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口才能够使你心想事成,能使你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化劣势为优势,能够使你在社交中事事如意,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使你在人生旅途中处处顺心,在谈笑间无往不利,能够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命运。好口才,让你一生辉煌!
1.巧妙解答,让你化险为夷
有时候,有些人会故意刁难你,你就可以凭你能说会道的口才,解答他的提问,从而化险为夷。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道:“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12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道:“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12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12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确实,刘墉回答得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以妙答趣对皇上。
还有一次,乾隆皇帝想测试纪晓岚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乾隆说:“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这从哪里来?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啥就是啥,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乾隆心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死了真可惜,毕竟是手下一个栋梁之材。但同时又想:都说纪晓岚能耐,能言善辩,我看你纪晓岚今天怎么办?
大概半柱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扑通就给乾隆皇帝跪下。乾隆问:“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吗?你为什么又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是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我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想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的时候,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想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乾隆听了,不得不解嘲地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无论在什么样的险况下,我们都应该有化险为夷的能力。下面这两个小故事真实地体现了******总理作为一名杰出外交家的迷人风采。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
“可以的。”******微笑着回答。
“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
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后,声音洪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的巧妙回答所折服。试想如果******回答不合适,各国记者肯定会大肆宣扬,那时候局面将不堪设想。
在另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在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如果回答不好,很容易遭人嘲笑。
******又巧妙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巧妙的回答,令大厅内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在上述一问一答中,记者提问的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本可用“无可奉告”四个字一答了之,但******听出了其言语之外的不怀好意,因此,机智风趣地给予了无懈可击的回答。他的回答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是针对记者提问的表面意思,用“18元8角8分”这个艺术化的数字轻松作答,并细作解释。如此回答问题,其实是巧妙地运用了修辞上的借代艺术。在这里,借代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它别出心裁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保住了国家机密,同时还让人们感受到了******的敏捷思维以及出色的口才。第二步,******又针对记者的言外之意作了进一步的回答。这位记者表面上是在问资金的多少,其实际上是在讥笑我们新中国的贫穷,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拿不出很多资金。针对这一点,******以无比自信的口吻,强调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信用程度、非凡实力和人民币的信誉程度。在这几句话里,他分别选用了“卓著”、“雄厚”、“盛誉”三个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褒义词来形容中国人民银行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收到了卓越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它大长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志气,灭了那位西方记者的威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非凡的气魄与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外交场合常常碰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准确地击落过一架入侵我国的美制Ux高空侦察机。在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就此询问陈毅外长:“访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的?”显然,这是军事秘密,不能公开回答,但如不回答又会使提问者尴尬,陈毅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杖,说:“就是用这玩意儿把它捅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往上捅的动作。因此,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无独有偶,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以********为首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这一提案时,整个联合国大会厅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喜讯很快传到国内,******亲自点将,决定出席联大会议的代表团团长人选为乔冠华。
乔冠华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语言,文章、口才也都极佳,他还被******亲切地称为“乔老爷”。他学识广博,文笔酣畅,见解精辟,建国后的许多重要文件均出自他手。同时,引起人们注意和赞叹的是他还有一张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口,国际新闻媒介曾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论点独到,令人刮目相看”,“语言犀利,富有说服力”。乔冠华的谈吐充分显示了一位优秀外交家的超凡气度和大家风范,在国际讲坛上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当代表团告别机场上欢送的人群,在回国飞行途中,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批外国记者,又是拍照,又是摄像,并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面对这种突然情况,乔冠华首先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和这些西方记者开了个玩笑:“各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吧?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飘飘欲仙,在天上飘来飘去可真是自由自在啊!”顿时引来了记者们善意的笑声。一个记者问道:“乔先生,你作为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的团长,对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有什么想法?是否感到突然?”
乔冠华说:“我一点也不感到突然。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说,这叫水到渠成。联合国作为国际机构总不能把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排除在外吧。有的国家的外交不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政策,而是像鸵鸟一样,把身子往沙堆里一钻,以为就自得其乐了!其实呢?它在沙堆里越钻得深,就越显得它不聪明。臀部还露在外面嘛!”
