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法拉第的笔记本
成绩的好坏并不在于是否聪明,而在于学习能力的强弱。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技能才是关键。
法拉第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小朋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短期内记住所有的知识。你错了,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并不时拿出笔记来温习,这样我们才能把知识记得又快又牢。
法拉第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铁匠家,小法拉第是饥一顿饱一顿地长大的。他后来回忆说,有时候爸爸妈妈一个星期只给他一个面包吃。
家里这么穷,法拉第当然没上过学。他从小就去当听差,当报童,13岁时便到一家书店里当了学徒。那个时代书刊和报纸是奢侈品,小法拉第专门为订户送报。后来他开始学装订,并且在装订之余去看书。
有一次法拉第装订一本书,书名叫《关于化学的对话》。他看这本书入了迷,用仅有的钱买了药品,按照书里的内容做起实验来,从此他对科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读的书越来越多,于是他用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在笔记中配上插图。他从《大英百科全书》里学到了许多电学知识。
后来,法拉第去听著名科学家戴维的科普报告,便把笔记本呈送给了戴维。经戴维推荐,法拉第成了英国皇家学会实验室的助理,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法拉第在实验室工作半年后,随戴维去欧洲旅行。对法拉第来说,这次旅行相当于上了“社会大学”,他结识了许多科学家,如盖·吕萨克、安培等,还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大开眼界。
法拉第回国后,在科研领域不断努力研究,最终取得丰硕的科学成果。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法拉第是如何积累那么多知识的?
经典语句:法拉第读的书越来越多,于是他用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在笔记中配上插图。
学习箴言:做笔记是我们听课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技能。
背诵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小朋友,背诵是我们学习时最先掌握的记忆方法,它虽然简单,却很有效。背诵可以锻炼我们的记忆力。不善于背诵的人,只有多多练习,才会变得越来越善于记忆。
§02 背诵是记忆力体操
你知道吗?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做“记忆力体操”的结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他对此身体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后都要背诵一些必须记住的知识,就像把知识放到记忆仓库中一样。他也因此而博学多闻,写出了像《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不朽著作。
由此可见,重复的刺激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好。
背诵可以使我们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如果工程师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先去查书找基本的公式;教师在教学生背古诗时忘了原句要去翻书,这种局面不仅尴尬,而且会误大事。
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教导女儿说:“语言每课至少读10遍,有些课文要背诵。”古往今来许多伟大和知识渊博的人,大多与他们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许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他们的诗句,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于背诵,这事就不可能做到。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诗”的说法。善于、勤于背诵可以使小朋友们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如何能快速背诵一篇课文?
经典语句: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好。
学习箴言:多背诵,潜移默化中记忆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下苦功夫,重复记忆一定记得住——
小朋友们,在学习当中,很多知识非常枯燥,刚学的时候总是掌握不住其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重复这些知识,每重复一次,就可以把前后的内容串联起来,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03 有效的重复记忆法
明末清初有个思想家叫顾炎武,他有很强的记忆力,不仅能够背诵十三经,而且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知识十分渊博。
其中,十三经是13种古书,一共有14700多字,记这么多内容,顾炎武是怎样做到的呢?顾炎武的法宝就是重复。
据《先正读书诀》这本书上记载:“亭林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三个月温理,余月用以知新。”这里的亭林就是顾炎武,顾炎武能背诵十三经,但他每年都会花三个月时间来复习读过的书,其余的时间才是用来学习新的内容。可见,顾炎武之所以记得很牢固,就是因为重复记忆。
在学习中,总有一些材料和内容是无意义、无联系的,例如数理化公式,对于这些材料就可以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强迫自己去记住那些不易记住但是又必须记住的材料。
重复记忆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0多岁时,仍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数字。当人们问他记忆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总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其实,重复不仅有巩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顾炎武为什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
经典语句:重复记忆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
学习箴言:记忆需要重复,否则记住的知识就会随时间的流逝慢慢遗忘。
列宁告诉我们:记忆首先要理解知识——
小朋友,在学习中,大多数知识都有一个推理过程,如科学概念、定理、定律等都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先去理解,才能记住。理解记忆的效果远远高于机械记忆。
§04 列宁的理解记忆
有一次,列宁去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城市视察工作。在火车上,列宁带了好几本厚厚的书,并专心致志地看着。这时,坐在列宁对面的一位同志问道:“这么多书,您看完之后记得住吗?”
