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富有戏剧性和充满浪漫诗意的一个主题,而在报刊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关于一见钟情结苦果、酿悲剧的警世故事。社会的婚姻指导也常以此来告诫青少年恋爱要慎重、理智,那是因为一见钟情往往凭借直觉,是盲目性较强的心理吸引,而这种在瞬间萌发的恋情虽可撞击出炽热的火花,但并不都可靠、持久。下面是萍萍的一次“艳遇”经过……
萍萍是某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她本是个开朗的女孩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她都生活在恶梦里,她看到学校中一些人成双成对地进出校园,她的内心经常有一种失落感。在梦中,她梦见自己非常地孤单,非常凄苦,却始终找不到自己钟爱的人,她的孤单感在梦中不断以数万倍的速度复制,直到将我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布满,使我在恶梦中难以负荷,直到惊醒,心脏急剧地在跳,在痛……日复一日,萍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那段时间里,她的体重在急剧地下降,年轻的脸总也掩饰不住内心深深的疲惫感及忧郁的神情。但是,那次短暂的不期而遇,彻底改变了她沉闷的心境。
那是星期六的早晨,她和妈妈一起在家附近的一家早餐馆吃早餐,对面的餐桌旁是两位学生样的青少年,在用湖南口音讲话。于是,萍萍就带着好奇,扭头看了看那两位男孩儿。其中一个男孩儿长得异常清秀,很帅气。萍萍立刻感到身上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当她正出奇地看那位男孩子时,那位男孩也看了一眼,向萍萍回以浅浅地笑,后来,每当萍萍回忆起这一幕,她的心里就有一种异样的东西在荡漾,她已被那位男孩所深深吸引……
后来,萍萍经常到那家早餐馆吃早餐,总想与他再次邂逅,但是,奇迹并没有发生。后来,萍萍的梦境出现了少有宁静,尽管她没有梦见那位“白马王子”,但至少没了那恶梦的追逐,心脏也不再那么紧张地无序地跳了,对萍萍来说,那真是一个神奇的药方。
心理透析
上述事例中萍萍的情况就属于一见钟情。有关实验表明:一见钟情需要多久,答案是30秒。根据英国专家所进行的大规模快速约会实验,如果在30秒内无法让异性印象深刻,那么就注定成为“无缘人”。
一般情况下,男性经常被批评只重视女性的外表,但实验的结果却恰好相反,对于外表,女生则比男性更挑剔。也就是说,男性如果想获得女孩的芳心,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因此,想要有一见钟情的状况,开场白异常地重要。
通常情况下,钟情的青少年男女初次相见,除了对对方良好的学识和风度、优美的身体仪表、得体的进退谈吐等外显人格特征表示悦纳、接受、欣赏外,异性交往在审美标准上的“生理效应”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因素。可以认为,陷入一见钟情的青少年男女,一般都伴有一定的亲近、愉悦、爱慕等情感的或生理的体验与感受,这正是异性相吸的“自然”基础,对于那些“身份”相当的青少年男女更是如此。
青少年朋友们都知道:初次见面就有好感或者志趣相投的情形,在很多情况下,在同性间也会产生,但这种感受是有别于彼此爱悦的异性在初次见面就有的那种体验。若“一见钟情”是异性间首次相见便彼此爱慕的话,那么“一见如故”则可以说是同性间初次相识就情投意合。不过,这种情投意合既可能是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也可能是奸邪相爱、臭味相投。从表面上理解,一见钟情与一见如故这两种心理现象虽然在心理这程上是极其相似的,但是在生理机理与情感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青少年“一见钟情”的几个特点
第一:青少年的一见钟情有“先入为主”的特点。这里所指的“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方的外表。当青少年朋友们邂逅一异性时,对方的容貌、风度、谈吐等外在形象和气质唤醒了他们潜意识中的美的偶像,使原来朦胧的潜意识清晰起来,与现实中对方的形象应合,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美感共鸣状态,产生“踏破铁鞋无觅处”、“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惊喜。
由“一见”就成为恋人的青少年是由于当事人经过长期的积累及思想的整理后,所形成了善于捕捉、挖掘、感受对方内蕴美的高级审美直觉。这种认知克服了低级直觉的缺陷而渗透了理性因素,双方在“一见”的瞬间似乎就沟通了情感交流的渠道,并经过必要的深交、协调,彼此钟爱。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所谓的“首因效应”而看错人,看错对象的却大有人在。
国外一些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对于初交的异性而言,对方的美貌具有特别的诱人的魅力。如果自己在一场舞会结束后,被试者回答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相会时,与再相会有关的只是对方的容颜,而不是其他如智能、性格、气度等,美貌者是异性最希望再次约会的对象。因为人们一般认为,美貌者还有其他好的属性,如自信、自强、性格开朗、性情温和等。但是,这种所谓的“光环效应”的可靠性对于没有恋爱基础的青少年来说只是一个未知数。
如何对待“一见钟情”?
