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海口
14340500000014

第14章 未雨绸缪(5)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梅县雁泽堡下虎村。

他小时候名叫叶宜伟,非常喜欢读书。每天晚上,他总要坐在小桌前,就着油灯聚精会神地看书。夜深了,母亲一遍遍地催促着:

“孩子,太晚了,快睡觉吧!”

“嗯,这就睡。”叶宜伟答应着,手里的书却没放下来。

“哪有那么多油点灯啊!快吹灯睡觉!”父亲有些生气地说。

叶宜伟赶快吹灭了灯。没有灯怎么办?上山砍回竹子,又找来松脂,回家来做成了“松光烛”。有了“松光烛”,每天晚上,他又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了。

他最喜欢读的是那些历代名将、英雄豪杰的故事,他立志将来要像他们一样,为国家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在学堂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师出了一个《论兵》的作文题。叶宜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旁征博引,说明了军队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老师看了,认为写得很好,把它当做范文贴在教室的墙上。

叶宜伟从此也就决心长大后当一名军人,报效祖国。他的胆量在同学当中是出了名的。

1912年,叶宜伟进入梅县务本中学读书。后来,官府派来一个校长,对学生百般欺压。叶宜伟就和一部分师生退出这所中学,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在东山书院建起了东山中学。这时候的叶宜伟,身体健壮,相貌英武,又品学兼优,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深受同学们的尊敬。他常对大家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所以应当锻炼身心,增长知识,获得有用的东西,不要贪图功名。”

叶宜伟自己就学习非常刻苦,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特别喜欢古诗词。有一天,他登上学校后山,放眼大好河山,吟成一首诗: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后来,他成为我国杰出的元帅诗人,和小时候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有密切的关系。

B.要当宁折不弯的剑

1916年春天,为了谋生,叶宜伟随父亲漂洋过海,到南洋的怡堡(在现在马来西亚)去找做小生意的伯父。

一天,堂兄带着他去找当地一个企业主,求他给安排点事做。不想那人十分傲慢地看了他们一眼,连句回话也没有,就又去看报了。

站在一旁的叶宜伟再也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拉住堂兄的胳膊就往外走,边走边气愤地说:

“看他那神气的样,我就是一辈子没有事做,也不向这样的人求情!”

不久,云南都督唐继尧在云南开办了陆军讲武堂,派人到南洋招收一批华侨子弟从军。叶宜伟想,这正是学本领、报效国家的好机会,就毅然报了名。

在讲武堂里,叶宜伟刻苦学习军事技术和理论,不论是队列、射击、劈刺,他都练得十分刻苦认真。他对宁折不弯又坚韧挺拔的宝剑十分喜爱,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叶剑英。

讲武堂里有一位日本教官,很擅长劈刺,常常找人比武。由于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他十分骄横,看不起中国人,常常得意地说:

“在讲武堂没有一个人是我的对手!”

听了日本教官的话,叶剑英不服这口气,去找他比试,结果却输了。叶剑英决心争回这口气,他和一位朝鲜同学商量好,每天提前起床,练习劈刺,一定要打败那个日本教官。

他俩苦练了半年以后,日本教官知道了这件事,就来找叶剑英比武。

“好哇,我应战。”叶剑英豪气十足地说。

第二天,比武开始了,许多人都前来观战。那个日本教官想速战速决,他“嗨、嗨、嗨”地吼叫着,举着刀,向叶剑英劈来。叶剑英沉着应战。以守为攻,使对方始终不能得手。战了十来个回合,日本教官气势渐弱,叶剑英抓住战机,连连反攻,朝着对方的要害,猛劈猛砍。日本教官乱了手脚,连连说:

“手不要太重、手不要太重……”

比赛结果,叶剑英得胜。日本教官走上前来,拍着叶剑英的肩膀说:

“我服你了!就把我这把心爱的指挥刀送给你吧!”

不畏强暴,宁折不弯,这正是叶剑英的性格。

C.文武全才

1920年夏天,叶剑英从讲武学堂毕业。因为仰慕孙中山先生的事业,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军队,决心把一生献给革命。

很快,他就以有胆识、有智谋、有文才而闻名了,成为孙中山的随员和亲信将领,在好几次军事行动中,显示了才干。黄埔军校成立,他参加筹备工作,还担任了教授部副主任,是很有声望的教官。

1925年春天,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率部队勇猛冲杀,一举攻克了淡水城。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反扑过来,革命军被围在城里,司令官******慌忙下令撤退,自己也躲了起来。叶剑英却率军坚守阵地。他招呼部下说:

“警卫连,跟我反击,把敌人打退!”

