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送你一个真女人
14357800000053

第53章 走出爱欲之惑(4)

记住啦!妨碍美好经验的大敌依次是:不喜欢的人,不安全的场所,没有预防措施,没有心理准备,只因为他想,匆忙、粗暴而缺乏温柔……如果你能超越传统的种种矛盾和刻板模式,便能实现理想中的第一次。

保持“处女”是最好的礼物

“男人宠爱的女人”的方式,有数不尽的种类,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就是:“无视数学的宠爱方式”,特别是无视减的算法。

小孩说:“妈妈再给我一个苹果”母亲回答:“噢!宝宝,只有一个苹果,刚才你已吃掉了,现在没有了呀!”但是,孩子不懂1-1=0的算法而继续哭闹。宠爱就类似孩子的这种无理取闹。电视上曾经播出过一个讨论高中男女交往的节目。这是一个企图探讨年轻人对男女间的恋爱与性的问题的看法而制作的节目。

在节目中谈到了期待已久的性问题时,赞成婚前可以发生肉体关系的女孩约占半数,男孩则是全部赞同。

“如果你不决定和对方结婚,那么,双方可以有性关系吗?”对这个问题仍表赞同的,女孩减少了一半,而男孩子则只减少了一个。

最后所得到的结论是:“如果彼此相爱,虽然没有结婚的打算,仍然可以无条件地发生肉体关系。”有这种观念的,女孩只有少数几名,而男孩子则大约全部。但是,再问其次的问题时,譬如:“结婚的对象是否需要是处女?”几乎全部的男孩都回答说:“一定要是处女”,有比这更不合理的事吗?

男孩子们刚才还赞成,只要有爱情就可以有肉体接触,即使没有结婚的打算亦无关紧要,假如男孩子们全依照这种想法去行事,处女的数目势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男孩子很可能与几个女孩发生肉体关系,当然,也有可能一个女孩子与数位异性发生肉体关系,那么一个男孩在经过几次恋爱之后,才行结合,处女的比率自然降低,一味要求新娘必须是处女,岂不是无理至极。

结果,在这种观念下,把将来可能成为别人的新娘子的女孩弄得已非完壁,而要求自己的新娘子必须是处女,实在太不可理喻,对女孩子来说更是不公平,这不就是无视算术原理的宠爱法吗?

大多数的男人,若知道自己的新娘并非处女,都会感觉非常悲痛而心有不甘。他会把自己以前也曾经使其他的女孩变成非处女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而感叹地说:“哎!我是多么不幸啊!居然娶了一个不纯洁的女人。”

抹大拉的马利亚因为出卖自己的肉体,而被众人责骂,欲用石头砸死她,慈爱的耶稣基督看见了就对众人说:“谁自认没有罪的,就可以用石头先打死她。”听了这话,众人就一个个羞愧地溜走了。世上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好人,向他人作苛刻的要求。假如耶稣基督也加上一句“假若你没有使其他的女孩子变成非处女,就可以要求自己的新娘必须是处女。”这样的话,就很适用于今日男人的身上。这种无视算术原理的爱情心理,年龄愈大愈有强烈的倾向。

这种男人的心理是可以让人明白的,但是,世上却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即使赌博的高手,对这种计算法也会有觉悟的一天,所以,奉劝男人需端正自己的行为,免得将来种什么子必得什么果。

□挣脱“第二性”桎梏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不独立的,从属于男性的地位,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不是以男性、女性来划分发的,而是以第一性和第二性来区别的。这种观念明显地反映了一种以女性为从属和压迫对象的倾向,是男女不同等的理论根源。

那么,女人真的就是第二性吗?而事实上,就生物学的立场而言,雌性并不逊于雄性,反观一般的动植物,虽然有部分动植物是于单性生殖,但是,其余的都是由雌性来担当生殖的重任。

那么,男人是用什么手段把他们的权利和父权制度确立起来的呢?我想是由于在远古的渔猎时代,男性的体力是生活中所不可欠缺的缘故。然而女性的生儿育女逊于男性的劳动力吗?更何况孩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劳动力与财产,但是,不能生育子女的男人,为了要把女人与其子女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不论其是否正确,是否必要,就建立了一种以男人为中心的父权制度,而以他们的劳动力量与掌握经济的权力使这种制度更加屹立不动。

然而,今天科技发达的结果,大部分的工作已不再需要像男人般的强大体力,而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担当,不需消耗很多体力的单纯工作。社会上的女性解放运动也肇始于这个时期。实际上唯有男性所享有的特殊自由,要运用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才能够使女人也分享呢?

