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36

第36章 皮肤科疾病(1)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系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皮肤病。其特征为单侧性,沿着被侵犯的三叉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呈带形的多片红斑基础上成簇疱疹,并伴有发热和神经痛,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因本病好发于胸胁及腰部,故中医常称“缠腰火丹”。皮疹分布形如蛇,又称“蛇丹”、“蛇串疮”等。

病变责之于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治疗上大多采用清肝泻火,利湿解毒,化瘀止痛等法。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加减龙胆泻肝汤

【配方】龙胆草15克,柴胡、黄芩各10克,山栀20克,木通、车前子各10克,当归12克,熟地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连服5~7日。对于病重、水疱疹面积大、皮损局部刺痛较剧的病人加重楼、大青叶各30克,绿豆衣12克。同时取煎液搽敷患处,每日2次。

【功效】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注意】方中木通应该用川木通为宜,马兜铃科关木通对肾脏有一定毒性,慎用之。

【方药解析】龙胆泻肝汤载于《医方集解》,原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药组成。

王不留行糊剂

【配方】王不留行。

【用法】上药以文火焙干呈黄褐色(或爆花),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3次。

【功效】活血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金芍一贯煎

【配方】白芍、生地各10~50克,郁金、北沙参、麦冬、枸杞各10~30克,当归、川楝子各6~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滋阴养血,理气止痛。主治老年人带状疱疹。

【方药解析】从滋阴养血,疏肝理气立法治疗带状疱疹,符合老人阴血不足生理特点。本方疏补同用,以补为主。

大黄五倍子膏

【配方】生大黄2份,黄柏2份,五倍子1份,芒硝1份。

【用法】共为细末,加凡士林配成30%软膏备用,外搽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主治带状疱疹。

加减升降汤

【配方】生大黄(后下)、姜黄、白僵蚕、生地、赤芍各10克,生山栀、黄连各5克,大青叶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若大便频繁则大黄减量同煎;发热者加生石膏;痛甚加乳香。

【功效】泻火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二乌酒精浸液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白芷、大黄、雄黄各10克,冰片1克,蜈蚣4条。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加入纯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后备用。用时将浸泡液摇匀涂于患处,每日3~4次。

【功效】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内服,疱疹已溃者不宜用。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临床以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后不留任何痕迹为特征。任何季节任何时间均可发病,此起彼伏,一日数次不等,自觉剧痒、灼热,全身均可发病。若发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水肿特别明显。有的累及呼吸道及肠胃,可出现喉头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可出现心悸、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食物添加剂、药物、感染、动植物及吸入物、物理因素、内脏疾患、精神刺激、遗传因素等。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瘾疹”。多因禀赋不足、风寒风热外袭,或肠胃湿热、情志内伤、气血两虚、冲任失调、肠道寄生虫等,导致肌肤失养,营卫不和而发病。

辨证治疗宜随证变通,一般急性发作期多由外邪引起,多为实证,若属风寒证则风团苍白,遇冷或风吹加剧,得热则减,多在冬季发病,脉迟或濡缓,舌苔白,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风热型则皮疹色赤,遇热加剧,得冷则减,多在夏秋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止痒;肠胃实热型除皮肤风团外,伴脘腹疼痛,大便秘结,甚则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营卫不和型证见恶风自汗,易感冒,天阴及早晚较重,舌淡脉细缓,治宜固表御风。如果风团广泛伴有休克者,应积极抢救治疗,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平时应尽量做好预防,尽可能地找到发病原因和诱因,并去除之。禁用和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及食物,避免接触致敏物品,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病,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以防止复发。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消风散

【配方】当归10~15克,生地10~15克,石膏15~30克,知母10~15克,苦参5~10克,亚麻子5~10克,荆芥5~10克,防风5~10克,木通5~10克,蝉蜕5~10克,牛蒡子5~10克,甘草3~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饭前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燥湿。主治慢性荨麻疹。

【方药解析】本方出自《外科正宗》卷四,方中去苍术,剂量加大。本方对其他皮肤过敏性疾病,如湿疹、漆过敏皮炎等也有较好疗效。有人试用于氨苄西林过敏引起的药疹,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脱敏方

【配方】

【配方】荆芥10克,防风6克,蛇蜕6克,乌梢蛇10克,蛇床子15克,蝉蜕10克,白蒺藜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5克,蜂房10克,路路通15克,全蝎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小儿酌减。