列宁说:“当然可以记住,不相信您可以提问。”
列宁把书递给了对面的同志,那个人真的拿起书来向列宁提问,结果,列宁全部答对了。
“简直是超人的记忆力啊!”那位同志敬佩地夸奖起来。
没想到列宁笑呵呵地说:“也没什么,这种阅读已经成习惯了,学习总要抽空才行。要想记住,首先要理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住,记住才能用上啊。”
曾经有两位哲学讲师作过这样的比较,他们背诵了席勒的诗和洛克的哲学论文,结果对于抽象的哲学论文的记忆效果反而比诗歌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是他们是哲学讲师,对洛克的哲学论文有较好的理解。
理解记忆法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记忆,达到深刻理解记忆材料的一种方法,它的前提是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弄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因此,记忆之前首先要看内容是否有意义,如果是有意义的就要坚持“先理解、后记忆”,而不要逐字逐句进行记忆。例如背古文许多同学非常头痛,其实古文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弄懂,掌握全文的主要意思,这样背起来就比较轻松。
其次,多重复。理解了的内容就一定能记住吗?不一定。理解了的东西也往往需要重复才能记住。这是因为人的大脑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只理解了就以为都记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小朋友你学会理解记忆法了吗?
经典语句:要想记住,首先要理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住,记住才能用上啊。
学习箴言:学习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多理解才更利于记忆。
记忆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小朋友,在记忆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就能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全力以赴地实现记忆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
§05 记忆的时候要用心
宋朝有个叫陈正之的人很喜欢读书,读书的速度特别快。每次,他看到一本书,就拿起来读,一会儿,他就读完了。别人都很羡慕他,以为他读了很多书。
虽然陈正之读了很多书,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当人家问到书中的内容时,他往往答不上来,好像读的书一点印象都没有,于是他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当朱熹听了他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后,对他说:“读书不要只图快,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就想想这段文字讲了什么,有什么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后来,陈正之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在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当女主人公朱莉安受人之托送一封长信时,为了防止中途出事,而将全文默记在心。托信的人问她:“你真能完全记住?”她答道:“只要我不怕忘记,就记得住。”可见,有意识地去记忆,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陈正之一开始之所以记不住自己读过的内容,并不是他记性不好,而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记忆的时候不用心。这样,记忆的效果自然就不好了。
如果面对着要记的东西连连叫苦不迭,或漫不经心,或知难而退,都不会取得好效果。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陈正之为什么最初什么都记不住?
经典语句:读书不要只图快,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学习箴言:记忆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用脑子想,用心记。
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小朋友,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是毛主席总结的“四多”记忆法,我们知道毛主席是很讲究读书方法的,所以只要按照“四多”的要求认真去做,无论是读书还是对知识的记忆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06 毛主席的“四多”记忆法
良好的记忆力是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许多巨匠伟人都有超强的记忆力,他们是怎样获得如此非凡的记忆力的呢?毛主席说:“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对重点的书籍多读几遍。毛主席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读了多达17遍。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及唐宋诗词的时候,常常要求自己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要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毛主席尤其喜欢古诗词,能顺口吟诵的就有四五百首。他还有抄写诗词的习惯,他认为这样做既练习了写字,又锻炼了记忆力。
多写:多写读书笔记。毛主席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养成了手中无笔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写被他认为是加强记忆的最好方法。毛主席的读书笔记形式灵活多样,除各种记录本外,还有选抄本、摘录本,以备做重点记忆。他还经常在书的重要地方画上各种符号,写眉批。丰泽园的图书室里就有13000多册图书被他眉批过。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10万多字,他用工整的小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了12000字的批语。
多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清楚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通过对比,使正确的观点更深刻。在读书批语中,毛主席都有比较简单的赞成、反对或怀疑的话,用笔谈的形式与作者讨论,汇总历代学者的不同学说,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一旦总结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会再忘了。
多问:学习时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毛主席除在校自修,向本校教员请教外,还经常向有学问的人请教。他常说:“学问一词讲的就是又学又问,不但要好学,还要好问。只有问懂了,才能记得牢。”一本书通过这样的阅读,到看完的时候基本上也就记住了大部分。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毛主席的“四多”记忆法指什么?
经典语句: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学习箴言:“四多”记忆法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
海伦·凯勒告诉我们:记忆要持之以恒——
小朋友,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所以记忆也需要不断坚持。只有坚持每天学习,每天记忆一定的知识,你才能积少成多,积累到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07 坚持记忆的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小时候患上了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且寂静的,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拴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再用一个小时将自己之前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她用九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20万字的书,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两个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褒奖。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向她学习。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海伦·凯勒是靠什么方法记忆那么多知识的?
