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文化常识
14266700000008

第8章

《老子》今译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④。无,名天地之始⑤,有,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⑩。

【注释】

①道可道:第二个“道”,作动词用,描述、称说、表达之意。第一个“道”,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和中心范畴,它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义,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标准。这里的“道”是第一种涵义,即指宇宙万物的本始。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的存在,可感而不可见,无形无象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产生了宇宙万物,决定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但它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道”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或“太一”的概念。

②非常道:非,不是;常,恒常、永远。(“道”如果是可以表述的,)那么就不是永恒的“道”。这句话以否定句形式说明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道”是不可描述的。”常”,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以下简称帛书本或帛书甲、乙本)作“恒”,以避讳汉文帝名字,下旬“非常名”亦然。

③名可名:第二个“名”为动词,称呼、称谓的意思。第一个“名”,也是老子哲学的专用名词,它指对“道”的具体称呼,含有概念的意思,但比概念更高,具有名称与内容相统一的意义。

④非常名:(如果“名”可以根据实物的内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恒的“名”。由于“道”是一个无形无象的形而上实存体,因此是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对它进行命名、称呼的,任何名称一旦确定,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就确定了,也就是说,对象的物质体的特性也就确定了;譬如我们用“地球”这个概念指称地球,那么“地球”二字的范围也就被规定了,月球、太阳等就不能再用“地球”来指称。”道”是一个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个具体概念去指称。

⑤无,名天地之始:名,动词,命名、称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开端。用“无”来称呼天地形成的开端。这句话说的是天地形成之际的一种状态—无。这个“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⑥有,名万物之母:有,可以叫做万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后,万物竞相生成的状况。古代中国人认为,先有天地的分化,然后才有万物的出现。”有”和“无”,是老子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对“道”的具体称呼,表明“道”生成宇宙万物的过程,即“道”由无形质向有形质转换的过程。这两个“名”字,也有这样读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相同。

⑦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经常在对“无”的体味中观照“道”的奥妙。

⑧徼(音:jiǎo):边界。

⑨玄: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老子研究的是“道”,”道”的形而上性质决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测。

⑩众妙之门:一切变化的总门,也就是关于宇宙本原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本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