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秦艽9克,防风9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升麻12克,陈皮9克,槟榔12克,黄柏12克,苍术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燥湿,和中调气。治疗慢性结肠炎。
【随症加减】腹泻每日4次以上,兼有脓血便者加马齿苋30克,白头翁15克;若便秘,肛门下坠重者加党参12克,麦冬9克,当归21克,同时用白菊花45克,蒲黄45克,水煎200毫升,每晚睡前注入肛内,并保留至次日。
苍芷合剂
【配方】苍术30克,白芷10克,白芨15克,生黄芪15克,木香15克,三七6克,黄连,干姜各3克。
【用法】每日1剂,煎成200毫升,混匀,分早晚各1次。保留灌肠。
【功效】燥湿行气,益气调中,化瘀生肌。治疗慢性结肠炎。
【随症加减】偏寒湿者再加黄连3克,干姜6克;偏湿热者再加黄连3克,干姜3克,苦参15克,偏湿热带脓血便者加白头翁30克,地榆30克,槐花10克。
【方药解析】本方抓住慢性结肠炎局部黏膜炎症及脾虚湿阻、寒热错杂的特点,病证结合,用苍术、生黄芪、木香以燥湿健脾理气;黄连、干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白芷、白芨、三七化瘀去腐生朋。
补脾益肾汤
【配方】炒山药3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15克,焦山楂10克,肉桂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剂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温肾,消食止泻。治疗慢性肠炎。
连姜汤
【配方】川连3克,炮姜炭5克,薏苡仁30克,苍术、白术、川朴、煨木香、元胡、炒鸡内金、车前子(包)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燥湿,温中理脾。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泄泻之寒热夹杂证。
加减参苓白术汤
【配方】潞党参15~20克,茯苓10~15克,炒白术12~18克,炒扁豆20~30克,莲子肉8~10克,炒山药15~30克,砂仁6~10克,薏苡仁15~30克,桔梗10~12克,炙甘草3~6克,大枣3~5枚。
砂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和中渗湿。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配方】人参(去芦)90克,炙甘草、白茯苓、白术、山药各120克,白扁豆90克,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6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早晚饭后大枣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9克,30天为1个疗程;或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方药解析】实验表明,本方增加肠管对水及氯化物的吸收。小剂量可兴奋肠管收缩,大剂量则主要引起抑制。小剂量可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现象,大剂量又可解除氯化钡或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痉挛。方中药物茯苓、甘草、白术及陈皮主要有抑制作用,桔梗主要呈现兴奋作用,总的抑制作用占优。故本方似有一种以抑制为主,兴奋为辅的胃肠活动调整作用。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大便性状、次数及便意等异常改变。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包括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目前西医以抗菌消炎及对症处理,难以根治。
本病属中医“泄泻”、“痢疾”范畴。病因多为情志失和及脏腑虚弱,病机关键在于脾肾功能障碍所致脾不运化,肾不固摄。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温肾止泻汤
【配方】制附片、淫羊藿、木香、苍术、白术、石榴皮各10克,党参、山药、茯苓、神曲各15克,炮姜、五味子、黄连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主治老年慢性腹泻,证见年龄在60岁以上,大便次数增加,每日超过3次,粪便不成形,或呈黏液便、水样便;伴发症状可见消瘦、腹胀、腹部隐痛、消化不良等;大便细菌培养2次阴性;病程在1个月以上。
【随症加减】水样便加车前草;黏液便加重白术;腹痛甚加白芍、玄胡索;肛门灼热加白头翁;清晨腹泻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方药解析】老年人常肾气亏虚,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则泄泻不止。方中制附片、淫羊藿、炮姜益火扶阳,温中祛寒;党参、苍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燥湿,补中益气;黄连、石榴皮、五味子坚阴涩肠;木香、神曲理气消食。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健脾、清肠止泻之功效。
