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与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
【十】
十一月的冷雨秋风在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伫立于玻璃幕墙前,成风听任手上的香烟冒着轻烟于空气中悄无声息地燃烧,思绪也在零乱地纷飞着。
该不该打这个电话给韩雨?又该怎么对她说出口?成风陷入了苦恼之中。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韩雨的彩铃何时竟已更换成了这首“遇见”?这时候,成风才发现自己真的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打电话给韩雨了,竟然连韩雨什么时候修改了彩铃也不知道。
“您好!我是韩雨。”
电话那头韩雨的声音一点儿改变也没有。依旧那么的轻快悦耳、仿似清脆的玻璃风铃被微风吹响的声音。
“韩雨。是我”
“成总,您好。”
突然间,成风捕捉到了韩雨的客气。脑海里原本早已酝酿好的话语一时间竟然哽塞,不知从何说起。
脱口地,成风说:“有空吗?请你吃个饭。”
“嗯……好的。您来接我吗?”
“一会下班我在楼下等你。”
……
【十一】
韩雨没有想到成风会再约她,更没有想到成风竟然要她远赴外地驻守。
《好日子》杂志社因为业务拓展的缘故,有意在南方的另外一个城市成立分社,这个消息韩雨早已经知道。不知道的是,成风选定的人选会是她。
韩雨并不愿意离开。虽然,理性已经让她在日子的沉积中,一次又一次地将情感转化为奋进的动力,让她更加倍地把精力放在了工作、读书与写作之上。她的能力随着日子的流逝,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如今的她,在业内已经小有了名气,间或的,会有一些企业老总开出不菲的待遇想把她挖角,然而,每一次,韩雨都拒绝得不留余地。
离开这个地方,离开成风,把他永远的拒绝在视野之外,不去惦记,不去想念,这在韩雨的意识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事。
即便今生无缘,可是,韩雨还是愿意这样远远地遥望。她陶醉于这份心有所属的感觉。这份哪怕是酸涩,却让心满满地沉湎于牵挂的感觉。
每夜,每夜……手握一杯热咖啡静静的站在窗边遥望,她的微笑总会不自觉地漾起,仿佛这种迷离飘乎得近于残酷的美,对她具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然而,听到成风亲口说出要将她派驻外地,韩雨的心情反而没有了汹涌澎湃。仅仅平平淡淡地问了一句:“决定了吗?”
成风回答:“决定了。”
“那好吧。我去。”
【十二】
宽敞的侯机大厅,坚决地拒绝了成风的送机提议,韩雨独自静静地坐着。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与来来往往的匆匆过客在眼前更迭,韩雨兀自地就想起了《吉檀伽利》里的那段经典诗句:
“我跋涉的时间是漫长的,跋涉的道路也是漫长的。
我出门坐上第一道晨光的车子,奔驰在大千世界的茫茫旷野里,我在许多恒星和行星上留下了我的踪迹。
到达离你自己最近的地方,道路最为遥远;达到音调单纯朴素的极境,经过的训练最为复杂艰巨。
旅人叩过了每一个陌生人的门,才来到他自己的家门口;人要踏遍外边儿的大千世界,临了才到达藏得最深的圣殿。”
为什么我出门搭乘的第一道车子会是爱上成风?为什么爱的世界里,拥有与放弃要那么的令人难以抉择?韩雨开始了对自我的认真思考……【十三】
不可否认,成风带给韩雨的第一印象是那么的完美、高大。他事业有成、他温和儒雅、他品味高尚、他谈吐不俗……然而,所有的优点之中,最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是她的“伯乐”!
也许,韩雨不该自负地以“千里马”自居。然而,熏陶于这千百年来累积下的传统民俗民风之下,小女子细腻多情的情怀深深处涌动的,就是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士子情结。因此,成风的魅力在这聘用的事实映衬之下,无疑更是华光万丈。
不需要成风怎样表示激赏,韩雨已然心旌摇曳。是啊,哪个女子不多情?更何况,多情的她曾经遭遇过成风热烈的暧昧表达?
忘不了初识的那段日子。那时,杂志刚刚创刊,诸事繁杂,为了严把稿件的质量关,韩雨每稿必阅。自然,为了修改稿件,韩雨每每加班到夜半是常有的事。多少次,当韩雨关上门准备离开的时候,总会恰巧偶遇到成风。听他说是因为公司诸事缠身,所以也需要经常加班。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在担心她的安全。所以,每当韩雨加班的夜晚,他总会专程再赶回公司,然后,远远地跟着韩雨,直到看着她安全地走入她的家门才放心离去。
他的用心是那么的细腻,他的表达是那么的温存。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冷雨腥风,韩雨的心就这样慢慢的被他占据。叫她怎能不爱他?
