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成绩一跌再跌,那么就必须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态度是否有问题,学习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曾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
曾敏,1981年生于江西省宜春市。1992年考入宜春中学初中部少年班。1995年高分升入宜春中学高中部。高二时选择了学习文科。1998年以全市第三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目前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大学期间,获得过“五四”奖学金、“霍铸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及学习单项奖。由于成绩优异,已获得保送攻读本校经济学硕士的资格。
引子:
我们大家都是从小学时就投身于“专职”的学习生活之中,这样地度过了许多光阴。随着我们学习内容的更新升级和我们自身的成长成熟,我们的学习越来越需要理性的指导。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才由自发转为自觉。从那时起至现在的学习中,我都一直努力地探索着一种能让人心情愉快同时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这里,我就把自己的一点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都是对外来知识的吸收和应用,它们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中学时代,我们学习的十数门课程也是如此,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对待学习的心态对每一门课都是通用的。在我看来,向好成绩进军,这么几个步骤是必经的。
用自信的力量赶走笼罩在头上的阴云
“树立自信”就是要对自己说“我知道我行”。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喜欢抱怨自己在学习上的“先天不足”,认为自己“不行”。这种不自信的态度是学习中最大的禁忌。它会使你难以经受住学习中的挫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难题,再加上不自信,就可能使你从此放弃这门课。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智力。这不是意味着要自诩为天才,而是意味着要相信以自己的智力对付区区几门功课是足够的。偶尔遇到困难,也要告诉自己:这只是因为聪明才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只要动动脑筋、多做练习,困难就一定能被征服。
除了相信自己的智力以外,我们还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不要被一两次考试的失利轻易打倒。在高中,特别是临近高考的期间,总有许许多多的考试。我们几个大学同学平时闲聊时发现,大家所在的高中在高三时基本上都每月一考,有的学校甚至每周一考。这么多的考试,难免有考砸的时候。如果不自信的话,很可能被弄得灰心丧气。在高中的模拟考试阶段,我曾经考过一次四百来分,如果是高考,这一分数则意味着我什么都考不上,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夸张的。拿到这个成绩之初,我也很是沮丧,但仔细分析原因,我发觉自己的学习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各门功课的复习也进行得很顺利,考分太低只是一些答题技巧和应考策略的问题,而这些只要以后注意即可。所以,这个分数那时虽然引起了老师和父母的极大不安,但是我却由于自信而保持了良好的心情。
说到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自信并不是偏执”。相信自己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建议和外部的反馈。假如你的成绩一跌再跌,那么就必须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态度是否有问题,学习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另外,一定不要忽视一个经验比自己丰富、实力比自己强的人的建议。高中有段时间,我总是爱钻牛角尖,而且特别固执,在很多历史题的回答上都与老师不一致。不管老师怎么解释,我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直到上个暑假回家,我偶然地又看到了那些题目,才发觉自己原来的错误有多么可笑。可是,换个角度,如果自己是老师的话,有的时候也确实很难说服一个偏执的学生。
所以,作为学生,要自信而不偏执,如果老师或同学坚持向你提出某项建议,那么一定要冷静下来,认真考虑。实际上,这种说法还可以进行广义理解。根据我在过去二十年的经历发觉:长者的话是颇具参考价值的,他们的经验总结不容忽视。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一向认为,对待一些必须要做、但做起来不那么愉快的事情的最佳办法就是——使之成为习惯。因为那样你就麻木了,不觉得它吃力了。当然,学习本身是件愉快美好的事。可是,中学生的学习被人为地加入了许多功利的因素,比如,我们总是希望升入重点高中、考上大学。这使得“学习好”常常被等价为“分数高”。这种情况下的学习难免有其枯燥的地方。而且,少年、青年总是贪玩的,如果能去打球、郊游,又有谁愿意在家对着课本背诵干巴巴的名词解释和演算没人情味的习题呢?
