lc射击指挥仪安装到了前主桅两侧原DRBC 3 lB的位置,其它的火炮指挥仪则全部拆除。

为增强该舰的反舰能力,“科尔贝尔”号还安装了4座MM38飞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由于上层建筑过于集中,反而使”飞鱼在舰面的布置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导弹尾焰排导的问题,只得将其呈两座一组斜向后布置在了舰首2号100毫米炮后方。此外,还在驾驶甲板两舷各增加了l挺12.7毫米机枪。

主要的武器系统升级使“科尔贝尔”号的上层建筑形式有了明显的变化。驾驶室上方的雷达设备室扩大并前移,且延伸出一个前桅杆,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德卡”RM 416导航雷达、DRBV 50对空/对海搜索雷达、DRBV 23C对空搜索雷达,后方两侧增加了两部卫星通信天线。舰桥延长至主桅杆,其顶端换装为DRBI10D对空搜索雷达。后桅杆向后移至小艇甲板,其上安装有“塔康”导航天线和DRBV 20C对空警戒雷达,另外还加装了ARBR l 0FH和ARBB 31/32电子战天线。在“玛舒卡”导弹发射架后方增设了直升机起降指示标志,使其具备临时搭载“云雀IIl”和“黑豹”直升机的能力。

除了外观的显著改变,该舰的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作战指挥室增设了大量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作战指挥巾心。舰员编制大幅减小至562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其中高级军官25人、中低级军官208人,军士长和水兵329人。

导弹化改装使“科尔贝尔”号获得了新生,而同期的“德·格拉斯”号则因完成了核试验任务而退役并被拆毁。1976年该舰继续担任地中海大队旗舰,活跃在全球各个海域。

多舛余生

“科尔贝尔”号在现代化改装后的日子依然平静,随着乔治·莱格级、图尔维尔级等新型驱逐舰陆续服役,法国海军也没有继续建造巡洋舰的计划,这艘法国唯一的巡洋舰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慢慢等待服役的终结。

l988年,“科尔贝尔”号率领法国海军编队访问阿德莱德港,参加r澳大利亚200周年庆典,这也是该舰最后一次正式对外访问。1991年海湾战争中,已近暮年的“科尔贝尔”号参加r“蝾螈”行动,象征性地在波斯湾待r几个月后黯然返回t伦,同年5月24日正式退出现役。

1993年6月,“科尔贝尔”号装修一新,被拖至波尔多市加龙河左岸,作为私有的军舰博物馆在每周三至周日对公众开放。

2004年,这艘高大的巡洋舰已经成为波尔多市区的一个热门景点,市政府还将轮渡码头建在附近,利用博物馆的人气招揽生意。夜晚,由天幕围成的前甲板餐厅就会举力舞会,游客可以一边享用着来自舰上厨房的法国美食一边欣赏加龙河畔的美丽景色……本以为“科尔贝尔”号的余生就会这样平淡的度过,但由于经营不善以及附近居民的不断反对,在市政府的压力下,“科尔贝尔”号博物馆于2006年10月2日被迫关闭,所有维护保养工作随之停止,不久,该帆的状况就变得破败不堪。

2007年5月31日,法国海军再次接收了“科尔贝尔”号,将其拖至朗德韦内克市郊外的锚地,做为与其机械设备类似的“圣女贞德”号直升机母舰的备品舰维持后者的正常运转。

2010-2011年左右法兰西海军最后一艘巡洋舰将会被拆毁,法国海军巡洋舰的历史也将随之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