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14335200000033

第33章 人不可貌相——荀子(3)

我们都会无缘无故地、莫名其妙地喜欢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因为你喜欢这个人,所以当你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高兴,感觉良好,心情舒畅,谈笑风生,喜气洋洋,至于是什么原因你自己也说不上来。谁也说不清,这只能归结于人性。你在评论你所喜欢的人时总会赞誉有加,而对你不大喜欢的人则往往吹毛求疵。因此,上司坐下来写行为评估时,动笔前应先注意自己对下属的感情问题。你在心中应不停地问自己:“我对这个人看法如何?我喜欢他吗?我不喜欢她?为什么?”如果你不能找到足够的原因加以证明,那你极可能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而这些潜意识形成于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

你可能有一个属下独立工作能力很强,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不常征求你的意见,甚至也不在意你的赞美。你可能喜欢他,理由充足:他使你免于分心,专注于其他事情。而另一个老板,由于过去他的小弟弟擅自行动,无视兄长和父母的权威,曾使家庭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那么,他就会对属下的过分独立表示不满,认为他应该更多的征求上司的意见,像这样的例子会让你清楚地认识到,好好反思你为什么喜欢某种行为或人员是很重要的。只有当你对这种情况保持警惕时,你才能作到评价的是属下的工作而非其个人。

在你对某些事情或个人进行评估之前你必须具备详实可靠的资料,全面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并且明确自己的态度,保持警惕不让个人感情而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晋文公问大夫咎犯:“可以派谁去镇守西河?”

咎犯答道:“虞子羔可以。”

文公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咎犯说:“君王是问谁可以镇守西河,并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后来,虞子羔见到咎犯感激地说:“谢谢你宽赦了我的过错,将我举荐给君王,让我得以担任西河守。”

咎犯说:“举荐你,是公义,怨恨你,是私情。我不以私事而害公义。你可以走了,不然,小心我从背后用箭射你。”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咎犯深明大义,公私分明,情理有别,宋太祖赵匡胤就不是这样。

宋初,有人立功,按理当提升官职。赵匡胤一向厌恶其人,不肯授予。丞相赵普执言请求,赵匡胤大怒:“我就是不给他升官,怎么样?”

赵普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此乃古今通道。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非你一人之刑赏。忌能以你一人的喜怒为转移?”

赵匡胤仍不听,离座而去,赵普尾随其后,赵匡胤入宫,赵普便立于宫门,久久不去。

赵匡胤终于省悟,才同意其奏请。

要有识才之眼和容才之量

【原文】“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求术。”

【大意】君子有才能,德行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博学多闻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品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这就叫兼容并蓄的方法。

作为领导者,首先就得有识才之眼和容人之量。

战国时,齐国的齐襄公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个弟弟,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老师。齐襄公十分荒淫,公子纠便随老师管仲去鲁国避难,公子小白则跟老师鲍叔牙去了莒国。

后来,齐襄公在内乱中被杀,大臣们派人到鲁国去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公子纠的老师管仲担心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夺取君位,因为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较近,他得到鲁庄公同意,先带了一批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

管仲带人赶到即墨附近时,果然发现公子小白正往齐国去。管仲上前劝说公子小白别回去,但小白听不进去,管仲便向小白偷射了一箭。小白立刻倒下,管仲以为他死了,于是不慌不忙地回去护送公子纠返齐。

然而,公子小白没有死,鲍叔牙救了他。并赶在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说服大臣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即齐桓公。

公子纠在鲁国军队护送下赶到齐国时,齐、鲁两国打了起来,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被迫同意齐国的要求,逼死公子纠,把管仲抓起来。但齐国提出,管仲射过齐桓公一箭,要报一箭之仇,将他押送回齐国。由齐桓公亲自处置:鲁庄公只得同意。

在被押往齐国的路途中,管仲吃了不少苦头。到了绮乌时,管仲去向那里的官员要饭吃。一位官员跪着把饭端给管仲,十分恭敬地等他把饭吃完,然后问道:“要是您回到齐国没有被杀而受到重用,将来怎么报答我?”

