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素质培养从书——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14259300000018

第18章 健康情感培养(3)

幼儿从2岁起一般进入了“第一反抗期”,4岁时达到高峰。这时的孩子会表现出情绪变幻无常,脾气顽固,不近情理,让大人不能理解,甚至恼怒,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难以管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一会儿要吃,拿给他又不吃了,好像故意和你做对;自己不能干的事却偏要干,不让别人插手帮助,可一会儿发现自己干不好后,又会大哭大闹,一切都让大人感觉孩子在胡闹。而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虽然有些让大人吃不消,但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小孩子爱发号施令,固执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意志去做,这对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大有好处,只是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行我素,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尊严,认为孩子应该乖巧,却忽视了有利的方面,在处理上出现不好的行为,形成不好的影响。比如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变坏了,从而横加指责,或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独立性、反抗性,仍像以前一样对孩子一切包办,过多干预,这些做法都不利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畏缩、无主见,表面温顺而内心不满,积怨甚深,心理变异等。

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应有足够的耐心,做法上要注意几个方面:

尊重随着宝宝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自信心、自尊、自豪感也都有所发展,宝宝会坚持自己做事情,吃饭、穿衣等,但由于实际能力的缺乏,常会出现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宝宝最不愿意别人嘲笑指责他,家人应及时帮助。在宝宝取得一点成就时,他又是欣喜不已,他非常希望有人来欣赏他的成就,赞美他,这时父母就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一切良好关系的前提,父母对孩子同样如此。尊重他的行为的独立倾向,尊重他的尝试,尊重他的成功。

坚持原则原则性问题不可没有,也不能随意更换,否则宝宝的要求会越来越不合情理。比如在带宝宝上街之前,已和他讲好今天只买一支玩具枪,但等到了商店里,宝宝却一下子这也要,那也要,不答应便会哭闹。于是有的家长非常不满地买下了好几个玩具,一边对宝宝训斥:“下次再也不带你来了。”但以后却不能做到。这种无原则的迁就只会纵容宝宝的无理要求。正确的做法,家长应向宝宝讲明一开始已讲好的条件,并赶快把他带离商店,而不要迁就他,让他逐步明白“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概念,让他明白说话要守信用。

注意力转移法在宝宝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要大声斥骂,一方面肯定其要求中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想办法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当宝宝一旁看妈妈切菜时,可能也想要试试,这时妈妈要肯定宝宝要尝试学本领的积极性,但又跟他讲等他再长大一些就可以,给他一点希望,再让他去开门看看爸爸是否回来了,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便避免了一听宝宝要拿刀便大声喝斥,也避免了宝宝在自己的积极性、自尊、自信心遭到严厉打击下大哭大闹的可能。

态度一致家庭的教育并非某一个大人的事,要所有大人的相互配合,共同作用。这就要求大人们在对宝宝的原则性的问题上要态度一致。同一位家长也不能随心情对宝宝冷热无常。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宝宝不明白大人要求他怎样,父母正当批评时,爷爷奶奶却一旁护着,这无疑给宝宝提供了保护伞,易造成孩子的任性。爷爷奶奶的袒护也会增加宝宝对父母的不满、反抗,并容易造成宝宝性格的不稳定。

怎样诱导宝宝表现出反抗的情绪或行为时,大人不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地一番斥责,要冷静对待,要想一想宝宝由于什么原因反抗,究其原因,是内心遇到挫折,还是大人在某种方法上做得不对等,静下心来,去真正地了解孩子,然后才能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诱导,这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家长。孩子也逐渐会因你对他的了解而尊重信任你。

保持幼儿良好情绪

幼儿已经掌握了几个常用的词汇,但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重要的日常话语还不会说,口齿也不流畅,因而还不能熟练地表达很多内心的需求和愿望,这样幼儿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乱抓乱打来表达内心的情绪。面对幼儿的不安,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你可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来猜测:幼儿究竟想做些什么。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幼儿。好在这时的幼儿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也会忘掉自己原先想要的东西,你也可以改变一下周围的环境,将幼儿带到另一间屋子,或将他举高,或将他抱起来一起“跳舞”,他会忘掉刚刚经历的挫折,变得轻松起来。

让幼儿有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幼儿和大人都非常重要。处于发怒和不安之中的幼儿,就会失掉探索、学习和交流的乐趣。大人也会为对付幼儿而心神不安,从而影响教育幼儿的情绪和耐心,也影响整个家庭气氛。

为了让幼儿处于安宁愉快的状态,你应该对幼儿不舒适的表示及时作出反应,让幼儿感到随时处于你的关怀之中,这样幼儿才会产生对环境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

要保持与幼儿面对面的“交流”、嬉戏,保证身体健康方面的护理,不要担心这样会把幼儿“宠坏”,幼儿从你的关怀中得到的爱抚和愉快,将是他探索和学习的前提。

利用羞愧感培养健康情感

羞辱法也是一种教育培养的方式,它与一般的教育培养方式不一样,属于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它通常被应用在下面两种情况。

当孩子做了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情时,情感上没有反应,这时应该唤起地的羞愧感。