【功效】祛风止痒。主治荨麻疹。

【注意】服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腥膻及蛋类食品。

【方药解析】方中蝉蜕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祛皮肤风热,治疗痘疹作痒。《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本品“善托瘾疹外出,有以皮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

地肤白鲜皮汤

【配方】地肤子30克,白鲜皮15克,土茯苓20克,荆芥、秦艽各15克,防风、蝉蜕、浮萍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疏风止痒。主治慢性荨麻疹。

【方药解析】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止痒作用,常用于皮肤瘙痒、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的治疗。药理实验也表明,地肤子水提取物有抑制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这为临床应用地肤子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了实验依据。

疏风活血汤

【配方】赤芍20克,丹参20克,地龙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苦参20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白芷10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主治荨麻疹。

【方药解析】根据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验,活血疏风法成为治疗荨麻疹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方即用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防风、白芷、独活配伍地肤子、蛇床子疏风止痒;配伍地龙、苦参,尚有清热燥湿通络的作用。适宜于荨麻疹兼有热象者。

过敏煎

【配方】防风6克,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克,地肤子、地龙、丹皮、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疏风清热,益气凉血。主治荨麻疹。

【随症加减】疹色鲜红,遇热即甚者加生地15克,蝉蜕8克;遇冷即发者加桂枝8克,制附片6克;伴腹泻腹痛者加广木香8克,生薏苡仁30克;伴蛔虫症加使君子10克,槟榔15克;气虚卫弱者生黄芪剂量增大至30克,且加白术15克;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用乌梅剂量至30克,防风15克,甘草12克;久延不愈者,地龙、首乌剂量分别增至20克和30克。

【方药解析】乌梅有抗蛋白过敏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其煎剂(1:1)及其合剂能减少豚鼠的蛋白性休克的动物死亡数,对离体兔肠有明显抑制作用。

消顽汤

【配方】熟地、当归、白芍各20克,川芎12克,黄芪30克,何首乌30克,白蒺藜、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益气养血,疏风止痒。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用腥膻类食物。

【方药解析】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大多因病久损伤气血,本方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何首乌和四物汤养血以和营,配伍蝉蜕、防风、荆芥、白蒺藜等疏风止痒药,标本兼顾,符合病证实际,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扁平疣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主要侵及面部、手背和前臂,基本损害为群集或分散的扁平丘疹,质软,顶部光滑,粟粒大或绿豆大,色淡褐或皮肤色,不痛,不痒,有时微痒。

该病中医称之为“扁瘊”,其发病机理为风毒(或夹湿)之邪,入侵阻于经络,与肝热搏于肌腠,或痰气交结于络,行于皮里膜外所致。

治疗上大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或行气化痰散结之法,内服或结合外治。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消疣汤

【配方】薏苡仁30克,板蓝根、生地黄、赤芍、桃仁、香附各15克,柴胡、红花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减量。10剂为1个疗程。不愈,间隔2天后再服第2个疗程。药渣趁热擦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以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理气。主治扁平疣。

【方药解析】方中薏苡仁也可以单用治疗扁平疣,方法是:将薏苡仁粉碎成细粉,每次15克,可适量加白糖,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平疣酊

【配方】香附500克,木贼250克,苍耳子125克。

【用法】上药分别研成粗粉后,浸泡于70%乙醇中约10天,滤过后待用。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涂擦患处,治疗2周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祛风除湿。主治扁平疣。

【方药解析】有报道治疗扁平疣单用香附、木贼各200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过滤,用毛巾蘸药液洗患处,边洗边揉,每次约0.5小时,每日洗1~2次,每剂药可使用3~4次,效果较好,疣体消失后一般不留任何痕迹。

白胡椒方

【配方】白胡椒30克,五倍子20克,薄荷冰5克。

【用法】三药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备用。用醋或维生素B6敷调,涂于皮损处。每日1次,或数次。

【功效】疏风,解毒。主治扁平疣,寻常疣。

三子粉

【配方】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各100克,糯米750克。

【用法】上述药物炒后研细末,糯米炒黄炒熟,研细粉。将4味细粉末充分混合,制成散剂,为1个月用量。每晚取35克,以适量红糖矫味,温开水送服,并于临睡前洗净患处,取柴胡注射液1支(2毫升),以药棉蘸取注射液局部涂擦。

【功效】行气化痰散结。主治扁平疣。

【方药解析】本方为《韩氏医通》所载三子养亲汤,原书用于治疗痰壅咳嗽喘逆,现移用于治疗扁平疣。方中白芥子行气化痰散结,善治“皮里膜外之痰”,配伍苏子和莱菔子,行气化痰之力更强。

