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劫中得书记
14551700000011

第11章 劫中得书续记正文(3)

宋明人集佚者多矣!余前于汉文渊得成化本明汤胤《东谷遗稿》二册,甚自喜。兹复于中国书店以廉值得正德本《梅岩胡先生文集》十卷二册,尤为得意。此是罕见宋人文集之一也。诸家书目皆无之。卷一至八均为文,仅卷六有诗数篇。卷九为诸家次韵之作,及洪杏庭《梅岩胡先生传》,卷十为曹弘斋(名泾)致梅岩书四通;尚有第五通以下,因末数页已阙,不可得见,且未知究竟有若干通。“文集”末附友辈赠诗与文者,颇罕见;杨冠卿《客庭类稿》末亦附有时人书启及赠诗,殆宋人之风气如是也。次焱字济鼎,号余学,又号梅岩,婺源人,登咸淳四年进士第,授迪功郎湖口县主簿,改授贵池县尉。德祐乙亥,微服归乡。以《易》教授乡里,后学来集者常百许人。金华胡长孺跋其诗曰:“宋疆于淮,重兵在山阳、盱眙、合肥,池岸江域,恶渠隘浅,荷戈不满千人。兵未及境,都统制张林,潜已纳款降附。与异意,辄收杀之。当是时,济鼎为附城县尉贵池,羸尪弓手数十百人,势不得独婴城。家寒亲耋,无壮子弟供养。隙张出迎,托公事,过东流县,作冢于道周,书木为表识曰:贵池尉死葬此下。用杜张猜疑,令不相寻迹。”是梅岩乃宋遗民也。高尚其志,不屈身于强者。此集诚宜刊布表彰之。

花镜隽声

明马嘉松选定存九卷二册明刊本

余前得马曼生《花镜隽声》八卷于北平,自汉魏诗至历朝词均全,自以为系全书矣。顷复于中国书店得残本二册,第一册为卷一至卷四,卷五以下缺。第二册复为卷一至卷六(中阙卷五),却系明诗,为余本所无。乃复收之。卷六以下仍阙佚。相隔数年,得之两地,仍未能配全,一书之不易得有如是乎!诚非纨袴子弟、富商大贾辈之封书于架上,徒以饰壁壮观者所能知其艰苦也。明人喜刻宫闺诗。然多为选本,每不足重。周履靖尝刻《十六名姬诗》,最为美备。此亦一选本也,不殊于他选,惟选明诗特多,每有本集已佚者。得之,亦足资论明代诗者之考镜。按《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四)载:《花镜隽声》十六卷。则此本明代部分亦是八卷,佚去者为第七及第八卷。

牧牛图颂

释袾宏辑不分卷一册

万历己酉刊本

万历刊本《牧牛图颂》,余未之前见。康熙翻刻本,世已稀有。今所传本,皆是乾隆间所刻者。陶兰泉氏石印本亦是从乾隆本出。余尝得一乾隆本于北平。顷济川自杭回,得此万历本,即送至余所。彼甚得意,余亦甚喜。虽索价甚昂,竟收之。图凡十: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图之下方各附普明禅师颂一篇。末另附十颂,自寻牛至入尘,惟无图。写刊俱精,虽寥寥十许页,而意境无穷。此种单行薄帙,最易散佚。得者能不宝之乎?作者深隐禅机,所谓“牧牛”,盖象征“学道”之历程也。“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意不难知。

圣谕像解

梁延年辑二十卷十册

康熙二十年承宣堂刊本

此书有道光间广东翻刊本,刊者为叶名琛父志诜,其精工处几可乱真。然细较之,则原刊本之精美仍自见。坊贾于此类书素卑视之,不索高价。近以版画书颇有罗致之者,乃亦竟有以叶刊本去序伪作原刊者。余数遇之,皆未收。曾见一原刊本于北平,又见一本于中国书店,均未之购。去岁,以印行《版画史》,乃欲得一本。急切间各肆皆无有。汉文渊有一本,为平贾所得。闻是开花纸初印者。价不过三十金。急追迹之,则已辇载北去。姑购一叶刊本归,孙实君闻予欲得是书,乃自平寄一本来,竟索价至一百金以上,遂退还之。济川自杭返,携有此书及《牧牛图颂》;同时并得之,所费亦仅三十馀金。按《圣谕》凡十六条,自“敦孝弟以重人伦”至“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凡一百十二字,梁氏乃衍为二十卷,仿《养正图解》及《人镜阳秋》为之图说。异族帝王,防闲反抗,无微不至。此《圣谕》十六条亦“防闲”之一术也。“像解”是为虎添翼,助纣为虐之作。殊恶之,姑取其图耳。

