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14391900000016

第16章 太极长拳分解与演练(5)

左臂向左下侧搂、右臂向前伸出,都要靠腰的带动和送出,这样就可以将全身的劲发放出来,但要注意全身放松,强调周身一家,不然就会局限于两手的运动和身体分家。这种现象在初学者身上常有出现,应特别注意。

右肩往下松沉时,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整套动作中双肩须平齐。

整个动作要有“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身形顺我自伸舒”的意识控制。比如左脚未提起时,头、身不可低下,提左腿时身体不可后仰和高起,弓步出掌时臀部不可凸出,身体不可前俯或滞顿、棱角等现象,应时时追求松净自然之感和长驰大进之势。第三十四式海底珍珠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跟半步落下,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后移使全脚踏实,坐实右腿;左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重心前移时腰微左转,随着重心后移腰同时微右转;右掌随着重心前移时臂前送,重心后移时臂外旋向回抽,掌心向左,指尖朝前,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重心前移时向下微按,重心后移时臂外旋弧形向前上抄,掌心向右,指尖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不变,右腿下蹲;左脚同时向前迈半步,以脚尖着地,成左虚步;腰微左转的同时随向前折腰;右掌随折腰由掌变拳随向下击,拳心向左,拳眼朝前;同时左掌也随折腰随弧形向左。下侧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眼神顾及右拳略向前视。

要领:

当重心前移时,右腿提起,腹部微前送,右肩、肘、手微向前展,左肩、肘、手微向下沉,势不偏不倚。当重心后移时,右腰胯微后抽,右膝下蹲,由腰劲领回右肘右腕,左腿手随动领起,周身每一关节均要松开,使身体中正安舒。当折腰时,左脚尖虚点地面,膝微弓,重心仍在右腿,不可稍前移。同时,右拳向下击时,腰微向左松转,手随腰转动,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右脚跟、右腰眼、右掌要形成“三角合力”。更要注意右拳向下击时,弧线由前往下,而不是由里往下。同时,折腰时头部仍需虚领顶劲,脊腰保持成直线,避免低头弓背,使腹内松净沉气。整个动作要做到“动作柔和,内外协调,一动无有不动,劲路节节贯中”。

此势是拿法或解拿法。所谓拿法,是当拿住对方的腕部时,以左手按住右腕向下用的是采劲。所谓解拿法(破拿法),是当被对方拿住腕部时,以右手向下引化对方的力,在引化的过程中用刁手反拿对方的腕部。即“何谓打,化即是打”是也。第三十五式扇通背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同时腰随右转随直起;左腿随直腰随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臂随直腰臂内旋随右拳变掌向前抬起,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直腰臂外旋弧形向前抄起,掌心向右,指尖朝上,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不变;左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腰右转;右臂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右上侧托,掌心向外,指尖朝上,高与右额齐::同时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前按,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直腰翻掌,弓步推掌是一吸一呼,一蓄一发。起身收步提手一动俱动,弓步托掌一到俱到。

起身时要做到腿实、腰松、腕肘灵活旋转;进步弓步不使自僵,要做到肩沉、肘坠、臂屈、脊劲通臂而圆转柔顺;定势时要做到势定意不停,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形合意连,既能四方支撑,又能转换八面。

做“扇通背”的动作时往往容易挺胸、直臂,这就会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含胸拔背”的要求。所谓“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要使动作还有伸展的余地,因此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能伸直或挺直。弧形要圆满,处处要有能“八面支撑”的意思。

第三十六式翻身白蛇吐信

动作一:与第二十二式“翻身撇身捶”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二十二式“翻身撇身捶”动作二相同。

动作三:重心不变;腰微右转;右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成右虚步;右手随转腰臂外旋随由拳变掌向前撇出,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向下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四:重心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前移,使右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腰右转;右掌随转腰随弧形相回抽,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腰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向前按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与第二十二式“翻身撇身捶”要领相同。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进步搬拦捶”是由“搬”、“拦”、“捶”三势组成。

(一)搬

动作一:重心移于左腿;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回收,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内旋由掌变拳随向前击出,拳心向下,拳眼朝左,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左转;右拳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回抄于胸前,拳心向内,拳眼朝上,高与胸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左上侧抄,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耳齐;眼神顾及右拳向前平视。

