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及菲律宾群岛等地,生活着一种孵蛋方式奇特的鸟——营冢鸟。一般情况下,鸟是靠自己的体温,每天24小时不离蛋来孵化小鸟的,而营冢鸟要“聪明”一些,它营造了一种天然的“孵蛋器”来孵化小鸟。不同种类的营冢鸟制造“孵蛋器”的方法不同。
澳大利亚营冢鸟建造“孵蛋器”的方式比较典型。雄营冢鸟将建造“孵蛋器”、筑巢的任务一并完成。雄营冢鸟选择一个地形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用它强健的双爪挖掘一个坑,从四面八方收集一些树叶、干草放进坑内,堆成大堆,盖上一层垃圾和泥土,建成“孵蛋器”和巢穴,为雌营冢鸟产蛋作好准备。
几个月以后,雄营冢鸟领着雌营冢鸟双双飞来,“孵蛋器”里的物质经过天然发酵,使“孵蛋器”里面的温度上升。雄营冢鸟扒开土层,在堆上钻个小孔,将头伸进去,看温度是否合适。若温度合适,它便让雌营冢鸟在腐熟的树叶间掘出一个坑,将蛋产在小坑中。由于蛋中有一个气囊,因此,产下的蛋的蛋尖总是向下竖立在烂叶堆中。产蛋后,营冢鸟随即将腐殖质覆盖蛋上,再在蛋上一层层地堆上泥沙。
营冢鸟并不因有了“孵蛋器”便认为万事大吉。在整个孵化期间,营冢鸟常常飞到“孵蛋器”边,探测温度,通过增减土堆腐殖质和泥沙,使温度恒定在适宜孵化的范围内,直到2~3个月后雏鸟破壳出来,才离开巢穴。
由于营冢鸟的“孵蛋器”有些像人类的坟墓,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