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开心灵的锁
14410800000005

第5章 放开胸怀(4)

我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我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我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我被吓住了……

后来,很想知道我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我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以外,我一身什么病都有!

我紧张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我认为,我给医学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条件: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认真的诊断治疗,就可得到毕业证书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我到底还能活多久,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开始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140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我感到万分恐惧。最后我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我自己没找到它罢了……

我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可当我走出图书馆时,却成了一个浑身都有病的老头。

我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我的老朋友。一进他家门我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我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

医生给我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我。我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药店,我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

他看了一眼就退给我,说:“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我惊奇地望他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

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1次。

不要用你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

我照这样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医生的忠告救了我的命。

有些人的病是病在心里。药物对于治疗他们的病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心病要用心药医”。战胜疾病的过程,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应正视这些心痛,也就是说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

感悟:

英国的司各特说:“一个怀着满腔忧郁的人,偏偏被投到一个快乐和热闹的场合里,充当一个与自己的心情极不调和的配角,那实在是莫大的苦痛。”

25.王者之心

亚历山大大帝骑马旅行到俄国西部。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回客栈的路了。

亚历山大无意中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只大烟斗,头一扭,高傲地把这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大帝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生硬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别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大帝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的嘴唇动了下,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转过身来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官?”

大帝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

大帝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那么你也是少校?”

大帝镇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你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大帝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大帝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你什么?朋友。”大帝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大千世界,难免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这时你可否会发出沉重的呼声。

也许你并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也不会对所有的事情都发脾气,可是就有一两个人老是惹你生气,他们可能是你的老明友,邻居或同学。

就像你老觉得别人在侮辱你一样,不管你做什么事,他都做得比你好,或者他会说哪个人做得比你好。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只好开始夸耀自己,宣扬自己的成就,甚至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你为了报复,只好开始侮蔑他,同时愈来愈觉得愤怒和厌恶。你不仅无法忍受别人,你也变得不喜欢自己了。

令人最生气的人,很可能也是你最亲爱的人。即使是全副武装的敌人,也不至于像你身边的人给你那么猛烈的攻击。

我们都知道谁是自己的敌人,也知道为什么他是我们的敌人;可是对亲近的人而言,我们却常常否认彼此之间存在的困扰,而且还要为他找借口否认真正的问题——直到下一次,怒火又上升了为止。

到底是谁怎么惹你生气的?你现在可能知道答案,也可能不知道。但你可以一直探究下去,知道惹你生气的人是谁,他做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感觉,还有问题在哪里。如果你老是被同一个人激怒,你可能会发现他的某些行为特别容易惹你生气。

感悟:

超凡的宽容才能创造辉煌业绩,惹你生气的不会是别人,只是你自己的心太狭小,太计较,王者之心每个人都应该有。

26.哀叹是个坏习惯

哀叹是社交上可以接受的抱怨形式。人人都做这件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们哀叹的原因有好几个。第一,这是习惯,人人都如此。第二,许多人觉得这么做可以达到什么目的或得到某选好处。最后,有些人觉得“不吐不快”,让别人做同样的事也有正面的功能。他们把哀叹的熟悉感跟松一口气联想在一起。

不幸的是,哀叹是个坏的习惯,它让你偏离你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我们的行动追逐着我们的精力,这也包括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对话。负面谈话、抱怨和哀叹都是负面的表达。

下次你参加社交聚会时,请仔细聆听屋内此起彼落的哀叹声。看看人们是如何分享他们的苦恼,如何沉迷于他们的问题当中。回家以后,再静静坐几分钟,思考一下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试着在心中总结一下所有的哀叹与一切的抱怨。前后问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有什么好处?这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创造多少机会、表达多少喜悦、带来多少创意?答案是零,一点也没用。它一点好处也没有。事实上它还会更糟。一般人花在哀叹上的精力多得惊人!听听周围的谈话——工作上的、午餐上的、家里的。到处都是,选择不同流合污的人少之又少。不过,下定决心这么做的人却比其他人多了莫大的好处。

考虑一下浪费在哀叹的心力和情绪有多少。很多。这份精力可以用在创造点子或沉思上。这份精力可以用来解决一个问题,实行一个点子、行销一项产品。这份精力是你致富的来源。它是你的,而且不费一分一毫。当你下定决心,停止哀叹,你就释放了这份精力。转瞬间新的意念开始浮现,刺激的新点子浮到表面上来。