复方四神汤
【配方】补骨脂2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10克,炒白术15克,炒白芍10克,炒陈皮6克,防风10克,大枣15克,生姜3片。(四神丸与痛泻要方合方)。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
【功效】温肾抑肝,健脾止泻。治疗五更泄。
【随症加减】伤脏型重用四神丸,伤气型重用痛泻要方。
加减升阳除湿汤
【配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升麻、茯苓、陈皮各10克,神曲、山药、炙黄芪各20克,炙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5天,若未愈,再服第2疗程。以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功效】益气升阳,和中除湿。治疗慢性腹泻,证见腹泻,纳谷不香,食后腹胀,四肢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随症加减】腹胀者加郁金、煨木香各10克;腹部隐痛者加炒白芍15克,元胡10克;纳差乏力者加炙鸡内金、炒薏苡仁各20克;肠鸣音亢进加益智仁、姜半夏、大枣各10克;脱肛者加太子参20克;大便常规检查黏液多者加蒲公英20克,黄柏10克。
【方药解析】升阳除湿汤以苍术、猪苓、陈皮、泽泻、神曲健脾渗湿,以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等升阳除湿。本方以茯苓易猪苓,去泽泻,加黄芪、山药加强健脾升提之力。
加减真人养脏汤
【配方】人参5克(或党参30克),炒白术、肉桂、白芍各12克,肉豆蔻、诃子各15克,罂粟壳、广木香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次加水800毫升,煎50分钟,共2煎,混合,分3次温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中补脾,涩肠止泻。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随症加减】寒甚者加附子12克,干姜10克;泻下清水,伴五更腹痛喜按者加巴戟天、补骨脂各15克;久泻伴腹刺痛,舌质紫黯,脉涩者加五灵脂、蒲黄各12克,细辛6克。
【方药解析】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止泻。白芍和营养血,与甘草配伍有缓急止痛之功。肉桂温肾暖脾,诃子、罂粟涩肠止泻,木香调气导滞,亦能止痛。全方温补脾肾,涩肠固脱,对于脾肾阳虚较甚之泻痢滑泄不止者,较为合拍。
便秘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临床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即超过48小时不排便且有不适的感觉)、粪便干燥和病员主观排便困难为特征。临床表现常常患者自诉数日不便或排便困难,即使排便,粪便的形状多干燥坚硬,甚如大块硬球状,或呈小粒似羊粪状,部分患者可见粪便形状干燥,但粪质发黏难以排出,或有排便不畅爽的感觉,有时粪块卡在直肠,而少量粪汁自粪便结块后的裂隙流出肛门,可造成假性腹泻。患者有时自觉左下腹胀感,或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可同时伴见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部分病员甚至出现头昏、头痛、口苦、倦怠、失眠等症状。便秘日久,干硬粪便因用力排出刺激肛门,可造成疼痛、肛裂,二者互为因果。便秘尚可诱发痔疮和肛乳头炎,而肛周炎及痔疮亦可引起便秘。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以中、老年常见。
本病属于中医的“便秘”、“脾约”、“阴结”等病证的范畴。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属大肠传导失职所致,但与其他脏腑以及气血津液的盛衰、精神情志的调畅与否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造成便秘的病因多由于过食辛热厚味、恣饮酒浆,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津液耗伤而致热结大肠或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或因情志不舒、忧思过度,久坐少动而造成腑气郁滞,通降失常而见大便秘结;或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乃致便秘;或因年高体弱,阳虚气衰,则寒自内生,阳寒凝滞,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而引起便秘。