人如果缺乏自发的意志与人身的自由,以扩张未来的意识,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世上不仅男人是人,女人也同样是人,所以在这种生存的条件下,双方的情况应是一样的。被众所钦羡的婚姻,实际上只不过是使女人更进一步地附属于男性,也就是一种更进一步束缚女性的制度罢了。虽然多数的婚姻,皆出自女性的自由意志,但是,事实上都是被对婚姻的幻想所诱惑,而陷入男人所设计的牢笼中却不自知。

逃避婚姻的女人以及曾被婚姻所伤害的女人,都想使纯粹的恋爱生活一直持续到永久。但是,那些被爱情所溶化、以自己的一生为赌注而步上结婚之途的女人,却认为自己是自由的,这种女人真的有自由吗?认为爱情就代表一切的女人,是绝对不会享有自由的权利的,因为她们这种想法已经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里。法国女哲学家家、《第二性》的作者西蒙·波伏娃说:“一般的男人认为许多优异的女性,像女画家、女文学家、女企业家等等都不是纯女人,而必须经过他们主观的认可,才会承认她们也是女人。”

波伏娃是保罗·萨特的好朋友,他们两人同样是支持“存在主义”的哲学家,事实上他们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同居者,所以,波伏娃曾尝过非婚姻制度下的爱情滋味。自由的女人与自由的男人是如何相互结合的,她现身说法,指示了我们一条明路。

许多在60年代参与政治运动的女人,都是由于受到波伏娃的影响所致。在她所写的《第二性》里,将迄今女作家们仍不敢谈论的“性”问题,也大大解析了一番,她认为“性”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性,所以,“性”可以抓住女人的心,同样也可以绊住男人的脚。而正如她所说的,“爱”和“性”以及“思想”也具有这种同样的功能。这本著作若能继续流传下去并给予女人深刻影响的话,未来的女性将不再是宿命论的忠实信徒,而“第二性”这个名词也将永不存在,男人与女人终将趋于平等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波伏娃深切了解“性”与“爱”的本质,虽然她也同样是一个第二性的女人,但是,她却超越了“第二性”的障碍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女人。她以优异的才能,用理性的方式来超越男性。以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发现了使女人解脱的方法,超越了放置于女性前面的障碍,但是,她却没有半点骄傲的气息,反而时常以强有力的思想模式企图改变男人的观念。依她的见解,男人在本质上也具有女人所特有的恐惧感,但是当他们一旦面对女人时,虽然内心有恐惧感,却能在短瞬间即超越这种恐惧感而发挥出其本有的才能。一般来说,具有优异才华的女人,多是较具男性化的特殊女人,不过她们的特异才华往往被其他的女性所否定。那种胜过男人且男性化的女人,与其他女人间的关系往往非常恶劣,而她们也并非因此而脱离了“第二性”的地位,这一点她们本身亦是如此肯定的。

波伏娃在写《第二性》一书时,已具有这种深厚的洞察力,但是,她绝不因自己的才能而满足,或夸耀自己,这也就是她最令人钦敬的地方。

对女性而言,今天最正确的观念,并不是要超越“第二性”的界限而来与第一性的男人并驾齐驱。事实上这种以男性的价值观和尺度为基准的女人,并非拥有真的自由,而且生活过得也并不快乐,所以,在这种意识下,“男人是第一性”的观念,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假如男人不是第一性的话,无庸置疑,女人就是第一性了,而单纯讨论男人或女人谁是第一性的这种问题,实在太过肤浅且可笑,所以,这个问题不在此书的讨论范围之内。事实上,男性的主观判断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一般人的脑海里,而且60年代的文化也曾明确显示出这种现象。这并不是指男人是第一性,女人是第二性,而是说那种男人的机械判断模式为一般人所重视,被视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基准。但是,在现今科技文明的时代,机械代替了多数的劳力,旧时代的价值判断模式有再重新评估的必要。

□如何选择丈夫和工作

为什么我们总是后悔不已?担心不已?

是不是因为“好”的人就可以自觉高人一等了?

