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名将一生戎马为谁忙
14345400000006

第6章 李善长:不得善终的开国丞相(1)

在大明朝的开国勋臣中,有一位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谋略、功业堪比汉相萧何,位列开国六公之首的宰相,这就是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1314——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胸怀大略,智谋过人,而且熟悉法家言论,料事如神。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攻取滁阳时,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希望追随。朱元璋知道李善长是此地德高望重之人,就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来掌管文史书籍。朱元璋十分器重李善长,就以治国平天下的谋略征询他道:“如今蒙元垂亡,天下大乱,豪杰群起,四方征战,海内何时才能平定?”李善长回答道:“秦朝末年,战乱四起,汉高祖刘邦虽出身布衣,却胸怀壮志,为人豁达大度,选贤用才,知人善用,顺应民心,关爱百姓,不妄杀人,五年就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帝业。今天,元朝秩序已乱,天下已土崩瓦解。你出身濠州,距离诞生刘邦的沛地不远,那里的山川充盈着王气,正好可以利用。你如果能够仿效汉高祖刘邦当年的作为,天下便可轻易平定了。”朱元璋称赞他说得有理,更加敬重。

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作为“大总管”,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时的“首席公卿”,是朱元璋的亲家翁。朱元璋曾特赐他一方铁制的凭券,上面明写着可以免除他两次死刑、免除他儿子一次死刑的承诺,但最终,他还是由于一句话不慎,招惹灭族之灾,全家70多口被满门抄斩,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儿女婿,也即公主附马(李祺)。

明朝建立,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由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洪武三年(1370年),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长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萧何,褒称甚至。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满。四年,以疾致仕。病愈后主持修建临濠(今安徽凤阳)宫殿。时朱元璋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于临濠,又以善长管理其事。九年,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其子琪尚临安公主,拜驸马都尉。

胡惟庸以李善长推荐,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后为丞相,两人往来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二十三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谓其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传着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诉其冤,朱元璋得书,竟不加罪。关于李善长是否参与谋反,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人均持否定态度。

于是,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攻下滁州,成为了朱元璋的参谋,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让他参与重大军国事务的谋划,主管馈赠及粮饷。当时,朱元璋威名日盛,天下豪杰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对前来归附的诸位将领,李善长总是首先观察他们的才能,然后告诉朱元璋。又在诸将面前表明朱元璋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使双方都能安心。如果诸将之中有人因事发生纠纷或而意见不合,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使得军中将士和睦相处。当时,郭子兴为流言所惑,疑心朱元璋,遂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将李善长夺过去辅助自己,李善长坚决谢绝了,由此,朱元璋对他更是深为倚重。

这年,朱元璋驻军和阳时,自己率军前去进攻鸡笼山寨,只留少量兵力帮助李善长留守。元将探知和阳空虚,挥军前来袭击,岂料李善长颇知兵法,预先设下埋伏,一战便将将元军击败了。朱元璋得知后,更加认为他很有才能。

不久,朱元璋获得巢湖水师后,李善长极力赞成渡江,于是,朱元璋坚定了渡江作战的信心。攻克采石后,朱元璋率军直逼太平城,李善长事先写下榜文,严禁士兵违反军纪。太平城一被攻下,李善长马上就将榜文贴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晓谕三军将士,于是,军中秩序井然,对百姓秋毫无犯。

朱元璋做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不久,随军攻克集庆。在将要攻取镇江时,朱元璋担心诸将约束不了部下,便佯装发怒,要惩罚他们,经李善长力救,此事才得以解决。等到镇江攻下后,朱元璋的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大家甚至都不知道有兵到来。朱元璋做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时,提拔李善长为参议。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都为幕僚,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定。随即,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命李善长兼领府司马,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不久,朱元璋称吴王,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善于辞令。朱元璋一旦有所招贤纳才的举措,总是命他写成文书发布天下。朱元璋率军出征,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李善长曾请求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都是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后提出来的。同时,他还提出了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加,百姓也不再贫困。公元1367年,朱元璋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更改官制,以左为大,用李善长为左相国。朱元璋当初渡江攻取江南一带的土地时,法令不健全,动辄经常使用重典,一概从严法办军中的违法乱纪者,而李善长则不赞成严刑酷法。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法有连坐三条,不是太过分了吗?”李善长见朱元璋开窍了,就抓住时机请求除大逆之罪外,全部去掉连坐之罪。朱元璋于是命令他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朝中内外。

朱元璋即皇帝位,追封自己祖先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都由李善长担任大礼使。朱元璋设置东宫官属,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其他仍然如故。不久,李善长率礼官制定效社宗庙之礼,都做得非常好。朱元璋巡幸汴梁,李善长留守,一切事情李善长都可以不经请示而灵活处理。不久,李善长上奏确定六部官制,商议官民丧服及朝贺东宫礼仪,奉命监修《元史》,编写《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确定天下山川神祗封号,封建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朱元璋都委托李善长与诸儒臣商议执行。

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特别说道:“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当时被封公者,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6人,李善长位列第一,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侵犯了他的权限,李善长马上将其罪行上奏给皇帝,罢免了他们两人的官职。李善长与御史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辱骂刘基,刘基心中害怕而不安,便告假回家去了,以躲避灾祸。朱元璋所任用的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罪,而李善长却依附朱元璋如故。富贵已极之后,李善长便逐渐志骄意满了起来,朱元璋开始有点讨厌他。公元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归乡,朱元璋赐给他临濠地若干顷,厚赠他返家。一年后,李善长病愈,朱元璋便命他负责修建临濠宫殿,将江南富民十四万迁徙到濠州生活并从事耕种,让李善长管理他们。为此,李善长留在濠州达数年之久。公元1374年,朱元璋提升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为太仆丞,李存义之子李伸、李佑都为群牧所官。公元1376年,朱元璋以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之子李祺,授其官职为附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严修妇道,很是贤惠,李家也因公主下嫁而受宠显赫,时人极为羡慕。李祺与公主结婚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孰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几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来问候。附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李善长因此获罪,被削年禄一千八百石。不久,朱元璋又命李善长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