有一项调查:在一项对5000多位已婚男女的抽样调查统计中,初访者中有14.1%的人认为自己与配偶是“一见钟情”,而双方是否一见钟情对夫妻婚后的感情和幸福感无明显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恋爱时都着重追求浪漫,异性之间不期而遇的奇缘有增多的趋势。但是,青少年一定要明白,一见钟情只的自己的一种爱情错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幸福,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当时瞬间的感觉。
青少年由于各方在都还不成熟,在恋爱时未必能把握成熟的恋爱标准和审美情趣,直至自己在青春期就懵懵懂懂地坠入了一见钟情的潜网。因此,需要给自己泼点冷水,要以时间来深化彼此的了解,全面考察对方的内在品性,尤其对不利条件和缺陷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青少年朋友们,假如你已成为一见钟情的俘虏,不必惊慌、担忧,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和缘分。但同时也不要为对方的外在美蒙蔽,而要多一些理智和清醒,少一些“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幻觉,在双方的互动中增进沟通、融合个性,以便使自己作出更好的选择,避免因自己的一时冲动的而酿成草率的结果。
4.是友情还是爱情
青少年无论在家里、学校或是社会同样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这种广泛的交往范围,他们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然而,这种类型的人比那些少交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在个性发展方面更完善,思维情感更丰富,自制力更强等,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养成积极乐观、慷慨大方的性格。这些人际关系的交往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今后成长的道路。
故事一:
尹某是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6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员还唱了一首尹某最爱听的歌来助兴。尹某望着文艺委员,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员不管是上体育课跑步还是下课她与别人讲话时都处处留心着自己。
故事二:
赵刚与同班的一女生相恋,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刚就开始怀疑他们俩之间是否真的是爱情。
心理透析
一个人进入青春期以后,了解异性、接触异性以至爱慕异性,逐渐成为内心的一种渴望和需要,这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没有这种渴望和需要反而不正常。
对于青少年来说,异性之间的交往很重要。目前,有不少青少年困惑与异性交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这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时常发现某些言谈举止是同伴喜欢的,就把它作为一种鼓励,对这些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从而来提高自身的言谈举止的修养。相反,若是某些言谈举止不能被异性所接受,这样他们就会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行为的再度出现。
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青少年还会从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总结一些社交技巧,不但学会了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会把握与人们平等相处和竞争,从而,为以后立足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友情和爱情的区别
一个人加一个人就等于两个世界是友情;
一个人加一个人就等于一个世界是爱情。
对对方淡淡的牵挂是友情;
对对方深深地思念是爱情。
爱情是太阳,多一个则会感到热,大地万物就会生烟;少一个则会感到太冷,世界冷寂冰封;
而友情是大海,多一滴它未必宽广,少一滴它同样浩瀚。
爱情讲究一步到位,没有它的人会茶饭不思,有它的人则会精神饱满;
而友情则是标榜日积月累,今天在这里失去了,明天则可以从那里补回来。
如果爱情在人的生命中存在一天,则被爱的人则会幸福24小时;
如果友情发展一世,其作用往往被唱到了追悼会的长歌里,刻到了墓志铭的小诗中。
此外,爱情和友情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见面的频率,以及与对方谈话时的距离。
男女之间如果是纯洁的友情时,一般不至于总见面,而他们谈话的内容也多半是些不关痛痒的国际民生事物,谈话时的距离怎么都得隔张桌子吧。
爱情则不同,你与你爱的人说话时,就有一种想粘在一起的冲动。
但是,友情和爱情之间固然有区别,但是,友情不能去与爱情争什么东西,友情有友情的分寸,友情的基础是互相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欣赏而不是占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朋友;爱情是两个人中最亲密的关系,宽容和爱是它存在的保障,爱情是某中程度上的占有和惟一,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很多份爱情。
怎样正确与异性交往?