动作三:与第八式“进步搬拦捶”(一)“搬”动作三相同,唯方向相反。

(二)拦

动作:与第八式“进步搬拦捶”(二)“拦”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三)捶

动作:与第八式“进步搬拦捶”(三)“捶”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要领:

与第八式“进步搬拦捶”要领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和承上势的衔接动作不同,前面承上势是“左搂膝拗步”,此势承接“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八式上步揽雀尾“上步揽雀尾”是由“右掤”、“”、“挤”、“按”四势组成。

(一)右棚

动作一:重心移于右腿,成左虚步:腰右转;左手随转腰臂内旋随向下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内旋由拳变掌随向上搠,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过于顶;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移于左腿,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脚尖同时随移重心随外撇45°踏实;腰微左转;左手随转腰随略向上拥,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下按,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动作一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二)“右掤”要领相同。(二)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三)“势”要领相同。

(三)挤势

动作: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动作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四)“挤势”要领相同。

(四)按势

动作一: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动作二相同。

要领:

与第三式“揽雀尾”(五)“按势”要领相同。

第三十九式单鞭(勾手势)

动作一: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二相同。

动作三: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j相同,唯方向不同。

动作四:与第二十一式“单鞭”动作四相同,唯方向不同。

要领:

与第十二式“斜单鞭”要领相同。

第四十式云手“云手”由三个“云手”组成。

(一)云手

动作一:重心不变,左脚尖内扣90°,成左侧弓步;同时腰右转;左手随转腰松腕使手放平随屈肘向胸前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由勾手变为掌屈臂向胸前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脚提起,先以脚跟离地,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随向左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肩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下抄,掌心向内,指尖朝下,高与小腹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左平抹随即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不变;右脚向左收半步落下,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右移使全脚踏实;同时腰微右转;右掌随转腰随弧形向右上侧运转,掌心向里,指尖朝左,高与眼齐;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下抄,掌心向里,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右上侧运转随即向前平视。

动作四: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起,先以脚跟离地,脚尖自然下垂;腰微右转;右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弧形向右下侧运,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上运,掌心朝内,指尖向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五:重心不变;左脚向左侧横跨半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左移使全脚踏实,成小马步;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随弧形向左上侧运,掌心向内,指尖朝右,高与眼齐;右掌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向下抄,掌心向里,指尖朝左,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左上侧运转随即向前平视。

(二)云手

动作一:与(一)动作二相同。

动作二:与(一)动作三相同。

动作三:与(一)动作四相同。

动作四:与(一)动作五相同云手

动作一:与(一)动作二相同。

动作二:与(一)动作三相同。

动作三:与(一)动作四相同。

动作四:与(一)动作五相同。

要领:

“云手”步法要平行横向移动,抬脚时脚跟先提起,落地时脚尖先着地,然后意在脚的内侧依次着地,最后全脚踏实,而不能以脚跟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在《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一书中此段将“内”错写成了“外”,在此特加更正),一脚踏实后再抬另一脚,此起彼落,连绵不断,但切记不能因为开步和合步而使姿势忽高忽低,或两脚移动时离地太高,而要以腰、腿、膝控制和协调整个身体横向移动的相对平稳性。

两臂运势时要随腰圆转,无论云到何处,两臂不能架起,也不能夹肋,不可散开,要自然舒展、圆活、紧凑。比如手在正面时,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竖向两手距离不能太开。转向两边时后手必须在另一肘内侧,接近腕部,而不能过低或过远。

两臂运势要圆满,还要注意劲路的圆转。比如右臂运转,当手掌向左而上,劲点在右掌拇指、桡骨和掌根一侧,有上抄之意。当向前、向上右臂外旋移动时,劲点在拇指、桡骨和掌背一侧,有拥、捌之意。当右掌向右向下,随着臂内旋运转时,劲点又转到右掌小指、掌缘和掌根一侧,即有按、推和下采之意,随即接着抄转,形成一个掤、捌、按、推、采、抄椭圆形的劲路循环,而手上抄时为主劲路,这样两臂同时做相反(右手为顺时针方向运转,左手为逆时针方向运转)的运转,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劲路依次更替,相系相随,连绵不断,“恰似杨柳摆春风”一般,意趣环生无穷。