“你指的是谁?”
“各位都是聪明人,还要我明言吗?”
另一个记者问道:“你觉得这次联大决议对今后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影响?”乔冠华说:“还是一句老话,中国采取现实主义政策,希望对方也采取现实主义政策,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敌视中国乃至忽视中国的存在是没有用的,难道这样一来,中国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吗?”乔冠华的回答,字字珠玑,无懈可击,令众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面对别人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巧妙地回答,避免针锋相对的尴尬,这不仅体现你惊人的口才,还能折服众人,从而化险为夷。下面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1921年的一天,爱因斯坦与妻子一同到美国组织募捐活动,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筹集资金。有很多美国人都慕名前来拜访他,而且还向他提出了一些问题: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这些东西?
爱因斯坦面对着众人莫名其妙的提问,轻松地回答道:“至于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给你们一个确切的答案,必须查一查辞典。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只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如此巧妙回答,令在场的人们极为惊异。爱因斯坦进一步解释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于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就非常不满,比如要学生死记那些时间、人名、公式等等。其实要想知道那些东西,从书本上就完全可以找到,根本就不必上什么大学。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靠照搬书本上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去应聘工作时,有些主考官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就是考你的应变能力,这时候,你就要发挥出自己的口才,轻松应对。1991年7月,中央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当时中东正在打海湾战争,于是考官就出了个相关的时事题目——海湾有哪些国家。一位应聘者搜肠刮肚地说了几个国家,却唯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伊拉克,台下马上有人提出质疑。这位应聘者眼珠转了几转,脱口应答:“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怎么能乱说!”考官因为他处理危机时的镇定自若,答辩时的反应敏捷而录用了他,这位应聘者就是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
人生很多时候固然是靠才能闯荡职场,谋生求发展的,但某一关键时刻、某一特殊场合,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往往不是那些十分重要的才华技能甚至阅历资质,而仅仅是一句巧妙的话语。
2.适时恭维,左右逢源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顺利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迈克是一个专门推销各种食品罐头的推销员,他此次的任务是要拿下某市最大型商场的订单。于是,他找到了商场的负责人托马斯经理。
见面后,迈克说:“经理先生,我有幸逛过你们商场很多次,作为本市最大的专业食品商店,我非常欣赏你们商场高雅的店堂布局,商场货柜上也陈列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品牌的食品,窗明几净,工作人员都和蔼待客,百问不厌,看得出来,您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可敬可佩!”
听了迈克这一席恭维话语后,托马斯经理不由得连声说:“谢谢!谢谢!做得还不够,请多多指教,请多多指教!”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不过,相信有了上述这些铺垫,迈克的推销定会水到渠成。
现实中,一提起恭维和捧人,有很多人马上就会把它与巴结讨好、阿谀奉承联系起来。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恭维和捧人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增进了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适时的恭维能够让你左右逢源。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错来,都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和珅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当时,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错讹处,其中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珅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人的天性就在于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事实正是如此,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当然这就需要得到别人恰如其分的恭维和赞美。下面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高高瘦瘦的小姐新买了一件收腰的短上衣,兴冲冲地邀女友品评。女友见她穿了新衣越发状如衣板,不禁脱口说道:“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你。”对方顿时面沉如水。女友见状,转而笑吟吟地说道:“像你这样苗条又修长的身材,如果穿上那种宽松肥大长至膝下的衣服,就会越发显得神采飘逸、潇洒大方了。那些矮而又胖的人就穿不出这种气质来。”小姐听罢转怒为喜。
