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主要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病原以病毒为最多,细菌感染大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症状轻者仅有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重者发烧,且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婴儿常出现呕吐、腹泻,甚至高烧惊厥。
本病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证型。风寒证治以辛温解表;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若挟痰者,佐以宣肺化痰;挟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挟惊者,佐以安神镇惊熄风之品。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大柴胡汤
【配方】柴胡10克,炙枳实、生姜、黄芩、芍药、半夏各6克,大黄4克,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小儿高热,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方药解析】原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
清解汤
【配方】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僵蚕、蝉蜕、杏仁、黄芩、麦冬各3~10克,生石膏20~60克,大黄2~5克。
【用法】上药煎汁100~200毫升。3岁以下幼儿每小时服10~15毫升,4岁以上儿童每2小时服20~40毫升。体温降至正常后再服1~2天,每日三次。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生津。主治小儿外感高热。
清解凉血汤
【配方】薄荷、荆芥穗各6克,青蒿、赤芍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15克,黄芩6~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凉血。主治小儿外感发热。
柴葛解肌汤
【配方】柴胡、葛根各5~15克,黄芩6~12克,羌活、白芷、白芍、桔梗各5~10克,生石膏10~30克,甘草3~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解肌清热,宣肺和营。主治小儿外感发热伴咳嗽咽痛、食滞、腹泻等。
【随症加减】咽痛加山豆根、板蓝根;食滞加槟榔、鸡内金;腹泻加黄连、车前子;便干加大黄、杏仁。
银翘蒿芩汤
【配方】金银花、连翘、僵蚕、竹沥、半夏、杏仁、神曲各6克,青蒿10克,黄芩、前胡、藿香各5克,鲜芦根15克,薄荷(后下)3克,蝉蜕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主治小儿感冒高烧,证属风热夹湿者。
葛根汤
【配方】葛根10~15克,麻黄3~6克,桂枝、芍药各5~10克,大枣1~3枚,生姜3~9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解肌。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直者。
【方药解析】本方出自《伤寒论》,为治太阳病恶寒发热,项背强痛的要方。
小儿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为小儿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急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咽喉急性炎症。扁桃体的形状好似乳头或蚕蛾,故中医称之为乳蛾。其中一侧扁桃体发炎者名单蛾;两侧均发者为双蛾;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者称烂喉蛾。
本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或有苍白脓点为特征。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若因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客于肺胃,肺胃积热,熏蒸咽喉,则见一侧或两侧扁桃体红肿,甚至化脓溃烂。
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若有高热、大便秘结等里热证表现者,亦可使用通腑泄热之法。
除内服汤剂外,亦可用扑粉剂、水剂喷洒局部。或配用针刺、耳针等疗法。急性扁桃体炎治疗要彻底,后期尤须注意滋养肺胃之阴,否则转为慢性扁桃体炎,赤肿不消反复发作。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分消利咽汤
【配方】生大黄5~12克,柴胡5~9克,黄芩5~9克,牛蒡子5~9克,山豆根5~9克,射干5~9克,木通5~9克,金银花15~3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表热盛者,加薄荷、连翘;里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连;热毒盛者加蒲公英、地丁;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以保持每日3次稀便为度。
【功效】疏表利咽,清热解毒。主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黄花赤芍汤
【配方】一枝黄花、鱼腥草各15克,大黄3克,赤芍、荆芥各6克,连翘8克,桔梗、甘草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4次,徐徐咽下。以上为5岁儿童用量,不同年龄可随之增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喉红肿疼痛为主症。
【随症加减】外感风热加薄荷、牛蒡子;高热烦渴加生石膏、金银花;化脓者加皂角刺、白芷。
【方药解析】一枝黄花又名金锁匙,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地上部分。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临床上常配伍他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等。
消蛾合剂
【配方】蒲公英、夏枯草、连翘、板蓝根各10克,前胡、桔梗、黄芩各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5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方药解析】蒲公英、板蓝根、夏枯草、黄芩、连翘对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桔梗配甘草为桔梗汤,有解毒利咽作用,也为治疗乳蛾、喉痹常用之方。
