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海口
14340500000026

第26章 与敌军决战(2)

杨迪还将4月20日农历谷雨前后的气象情况,及琼州海峡的海文情况、涨潮、落潮及伏流期等情况,作了较详细的汇报。只是没有讲出对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具体时日的意见。杨迪想,自己只是汇报情况,在这次作战会议上,大举渡海登陆的时间,是邓华司令员宣布决心的主要内容之一。

最后我将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的情况,简要地向2个军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

杨迪说: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渡海登陆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在任务非常紧迫、非常繁重、复杂和艰巨,又是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第15兵团的后勤机构很小,要执行渡海战备的后勤保障是很困难的。为了便于各方面联络和筹集、调度各种所需物资、器材等工作。基本上是四野按照设后勤分部的方式与特点,在四野总后勤部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广州设立了后勤分部,统一调度指挥,在湛江、海康、徐闻和钦州、北海等地设立了兵站,野战医院。2个军的部队分布在雷州半岛千里沿海,没有铁路,仅依靠汽车、大车和船舶,在敌空军的威胁下,千里迢迢组织运输,完成了万吨物资、器材、粮食、弹药等的输送,并转运分发到部队,保障了10万大军的海上训练和渡海登陆作战的需要。还要提到的,就是跟随2个军进关(注:山海关)、南下的支前后勤运输队和担架队的东北民工,他们是没有穿军衣的战士,他们都作好了渡海支前的准备工作。整个战役准备阶段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是很高的,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任务。

邓华司令说:“杨迪将情况作了简要明确的介绍,根据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扬军事民主。”

会议开得相当热烈,各军领导积极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说:“我认为:

第一,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了,再不需要搞小规模偷渡,岛上的敌人已停止了向琼崖纵队的‘围剿’,集中全力来加置,海岸防御,小规模偷渡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我2个军,都已经有2次渡海登陆的实践经验教训,我们已初步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并在部队中进行了教育并在海上进行了训练;

第三、我们2个军都有打敌人海军舰艇的经验,都改装了几十艘机帆船,船上装上炮,敌人的舰艇也惧怕我军的土炮船,‘我军渡海的护航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

第四、刚才杨迪讲的不要错过4月20日谷雨前的海峡大潮高峰前的伏流期的最有利时间,这点非常重要,错过了这次时间,就要到5月份了,那困难更多。特别是现在渡海部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干部战士情绪特别高涨,我们要趁热打铁,如果等的时间太长,这股热劲儿的情绪就可能要凉了,这股高涨的求战情绪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因此,我认为在谷雨前,海峡大潮前的伏流时期,实行大举渡海登陆是最有利的。”

解沛然(解方)副军长也发言支持韩先楚副司令的意见,并补充说;“我们40军参加大举登陆,可以集中6个团的兵力,加上已先渡海的两批部队,我们40军基本上都渡海了,这次我们与老大哥部队43军并肩同时渡海,我们都有土炮船,专打敌军舰艇,敌人的海军在海上是拦阻不了我军这股强大的船队力量的。登陆时,我们还有岛上的琼崖纵队及先渡海的部队接应,形成了对守岛的敌人两面夹击之势。”

43军军长李作鹏说:“我也认为大举渡海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有利的季节和有利的天上、海上的气象条件。但是我们43军有些具体困难,因为我军在雷州半岛东部沿海和湛江以东沿海和岛屿,搞到的渡海的船只,多数是较小一些船只,大渔船搞得少一些。现在已到雷州半岛东南沿海的只有128师2个团兵力的船只,129师正从阳江向雷州半岛航行中,他们最快需要在4月21日才能到达预定启渡场,如果在4月20日前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作战、我们军只有2个团可以参加,如果能推迟2天启航,我们军也可以达到6个团的兵力。”

43军张池明政委也表示了与李作鹏军长类似的意见。但他说:“我们还是从兵团的全局出发,利用最有利的气象时间,在谷雨前实施大举登陆,我军只能2个团参加就参加2个团。我们命令129师等部队加速向雷州半岛航行,力争在大举渡海部队之后,接着就不停地渡海,赶上先登陆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

龙书金副军长没有什么新的意见就没说什么。

邓华司令员听完2个军的主要领导同志发言后,即站起来,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坚定地说:“你们都把各自军的情况与意见都讲了,杨迪把整个情况作了汇报。根据现在各方面的情况,我不准备等了,时机也不允许我们等了。”

“我决心:在4月18日大潮高峰前的伏流时期,即4月15日至17日之间,以40军6个团、43军2个团,并肩从海峡正面实施大举渡海强行登陆作战。具体部署是:

一、大举渡海登陆之40军6个团,43军2个团,务必于本(4)月14日拂晓以前准备完毕,待机启渡,在15日至17日黄昏伏流时期,实行强渡。

二、2个军启渡点以雷州半岛南端鲤鱼港为分界线,以西属40军,以东属43军。船队航行到海南岛正面北岸登陆,登陆海岸以马袅港为分界线,以西属40军,以东属43军。

三、岛上接应部队,由2个军根据各自任务,自行令已在岛上的部队接应配合。琼崖纵队第1总队配合岛上118师行动,并以一部积极在儋县、长坡地区活动。第3总队配合岛上的127师行动,牵制与迷惑敌人。第5总队主力(2个团)应向海南岛西部海头地区积极活动,牵制与阻击敌北援或向榆林方向逃窜。

2个军并肩强行登陆成功后的作战任务与行动步骤,现作个—大略规定:两军登陆后,应乘敌人混乱之际,迅速展开歼灭海岸防守的敌人,以求得扩大登陆场,保证登陆部队能迅速占领上岸后的滩头阵地和登陆场,站稳脚和保证两军后续部队于短时间内迅速渡海登陆;并要迅速打开一条走廊,以利于两军登陆部队站稳脚后,即可向纵深发展进攻。

岛上接应部队,由两军直接指挥。琼崖纵队第1总队,配合116师,并以一部进至儋县长坡地区活动,第3总队,配合127师行动;另以1个团及琼北独立团,进至海口市东南地区破路,幂5总队主力,进至儋县、昌江之间,向海头地区活动,以牵制迷惑敌人。

登陆成功后,向纵深发展进攻的部署是:40军应以一部向临高急进,包围临高县城之敌,并以1个师向加来市急进,包围敌64军军部,另以1个团向那大市前进,牵制该方向之敌,以保障军主力的侧翼安全。43军应速向澄迈急进,包围敌62军军部,以分割包围敌指挥机关,吸引敌人来增援,求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两军将以上敌人歼灭后,40军以1个团配合琼崖纵队第5总队主力,向儋县前进,截断敌人退路,43军、40军主力则向海口市攻击前进。”

邓华司令最后说:“两军启渡时间预定是16日至17日黄昏这2天内。具体启渡时间,待当时气象条件,再最后下达启渡命令。”

邓华司令员最后说:“两军渡海登陆成功后,即令土炮船掩护没有被损坏的船只,迅速反航,接运后续部队与后勤医疗等保障队伍渡过海去。”

会议结束后,我立即将邓华司令员的决心与部署写成电报,经邓华司令审阅后,即向40军、43军和琼崖纵队下达,并同时上报四野总部、中央军委和兵团赖(传珠)、洪(学智)并转报叶剑英同志。

两军强行登陆

对这次大举渡海登陆作战,当时称第3批渡海登陆作战。

在召开作战会议以后,2个军准备渡海的部队,都在紧张地准备,我们兵团指挥所也是处于紧张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兵团前指的主要工作:一是严密地注视着岛上敌情的变化,二是密切地集中注意了解、掌握与研究气象水文的变化;三是了解2个军到达启渡场后,临战准备工作一项一项地落实情况,帮助解决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军渡海登陆作战,与现代登陆作战,还有一个特殊不同的特点。就是由于没有海、空军支援作战,又没有登陆舰艇,没有力量去夺取港口,没有条件,将作战物资随登陆部队之后,迅速运送过海去,也就不需要去夺取港口。部队登陆后,所需要的补充,只有取之于敌人,所以我们常说:******是我军的运输大队长。

关于启渡场的选择,当时是从三个主要方面考虑和组织实施的。一是启渡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与登陆地段保持相适应的角度,以便于利用风向和海水的流向,同时与登陆地段之间的海上距离要尽可能短一些,以求航程在一个夜晚可以到达;二是启渡场不仅要能容纳较多船只,且要不受潮汐涨落过大的影响,以便船队可以同时启航;三是便于防空,又能避浪。有的自然条件不具备,在战役准备过程中,各部队都抓紧进行了人工改造。

乘载部队的船只,向启渡场集结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兵团前指和2个军指挥所都要求各师、团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远航程船只的集结,在航线上沿途都设船只指挥站,派出得力干部和熟悉海情领航人员,并要规定可靠的联络信号。凡是这样做了的,集结得就好,没有这样做或做得不够的,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大举渡海前,2个军船只和部队的集结过程中,40军119师组织得最好,从北海沿海港湾启航,航行250公里,只损坏一只船,按时到达了指定启渡港口,该军120师358团由北海向灯楼角集结,在航行途中遇到风浪,有9只船走错了方向,除只有1只船登陆海南岛,其余有1只船登陆时触礁、2只船被敌舰击沉,3只船被俘、2只船下落不明,共损失400名同志。43军128师由湛江向海安以东三塘港集结时,由于组织不严,有只船触礁沉没,淹死团政委王奇同志等多人。