经典语句:她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
学习箴言:学习需要自觉并持之以恒。
听课、看书都要做好笔记——
小朋友,如果你想在学习上找到好方法,取得好成绩,那么做笔记是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人的记忆力、精力毕竟不能时刻保持充沛,而做笔记恰好可以帮助你记忆。
§08 不动笔墨不看书
古往今来,名人大都有一个好记性,但仍十分注重做笔记,并且有的笔记颇有风趣:
蒲草笔记 汉代时的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读书,一次,在野外放牧时,发现宽宽的蒲草能用来记字造句,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一本就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
树干笔记 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
布袋笔记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引用,或启发思维,最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陶罐笔记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写在树叶上,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成一部非常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
毛主席读书——不动笔墨不看书 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在学习时要做笔记?
经典语句: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
学习箴言:小朋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大有用处!
把知识点编码分类更容易记住——
小朋友,你知道编码记忆吗?在学习中,你有没有尝试着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编上号码来记忆?具体地说,先在脑子里浮现出某个公式或者某句诗词的形象,然后编上号,以后只要想起编号,就能马上想起学到的知识。
§09 不走动的挂钟
哈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女间谍,她貌美、风流和大胆,这些优点恰恰被德国间谍机关看中。于是,她成为德国的间谍,代号为H-21,多次在法国的外交官和高级将领中刺探情报。
一次,哈莉竟然在法国莫尔根将军书房中的秘密金库里,偷拍到了重要的新型坦克设计图。当时,这位贪恋女色的将军让哈莉到他家里居住,哈莉早就弄清了将军的机密文件放在书房的秘密金库里,于是她经常在莫尔根将军熟睡以后开始行动。但是,她遇到了一个困难:将军的金库用的锁是拨号盘,必须拨对了号码,金库的门才能开启。她想,将军年纪大了,事情又多,近来特别健忘,也许他会把密码记在笔记本或其他什么地方。但是,哈莉经过多次查找都没有找到。
一天夜晚,她用放有安眠药的酒灌醉了莫尔根,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金库的门就嵌在一幅油画后面的墙壁上,拨号盘号码是6位数。哈莉从1到9逐一通过组合来转动拨号盘,都没有成功。眼看快要天亮了,她感到有些绝望。忽然,墙上的挂钟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到书房的时间是深夜2点,而挂钟上的指针指的却是9时35分15秒。这很可能就是拨号盘上的秘密号码,否则挂钟为什么不走呢?但是9时35分15秒应为93515,只有5位数。哈莉再想,如果把它破译为21时35分15秒,岂不是213515。她随即按照这6个数字转动拨号盘,金库的门果然开了。
原来,莫尔根年老健忘,他怕自己忘记,就利用编码法记忆这6个数字,只要一看到钟上指针的刻度,便能推想出密码,而别人绝不会察觉。可是他的对手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老手,她以同样的思维识破了机关。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女间谍是怎么发现金库密码的?
经典语句:如果把它破译为21时35分15秒,岂不是213515。
学习箴言: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来记忆知识。
口诀记忆法的应用很广泛、很实用——
小朋友,口诀记忆法是我国流传了很多年的记忆方法,在不少民俗、歌谣里都有它的影子。我们要掌握口诀记忆法,因为这是一种既实用又高效的学习方法。
§10 周恩来的口诀记忆
周恩来总理是个记忆力极强的人,他对我国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极为熟悉。当年,周恩来曾把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编成这样的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三江云贵吉福安,
双宁四台天北上,
新西黑蒙青陕甘。
其中,第一句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第二句指江苏、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吉林、福建、安徽;第三句指宁夏、辽宁、四川、台湾、天津、北京、上海;第四句指新疆、西藏、黑龙江、内蒙、青海、陕西、甘肃。
在非洲许多原始部落里,因为没有文字,所以部落之间的消息都要靠传消息的人负责把消息硬记下来,然后到另外的部落里再讲出来。由于部落之间的距离比较遥远,往往要走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这些传消息的人为了不遗忘消息,就把所有的消息都编成押韵的歌谣来帮助记忆。
这种把记忆内容根据其特点编成歌谣、民谣、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就是口诀记忆法,也称歌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运用得很广泛。例如大家熟知的九九乘法歌、英语字母歌、珠算口诀等。
运用口诀记忆法时,口诀要准确地反映记忆材料。如一年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间隔半个月。一般来说,在7月以前,每个月里面的两个节气,一个在6日,一个在21日;在7月以后,每个月里面的两个节气,一个在8日,一个在23日,可能有一两天的出入。这么多的内容怎么记住呢?如果把它编成口诀,那就容易记忆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为六、二一,
下半年为八、二三;
每月两节不更变,
最多相差一两天。
又如中国历史朝代,可编成歌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口诀基本上包含了所有需要记忆的内容。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好方法助学习
阅读提示:小朋友还知道其他民谣吗?
经典语句:口诀记忆法运用很广泛。例如大家熟知的九九乘法歌、英语字母歌、珠算口诀等。
学习箴言:把学习中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更利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