洹词

明崔铣著十二卷十二册嘉靖间刊本

《洹词》为明人集中最易得者之一。此本刷印甚后,颇不佳。得于福州路某书摊。以其价奇廉,故收之。有“知不足斋”及“汀夏徐氏”、“徐恕”诸藏印,盖从徐行可许散出者。崔铣力排王守仁之学,为嘉靖间一大政治家。此集编年排比,分为《馆集》、《退集》、《雍集》、《休集》及《三仕集》,颇可考见时事得失。

滟滪囊

李馥荣编辑五卷六册道光间欧阳鼎刊本

末附《欧阳氏遗书》一卷

通行本《滟滪囊》皆不附《欧阳氏遗书》。此道光刊附《遗书》本,不多见。余颇欲多收明末史料书,乃于文汇书局得此本,同时并得《史外》一部。叙蜀中张献忠事者有《蜀碧》。但未必是信史。受难者肝脑涂地,粉身碎骨,读之,无殊入屠兽场,令人戚然寡欢。《滟滪囊》所叙始崇祯六年,迄康熙二年。刘承莆序云:“曾见二三父老,聚饮一堂,述其乱离之况,闻者莫不心胆堕地。或老而劓刵者,曾遭摇黄劫者也;或老而缺左右手者,曾遭张献忠劫者也。”呜呼,亦惨矣!《欧阳氏遗书》为欧阳鼎之高祖欧阳直所著;直事见《滟滪囊》,身死明季之难。未死前,曾将身所经历,撰《纪乱》一书,即此《遗书》是也。目睹身经者之所述,自较“采辑”者为更动人。内忧外患,几无代无之,而于明季为最烈。论述国史者,于农民起义时之背景与心理,必应有极确切之分析也。

农桑辑要

明胡文焕校补七卷万历壬辰刊本

农、桑一类书,与《本草》诸书同,均甚有实用。惟诸家书目所载,均以农桑之作为最鲜。宋邓御夫隐居不仕,作《农历》二百卷,较《齐民要术》为详。其书不传。元王祯作《农书》,乃今所见“农桑”书中,于《农政全书》外之最详各者。元刊本今并一页未见。明嘉靖时有刻本。四库馆臣未见此刻本,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此《农桑辑要》七卷为元世祖时司农司所撰,颁之于民。今刻本亦极罕见。余于传新书店得此胡文焕刊本,亟收之。自“农功起本”、“蚕事起本”至“孳畜”、“禽鱼”、“岁用杂用”,凡种殖之事无不毕备。惜胡氏不翻刻原本,而仅以《农桑通诀》(即王祯《农书》)诸书为之“校补润色”,未免减色耳。明人刻书之不可靠,于斯可见。

何大复集

明何景明著三十八卷十二册嘉靖间刊本

《大复集》亦明人集中之易得者。余顷于来青阁见一部,以其廉,收之。此本曾经火厄,每页均缺其右角,惟已抄补完全。景明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之柱石。梦阳之作,赝鼎也,景明则有自得之趣。薛君采云:“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殆是定评。

月壶题画诗

上海瞿应绍著不分卷一册道光间刊本

应绍字子冶,天才清逸,擅能三绝。所作诗,芊绵温丽,出入玉溪、飞卿之间;而其题画诸作,尤清新可喜,“诗中有画”。陶兰泉尝以此本付之石印。余顷于中国书店得此原刊本,甚是得意。余喜王、孟之作;于明诗中,则喜石田、六如,皆以其诗中有画也。朱氏《明诗综》多窃牧斋《列朝诗集》,不足道,而其多收六如题画诗(多本集佚去者),则深为余所爱好。子冶诗,若“红林碧草写霜天,隔岸斜阳客唤船。最喜秋光似春色,白苹花外一溪烟”,若“墨痕淡极如含雾,竹粉香时欲染衣。记取春三游屐处,一山寒绿雨霏微”,若“冷云吹树树当门,恐是江南黄叶村。落日在林风在水,满山空翠湿烟痕”诸绝,皆隽妙。