女友的话既巧妙地暗示了这件衣服不合其身材,又诚恳地提出了其择衣标准,同时用“苗条修长”这样美好的词语委婉地指出了其身材特点,又用矮胖之人来对比,照顾对方的自尊心。一句看似恭维的话,实则蕴含了无限的玄机,因而便显得委婉含蓄,巧妙地为自己解了围。
恭维并不能与奉承划等号,欣赏也不等于谄媚。恭维与欣赏他人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长处,你大可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当受到称赞时,对方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假如你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而你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你的上司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说些恭维的话,你将会领悟到其中的妙用。有位生性高傲的主任,一般陌生人都很难接近他,他生硬冷漠的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办事员了解了他的脾气,当他们一见面就微笑着扔了一支烟说:“主任,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主任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主任听后,脸上马上露出笑容,接着谈正事,果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位办事员之所以能够把事办成功,就是得益于开始的那几句恭维话。给对方一些恭维的话后,对方便不会给一个恭维尊敬自己的人以冷遇,自然会在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用恭维方式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实事求是。说恭维的话不能无中生有,而是说些真实的事,对方才会感到高兴。倘若进行肉麻的吹捧,拍马尼,清醒的高傲者会把他当成小人而更加小视。二是说恭维话时应适可而止。赞美在这里不过是使高傲者改变态度的手段,是交际的铺垫。倘若一味地恭维,而不及时转入正题,便会失去意义。因此,恭维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得当,就难以达到目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恭维人有那些方面需要注意:
恭维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也不要说得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初次见面,适当地恭维别人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人好感,而且还可以使对方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向你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其次,恭维还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讲不同的恭维话。比如对青年客户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客户恭维他的身体健康、富有经验就比较合适。对于商人,如果你说他道德高尚,学问出众,清廉自持,他一定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头脑聪明,手腕灵活,生财有道,脸泛红光,必定马上发财,他听了一定高兴。
当然,赞美和恭维还应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合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们所不齿的。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赞美有一套见解:背后赞美,比当面赞美更有效。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往往会很容易达到效果。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呢?因为那是赞语。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下,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扬和吹捧这个属下。他所说的话最后传到那个敌视他的属下的耳朵里,后来两人成为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
在背后恭维赞美人,会使人感到更真实,如果传话的人再夸张点,那就更悦人,更能产生奇效。总之,适时恭维是一种型号齐全的********,它将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
3.能说会道,处处顺心
