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4310300000173

第173章 亦真亦假,识人有方

看人的本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锻炼和积累的过程。那么,怎么才算看对人,又该怎样来提升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彰化县81岁老翁一年时间被人以抽奖、投资等手法诈骗了将近1.5亿元。据调查,从2008年4月开始,这位老翁接获到诈骗集团电话,恭喜他幸运抽中香港赛马会举办的年度抽奖活动,中了100万元大奖。但该奖项必须先缴税金、手续费等。老翁兴奋地依骗子指示汇款。

汇款后,骗子未依约交付奖金,竟然再次来电称将老翁中的彩金,拿去转投资赌场,再中了大奖,须加持资金,成为临时股东才可领奖;老翁再次兴奋,二度汇款。

此后,骗子又以境外投资、须加入股东、投资科技公司等理由,让老翁一次又一次、不可自拔地陷入骗局之中。

有一次骗子打电话给老翁,友人在旁听到他答说“钱筹到了。”友人一听认为有诈,一再劝阻说:“那是诈骗集团,你不要被骗了。”但老翁却固执不听。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到警方侦破诈骗案,老翁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了,仍在坚称“我是在投资,稳赚的。”

为什么老翁会被骗呢?为什么骗子能一次次地欺骗老翁呢?又为什么老翁自始至终不相信自己被骗呢?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仔细分析起来理由其实很简单。就两点,首先,因为老翁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他认为自己在赚钱。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认识,即使别人说破嘴皮子,他也不会改变看法。其次,因为骗子没有跟老翁真实接触,他仅仅是通过电话,通过声音为老翁描述了一幅想象中的挣钱之道。

结合案例,不难发现,要想提升自我辨别真伪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认识自己,避免自己被谎言所骗

很多时候,你被别人欺骗,不是骗子太聪明,而是因为你没有认清自己,就像案例中的老翁一样,自己被自己欺骗。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不断听到别人的甜言蜜语。面对这些包装好了的“糖衣炮弹”,你能够抵挡吗?答案是“不能”。

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对方言过其实,但还是很受用。为什么呢?因为你有虚荣心,因为别人的甜言蜜语能够带给你一种满足感;因为你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缺乏自信,需要从别人的甜言蜜语、奉承、夸奖中获得满足感;因为你固执己见,盲目地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是正确的,就如案例中的老翁一样,听不进别人的劝……

正因为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理由,你在甜言蜜语面前晕乎乎地失去判断能力,从而被他人欺骗。

因而,要想提升辨别真伪的看人能力,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有几斤几两,认清自己的能力和职权范围,认清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支付能力,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认清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只要全面、清晰、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谎言和包装好的甜言蜜语你才有判断能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即使知道再多的识人之术,再多的处世经验,也只能像案例中的老翁一样,只能是纸上谈兵般自以为是。

(2)坚持长期结交原则

与人结交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要妄图一次性就结交成可以生死相托的好朋友。那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只是个例。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客户,乃至上司、下属之间的交往,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与人交往时,需要有耐性,一步一步慢慢来,从一个又一个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的小细节中慢慢看出对方的真实个性。

事实上,案例中的骗子也是利用这一点逐步加剧了对老翁的欺骗。

(3)学会看对方的肢体语言

判断对方是在说实话还是在撒谎绝不能仅靠声音和话语,还要看对方的肢体语言,尤其是下半身的肢体语言。

当双方相互注视着交谈时,说谎虽不容易的,但不是不可能。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拍下了一位正在说谎的人的三张照片——这个人的头部、颈部以下和全身,然后分别给不同的人看,让人判断此人是否在说谎。

看到头部照片的人,大多数对这个人给予较好的评价,诸如开朗、有人情味、友好、热情、好人、正直等;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大多数给予否定的评价,诸如紧张、神经质、迷糊、有心计、令人担忧等;看到全身照片的人,则评价为有活力、易变、机敏等。

从试验中不难发现,看到颈部以下照片的人的评价最正确,基本看出了这个人在说谎。而看到头部照片的人,则被巧妙地拖进了圈套。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撒谎人的本来面目在其下半身最容易显露,尤其是脚部,接着是手,而脸上最难看出。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人,当他撒谎或想掩饰些什么时,多少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而身体的下半部最容易泄漏出这种紧张。因而,在判断别人的真伪时,不妨重点关注对方下半身的肢体动作,从这些肢体动作中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

看人心经

游泳前不先热身就下水,容易抽筋;长跑前不先活动筋骨,在跑道上很容易休克;做事之前若不先看人,往往会一败涂地。因此,只有看好人,才能做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