惠山听松庵竹垆图咏

清吴钺辑四集一册乾隆壬午刊本

友人某君为余得此本于平,附图四幅,极精良可喜。乾隆二次南巡,皆经惠山,曾题此卷。诸画为秦文锦所临,书简者则为吴心荣,均佳妙。第一图为九龙山人王绂制,第二图为履斋写,第三图为吴珵写,第四图则为张宗苍所补绘。元明人真迹,传世者罕矣!得此摹本阅之,亦慰心意。邹炳泰《午风堂丛谈》(卷五)云:“乾隆己亥,是卷为邑令邱涟取入官廨,不戒于火。名山巨迹,了无一存。大吏奏入。皇上于几暇亲洒天笔,为作第一图,复命皇六子补第二图,贝子弘旿补第三图,侍郎董诰补第四图,御制诗章冠于卷首。于每卷图后,补录明人序疏诗什,依其原次,以还旧观。”按此本刊于乾隆壬午(二十七年),至己亥(四十四年)而原卷烬于火。存此摹刻之本传世,犹依稀可见古作之面目,幸矣!

春灯谜

明阮大钺撰二卷四册

阮氏之《燕子》、《春灯》,余于暖红室及董氏所刊者外,尝得明末附图本数种,均甚佳,惟惜皆后印者。陈济川以原刻初印本《春灯谜》一函见售。卷上下各附图六幅,绘刊之工均精绝。余久不购书,见之,不禁食指为动,乃毅然收之。董绶经刊《阮氏四种曲》时,其底本亦是原刻者。原书经董氏刻成后,即还之文友堂;后为吴瞿安先生所得。瞿安先生尝告余云:董本谬误擅改处极多,他日必发其覆。今瞿安先生往矣,此事竟不能实现!原本仍在川滇间,他日当必能有人继其遗志者。余今得此本,如有力时,当先从事于《春灯》一剧之“发覆”也。忆瞿安先生藏本,插图均夺去。独此本插图完整无阙,尤足珍也。余去岁售曲数十种于守和,“曲藏”为之半空。今乃复动收“曲”之兴,殊自诧收书之志,虽历经挫折而仍未稍衰也!守和云:君年力正富,不患不能偿所“失”。余深感其言。自信:若假以岁月,余之“曲藏”,诚不患其不复能充实丰盛也。