通泻利咽汤
【配方】生大黄6~10克(后下),柴胡6~9克,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4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排脓。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随症加减】表热盛者加薄荷;里热盛者加生石膏、黄连。
牛蒡甘桔汤
【配方】牛蒡子(杵)、连翘、玄参、射干、黄芩、板蓝根、牛膝各10克,桔梗8克,山豆根7克,胡黄连6克,芦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5次服。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主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方药解析】方中牛蒡子、射干、山豆根都是解毒利咽的要药,常与玄参、板蓝根、连翘、桔梗配伍同用,清热解毒利咽作用更好。山豆根,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茎,又称广豆根,内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小儿剂量过大易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故5岁以下小儿剂量可降至3~4.5克为宜。饭后服,徐徐咽下。方中牛膝若改用土牛膝效果更好。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或二者混合感染所引起,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多见,3岁以下小儿容易得此病。
临床治疗常按风寒、风热、痰热、痰湿分型论治,宣肺、化痰、降气等为常用之法,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疾病易发生转变,所以诊治时要注意与肺炎早期相鉴别。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儿咳清肺汤
【配方】鲜芦根90克,生石膏、车前子、净枇杷叶各30克,桔梗、生甘草、光杏仁、制僵蚕、净连翘、浙贝母、陈皮各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浓缩至250毫升,装瓶备用。1~2岁每瓶服3~4天,3~4岁服2.5~3天,5~6岁2~2.5天,7岁以上2天服完。日服3次。3天1个疗程,观察1~3疗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宣降汤
【配方】麻黄2~4克,杏仁6~8克,前胡6~8克,桔梗3~6克,苏子4~7克,葶苈子4~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疏散外邪,宣肺降气。主治小儿表邪未尽,咳嗽不畅,痰多。
【随症加减】风寒型另加苏叶、荆芥、防风;风热型另加桑叶、薄荷、金银花;咽红肿痛者加板蓝根、蒲公英、生地;口渴津伤者加芦根、生石膏;痰热蕴肺者加鱼腥草、桑白皮、川贝母。
咳喘汤
【配方】百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冬花、紫菀、陈皮各10克,制半夏6克,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
【功效】止咳化痰,降肺平喘。主治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证见咳嗽、哮喘、气促、痰鸣等。
王氏止嗽散
【配方】半夏15克,葶苈子8克,川贝母8克,熟大黄6克,竹沥6克。
【用法】将前4味药烘干研细末,过筛,竹沥混入粉中,此为1包量。1岁以下每次服1/3包,1~3岁服1/2包,3~5岁服2/3包,5~10岁服1包,10岁以上服2包。服用时将药末用纱布包裹,置茶缸中加适量水,煎煮5~10分钟,然后将包内药液挤尽,取汁,每日分2次服饮。
【功效】清热化痰,通腑泻肺。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方药解析】小儿痰热咳喘,在清化痰热同时,重视运用通腑泻肺法。肺与大肠同治,有利于痰热壅肺症状的改善,常用药对为大黄配葶苈子。
三拗三子汤
【配方】炙麻黄6~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地龙各10克,竹茹、枳壳、胆南星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本方剂量为2岁以上小儿而设,2岁以下或体弱者减半。
【功效】化痰止咳,肃肺平喘。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证见咳嗽哮喘,痰涎壅盛者。
【随症加减】久咳1周以上或反复咳者加当归3~4.5克;发热加生石膏15~20克。
【方药解析】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和《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加减而成。
射干麻黄细辛汤
【配方】射干、钩藤、青黛、乌梅、大枣各10克,葶苈子9克,麻黄、干姜各5克,细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
【功效】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主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证见频咳、痰鸣、气促。
麻杏合陷胸加减方
【配方】麻黄1.5~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胆星各3克,黄连1.5克,半夏、瓜蒌仁、玉蝴蝶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4次。
【功效】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喘。
【随症加减】高热者加羚羊角粉1克,分2次服;哮鸣音明显者加前胡6克、白前3克、紫菀4.5克;痰多加川贝母6克;便秘加大黄1.5~3克。
【方药解析】本方是由《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和小陷胸汤加味组成。从本方与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比较表明,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证属痰热咳喘者,本方优于麻杏石甘汤。后者化痰清热之力不及前者。玉蝴蝶,即木蝴蝶,又名千张纸,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种子,有清肺利咽功能,常常配伍用于肺热咳嗽,喉痹肿痛。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以致精神疲惫,体重减轻,抵抗力减弱的一类病证。属于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