所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我们取得好成绩,还有利于我们健康愉快地生活。这里,我所说的好习惯,包括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的习惯等等。这些我都将在后文中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详细地说明。现在,我想特别提出的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惯。无论是哪一门功课、哪一类知识,复习都可以促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而且,复习这项工作应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果平时能够习惯地进行复习,那么在应对考试的总复习过程中你就可以非常轻松非常全面。记得,中学时我看过一些得国际大奖的同学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里面提到他们在比赛之前,闭上眼睛能让知识点像看书一样,在脑海一页页地过一遍。当时,我对这个境界佩服不已,觉得自己望尘莫及。可在高考前夕,我突然发觉这一点自己也能毫不费力地做到。我想这就是多次复习的功劳。所以每个同学,只要养成“学而时习之”的习惯,坚持有计划有层次地复习,都是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创造成就感
培养兴趣同样利于减少学习的枯燥乏味,利于让你从学习中获得玩耍中所没有的乐趣。对一门课的兴趣能使你更加轻松愉快地学好它,而在这门课上的好成绩又将引来您对它更浓厚的兴趣。所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能带来良性循环。
我曾一度认为兴趣是与生俱来的,难以培养。但是,后来的许多事例使我改变了这一观点。我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对数学就有一种狂热。他给我们上课时,情绪总是极度亢奋,手舞足蹈不说,嗓音更是震耳欲聋。这种说法绝对没有夸张。一开始大家都还没适应时,下课都要耳鸣。关于这位老师热爱数学的笑话很多。其中有一则是形容晚自习下课时办公室的景象。说其他老师都围坐一圈拉家常,唯见他蹲在中间、捏支粉笔在地上画数学题,把地都画满了就用鞋去蹭,蹭完了继续画,弄得办公室一块地被画得乱七八糟。而且,他常是画着画着,就“呵呵”笑出声来,其笑声盖过拉着家常的所有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热爱数学的人,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竟然就是在长期的学习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他说他在中学时期有好几年数学成绩都倒数几名,自己也觉得数学业特别没意思,后来在他的一位老师的启发下,耐下性子好好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数学还有些意思,后来就越学越有兴趣,最终还选择做了数学老师。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可以从身边信手擒来。我现在的一位同学是舞文弄墨的好手,她对文学的兴趣就是逐步积累、培养而来的。因此,如果你不擅长某门功课,千万不要就此对它深恶痛绝,“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不要浮躁,安心学习,总有一天,你会发掘出自己对它的热爱。
努力创造成就感是培养兴趣非常关键的一步。不论什么事,能有成就总是人们对它有兴趣的前提,因为有成就才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努力物有所值。比如你学了一上午英语,背了一些单词,复习了几种句式就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还是广义的。譬如解了一晚上数学题一道也没有解出来是不是就很没有成就呢?不是的。这是由于在解题过程中你复习了公式、开拓了思维,至少你知道对付这种题,某几种思路是不对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成就,即使没成就,也要制造点成就感。这样你才有兴趣把它学下去。
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记得中学每个学期,老师总让我们写“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书”。我每次都是写一样的话——“一眨眼,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个学期里,我决心:一、上课认真听讲;二、课后坚持复习;……”简直就是决心书。这些话虽然正确,但是空洞。如果希望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学习,那么给自己拟定的计划书就要切实可行。
中学的绝大多数日子里,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学习计划。只是到了快高考的两个月,我有些急了,觉得任务多而时间少,于是每周写一份学习计划贴在墙上,贴了一排。通过那两个月的学习,我体会到具体可行的计划将带来惊人的高效率。
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
计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以一周一计划(或半月一计划)为宜。因为若跨度太长,则难以做到“具体”;
制定计划时有两个线索。一个是时间。首先,列出本周课余可自行支配的时间,每天都分出几个时间段,写上每个时间段学什么,时间长的时间段学自己目前觉得薄弱的功课。这里面还可以使用些小技巧,例如,每天晚上九点半之后我就开始犯困,所以在九点半至睡觉的那个时间段里,我一般都安排复习数学(因为数学题比较能刺激我的大脑神经),而绝对不背历史、政治。制定计划的另一个线索是课程,即列出各个课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分配到相应的时间段中间出去;
把计划书放在显眼处,严格执行,每天完成后都标上个自己喜欢的标志以增加成就感。比如我曾经瞎编过一首自己比较得意的七言绝句,后来就用在标计划书上,每天标一个字,四个礼拜就把七言绝句写全了。
第三步,树立责任感,坚持自律。