说着,他率领战士冲了上去,一场苦战,终于打退了右翼的敌人。趁敌人败退下去,他快步跑到北门,找到另一支部队的团长何应钦,对他说:

“我们正在追击左边的敌人,现在应当赶快打退右边的敌人,请你们出击。”

“这……司令没下令啊!”何应钦支吾着说。

“左边的已被我们击退,只要我们相互配合,就一定能取胜!”叶剑英说。

何应钦这才答应出击。淡水城保住了,叶剑英又率部队迅速前进,攻克了海丰、汕头、梅县等重镇。他受命兼任梅县县长。作为自己家乡的县长,他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和政治的清明。

有个作恶多端的僧人,害怕受惩罚,派人给叶县长送了几百块大洋。叶剑英说:

“金钱买不动我的心!把钱如数退回!”

后来,恶僧被镇压了,梅县人心大快。叶剑英还严明军纪,发现军人压价买粮,或是占用百姓房屋娶亲,就严令纠正,不许侵占百姓利益。叶剑英武能在战场上打敌人,文能在治理地方上为百姓谋利益,所以他受到了部队官兵和当地百姓的尊敬。

梅县人民对这个革命县长特别拥护。文武全才的叶剑英声名大震,成为革命队伍中引人注目的人物。

D.真正的革命者

叶剑英的才能受到重视,******也想拉拢他。后来北伐战争开始了。有一次,******特意召见叶剑英,亲热地说:

“你来了,好啊!现在我的一师无人指挥,你就来当师长吧!”

叶剑英知道一师是******的心腹部队,就推脱说:

“我身体不大好,等打完仗再说吧!”

后来,他当了新编二师的师长。这个师里共产党员比较多。

叶剑英和共产党人就接触多了起来。前些年,他在和******等共产党人接触中,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认识,曾申请加入,可未被批准。因为有些共产党员认为他虽然是个难得的优秀军人,可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要职,要长期考验才行。叶剑英没有灰心,他始终要求自己不爱乌纱帽不要钱,一心只为百姓谋利益。

1927年4月,******发动政变,叛变了革命,叶剑英如果去投靠看重自己的******,肯定会升官发财,可他看清了******的真实面目,毅然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文,公开发表,表示反对******,并率领部下起义,与******决裂!

这件事震动了全国,也使******大出意料。叶剑英到了武汉,在一次宴会上,他慷慨陈词:

“有人问我反蒋图个什么?我说我反蒋不要什么东西,只图个革命!我们打******不是因为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因为他反革命!”

出席宴会的人很多,对他的勇气都十分佩服。不久,武汉的汪精卫等人也背叛了革命,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一些人动摇了,甚至变节了,叶剑英却在这时候,恳切要求加入共产党。******听说以后,当即表示同意。

烈火见真金。叶剑英在历史紧要关头,从国民党高级军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说明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

E.战斗在敌人营垒

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没有公开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第四军参谋长。他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人民军队的创建人之一。

为了发动南昌起义,贺龙、叶挺率领的部队准备从九江向南昌进发。汪精卫和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等人发觉贺、叶部队不可靠,就准备命令贺龙、叶挺到庐山开会,同时准备派重兵围攻和消灭他们的部队。这件事被紧随张发奎的叶剑英知道了,他当机立断,连夜找到叶挺,把敌人的阴谋告诉了他,又约定与贺龙等人共商对策。

1927年7月下旬的一天,在九江甘堂湖烟水亭附近的一条小船上,叶剑英、叶挺、贺龙和其他几个将领碰面了。表面上,他们正悠闲地游湖赏景,实际上正紧张地商量对策。叶剑英说:

“贺、叶两位不能上庐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贺龙、叶挺都赞同,“我们要赶紧到南昌去!”

“要快,明天就行动!”叶剑英说,“你们有什么行动要及时告诉我,庐山上的事,由我来周旋!”

由于叶剑英及时通报了消息,贺龙、叶挺的部队脱离了危险,赶到了南昌,成功地发动了八一起义。张发奎听说后,正要按汪精卫的命令,出兵追赶南昌起义的部队,’叶剑英说:

“依我之见,我们还是不追贺龙、叶挺,而开往广东为好!”

原来张发奎早就想占据广东了,听叶剑英这么一说,正合心意,就决定先追一程,忽然又攻道下广东。而叶剑英这一建议,不但给南昌起义的部队减少了压力,还为日后在广州举行起义增加了有生力量。

叶剑英来到广州,又开始了广州起义的筹备工作。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用“调虎离山”计,建议张发奎派兵去打梧州。广州城内只留下了共产党人控制的教导团和警卫团,而叶剑英正是教导团的团长。

12月11日,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叶剑英担任起义副总指挥,亲自上阵指挥战斗。虽然起义失败了,可沉重打击了敌人。敌人到这时候才知道叶剑英的真实身份,惊叹说:

“怪不得教导团这么厉害,怪不得没办法防止这次事变,原来我们的参谋长兼教导团长就是共产党!”

F.大事不糊涂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到苏联学习了两年。1930年,他回国,到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了。叶剑英率领部队边走边打,在一次战斗中,右大腿中弹,受了伤。因为医疗条件限制,弹片一直没有取出,他只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上路了。1935年夏天,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决定分成左右两路军分头并进,北上抗日。左路军由张国焘等率领。右路军由******周恩来等率领,前敌总指挥部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