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中讲道:
古之善为士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那些修养极好的人……神情畏畏缩缩,像冬天涉水过河似的;行事谨小慎微,像四周遍布强敌似的;言语谦逊礼貌,像在人家作客似的;表情慵散脆弱,像春冰将融似的;处世敦厚朴实,像未经斧凿的树木似的;心地宽广通达,像汪洋江海似的;外表糊涂混沌,像泥流浊水似的……得道的人不想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方能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
南怀瑾说:一个读书人,必须在学识、智慧与道德的修养上达到身心和谐自在,世出世间法内外兼通的程度,符合“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八个字的原则,才真正够资格当一个“士”。
有道之士,为什么“神情畏畏缩缩,像冬天涉水过河似的”?先看一个故事:
古时有个叫正考父的人,当上小官后,走路总是低着头,见了人就礼貌地让在一边;升为大官后,走路时头低得更厉害:当上宰相后,走路就像在地上爬似的,靠墙而行,尽量不走路中间。
这个正考父,为什么官越大胆越小呢?打个比方就比较容易明白了:人生好比攀登高峰,当我们站在平地上时,低头而行也可以,昂首阔步也可以。不小心绊住石头,摔一跟头,反正不疼,不过小小丢一个面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是走在独木桥上,昂首阔步就不妥当了。若是站在悬崖上,能在地上爬行几步就已经很幸运了。官当到很大后,就像站在悬崖边上,胆小是自然的。
但是,有的人为什么官越大越是趾高气扬呢?这是一个智商的问题。有的人处在高位,发现是站在悬崖边上,危险得很;有的人处于高位,以为躺在自己家里,安逸得很。有道无道的差别就在这里。
有道之士,为什么“行事谨小慎微,像四周遍布强敌似的”?先看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大臣来找郭子仪,到了王府门口,发现门前也没人守卫,大门敞着,一直能望到大厅。大臣见无人通报,便径直走到郭子仪的卧房,看见他正在给妻子梳妆。这件事在朝中传了开去,众大臣都笑郭子仪的闺房闲情。他的儿子们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地对父亲说:“父亲德高望重,却不知自爱,似乎不妥吧!”
郭子仪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哪懂得我的心意。从前我凭努力和勇敢开创事业,现在我功高位显,多少人眼红我的成就啊!如果我闭门拒客于千里,万一有人诬告我,没人能辩得清楚,可能会招来灭九族的大难。现在我门户大开,一切都摆在别人眼前,没有什么秘密。即使有人想加害于我,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你们认为应该打开门平平安安过日子,还是关起门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呢?”
这个郭子仪就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一个人成就出众,就必然有人眼馋,稍一不慎,就可能惹来不测之灾。所以必然事事考虑周详,如临大敌。
为什么有的人官越大越是率性而为呢?这也是一个智商的问题。有的人官越大,越是知道“四周遍布强敌”;有的人官越大,越是以为身边都是忠于自己的人。有道无道的差别就在这里。
有道之士,为什么“言语谦逊礼貌,像在人家做客似的”呢?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无论做人做官,总要讲修养、讲文明礼貌嘛!但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奇怪:地位越崇高的人,态度越谦逊,尽量软其言、温其貌、悦其意,好像生怕对方受到惊吓似的。反而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人,若有机会展示手中一点小权力,就尽量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好像生怕吓不住对方似的。这个现象似乎可以这样理解:狮子若不尽量友善,谁敢接近他?小狗汪汪叫,不是想咬人,而是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我们看见某个小人物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时,要有同情心,尽量别伤他的自尊心。
有道之士,为什么“表情慵散脆弱,像春冰将融似的”?请看一个故事: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乡下被人驱逐过三次,有过五次辞官的经历。听说您重视人才,特来求见。”
赵简主正在吃饭,听到通报,马上放下碗,竟忘了站起来,爬地而行,慌忙出去迎接杨因。
左右说:“这个人在乡下被驱逐三次,说明不受大家欢迎;五次离开国君,说明缺乏忠心。他哪值得您这么重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人;品德高尚的君子,必然被乱世抛弃;正直的行为,必然受坏人憎恨。”说完,马上出去见杨因,并授给他宰相职位。赵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有道之士,给人的感觉好像很容易受到伤害似的。他这副样子并非出于做作,而是出于对事物本质的了解。他知道,他的事业要靠大家帮衬,若无人帮忙,事业越大,垮得越快。所以他才谦虚到谦卑的地步。正因为他好像容易受到伤害,人们就越发不忍心伤害他,而且愿意全力维护他。假如有人想伤害他,这时你就知道他有多强大了!
有道之士,为什么“处世敦厚朴实,像未经斧凿的树木似的”?这是对人情世故、事物成败规律已经有了透彻的领悟。像我等小人物,还不曾悟道,平时耍个小聪明、说个小谎话、做几件自作聪明的小事,并为之沾沾自喜,以为做人做事就该放聪明一点。但真正的大人物却不是这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说话坦诚直率,言无不尽。像《三国演义》里那些小招数,是写给我等小人物看的,大人物都知道,事情不能这么干,想成功就要走正道、得人心、充实实力。你拿三十六计去跟美国人打仗,有赢的机会吗?你拿《三国演义》去跟大公司竞争,有大获全胜的可能吗?没用的!靠小招数是成不了大器的。大人物都悟通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抛弃了自作聪明,回复到依道而行的自然之境,这就显得纯朴起来了。
有道之士,为什么“心地宽广通达,像汪洋江海似的”?有大量方能成大器,这个道理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他们的心地为什么比一般人宽广呢?这跟人生目标有关。
如果你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国家,在一个国家里,必然有好人坏人,难道你能把那些小偷、强盗、骗子都杀光吗?没有这个道理嘛!你心里承认好人、坏人都是一种必然存在,就比较容易想得通、看得破,心地自然宽广起来了。如果你的志向是管理一家大公司,在一家大公司,必然有勤奋敬业的员工,也必然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员工———据盛田昭夫、玛丽·凯等大企业家的说法,这两种人各占四分之一左右。你心里承认好员工和坏员工都是一种必然存在,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个事实了,心地也自然宽广起来。
在一个小团队,倒是可能个个优秀。如果你的事业目标很大,想全让好人为你效力,是不可能的。另外,如果你心里有目标,日常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心里一评估,觉得它对人生目标影响不大,就无所谓了。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事情都不会对人生目标构成威胁,只要你心里有目标,不如意的事就没那么多了,心地能不豁然开朗吗?
有道之士,为什么“外表糊涂混沌,像泥流浊水似的”?这个意思是说,不要那么精明,不要那么清高,能够很容易地跟众人融洽相处。惟其如此,才能建立事业基础啊!
国学话谋略
老子对有道之人做了一番描述,在我们看来,这有道之人不知是个什么玩艺?做人做到这等地步,真没劲!这样做人虽没劲,若想获得很高的地位、管理一个很大的团队,就非这样做不可,否则必有凶险。
第四套 掌控人生36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