船只到达启渡场后,根据任务区分进行停泊。船只按形状、大小、船工的素质等因素进行了调整,为使一个船队的航速大致相;

等,规定了最低以营为单位调整一致。各团、营、连都进行了战斗编队,为便于单船独立作战,每只船又进行了单船战斗编组,定出渡海航行作战计划,并将计划传达到全船所有指战员和船工,每人都熟记。编队、编组后,即进行了战前战斗动员,要求所有人员在启渡后,必须明确、坚定地树立有进无退、勇往直前的思想。

分别召开了各种人员会议(包括领航的、掌握气象的、打军舰的人员、以及舵手、船工等),根据作战任务,研究具体战术、技术问题。准备时间充裕的,还以师、团为单位进行了启渡演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在启渡前还组织了领航人员进行试航,侦察预定航线上的情况,进一步测定风向、海水流速对航行的影响,使领航员做到了心中有数。

一切准备就绪,启渡前等风、等流和就风、就流,就成为最后下达启渡决心的唯一根据。等风就潮,必须要有最大的耐心。测到有好风征候,部队即登船待机。因此,每次启渡都要求主要指挥员要亲临现场,亲自了解掌握风向流向,以便及时下达启渡命令。

为了加强启渡场的组织指挥,各军还开设了启渡港口指挥所。

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具体区分各船队的启渡位置;组织启渡场对海、对空的作战掩护;组织各种通信保障;监督各部队对启渡命令的执行情况;保持与航渡部队启渡后的无线电联络,及时获得海上航行情况的报告。

邓华司令员下达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启渡命令邓华司令员下达了实施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命令后,要求2个军参战部队务必于4月14日拂晓前,完成渡海的一切准备工作。具体启航时间,则根据海峡潮汐、风向、海水流向是否对我航行有利而定。这时,兵团前指的工作极为紧张。一方面组织人员到2个军主要启渡场去最后了解、检查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一方面与气象水文组的同志研究分析气象情况,选择启渡与登陆的最佳时间,一直观察研究到15日,最后我们认定:16日黄昏是雷州半岛晚潮高峰后退潮时节,这时启渡,船只可随着退潮而增加航速,迅速驶离港口,17日拂晓前,海南岛北岸开始涨早潮,船只可随着涨潮的潮水而加速抵近海滩、海岸,有利于登陆,晚间风向为东北风(偏东)、海水顺流,又正是伏流时期(平流),海水流速缓慢,有利于我军航渡。

邓华司令员在繁忙中,每天晚上都抽出时间,亲自参加气象水文的研究。

4月15日,我们将研究的情况和意见,向邓华司令员作了详细的汇报。

邓华司令略为思考后,当即果断地决定:命令40军和43军参加第3批渡海8个团的部队,于4月16日19时启航渡海,于4月17日拂晓前大举登陆海南岛。

杨迪立即用电话和电报下达和上报了邓华司令员的决心。

后来的实践证明,根据当时的条件,以木帆船为主,抓住有利的季节风向,提早大举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人们经过实践,能够得出与客观情况相符合的正确的判断与认识,这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邓华司令员对这个我军还没有先例的大兵团乘木帆船渡海登陆作战,战役决心的下定,正是经过了一个了解情况、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认识和主观上深思熟虑的过程。

发出启渡命令后,我想到启渡场去了解启渡情况,并对40军、43军的领导同志说一声“在海南岛上见。”于是向邓华司令请示。

邓华司令说:“你爱往前线部队去,这是好的,但现在你去跑也跑不过来了,2个军都是在同一时间启航,你去那个军?天已黄昏,他们都已登船了。我们是兵团指挥所,启渡前只有依靠电话,启渡后只有依靠电台和报话机来了解情况和指挥作战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和我坐在作战室吧。现在再去部队跑什么也来不及了。”

为了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使兵团前指随时能掌握情况,便于邓华司令能根据新的情况迅速下达新的作战命令。在临战准备时,杨迪召集了2个军、师通信科长开了会,要求军、师、团、营所配备携带的电台、报话机,一定要接受上两次偷渡的经验教训。

在登陆时千万要注意保护电台和机要人员及机器的安全,不要使机器进水湿了,尽最大可能不要使报务员、译电员负伤或牺牲。告诉他们兵团前指电台队长杨雨田,已将他所带电台,包括备份电台,在部队启航后,全部开机收听各军、师发来的信号,暗语或电报,也请军、师指挥所电台等收到兵团前指的回答后,再折线前进。

做好兵团指挥所的具体工作,这是我份内的事。我想部队启航后,邓华司令最担心的是不要使2个军8个团的渡海船队,变成脱缰之蛟龙,使他掌握不住,无法实施指挥,为了使他放心,就简要地汇报了渡海中的通信联络网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