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1年3月,明武宗病死。武宗无子嗣,皇太后张氏、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商议,立兴献王朱祐杭的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朱厚熜时年15岁,在文华殿即位后,改次年为嘉靖元年,是为明世宗。
年少气盛的世宗即位后,面临着一个极为难堪的问题,就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亲生父母,他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遂下令礼部官员讨论其父兴献王的祭礼,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之仪”。
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依据礼制,比照汉定陶王和宋濮王,认为世宗应该尊武宗的父亲,也即世宗的伯父孝宗为皇考,而世宗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及王妃称皇叔父母,祭告上称侄。世宗强调“父母不可更易”,自己要尊父为皇帝,母为皇后,下令重新讨论。进士张璁一见有机可乘,遂上《大礼疏》驳斥杨廷和等人的主张,认为世宗入继大统与定陶王等有较大的不同,提出为兴献王另立庙祭礼。张璁的论调正合世宗的胃口,他对《大礼疏》大加赞赏,但遭到杨廷和等人的坚决反对。
此时,世宗生母从安陆来到通州,听说朝廷正在争论,有人主张让世宗以孝宗为皇考,她感到十分气愤,她想不通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别人的儿子?世宗借此请求孝宗后慈寿皇太后张氏让他避位护送母亲回兴国。杨廷和一看世宗如此固执,只能让世宗以太后名义尊兴献王为兴献帝,王妃称兴献后。
大学士杨廷和表面上屈从了世宗,但对大礼之议中拍世宗马屁张璁记恨于心,把他外放为南京刑部主事,而主张兴献王不宜称考的何孟春等人全部升了官。
这年十二月,世宗下令加兴献帝、后以“皇”字。杨廷和等极力反对,世宗又搬出太后懿旨加以压制。公元1522年正月,清宁宫后殿发生火灾,世宗迷信神灵,依杨廷和建议,仍称孝宗为皇考,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再加“皇”字。虽然杨廷和取胜了,但因屡屡与世宗作对,世宗对他大为不满。杨廷和也看出了世宗对他的态度,遂一再上疏辞职,不久离任。
公元1523年,世宗只想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而对武宗母亲昭圣皇太后不当回事,有意免去太后的生日朝贺,遂引出一场风波。御史朱渊等进言反对,认为世宗不孝。世宗大怒,把他们逮捕下狱,严刑拷打。御史肖一中等人进谏相救,世宗更加恼怒,竟然把他们全部关进狱中,后贬谪到边远地区。
杨廷和离任后没多少时间,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张璁又重开礼议之争,同时献上席书、方献夫二人的《议草》,主张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孝,在皇城另立祀庙,称武宗皇兄,兴献王妃为圣母。这个奏章特别合世宗心意,遂令廷臣集议。吏部尚书乔宇、礼部尚书汪俊等这员坚决加以反对,进《大礼辨》以针锋相对。世宗大怒,将反对者50多人被夺去俸禄。见此情形,乔、汪等知不能硬顶,同意在兴献帝前加一“皇”字。
桂萼、张璁等又提出:“今之加称,不在皇与不皇,实在考与不考。”世宗据上要求为父母另加尊号,汪俊力谏不成,就告病辞官。不久,世宗下诏称兴献王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献后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在奉天殿旁另立礼庙,并把桂、张二人调入京城,以增加自己方面的力量。
桂萼、张璁到京后,指斥礼官欺君罔上,提出去掉“本生”二字。事实上,礼官用“本生”二字,隐含了孝宗为皇孝的意思,桂、张二人一眼就看出了礼官的用意。世宗又下令称兴献后为“章圣皇太后”,礼部侍郎周希等极力反对,而世宗坚持己见。杨廷和之子杨慎等认为国家养土就是为了仗节死义所以在7月15日这天会同了官员229人跪请于左顺门外请求世宗收回成命,并大呼“高皇帝、孝皇帝”的在天之灵,想用太祖和孝宗的威名来压抑世宗。世宗两次派太监去劝说,但百官仍不起。世宗大怒,命司礼监太监记录官员名字,将为首的八人逮入狱中,一时群臣号啕大哭。世宗更加发怒了,命锦衣卫再捕134名官员下狱,另外86人听候处置。两天后,世宗下令四品以上有关官员均夺去俸禄,五品以下官吏180人处杖刑,其中有17名官员用刑时死去,其余官员或发配边疆,或削籍为民。
左顺门事件后,大多数官员敢怒不敢言了。世宗正式定称孝宗为皇伯考,称生父为皇孝,九月诏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