虽然和异性做朋友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但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友情和爱情区分开
异性相吸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男女青少年异性吸引、彼此好感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爱情。但是,异性相吸并非是恋爱,好感更不等于就是初恋,尽管好感是产生初恋的前提。青春初期的少年男女,往往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造成精神苦恼。
友情不等于恋情,友情可以发生在同性和异性之间。而恋情只会对异性产生,友情是对着大伙的,不排斥他人恋情则是单一的、排他的。友情是公开的,可以共同分享的,恋情是隐蔽的,自私的。使他们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他们正确地分辩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含义,保持一定的警觉。
2.交异性朋友要广泛
与异性的交往,要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这长是为自己的长远做打算。
此外,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间身体各部分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
5.当爱情来临时
当走过了少年的时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许多的中学生心中最原始的爱情开始萌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爱情憧憬的同时却又总是惴惴不安,但是许多的中学生却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明认识了邻班的小玲,很快就说到了一起。他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就放暑假了,彼此再也见不到对方了。这时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这时他们的感觉都告诉对方彼此互相相爱了。那一个假期他们都像丢了魂似的,都在焦急中度过了漫长的假期。
当开学再次见面时,他们很快的便坠入了爱河。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很低,没有太多的精力,于是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变得一团糟。最后的结果是本来成绩都十分优异的他们在高考后都落榜了。现在他们的心中都很自责,时时有一种犯罪感,总是认为是自己害了对方。这种痛苦一直在他们的心中,当时的那种爱的冲动现在再也找不回了,代替的只有痛苦。
心理透析
这个案例也给正在热恋中的中学生一个很好的警示,由于年龄小,许多事情还不能很好的理智的去解决,当问题出现时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让心这样痛着,相信随着时间的流失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但是那曾经的痛是无人可以给他们埋单的。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眼中的所谓的爱情只是一种性意识的萌芽,不能称之为爱情。由于生理因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对两性关系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后,伴随生理的性成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是最不成熟的所谓的爱情。也正是因为孩子的年轻幼稚,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初恋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冲动性,因而是很肤浅的,缺乏理智思考的,所以也是很不稳定的,极易变化的。在这时候他们付出的是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也因此对爱情抱有无限美妙的遐想。
这是爱情么?
爱的含义,不只是欢愉和浪漫,还有义务和责任,爱代表着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爱不是不要回报,而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早来的爱情,它不成熟,容易受暗示,受阻挠,自己往往不能把握住真正的爱情,很容易失去真正爱你的人。而现代的中学生人,眼中的爱情只是欢愉和浪漫,没有义务和责任,因而中学生的爱是残缺不全的爱,是经不起生活的磕碰,一旦有风吹草动,爱情之花就很快衰败凋零。因为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根本无力承担一个家,对于爱情中的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都不能兑现,所以说中学生没有爱的能力,确切地说是没有养活一个家的能力。
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自我、他人,形成与他人关系的模式,正是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对异性的恋爱往往带有朦胧、脆弱、不稳定的特点,恋爱一旦不成,幻想破灭,对学生的打击则是致命的,搞不好会使中学生在畸形的感情漩涡中越陷越深,不仅影响学习,影响进步,也影响今后的前途。而爱情的真正含义是这个年龄所不能够理解的,在中学生的心中的爱情所注重的只是表面的东西。这种恋情是建立在外部好感的基础上的,处在恋爱中的中学生们不可能去深入考察一个人的人品、兴趣、个性自己是否真心喜欢。
当爱情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
用理智战胜情感。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中学生要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爱情是建立在良好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事业之上,古人讲“成家立业”,而现代人更应当“立业成家”。也许有的中学生会为爱愿意跟对方一起去流浪,不过,这仅是一种短暂而美好的幻想,你们不可能逃避现实,没有那么美好的伊甸园等着你。这里不需要你去流浪,如果你一定要说爱对方,那么就请你在连续几周或者是一个长假内去为了对方挣一些钱,看一看你对是能为对方承担多少责任,从金钱上能满足对方吗?不要说只要爱情不要面包,如果让你为了“爱”两天不吃饭,也许你能办得到,那么三天、四天甚至更多天呢?你爱对方不是想让对方跟你一起去饿死吧,如果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何谈爱情呢?不要依赖老爸老妈,你几时看到过自己的爷爷或者奶奶在父母结婚之后还养着你的妈妈?所以聪明的孩子是不会让对方为了爱情跟自己一起去受苦的,而是想着用最好的物质让对方过得最好。可是心情仍然是不放不下,那么怎么办呢?有两条路,第一是把爱情变成动力;第二种是把爱恋变成友谊。
把爱情变成动力。
也许在处于爱情中的中学生的内心中,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在想着对方,他们甚至在听一首歌时也会想到对方,更不要说是学习或者是吃饭的时候了,如果这时候让中学生放弃自己的那份“情”结一定不容易办到。那么怎么办呢?把爱情变成动力,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可以共同的来一个“高考之约”,为了对方以后人生的幸福着想,为了理想,为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中学生朋友可以彼此约定这时候不见面,直到中考试完毕,要以一个最好的成绩作为给对方的见面礼。每当想起对方的时候,就要以学习代替,告诉自己对方此时正在为了那个约定而努力呢,自己不能偷懒。用理想激励自己,用更勤奋的学习转移兴趣,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严格遵守“高考前不写信,不见面”的承诺,每当精疲力竭的时候,只要一想到那个美丽的约定,就会觉得有无穷的力量。
每一个同学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都很有分寸,都做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要相信那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当自己有困难时,一定要让对方帮你,但是不一定要说出那份感情的,有时候内心的存在比暴露在外面更珍贵的。然后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一点,把异性当成一个和你一样的平常的人,忘记他的性别,从精神的层面去欣赏,你会发现,那里有一片更自由更坦荡的天空任你遨游,你将拥有更多能够理解你,欣赏你,喜欢你的异性好友。如果这样的话,相信在你以后的人生路程中,你一定会庆幸你的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