管仲回答说:“如果我真的受到重用,我要任用贤明有才能的人,奖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那位官员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满意。

管仲被押到齐国后,没想到受到鲍叔牙的亲自迎接,而齐桓公不仅没有报一箭之仇,反而让管仲当上了相国。鲍叔牙则甘愿做管仲的副手,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才说服了齐桓公这样做。

对统治者和领导人来说,用人毫无疑问是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真正的用人之谋,惟一的标准,理所应当是才能和德行。只要是真正想干点事,而不是混日子,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要任用贤明有才的人,需要宽阔的胸襟和气度。鼠肚鸡肠,容不得异己的人,成不了大气候,下场也好不了。

任用贤明有才的人,还得要有功夫和时间来进行考察。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再决定取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话虽不高雅,却包含用人的至深道理。

明其性格任其职

【原文】“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

【大意】臣子分为四类:有谄媚的臣子,有想篡夺君权的臣子,有功绩巨大的臣子,有品德高尚的臣子。

在荀子看来,四类臣子,皆由其性格所决定。《人物志》中总结了十二种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性格的优劣,把这些性格按部就班地套用在自己的下属身上,管理者就可以对号入座,为他安排适合的职位。

1刚正、严厉的人

疾恶如仇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因为其性格坚强刚毅,凶狠强硬,所以他们大都很偏激,很难与人和睦相处。这种人在为人处事时,总是不能克服自己个性太刚强而冒失莽撞的不足,并且认为温和顺从就是屈从,从而变本加厉地加强他的过火行为。所以这样的人可以不让他处理具体事务,他适合制定法则。

2性情柔和温顺的人

这种人大都具有宽容大度的优点,而这种优点走到极端就成了优柔寡断。这种性格的人,在处理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遇到该决断的问题时拖泥带水,拿不起放不下。他们认为意气风发、泼辣爽直太伤人,以此当作自己行为拖拉的借口。这种人最适合做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工作,而不能让他裁决疑难问题。

3精力健旺、体格英勇剽悍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具备肝胆照人、性情刚烈的优点,但他们往往不太顾忌别人的情面或事情的后果,缺乏前思后想的缜密性。雄健剽悍的人的特点就是意气风发,敢作敢当,从不警惕自己勇往直前的做法可能会使自己遭受挫折甚至灭亡的危险,反而把温顺礼让当作胆小怕事、软弱无能,他们做什么事总要把自己的精力使尽才罢休,这样的人适合处理充满艰难险阻的事,不适合让他完成忍辱负重的任务,尤其是在情况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很难坚持到底。

4精明能干、谨小慎微、胆小懦弱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能够做到对人恭敬谨慎,但他们在做事时却总是疑虑重重,患得患失,不够武断。过于谨慎的人,瞻前顾后,疑虑重重,认为敢想敢做是无理取闹,导致他们的心思更加谨慎,性格也更加懦弱。这样的人,可以守业,但却不能开创局面。

5坚强遒劲、干劲冲天的人

这种人的优点在于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顽固自负,刚愎自用。坚强劲直的人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如果他不能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的缺点,不正确分析事情的是非曲直,他将一叶障目,越来越专断,不利于事业的发展。用这种人去主持正义会比让他去团结群众更出色得多。

6善于论证辩驳、推理分析的人

其最明显的长处在于能为他人解惑说理,但却容易流于夸夸其谈、空话连篇的境地。博学善辩的人,大都思维敏捷,条理清楚,但如果他不克服自己浮华不实的缺点,有意识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们会很容易使自己放任自流。因此,跟这种人可以和他进行热烈的讨论,但不能和他有什么约定,因为这种人却少诚意。

7好善乐施、博爱之人

这种性格之人能够造福百姓,救人于水火之中,但容易善恶不辨,胡施乱予。心地善良之人,往往交友广泛,由于不戒备所交识的人太混杂,不区分其中的良莠,反而认为耿直率性是脾气倔强,导致交往的人鱼龙混杂。这种人最合适去做群众性工作,不能让他去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