化湿解毒汤

【配方】土茯苓、紫草、大青叶、薏苡仁各30克,苦参、白术、徐长卿、甘草各10克,地肤子、昆布、海藻各15克,代赭石(先煎)30~60克,车前子(包)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药渣煎洗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软坚。主治扁平疣。

平疣汤

【配方】蒲公英、夏枯草、木贼各15克,连翘、黄芩、紫草、赤芍、白蒺藜、桑叶各10克,土牛膝12克,生薏苡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5周为1个疗程。儿童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主治扁平疣。

痤疮

痤疮中医称粉刺,俗名青春疙瘩,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临床以青春期少男少女多见,面部及胸背出现油脂堆积,继而发生丘疹、黑头粉刺为特征。青年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脂溢部位,尤其是在面颊、前额、颏部,其次是胸、背部和上臂。

早期皮损为位于毛囊口的白头粉刺及黑头粉刺,后者局部挤压可见头部呈黑点、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吸收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粉刺在发展过程中可形成丘疹、脓丘疹、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炎症反应强烈者自觉灼热疼痛、触痛,青春期后大多数病人能自然痊愈或缓解。中医学认为肺经风热熏蒸于肤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滋生湿热,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湿热挟痰凝滞肌肤所致。素体湿热偏盛是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瘀痰结使病情复杂加重。

辨证治疗一般分为三型: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面部潮红、粉刺、煅热疼痛,或有脓疱,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宣肺清热;肠胃湿热型证见皮疹红肿、灼痛,便秘溲赤,纳呆腹胀,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脾失健运型证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成囊肿,纳呆便溏,乏力,舌淡苔白脉濡滑,治宜健脾益气化湿。若伴有结节囊肿难以消退者加软坚化痰药;或见疤痕形成则重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治疗。

平时应禁用手挤捏,以防继发感染及遗留疤痕。少食动物脂肪、辛辣刺激品及糖类甜食,以清淡素食为佳。保持大便通畅,月经正常,用硫磺皂清洗颜面,以减少油脂堵塞毛孔,这些措施有助于治疗和防止复发。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清痤汤

【配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生山楂各30克,虎杖、败酱草、透骨草、茵陈各24克,制大黄、生薏苡仁各15克,黄连10克,生甘草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痤疮丘疹色红、顶端有黄色脓头者加黄芩、重楼;痤疮壁厚质地较硬者加三棱、莪术、皂刺;痤疮增大,且有囊性感者加浙贝母、昆布、海藻;皮脂较多者加茯苓、陈皮、苦参。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主治痤疮。

祛痤散

【配方】大黄、雄黄、白芷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凉开水调化,每晚涂于皮损部位。14天为1个疗程。痒甚者加醋1滴。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散瘀。主治痤疮。

痤愈汤

【配方】桑白皮、炒黄芩、知母、生山栀、赤芍、连翘、菊花各10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玄参10~15克,丹参10~15克,生薏苡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风清热。主治痤疮。

加味枇杷清肺饮

【配方】枇杷叶、薏苡仁、生地黄各30克,皂角刺、炮山甲各15克,赤芍、桑白皮、知母、黄柏、丹皮各10克,白芷、僵蚕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3次,前两煎混合早晚分服,第3煎煎液外洗患处,连服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不愈者,可继续再用1~2个疗程。

【功效】清肺泄热,活血利湿。主治痤疮。

【注意】治疗期间忌食醇酒厚味及辛辣之物,忌乱用化妆品或患处摩擦、挤压等。

美容煎

【配方】生枇杷叶(去毛)、霜桑叶、麦冬、大冬、黄芩、杭菊花、细生地、白茅根、白鲜皮各12克,地肤子、大力子、白芷、桔梗、茵陈、丹皮、苍耳子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

【功效】疏风清肺。主治痤疮。

股癣

股癣系发生于大腿内侧靠近生殖器及臀部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本病多见于夏季,冬季常减轻或消退。

初起为红丘疹,逐渐向外扩展,中心皮损逐渐消退,形成环状或半环状,边缘由丘疹、水疱组成,伴有鳞屑。

由于股内侧部位常因摩擦而失去环状和半环状,日久常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治宜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为主。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香连复方外洗液

【配方】丁香12克,藿香30克,黄连15克,大黄30克,龙胆草15克,枯矾15克,薄荷15克,冰片1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外洗,浸泡患处15~20分钟。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股癣及其他皮肤真菌病。

复方苦参酊

【配方】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