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14302200000013

第13章 清代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光绪皇帝领导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朝走上君主立宪之路。变法失败引发了民间更为激烈地支持改革主张。

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巨大的影响。

洋务运动未能根本地改变清的落后,此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强烈声音。

变法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各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得知了清朝割去台湾及辽东,并且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

4月,康有为和梁启超作出了呈给皇帝的万言书,并在书中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得到1000多人联署。

5月2日,两人连同18省举人及数千北京官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光绪帝。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依照惯例,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俗称为公车,故此称为“公车上书”。

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取得直接实质的效果,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1898年初,康有为联名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是康有为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

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首次转呈光绪,光绪命令允许康有为随时上书。同日,康有为第六次上书。

2月,康第七次上书,再次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且呈上他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籍。

光绪连接康有为上书,便在此后每日阅读,加强了改革的决心。

6月10日,光绪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呈慈禧审查,得到批准,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表明变革决心,变法由此开始。因1898年是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

6月16日,光绪首次召见康有为。

康有为觐见光绪帝时,开宗明义说:“大清快要灭亡了。”

光绪答这是保守官员所累。

康有为说靠那些官员推动改革等如缘木求鱼,康有为用了大量的时间,力陈变革之必要。

这是光绪与康有为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数日后,光绪调任他为总理事务衙门章京行走,但是官位仅至六品,而康有为早于3年前已经是六品官。

随后,光绪又召见梁启超,并且仅委派其出任六品的办理译书局事务。梁启超获得任命后离开北京,没有再次参与新政。在整个变法的过程中,作为骨干成员的康有为与梁启超,各自仅见过光绪一次。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及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是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

教育改革是维新派最重视的地方,细节包括: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及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设高等学堂,府城设中学,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商、铁路、矿、茶务及蚕桑速成学堂;派遣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文、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优秀人才。

在经济建设方面,康有为强调: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因为官办企业多有弊病,故此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且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清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在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在政治方面,裁减冗官;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更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解除报禁,允许民间创立报馆。

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及教会,以孔子纪年,制定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康有为自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

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此外,荣禄还以英俄开战为由,催袁世凯急回天津。

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

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9月21日回宫后的慈禧太后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立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

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谭嗣同拒绝出走,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他数十人被捕。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6人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我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由于变法失败,我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我国2000多年的帝制也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