8清高耿直、廉洁奉公的人

这种人具有艰苦节约、朴实无华、不为贫贱所移的优点,但难免被繁文缛节、条条框框所局限。耿直倔强的性格使他们疾恶如仇,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随波逐流。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不认为自己遗世孤立是因为性格上偏激狭隘所致,反而认为广交朋友有辱清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结果变得越来越孤僻。如果有无损人格、气节的工作,他们肯定能够完成的很好,但他们不适合去做灵活变通的工作。

9注重行动、才能卓著的人

志在攀登高峰、超越同行是其长处,不足之处是好高骛远,根基不稳。注重行动,因而羡慕那些凡事能打头领先的人,而且要立志超过他们。他不警惕自己做事马马虎虎的毛病,反而认为沉静就是拖泥带水。这种人可以让他开拓进取,不适于从事打基础的工作。

10沉着老练、思想缜密的人

这种人的优点在于对细微奥秘的事情很精通,缺点就是遇事迟疑怯懦,不够果断,欠缺勇气。冷静周密的人,做事之前总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生怕有所疏漏,常因此而耽误了办事的最佳时机。如果他不克服自己因冷静沉着造成的良机贻误,坚持认为迅速采取行动是粗心大意的表现,他很难成就一番事业。这种人可以做深思熟虑的细腻工作,不能交给他执行雷厉风行的任务。

11质朴坦率、一览无余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具有忠诚老实的品质,缺点是胸无城府,容易泄密。坦率质朴的人,即使心有疑惑也不愿意相信是真的,他不克服自己由于性格朴实而造成的粗犷直露的缺点,反而认为讲究谋略是虚伪之人的做法,为人处事一味无原则的坦诚相见。这种人可以去完成讲求信义的任务,不能让他做保密工作。

12智勇多谋的人

这种人的优点是行事老谋深算,但他们大都老奸巨猾,办事模棱两可,左右逢源。计谋太多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审时度势,把事情做到让自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考虑所使用的计谋是否正当,所采用的策略是否合理,通常认为坦诚是愚蠢的表现,只推崇自己的神机妙算。面对这种人应当让他去做扬善积德的事情,千万不能委派他做查处违法乱纪的事务,以免适得其反。

以上列举的这十二种人,有以偏概全之处,难免有失偏颇。但也不乏可利用之妙,管理者如果能准确地根据各种人的性格特点委以官职,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工作,他们会能够协助管理者建立一番事业。

根据自身经验识人

【原文】“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

【大意】圣人为什么不可被欺骗呢?回答是:圣人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揣测、考虑事物的人。

知人是最难的。因为你只能看到人的外表,而看不到他的内心。但不知人就不能用人,所以,要学会从人的语言、行为、举止上判断人。荀子认为,圣人为什么不可被欺骗呢?回答是:圣人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揣测、考虑事物的人。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体察人,就能很好的识别人才而不至于被蒙骗。

通常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都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质,都能影射出他是否是可用之才。

古人一般用“观诚”的方法来识人:“当一个人受到宠爱时,要看他是否专横跋扈、骄奢淫逸;当他不再受宠,被疏远、废置时,要看他是否会背叛原主或采取什么越轨行动;享有荣华富贵,仕途发达的人,要看他是否自傲自大;不善言辞、沉默的人,要看他是否胆小怕事,有所畏惧;年纪小的人要看他是否尊老懂礼、上进好学,能否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否廉洁自律,诚实肯干,斤斤计较;老年人要看他是否能深思熟虑,是否即使做了力不能及的事也不逾越规矩。父子之间,看他们父亲是否慈爱、子女是否孝顺;兄弟之间看他们是否亲善友好;邻里之间要看他们是否讲信守义,互相礼让;君臣之间看君王是否仁爱,大臣是否忠心诚实。”

《人物志》说:“骨骼坚硬而柔韧,叫做弘毅’。弘毅是仁爱的本质;气质清朗而高洁,叫做‘文理’。文理是礼的根本;筋脉强而纯,叫做‘勇敢’,勇敢是义的前提;态度平和而爽快,叫做‘通微’,通微是智慧的本质。人的五种本性是不变的,所以称之为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