“云手”时,四肢运动和身体转动均要以腰为轴,腰随手走,步随身换,转动连贯,呼吸均匀。不可出现左斜右歪,前俯后仰,忽快忽慢之势,要保持“立身中正”和呼吸顺遂舒畅的要求。

第四十一式单鞭(勾手势)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微右转;右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向右外侧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弧形向上抄,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与第三十九式“单鞭”动作三相同。

动作三:与第三十九式“单鞭”动作四相同。

要领:

与第十二式“斜单鞭”要领相同。

第四十二式高探马

动作一:重心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左脚尖自然翘起,成左虚步;腰左转;左掌随转腰松腕随臂外旋,掌心向上,指尖朝前,高与肩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由勾手变为掌屈臂弧形收于右肩前,掌心向前,指尖朝上,高与耳齐;眼神顾及左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起,向回撤半步落下,以脚尖点地,同时右腿微向上起立,成左虚步;同时腰左转;右掌随转腰随向前探出,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眼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屈臂沿右臂下侧弧形向回收,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腹齐;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重心后移时,腰微右转,收右胯根,随即使腰左转,使重心平稳地过渡到右腿,然后收左胯根,带动左腿收回左脚,才能避免身体后仰。身体立起时,左脚随收,但身势随右掌探出而上拔向前,右腿微屈,气沉丹田,含胸顶悬,上下意气对拉,避免身体前俯、头向前伸。

右掌前探时,注意松肩松肘,掌高不过顶,左掌带回时要沉腕,肘不夹肋,两臂呈弧形,气势饱满。

第四十三式左右分脚“左右分脚”是由“右分脚”与“左分脚”两势组成。

(一)右分脚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坐实;左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右转随即左转;右手随转腰随向右弧形往里抹转,掌心向下,指尖朝左,高与肩平;同时左掌也随转腰随向左弧形往前抹转,掌心向上,指尖朝右,高与胸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重心不变;腰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东北方向)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掌随转腰随微向回收,掌心朝上,指尖向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向前探出,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三:重心不变;腰右转;左掌随转腰随弧形向右平抹,掌心朝上,指尖向右,高与腹齐;同时右掌也随转腰随向右弧形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动作四: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坐实;右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腰左转;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微向上抄,掌心向内,指尖朝右上侧,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弧形抄于左手外侧,使两腕交叉贴于一起,掌心向内,指尖朝左上侧,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五:重心不变;腰微右转;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东南方向)分出,脚面自然绷平,脚尖朝前,高与胯齐;同时两掌随转腰臂内旋经面前往上弧形向左右两侧分开,掌心向前,指尖各朝左右,高与肩平;眼神顾及右掌向前平视。

要领:

两掌各抹转一个平圆时,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转平圆要均匀。右臂在抹转后探出时也不可挺直。

两掌合抱交叉后仍须随左腿立起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显得轻灵、沉着。如果左腿立起时两掌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现象。合抱时两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弯曲。

两手分开要和右脚一致。同时两臂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体前方弯曲,肘部略沉,低于腕部,并要坐腕。切不要先将两手分开后再分脚,也不能先将脚分出去后再分手,这样就违背了“上下相随,手到脚到”的要领。

分脚时身体要稳定,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要松肩。只有“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二)左分脚

动作一:右脚下落,脚尖自然下垂;左腿微下蹲;腰微右转;左掌随转腰臂内旋随屈肘弧形向右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高与胸平;同时右掌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屈肘弧形向回收,掌心向里,指尖朝左,高与胸平;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动作二:与(一)“右分脚”动作二相同,唯左右势及方向相反。

动作三:与(一)“右分脚”动作三相同,唯左右势及方向相反。

动作四:与(一)“右分脚”动作四相同,唯左右势及方向相反。

动作五:与(一)“右分脚”动作五相同,唯左右势及方向相反。

要领:

与(一)“右分脚”要领相同,唯左右势及方向相反:“右分脚”方向为东南方;“左分脚”方向为东北方。

第四十四式转身左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