温柔地提醒自己:同流合污虽然十分诱人,你还有更好的事要做,有更远大的梦想要追求。当你避免了怨天尤人的倾向以后,你会立刻得到确定的报偿。

我们大部分人所拥有的信念当中最固步自封的就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做昨天的我们。

我们或多或少相信历史的确会自我重复的概念,如果我们昨天不成功,今天或明天当然也无法成功了。

如果你看得出这种想法是何等荒谬和自挫,你就可以立刻转换,朝向成功迈进。我们现在都有无限的潜力和自新的机会。阻止我们发挥这项潜力的是我们心理的过去纠结。抛开过去,就像从你的脖子卸下一串沉重的铁链,它释放你去追求你的梦想,发挥你最大的潜力。

有一个美妙的故事,那是关于活在此刻的力量。想像你现在身处在海洋中央的一条船上。你站在船舵旁,向东航去,要问你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船迹?你回首观察船后遗留下的水痕,船迹就是那道水痕,它在船后形成一道痕迹,直到消失无踪。第二,你问自己,船迹可以推动船吗?你很快回答:“当然不能。那是荒谬可笑的。”船迹没有动力。最后,问你自己,那么船的动力是什么?你想了片刻,得出显而易见的答案,船的所有动力都来自此刻的引擎动力。那就对了。并没有别的。

这跟你的人生的类比已经十分清楚。你此刻的精力就是你所需的一切。它相当有力而且源源不断。问题是,我们之中有许多人不使用此刻的全部精力,因为我们不断想使用我们的“船迹”,也就是我们后面的过去,来推动我们向前。可是,就像海洋中的船迹一样,我们的过去并不比我们所赋予它的更有力。你生命中所能做的最活泼和显著的改变,就是承诺放下过去所有负面的记录,从现在开始做起。你所创造出来的正面精力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当你过去的习惯悄悄溜进意识时,只要一承认就可以打发他们。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也可以立刻开始这么做。你的过去是很重要,因为它让你进入此刻。

现在,你的人生,是一连串即将经历的此刻,一刻接着一刻。专注在此刻你所能做的事情上,你就已经开始创造天生就属于你的财富了。

感悟:

哀叹是今天的无情杀手,它无法改变你的过去,却毁损和吞噬着你的将来,将叹息锻打成汗水,将忧伤粹结成热情,挺起你年轻的胸膛。

27.寂寞难得

世上的人恐怕都怕寂寞、孤独、心灵无依,孰不知寂寞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福分,是你最自我的空间。

有次,小明垂头丧气地从外面回来。大山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小明说别的小朋友都玩得很起劲,只有他一个人呆在那儿,心里很难受。

大山知道了小明为什么不高兴,本想安慰他几句,但当时以至现在他都不知说什么好。如果告诉他,那很正常,最好的往往是最孤独的,他才十岁能理解吗?

大山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几年前,大山与几个朋友在乡下路过一个小水塘,几位朋友提议要下水去摸鱼。大山说,你看这是死水,全是积的雨水,水又清澈见底,根本就没有鱼。可是他们不听劝阻,纷纷卷起衣袖、挽起裤腿下了水,惟有大山默默地坐在岸上看着他们。不一会儿,鱼没有摸到一条,衣服上倒沾了不少泥水,可是他们在水里摸来摸去,欢声笑语不断,而大山越来越感到孤寂。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才两手空空地上来,嘴里不停地调侃着、咒骂着,但大山感到他们在这段时间过得很快活,而他只能独守着自己寂寞的心。

此后,尽管在生活中大山又经历不少类似的事,固执的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独守这份寂寞,因为他深知,最好的往往是最寂寞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能够承受寂寞。

其实,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在感到寂寞时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去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用粗糙的手掌爱抚地拂去书本上的灰尘,翻着书页嗅觉立刻又触到了久违的纸墨清香。

像一觉醒来的孩子吵闹着寻找甘甜的乳汁,低语着一夜朦胧的梦,长长街道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我们自己是掺杂其间的一名小贩,不知不觉间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叟,挣扎着叫喊着“还我青春”。猛然打翻了那长长的书架,书架儿一股脑儿涌到我们的怀里。

梁实秋先生写了一篇关于寂寞的小文章:

“寂寞是一神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尘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明亮,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旋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就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该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人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人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就要好好地享受它。”

感悟:

孤寂并非一定是坏事,孤寂是心灵的广场,孤寂是自己同灵魂对话的机缘,孤寂使人成熟,追求热闹和享乐的人,一味忙碌的人也许不懂孤独,可感受过孤独的人却倍感人生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