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14335200000018

第18章 有心人,天不怕——荀子(5)

习惯是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思考同样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被打破了。

习惯也是一位残酷的暴君,统治及强迫人们遵从他们的意愿、欲望、爱好,抵制新的思想和事物,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与习惯和偏见的斗争中层开的。

习惯是一条“心灵路径”,我们的行动已经在这条路上旅行多时,每经过它一次,就会使这条路径更深一点儿,如果你曾经经过一处田野或一处森林,你就会知道,你一定会很自然地选择一条最干净的小径,而不会去走一条荒芜小径,更不会横越田野,或从林中直接穿过,让自己走出一条新路来。心灵行动的路线则是完全不同的,它会选择最没有阻碍的路线来进行。

当然,在众多习惯中,你也许会养成一些恶习,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你还得摒弃这些恶习,开辟新的心灵道路,并在上面走动以及旅行,旧的道路很快就会遗忘,而且,时候一久,将因长期未使用而被荒草淹没。每一次你走出良好的心理习惯的道路,都会使这条道路变得更深更宽,也会使它在以后更容易走。这种心灵的筑路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提供五项帮助你建立良好习惯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培养一个好习惯之初,把力量和热忱注入你的感情之中。对于你所想的,要有深刻的感受。万事开头难,你开始建造新的心灵道路的最初几步至关重要。一开始,就要尽可能地使这条道路既干净又够宽,下一次你想要寻找及走上这条小径时,就可以很轻易地看出这条道路来。

第二,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新建道路的修建工作上,使你的意识不再去注意旧的道路,以免使你又走上旧的道路。不要再去想旧路上的事情,把它们全部忘掉。

第三,要尽量多在你新建的道路上行走,自己要多制造机会走上这条新路,不要等机会自动在你眼前出现。你在新路上走的次数越多,它们就能越快被踏平,更有利于行走。

第四,拒绝“旧路”的诱惑。过去走过的道路往往比较好走,人很难有披荆斩棘的勇气。你每抵抗一次这种诱惑,你就会变得更坚强,下一次你就更容易抗拒这种诱惑。相反,你如果向这种诱惑屈服一次,你下次就会更容易屈服。拒绝诱惑是很重要的,你必须在一开始就证明你的决心、毅力和意志力。

第五,确信你已找出正确的途径,把它作为明确的目标,毫不畏惧地前进,不要犹豫不决,“着手进行你的工作,不要往回走。”

记住: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行动,行动,再行动

【原文】“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大意】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去做就不能成功。

荀子说,半步半步的走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即使是六匹千里马拉的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那些人的才能,质性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那样相距悬殊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

行动与思想同等重要。如果你每天都在想着做什么,而不付诸于实际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永远也不会成功。

德谟斯特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之术的要领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行动。”

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两人都想到南海去。

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光说不动是达不到目的的。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才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才让你成功。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惟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世界上主要的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过。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

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篇短文。

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

“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罗文为德谟斯特斯、克雷洛夫、拿破仑的话做了最好的注脚。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是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

又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他是一个聋子!

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能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巧借他人成事

【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大意】君子的生性并不是与别人有所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灵不过犬,但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借助外物,从而使自己的力量,百倍千倍的延伸。

世界上有三借:借人、借势和借钱。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它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

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善于利用朋友关系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乐,而且会有更多机遇。因此,培养一种利用朋友关系的习惯,实际上就等于成功有了希望。

在古代一些成大事的政治人物中,他们会对矛盾相互利用,在中国古代封建政治格局中就经常出现,原属于腐朽封建官僚之间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的一种政治权术。

三国赤壁大战之时,不习水战的曹操大军,由于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的水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当周瑜乘船察看时,发现曹军设置水寨,竟然“深得水军之妙”。于是,周瑜暗暗下决心,“吾必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周瑜绞尽脑汁谋定策略之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访,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来意,一是说降,二是刺探军情。于是,他就想出了一条利用“朋友”的妙计。

周瑜当晚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周瑜大笑畅饮。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蒋干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在桌上堆着的一叠来往书信的公文中,蒋干发现了“蔡瑁,张允谨封”等信,蒋干大吃一惊,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已艨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蒋干寻思,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在衣内,到床上假装睡觉。

大约在四更时分,有人入帐低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没有作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后面的话声音更低,什么也听不清楚,不一会,周瑜回到帐内又睡了起来。

蒋干在五更时分,趁着周瑜熟睡未醒,悄悄离开,溜回江北,向曹操报告了所见,并交上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和张允,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之时,曹操方才恍然大悟说:“吾中计矣!”

周瑜利用蒋干这个老朋友,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这样,才有了流传至今的赤壁大战火烧曹营的壮举。

在现代商战中,内忧外患始终存在,运用“借力除忧患”的谋略,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战胜对手或占领市场的目的,保存或少消耗自己的实力,不失为高明之举。

干式复印机在今天已经是很平常的办公用品。然而,美国塞洛克斯公司当年将干式复式机推向和占领市场,却费了一番心思。

20世纪40年代前,市面上使用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也是湿漉漉的文件,要等晾干后才能取走,极为麻烦。塞洛克公司经过反复研制,终于生产出干式复印机——塞914型。与湿式复印机相比,干式复印机有诸多优越性。塞洛克斯公司老板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隆重推出。

起先,威尔逊打算把首批产品以成本价推销出去,借以开拓市场。但是,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于是威尔逊走向另一个极端,给复印机定了一个高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2.95万美元。这种高价暴利出售商品,也是为法律所禁止的。然而,威尔逊却漫不经心地说:“不让我出售成品,我就出售品质和服务吧。”

果然不出所料,新型复印机因定价过高被禁止销售。可是,由于展销中人们已经了解到干式复印机的独特性能,消费者都渴望能用上这一奇特的机器。干式复印机早已获得专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威尔逊这时便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新型复印机,顾客蜂拥而至。尽管出租服务的租金定得并不低,但由于前面整机出售定价定得高,人们计算了一下,仍认为租用值得。

到1960年,干式复印机流行开来,由于产品为独家垄断,再加上已有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较高价格出售,仍供不应求,利润滚滚而来。1960年公司营业额达3.3亿美元;5年以后,上升到近4亿美元,到1966年,公司年营业额达5.3亿美元。塞袼克斯公司成为美国10年内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迈入巨型企业的行业。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善于借“力”,推销产品,占领市场。先是借法律禁止高价销售之“力”,封死消费者购买之门,逼其走上租借之路;接着用高定价之“力”,逼消费者付出高租金;后来又用高租金力“力”促使消费者购买整机,从而为高价出售新型复印机铺平了道路。世事洞明,方能人情练达。为人处世是行走人世的一门必修课,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一个练达人情的人,必是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一个练达人情的人,必能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游忍有余。但是,何为练达人情的人呢?荀子智慧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