我的好几个中学同学,虽然都很有自信,而且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后来都中途放弃了学业或撤去了在学习上的心思。其原因就在于:对于学习,他们没有责任感,因而也就没有坚持自律。
学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十年如一日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天生惰性的我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中学时期,大家一方面有了些主见,不再是只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另一方面又毕竟是思想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从而,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影响,选择放弃学业。所以,如果你对学习的兴趣若有若无、并不强烈,那么,就必须依靠一种责任感来支持你的学习。
这里,所谓的“责任”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难道只有读书上大学才是有未来吗”、“读书也是为了工作,先工作不行吗”。我想,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我们还是需要正规的学习来赋予我们实力,使得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更好的未来。而且,我们正处于人生之中的黄金时段,我们要利用它来最好地完善自己。罗嗦这些道理,只是希望中学生朋友们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好,都能树立这么一个“年轻人要学习”的信念,并由此信念产生出责任感,用以自律。这么做是不会错的。我的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前进入社会的中学同学,后来无一例外地都渴望着能够返回校园。我想,校园吸引他们的应该不仅仅是纯净的氛围,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还包括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面所说的是“自律”是广义的,是指在学习之路上,你要坚持心无旁顾,在大方向上不动摇。而狭义上的“自律”则是指在日常的学习之中,要管住自己,保证学习质量和一定的学习时间。
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远离诱惑。离电视、电脑、小说等等让你垂涎的东西远一些,不要玩容易着迷的东西。我们中学时男生们玩游戏机是很疯狂的。常有人逃课到游戏机室去,这自然非常影响学习。现在,游戏机室的地位已经被网吧所代替,很多中学生去网吧上网聊天或者联机打游戏。这些活动是连大学生都会上瘾的,更别提年龄小、自制力差的中学生了。所以还是少接触为妙。
当然,远离诱惑并不就是远离娱乐。适当的娱乐也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对着课本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然而,何为“适当”的娱乐呢?这里我比较提倡室外运动。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球、游游泳就是非常不错的娱乐,既可以舒活筋骨又可抖擞精神。我上中学时,在空闲时间里,一般都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我的同学大多也这样。我的爸爸对此常感叹,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会玩了。”到了大学,我注意多参加室外的体育活动,发现运动确实是最健康最愉快的娱乐方式,也是最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玩,要开开心心地玩,而到了学习的时间,就应该全神贯注、不开小差。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也要注意,一项任务给的时间不要太多,要考虑在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要做到最高效率地学习,我有一个小决窍,就是在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把这项任务细分,规定每个小部分的完成时间。例如计划是复习一个小时的英语语法,则可以事先大致想好几分钟看一页。假如看前一页的时候开了小差超了时,后一面就注意把效率再提高些。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开小差的次数,降低开小差的规模,还是挺管用的。
最后,要树立对学习的责任感还由于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现在,中学生请家庭教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家长那方面看来,孩子成绩不好,花钱给请个家教,自己就算尽力了。而学生自己,也常常依赖于老师或家教的指导。可是,实际上,不论多么尽职尽责的老师也不如你自己了解状况,不论多好的家教也不能在没有你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为你扭转学习的局势。所以,你只能依赖家教来解答一些具体的问题,而整个学习方案还是要由自己来规划。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出效率最高的学习计划。
关于学习基本态度和方法的“综合篇”就写到这里。每门功课毕竟有其个别的特性。由于我是文科生,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自己在数学、语文、英语、历史、政治五门课中的学习心得和应试体会。
数学:找一种感觉让自己静下来
说到数学的学习,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数学天分”。记得高中时,后座的同学不时地仰天长叹,说自己缺乏“数学细胞”。由于要学好一门课,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至关重要,所以,首先必须纠正这种怨天尤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