十竹斋笺谱初集

胡曰从编四卷四册崇祯十七年刊本

余收集版画书二十年,于梦寐中所不能忘者惟彩色本程君房《墨苑》,胡曰从《十竹斋笺谱》及初印本《十竹斋画谱》等三伟著耳。去岁暑中,因某君介,从陶兰泉氏许,得彩色本《墨苑》,诧为难得之奇遇!十载相思,一旦如愿以酬,喜慰之至,至于数夕不能安寝。《十竹斋画谱》坊肆翻刻本甚多,均粗鄙不堪入目。初印本几绝迹人间。北平图书馆前曾得初印本数册,余极健羡之。孝慈生前,亦尝从琉璃厂文昌馆中某肆,得开花纸初印本三册。余出全力与之竞,竟不能夺之。后乃以十年前在杭肆所得《汪氏列女传》初印本二册与孝慈易得《竹谱》一册。又从刘贾处得白绵纸(明末之最初印本也)印《石谱》二十馀页。乃亦自诧幸运不浅!至《十竹斋笺谱》则仅获于某君处一睹之。亦孝慈物也。矜贵之至,不轻示人。然余终能设法借得,付之荣宝斋翻刻。刻至第二卷,孝慈卒;复与其嗣君达文、达武商,欲继续刊刻。惟孝慈家事极窘迫,不能不尽去所藏以谋葬事。《笺谱》遂归之北平图书馆。余知孝慈书出售事,尝致北平诸友,欲得其《笺谱》,但余时亦在奇穷之乡,虽曰欲之,而实则一钱莫名,并借贷之途亦绝。即达文愿见售,实亦无力得之也。幸此本终归公库,并承守和慨允续借,刊刻之工得不至中断。兰泉原亦藏有《笺谱》一部,惜已于十年前付之某氏,并他书数十种售于日本文求堂。田中君出书目时,《笺谱》竟在“目”中,且标价仅五百元。余乃作函田中,欲得之。十日后,得复函,乃云:已售去。实则,彼已自藏,不欲售出也。余叹息不已,深憾无缘。后晤兰泉于天津,尚再四致叹于此书之外流不已!已闻上海狄氏处亦藏有一部。然不可得见。二月前,徐绍樵来告云:淮城一带有《笺谱》一部可得。余闻之狂喜!力促其设法购致。然久久未有消息。每过传新,几无不问及此书。绍樵云:必可得。得则必归之余,无他售理。后微闻他贾云:此书不全,仅存半部,且为黄纸印者。余私念:即得半部乃至十数页亦佳。然久未见其送来。日夜忐忑不宁,惟恐其不能得,或得之而已为有力者负之而趋。生平患得患失之心,殆无有逾于此时者。余久不购书,然于此书,自念必出全力以得之。盖余于此书过于著意,将得而复失之者数矣。此次如再失之,将无再逢之期!微闻他书已运到,然《笺谱》则仍无音耗。几日至传新,丁宁追询。绍樵云:尚未到。到则必为余留下。闻之,心稍慰。昨日微雨绵绵,直类暮春,艰于外出。绍樵突抱书二束至。匆匆翻阅,《笺谱》乃在其中。绍樵果信人也,竟为余得之!且四册俱全,各册之篇页亦多未佚去(惟佚去第二册之“如兰”十幅),足补孝慈藏本之阙页不少。并彩印本《花史》一册,顾曲斋刊《元曲》二册,索六百金,价亦不为昂。余乃欣然竭阮囊得之。时距余得彩印本《墨苑》恰为一岁馀也。生平书运之佳,殆无逾于此二年者。虽困于危城劫火之中,亦不禁为一展颜也。而于绍樵则至感之!此本《笺谱》为黄绵纸印。忆孝慈本亦是黄绵纸者,恐人间未必有白绵纸本耳。一灯如豆,万籁俱寂,深夜披卷,快慰无极!复逐页持以与余翻刻本对读,于翻刻本之摹拟入神处,亦复自感此番翻刻之功不为浪掷也。

彩印本花史

明□□□辑残存二卷一册

徐绍樵知余喜收版画书,有所得,必售于余。然数年以来,竟无一佳品。此次既为得《十竹笺谱》四册,复俪以《花史》一册,亦彩色本。此册未知为谁氏所辑,且复是后印者,彩色模糊,欠鲜妍明快。然典型犹在,可推见初印本之必神彩焕发。虽名《花史》,实“花卉谱”也。残存“秋”花谱二十页(第六十一页至八十页),“冬”花谱二十二页;每页先列彩色印之“花卉”图,后附简略之说明及种植法。意必分为“春”、“夏”、“秋”、“冬”四卷。每卷后,并附古今人诗若干首。然作者多谬误,“冬集”之首,冠以“南国有嘉树”一诗,乃署曰:“唐梅圣俞”,可见明人考证之疏陋。然余仍深喜此书。虽残,亦收之。不仅以其罕见,且亦为余版画书库中增一光辉也。绍樵云:忆昔年曾以此书一册,售之周越然氏,不知能补配得全否。他日当持此册与越然所藏者一印证之。

稗海大观

商濬《稗海》为甚易得之书。其版片殆至清代犹存,故刷印甚多,流传颇广。惟初印本却极难得。余尝于中国书店以廉值得《稗海》(缺《龙城录》—种),顷复于石麒案上,见有明刊白绵纸书一堆,题作《稗海大观》者。平贾阴宏远正在翻阅,云:似是《稗海》零种。余略略一阅,即惊其为罕见之秘笈。即告石麒云:余欲得之。数日后,全书送至。即与《稗海》细校,果为初印本之《稗海》;无续编,且中阙数种,然无伤也。《稗海》之初名《稗海大观》,实无人曾论及者。首册且多出“序”“凡例”及编校姓氏等;此种重要之“文献”,后印本皆已佚去。“总校”之钮纬(字仲文,浙江会稽人),即明代有名之世学楼主人,藏书极富。《稗海大观》中各书,殆皆出于钮氏之藏。“分校”为商濬及陈汝元二人;故各书或题濬校,或题汝元校不等。“同校”为谢伯美及钮承芳。承芳殆亦世学楼之裔也。“总校”中尚有陶望龄,则为当时之名流,亦会稽人。濬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