我们是不是对现实生活压力都太敏感而苛刻了?

如果连你自己血肉生下来的孩子都不见得听你的话,你还想对别的人有什么要求?

你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温柔的奇迹和神话,一个喜悦的自我对待,设法使自己愉快地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在演一出自己悲欢离合的连续剧呢?

为什么我们的喜怒哀乐,是那种想杀人,打人,或自杀,或打架的呢?

如果我们在死以前,一事实上要上舞台去表演给自己回味或回忆,那么,可不可以演一出比较宽松悦己的戏呢?让朋友们多笑一点,家人多爱一点,自己也多乐一点,行吗?

剧本都是我们自己在编写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来一段歌舞闹剧怎么样?不是宣扬大道理的那种;是幽默欢喜触感的那一种;是不强求、不挣扎、不折磨,不流血的那种;是进退自然,在安守本分的努力中演出的那一种……

其实,我们要怎么过日子都行。只要我们愉快地活着。

一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

上帝给了我们人类选择的权利,但是,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传统伦理并没有给女人充分应用它的机会。现在,可以了。

我们应该知道,“选择”是女人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和培养。选择接受和放弃,简单地说就是选择“要”。“不要”和“愿意考虑。”当我们还不确定什么是对我们最好、较好时,那就暂时不作任何选择,不必急于说是或不是,我们可以考虑,没有人可以催你,你也不要因别人催促你而仓促作什么决定。

在这世界上,除了父母兄弟姊妹我们无从选择之外,任何一件事,没有我们不能选择的,这其中牵涉最深的,当然就是“能力”的问题了。

我们想选择一个很好的工作或职业,但是,我们只有中学毕业,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作选择。

于是,我们一面工作,一面去读夜校,因为我们想加强自己有选择的能力。

我们想找一个较好的伴侣。但是,我们所喜爱的对象,却不是我们可以高攀得上的,于是我们寻求最正当的手段,不断地充实自己,造就自己……

许多事,别人作成了,自己却弄不成功。我们选择了放弃,或选择了继续努力都可以。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选择。有些选择是重要的,有些则是细节,不重要的,有些则是身不由已地作出的。但,多多少少我们还是作了选择。

什么是我们女性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呢?

第一,生命伴侣的选择。

第二,愉快生活的选择(这包括工作和精神思想)。

选择一个好丈夫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许多女人,真是怪透了。在选一件衣服或什么颜色的口红时,显得挑剔极了。但是在选择丈夫或情人、或终身伴侣时,却不见得那么用心,也没有多少耐心等待。

她们几乎都一直相信“缘份”两个字。对选择终生伴侣来说,“缘份”实在不是什么很好的字眼啊!因为“缘份”包涵着几分的迷惑、不由自主和宿命。它是选择的最坏的基因之一。

特别是中国女人。

我们中国女人并不是真正把婚姻当着是一件大事来处理。我们似乎还是有点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把“婚姻的幸福”、“人生的幸福”委托给男人!

活在这个年代还是无法走出“缘份”、“宿命”的婚姻阴影,实在叫人有几许悲哀和无奈。这是因为我们女人并不相信选择能力之培养是极重要的生活经验之一——我们的母亲也没有效地帮助我们,获得这样的教育和能力。

过去我们并没有“自由恋爱”的风气,而现在却不见得有适当的“社交场所”。

我们有从孩提时代,就没有正常的男女交往、观念和机会,总是将男女分得很清楚。还记得小学课桌上的“三八线”么?这种分别愈清楚,男人女人接触愈少,了解便愈少,适应便愈差……一直到适婚年纪了,家人、朋友、自己才开始有些着急起来。

那时,我们已经丧失了许多培养我们选择男人的能力和方法的时间了。

我们结婚的时候,通常并不是和我们真正的最爱。

因为我们看到我们的父母,并不见得和他们自己的最爱结婚,但一样过了一辈子。我们忘了,他们可能也是吵吵闹闹地过了一辈子,从来不曾真心地相互属于或相互拥有过。难道我们也要那样生活吗?

是呀!我们大多数的人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讲究婚姻的品质、生活的品质,也不相信“选择”是项优秀的、重要的能力。没有人这样严肃谨慎地告诉过我们,我们从小就很少有什么选择的权利——我们的父母通常也不给我们这项权利,即使在我们成年以后还是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