中医治疗本病以“通”法为基本原则。辨证要点是分清虚实。对证属热结便秘者,治则清热润肠;对证属气郁便秘者,治则顺气导滞;对证属气虚便秘者,治则补气健脾;对证属血虚便秘者,治则养血润燥;对证属阴虚便秘者,治则滋阴补肾;对证属阴结便秘者,治则温阳通便。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部分患者日久失治可引起痔疮、肛裂,导致便血。排便过度用力努挣,可诱发疝气。
调护须避免过食酒类、辛辣、煎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定时如厕,避免久坐少动,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切勿滥用泻药,因使用不当,常使便秘加重。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滋补润肠膏
【配方】黄芪30克,白术30克,当归15克,肉苁蓉15克,黑芝麻12克,桑葚16克,火麻仁12克。
【用法】上药制成膏药,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25毫升。服药期间除个别患者因其他病症兼用其他药物外,一般均停用西药通便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判断疗效。
【功效】补气益血,润肠通便。治疗习惯性便秘,证见虚坐努责,便结难解,舌质淡,脉细弱。
【方药解析】《景岳全书·秘结》:“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是也。”滋补润肠膏用黄芪、白术及当归、肉苁蓉等补气养血,润肠通便。适宜于气虚及血虚相兼者。
番泻叶茶
【配方】番泻叶1.5~3克。
【用法】开水泡代茶饮。
【功效】泻热通便,治疗便秘。
【方药解析】番泻叶属“泻性”通便药,具有类似大黄的泻下作用,泻热通便。大多单味泡茶,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虽然对多种便秘均有作用,但更宜于“一时性便秘”即急性便秘的患者。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益气活血汤
【配方】人参、升麻各6克,肉苁蓉20克,火麻仁、当归、枳壳各10克,杏仁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温服。
【功效】补气活血,润肠通便。治疗老年性便秘。
【方药解析】大肠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虚推动无力,大肠运行不畅,则可出现便秘。气虚则血虚,气虚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血虚血瘀则便秘尤甚。方中人参补益肺脾,加枳壳以理气,合当归补血活血,共治气虚气滞、血虚血瘀之便秘。肉苁蓉是治疗便秘尤其是血虚便秘的常用药,张景岳“济川煎”中重用苁蓉以通便,《医学广笔记》中单用本品,治“血枯便秘”。火麻仁、杏仁润肠通便。方中升麻的使用有“欲降先升”之妙。
参杞冲剂
【配方】玄参、麦冬各9克,枸杞子12克。
【用法】以开水(约500毫升)冲泡,饭后或晚饭后1次内服。
【功效】滋阴润燥。治疗肠燥便秘,证见大便干结,口干,舌苔少津。
【方药解析】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亦具有濡润滑利的作用。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津液的濡润滑利作用。如津液亏损,则肠道干枯,可致便秘。方用玄参、麦冬、枸杞即是滋养津液,“增水行舟”,润肠通便。
加味调胃承气汤
【配方】党参60克,杏仁、芒硝(后溶)各15克,大黄、甘草各7克。
【用法】以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2次服。一般服2~3剂,大便松软后,再服杏仁10克,党参60克,芒硝(后溶)7克,大黄、甘草各5克,3~5剂,以巩固疗效。
【功效】老年性便秘。
【方药解析】大黄为刺激性泻药,为肠动力药,大黄酸蒽醌能刺激大肠,使排空运动量增加,促进排便动作;芒硝为软化性泻药,与大黄相伍,能起速效通便作用,迅即解除便秘标急之苦;杏仁肃肺降气,润肠通便;党参、甘草益气,且缓大黄、芒硝泻下之力,可免泻下伤正之弊。
益气养阴汤
【配方】太子参30克,桑葚子30克,肉苁蓉18克,当归24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术24克,广木香15克,大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天。
【功效】益气、养阴、通便。治疗便秘(虚秘),证见气短乏力,苔少脉弱,肠鸣音减退或消失。
【随症加减】血压高者加杜仲、磁石;眩晕加钩藤、菊花;合并冠心病加丹参、瓜蒌。
肃肺通结汤
【配方】麻黄5克,白术20克,杏仁15克,枳实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宣肺降气,治疗便秘。
【方药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藏魄,肛门又称“魄门”,为肺气下通之门户,可见肺与大肠的关系密切,所以肺气肃降则大便通畅,出入有常,肺气上逆可致大肠腑气壅滞,而见大便秘结,腹痛腹胀。麻黄、杏仁宣肃肺气,故而有通便之功。金代脾胃大家李东垣治疗便秘首推白术,并嘱尤需生品重用,始克有济。枳实宽中下气,增加排便力量,诸药相合,能使大便通、痞满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