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简史
14573600000062

第62章 7、陶渊明归隐山林

陶渊明(公元365~472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出生在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的一外名门望族家庭里。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初年的著名将领,手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声威显赫一时。陶渊明年幼时由于父亲去世,家境渐渐败落。29岁的时候,为了奉养母亲,他开始出来做官。此后,他时隐时仕,在仕途中辗转13年,做过彭县令之类的小官。

当时,东晋的权臣、刘宋的建立者——刘裕,大肆杀害功臣,正准备夺取皇位。陶渊明深感仕途险恶,辞官回家、过闲居日子的念头不禁油然而生。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遇上一位媚上欺下的督邮大人来检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便依然抛弃了官职,带着妻儿退居家乡,做了一名隐士。

不做官了,聊渊明不但没有丝毫的留恋,反倒有一种鸟儿离笼复得自由的快乐。他的乡居有茅屋八九间,耕田几十亩。在茅屋前,有个小小的林园,春天桃李竞放,令人赏心悦目。屋周围种有榆树和柳树挡住了炎夏烈日,使整个房屋笼罩在一片浓荫之中。推开窗户,远远望见终日云雾缭绕的青山,听到湖上隐隐约约的渔歌。如诗如画的景色,使陶渊明常常自我陶醉。他每天饮酒作诗,倒也怡然自得。

一晃三年过去了,到了公元408年的夏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一场大火把房屋烧得干干净净,从此家境大不如前。田地少了,帮工雇不起了,一家人只好更加辛勤的劳作。为了多种点儿粮食,陶渊明一家常常被迫去开荒种地。

时世如此动荡不定,归根到底,是为了抢皇位,这是一切纷争的根源。他常常天真的幻想,假如能回到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就好了,那个时代粮食放在田间没人拿,东西遗失在路上没人拣。人们都淳朴无私,自食其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已逃到蛮荒之地的老百姓是不是也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呢!想着想着,陶渊明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社会的图画。

在陶渊明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终于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田园诗般的文笔写了历代传诵的名篇《桃花源记》。

桃花源中的生活虽然十分美好,但那只是梦中的生活。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家的贫困状况日甚一日。年过六十的陶渊明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已经病倒在床。公元472年9月,在秋风的萧瑟中,陶渊明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