【十四】
每个女子的内心深处,总或深或浅的存有一份恋父情结。如果,母亲的性格比较强悍,那么,这个情结就会表现为对父亲温和的一种依恋。如果,母亲是比较怯懦的,那么,这个情结表现出来的就会是对父亲果敢的赞赏。
韩雨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严厉而苛刻的,她的要求从来不允许韩雨违背。每次,如果韩雨考试失误了没有取得理想的高分,母亲总会强硬地采取责骂与棍棒相加的教育方式。这时候,一向和蔼的爸爸会为她辩护。童年的记忆里,家里每次争吵的起因,几乎全是因为妈妈要处罚韩雨而爸爸不同意。
此前,韩雨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情结存在。所以,看到这一心理学理论的当时,韩雨很是不以为然。
可是,如今细细探究起为什么会爱上成风的缘由时,韩雨不得不承认,这理论的剖析很有道理。
【十五】
是啊,成风对她的呵护仿似兄长又如父亲。这感觉不仅让韩雨愉悦,更重要的是他恰恰迎合了韩雨内心深处潜藏的这份恋父情结。
终于,韩雨明白了:一切都是事出有因。她不是不道德,她不是不爱。只是,她的内心有抵制不了诱惑的缺憾,而这份感觉,即便就是真爱却太不合时宜。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曾经经历过的人与事呵,只要真心面对,哪怕从此将成为永远的过去,已然无憾。
微笑,终于又在韩雨宽阔的眉宇间舒展。韩雨感觉到心情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明媚。
她不后悔爱过成风。是成风,是这份对成风的爱,让她更潜心文学、更崇尚思想、更追求阳光。没有成风,也许她不会经历这份情感的伤,不会承受这份思念的苦痛与折磨,却也可能不会这么深刻地认识她自己。
……
然而,从此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将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她将继续用心为自己寻找一份属于她的、真实存在的幸福与温暖。她能找到的,一定能,她坚信!
这时,广播的声音开始从四面响起,提醒着韩雨登机的时间已经到了。
捋捋些许零乱的发角,起身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行李,随着登机的人流一步一步朝前迈进,韩雨相信:
明天,一切将是崭新的开始!
你写书来我做汤
母亲不止一次给我讲过,说父亲当初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迷住了,硬是死乞白赖地把她追到了手。
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爱好就是读书写字,而父亲小时候因家里穷,连小学都没毕业,16岁就去当了兵,读报都感到吃力。从小我就常见母亲对父亲发难,父亲却不恼,只是对母亲赔笑脸,可母亲仍不依不饶,哭着捶打父亲,说她怎么就瞎了眼,嫁了父亲这样一个窝囊废。
但父亲做饭的本事却是母亲望尘莫及的。母亲十分喜欢喝汤,每次她对父亲发脾气时,父亲都会悄悄躲进厨房去熬汤。无论母亲觉得怎样委屈,但当父亲把香味四溢的汤端进屋,母亲立马就停住了哭声,垂涎欲滴地坐到了饭桌前,拿起汤勺,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
母亲在家里大小事情都依赖父亲,她只是看书和写作。有一次,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漏水了,母亲就给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想办法。父亲也真是的,竟给他的一位战友打电话,让他过来帮忙。父亲回到家后,无意间对母亲说:“其实咱这地方就有专门修理的门市,你打一个电话就行了。”
母亲竟被父亲这句话激怒了,说:“我要是知道倒好了,还麻烦你干啥呢?以后这个家权当没有你!”
父亲顿时脸被吓白了,赶紧对母亲赔不是:“是我错了还不行吗?我只是说说而已。”
我打抱不平了,说母亲:“我爸爸也没说错,你为啥总是不依不饶呢?”
还不等母亲发怒,父亲竟对我嚷开了:“你给我住嘴,你怎么能这样说你妈呢!你妈天生就是读书写作的料,我就是喜欢做家务,碍你啥事了?”
我上大二那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而且已到晚期。接到母亲的电话,我顿时就傻了,第二天就从学校赶到医院。母亲这时不再读书,也不再写作,而是形影不离地陪在父亲病床前。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时,我对母亲产生了一种仇恨感,如果母亲平时能为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被累成这样。
在父亲病危时,他提出要回家住,我坚决反对,而母亲却同意了。我气得独自跑回家,是母亲搀着父亲回家的。父亲到家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进了厨房,无论我怎样阻拦,父亲还是坚持要去做饭,母亲则靠在厨房门上,十分贪婪地欣赏着父亲忙活。我冲母亲喊:“爸爸已给你做了一辈子的饭,他现在病成这样,你就不会下一次厨房吗?”
但他们对我的话却置若罔闻。
父亲的动作明显不如以前敏捷,那顿饭花费的时间比过去长了许多,母亲不但不同情,还冲父亲发火:“你真是头猪,怎么那么磨蹭?看你这样子,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吗?你可是说过的,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
话还没说完,母亲就跑进了卧室,很快,里面就传出母亲的哭声。
父亲颤巍巍地把饭菜端上了桌,母亲却在房里不出来,父亲这时取来一把大蒲扇,把汤的味道往卧室里扇,香味立即弥漫了母亲的卧室。母亲闻到了香味,慢慢从卧室走了出来,又像以前那样,撅着嘴巴,坐到餐桌前。
我看见,母亲吃着饭,眼泪却似断线的珠子直往碗里掉。
父亲在家住了10天后,不得不重新住了院。母亲最拿手的事,就是整日坐在父亲病床前,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读上一段后,对父亲说:“以前你总是忙,从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就好好躺着,听听我是怎样写咱们的故事的。”
父亲则欣慰地对母亲说:“我娶了你,是我的造化,我走了后,你再吃不上我做的饭了,你要受委屈了。”
母亲哭着骂父亲:“你说要给我做一辈子的饭,一辈子还没到头,你就想偷懒了?”
送走父亲后,母亲好几天不吃不喝。那天半夜,我听见母亲房里传出“嘤嘤”的哭声,推门进去,见母亲坐在父亲的遗像前,独自说着话:“你这笨猪,扔下我不管了?你在那边过得好吗?你知道我想你吗?”我的眼泪一下子就爬满了双颊……父亲去世的第三个年头,母亲就追随父亲去了。她临走叮嘱我:“把我写的书和你爸爸的遗像一起烧了,随了我们去吧。”
当我看完母亲写的全部书籍后,我终于明白,母亲书里的故事,无一不和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母亲原来是那样深深地爱着父亲和依赖着父亲,父母之间浓浓的情结,不是我这做儿子的能够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