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管教方式失败后,羞辱法应当被当成改变行为的合理方式。

威廉?达蒙在《道德与孩子》中举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何使对自己所犯罪行毫无悔意的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具体做法是要求这些少年犯与同伴一起讨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并接受对方的批评,以期激发他们的羞愧感,甚至是自我憎恨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这种办法让参加者产生情感和认知反应,因而对改变其行为很有效。”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约翰?布莱斯韦先生也赞同用羞辱法来惩罚反社会行为。但他还提出一点:如果羞辱法不仅表明社会不承认某一行为,而且也包含原谅和重新接受的含义,那么它就是人道主义的。因而他强调羞辱法既不是为了表示愤怒,也非为报复,而是引发犯罪者内心的后悔感,并使社会和家庭最终原谅他。

利用内疚感培养健康情感

“内疚”故名思义就是在内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它是建立在自我内心标准和期望之上的。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内疚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纳?米勒和盖伊?斯旺逊研究了儿童看连环画时的反应。

将神经性的内疚和人际间内疚区分开来。前者是由于莫名其妙或违背常理的原因而惩罚自己,后者是由关心别人的想法而引起,能起到减少自我批评从而扩大孩子个人关系的作用。

许多研究证明,人际间内疚感(或许更准确地说是“良心”)在控制孩子行为方面的作用,远比外部威胁或恐惧要大得多。事实上,当我们激发了孩子的内疚感时,他们内心对社会准则的理解更严格,把自己行为的后果考虑得更严重。

例如,当7岁的布鲁斯在拼写测试中作弊被抓住时,父母问他应该怎么惩罚。布鲁斯眼含泪花,说三个月不玩游戏机,一个月不看电视,并多干家务,直至学期结束,这些惩罚远比父母想象的要重得多,但在咨询了专家以后,他的父母决定照他说的办。

鲁特吉斯大学的唐纳?麦卡教授经过研究认为,即使儿童期已过,内疚感仍能有效地影响道德行为,其作用远比害怕惩罚要大得多。他对一所竞争性极强的私立大学的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研究,78%的学生承认作弊一次。但在实行荣誉规范的学校,每个学生都发誓考试时不作弊,并且没有监考老师,统计结果降为57%。

使用“负面”情感

众所周知羞愧感和内疚感对孩子的情感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具体来说如何利用它们培养一个既诚实又正直的好孩子呢。

下面便是几条建议:

规定要前后一致,违反后的惩罚力度也要前后一致。确保惩罚公平、适应、有效。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0岁,破坏了重要规定,但没有受到你的惩罚的,那么便让他们自己列出惩罚内容,然后由中间人(朋友、亲戚等)来决定采取何种惩罚措施。如果中间人同意,还可要求他来监督惩罚过程。一般情况下,这种办法能刺激孩子对自己产主较高期望,并努力实现这些期望。

当孩子伤害了他人时,你的反应一定要比平常猛烈,比如,若孩子没有按时交报告,失去了得到好成绩的机会,结果只影响到他自己。而如果他比平时规定的时间晚回来两小时,害得你担惊受怕,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惩罚就应该重一些。孩子的行为如果伤害了他人,那么在惩罚他的同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让孩子不安了,也不要很快安慰他。这次让他内疚,下次他就不会这么办事不加考虑了。

重视道歉。书面道歉要结合口头道歉一起进行。

如果孩子道歉不真心不要轻易放弃,而是不断要求他道歉,直到他在情感上作出反应。

过去30年中,精神健康专家和教育者们都不愿意承认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孩子。他们已经见到太多的情感伤害事件,有的甚至远比肉体伤害更为残忍,因而哪怕是建议父母们考虑一下这种办法,都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但根据情感智力的观点,适度的负面情感、经历对孩子是有益的。

诚然孩子的情绪对“负面”情感的考验的承受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适度的负面情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不可盲目摈弃,而应酌情采用。

利用幽默感培养健康情感

幽默是一项情商技能,每个人的幽默才能也是各不相同的。然而每一个孩子都能同等地享受幽默,并用以获得社会承认,应对无法避免的心理矛盾和焦虑感。

你可以鼓励孩子和家人的幽默感,它不仅可以使家庭气氛和谐愉悦,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应付特定的精神问题和矛盾。

幽默能让你的孩子掌握许多办法,来应付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幽默感可以使孩子在尴尬处境中不失面子,可以帮他对付愤怒情绪,委婉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

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讲笑话,在困难中发现幽默。笑话能表达人的好恶,孩子们可以用幽默来表达对他人的正面或负面情感,来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人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悄声说笑话,不让别的孩子听见,有时一个笑话会被当成高级机密,在占统治地位的团体中流传,绝不会告诉那些较低一级地位的同学。事实上,当某个孩子被告知一个笑话的内容时,便意味着他得到他人的接受。

正确对待宝宝的“孤僻”性格

这个时期的宝宝长得聪明又活泼,就是有一点不太好——不太合群。父母要帮助孩子把这个缺点改过来,教育宝宝懂得友谊的重要性,珍惜友谊。但有些父母对此却束手无策。

对于年龄较小或内向孤僻的宝宝,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代他邀请性格相近或有共同爱好的宝宝参加活动。活动刚开始,宝宝们如何相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在一起,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玩游戏,宝宝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共同经历,为日后的社交技能打下基础。一旦宝宝喜欢和同伴相处了,那么你就应该对他(她)强化朋友的价值,鼓励他们交往,不要鼓励宝宝抱怨同伴,否则就会加深他的孤僻。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等到宝宝有了来往密切的朋友以后,父母的作用便是指导。确定与宝宝年龄相适应的范围,灌输适当的价值观,促进宝宝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拥有一个“好朋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这为他日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

宝宝发脾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