在社会上办事,说话水平不同导致办事效果也有差异。有的人磨破嘴皮,却是白费唇舌;有的人寥寥数语,就能马到成功。有的人只言片语,会弄得剑拔弩张;有的人只需数语,能化干戈为玉帛。有的人话语不周,招来迎头大祸;有的人唇枪舌剑,可退千军万马。因此,人生伊始,须精心打磨你的舌头。“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英雄好汉。”求人办事时,你硬件好,如果站在那里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不管你肚里有多少货色,脑袋里有多少真才实学,你算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别人不明白你的意思,不理解你的想法,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在人际交往中,能说会道,可以使你锦上添花,事事顺心;能说会道,可以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黑夜里不会迷航,在你危难时替你解除危难。时代在进步,人心却在退化,人的说话能力也在下降。很多人在面对茫茫人群时,反而不知如何与人打交道,就连一声简单的问候都说不出口。而求人办事时,面对与之打交道的人时左躲右闪,只想“短、平、快”地把事办完,少了交谈,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更糟。生活中,求人办事时离了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离开口才,口才是你升天的双翼,是你入海的背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没了口才,你会“虎落平阳遭犬欺,龙搁浅滩被虾戏”,或者说“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说话的技巧实在太重要了,语言就是力量,因此,追求讲话的技巧,便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热门课题。要交际就要说话,任何人都期望自己成为“很会说话的人”,不希望自己因说话上的缺陷造成人际关系的缺失。
某教授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而且在学校中非常活跃,兼具文才与口才,他谈锋犀利,语调铿锵,他演讲的才能堪与节目主持人比美,因此,常被各校邀请去演讲。但是,他在某一院校的演讲却效果不佳,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该校女生较多,当这位教授在该校对女学生演讲时,竟然说女学生读书,不外乎一些爱情小说、生活杂志罢了,很难找到学术性的读物。想想,这不等于说:“你们是一群没用的东西吗?”演讲的主要内容再好,但有了这种不得体的论断,又如何引起女学生的好感呢?可见,说话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然,现实中的事情不需要怎么豪迈和激情,只需一点小小的艺术,能说会道、打动人心的艺术。生活中,我们需要求人,需要说服人,需要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有些人不会说话,结果总让自己生活在进退两难的紧张和压迫之中,每天气喘吁吁,惊恐不安。有些人懂得说话的艺术,有一张好嘴巴,即使他们本来平庸,有了这张嘴巴就能使他们出类拔萃,如果他们本来优秀,这张嘴巴就能使他们锦上添花。
有个善于做皮鞋生意的人,别人卖一双,他往往能卖几双。别人问他做生意有何诀窍,他笑了笑说:“要善于能说会道。”他举例说:“有些顾客到你这里来买鞋子,总是东挑西拣到处找漏子,把你的皮鞋说得一无是处。顾客总是头头是道地告诉你哪种皮鞋最好,价格又适中,式样与做工又如何精致,好像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时,你若与之争论毫无用处,他们这样评论只不过想以较低的价格把皮鞋买到手。这时,你要发挥你的口才,比如,你可以恭维对方确实眼光独特,很会选鞋挑鞋,自己的皮鞋确实有不足之处,如式样并不新潮,不过较大方罢了,鞋底不是牛筋底,不能踩出笃笃的响声,不过柔软也有柔软的好处……你在表示不足的同时也侧面赞扬一番这鞋子的优点,也许这正是他们瞧中的地方,可使他们动心。顾客花这么大心思不正是表明了他们其实是很喜欢这种鞋子吗!善于示弱,满足了对方的挑剔心理,一笔生意很快就成功。”这就是他做生意的妙招,试想,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在生意场上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一类的抱怨“这年头,办个事真难啊!”有些人在办事的过程中,两眼一抹黑,既没有门路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关键是要能说会道,这样做什么事都会顺心。
美国费城电气公司的推销员威伯到一个州的乡村去推销电,他叫开了一家富有的农家门,户主是位老太太。她一开门见到是电气公司的,就猛然把门关上。威伯看出老太太很讨厌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还是决定再次去叫老太太的门,可这一次老太太就开了一条缝。威伯说:“很抱歉,打扰您了,我知道您对电不感兴趣,所以这一次登门并不是来向您推销的,而是向您买些鸡蛋。”老太太消除了一些戒心,把门开大了一点,探出头,用怀疑的目光望着威伯。威伯早已心里有准备继续说:“我看见您喂的明尼克鸡种很漂亮,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带回城。”接着充满诚意地说:“我的来航鸡下的蛋是白色的,做的蛋糕不好看,所以,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的蛋。”这时候,老太太从门里走出来,态度比以前温和了许多,并且和他聊起了鸡蛋的事,威伯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您养的鸡肯定比您丈夫养的牛赚钱多。”老太太被说得心花怒放。长期以来,她丈夫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把威伯视为知己,并高兴地把他带到鸡舍参观。威伯一边参观,一边赞扬老太太的养鸡经验,并说:“您的鸡舍,如果能用电灯照射,鸡的产量肯定还会增加。”老太太似乎不那么反感了,反问威伯用电是否合算。威伯给了她圆满的回答。两个星期后,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用电申请书。
刚开始,威伯看出老太太讨厌他,是因为他是电气推销员,所以他就从其他方面入手推销电,准确的来说正是因为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说服了老太太,并成功地推销出了电。
能说会道的人不是天生有此本领,这些人平时就很有意识地说话,很有头绪地与人交往,慢慢练就而成的。这使他们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充满自信,游刃有余。如果你不擅长这些方面,也不用急,你可以慢慢学习,从头做起,注意积累,改变在别人眼中“嘴笨口拙”的形象,怀着必胜的信念,去办好面临的每一件事情。
用语言的魅力感染人,用亲切的话语说服人,用发自肺腑的真诚打动人……你的人生就会增添无限光彩,你社交办事的路子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