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社的全称是“中华复兴社”,既然要“复兴”中华,那就必然要做点“复兴”中国的事情,所以,暗杀汉奸、行刺日伪高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复兴社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不过,复兴社在复兴锄奸的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忠诚打手,只要是反对蒋介石的人,他们不管好人坏人,一概视为敌人,予以打击和铲除。
刺杀汉奸张敬尧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一个“驱张运动”的情节,这被驱的“张”姓人士,就是汉奸张敬尧。
张敬尧1881年出生,原籍安徽霍丘。1896年加入北洋军,曾先后在北洋新军随营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部下任司令、军长等职。虽然张敬尧军校出身、资历不浅,但因为这个人“有奶便是娘”,在哪个军阀手下都干不长,所以哪个军阀也不待见他。后来,张敬尧投奔了段祺瑞。
1918年,段祺瑞针对全国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局面,决定对各地军阀实行武力统一的政策。张敬尧一看机会来了,连忙向段祺瑞请缨,要求带兵攻打各地军阀。这对段祺瑞来说,简直就是“想睡觉就来了个枕头”,他立刻就批准了张敬尧的请求。不久,张敬尧率领军队进入湖南“剿匪”,在打败了湘桂联军之后,张敬尧就地为王,做了湖南督军兼省长。
张敬尧做了湖南省长之后,就和他的三个兄弟张敬舜、张敬汤、张敬禹,在湖南地面开始了杀戮掠夺,他们无恶不作,以至于十分痛恨这四兄弟的湖南人民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堂堂呼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1920年,以毛泽东等人为首的进步学生发起了“驱张运动”。湖南本地的军阀也早就对张敬尧的行为痛恨不已——张家四兄弟把该抢的、该夺的都抢夺光了,本地的军阀还有什么可抢啊?再加上湖南本地的地主们,深受张敬尧盘剥,内心不满,所以也一起站了出来,支持学生们的“驱张运动”,反对张敬尧。
1920年6月,在学生、军阀、地主三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张敬尧灰溜溜地逃出了湖南。
离开了湖南的张敬尧,就像坏了风水的老宅子一样,越混越差,他先后在几个军阀手下充当幕僚,但每个军阀都不待见他。最后,张敬尧不得不先后暂住在大连、天津、北平等各大城市的日租界里,混沌度日。
1933年4月21日,位于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住进了一位名叫常石谷的天津商人。这个商人在饭店里住着,既不出门,也不逛街,只是时不时地有几个神头鬼脸的人物来拜访他。这个常石谷不是别人,就是张敬尧。
六国饭店在当时是一等一的豪华宾馆,不但房价昂贵,而且只有钱没地位也别想住进来。张敬尧这样一个失意的政客,怎么会住得起这样的豪华饭店呢?他怎么突然又有钱了呢?原来,张敬尧的钱是日本人给的。1933年年初,时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的坂垣征四郎为了全面进攻华北,开始招募、收买北洋政府的残余军阀和失意政客,并将这些人组建成一个傀儡组织,作为日军进攻华北时的内应,同时这些人还可以作为日军侵占华北之后建立伪政权的部分骨干力量。而张敬尧就是被日本人看中的人之一。
当日本人见到张敬尧,提出要求和报酬之后,落魄政客张敬尧竟然大喜过望,他毫不在意国家大义,一口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于是坂垣征四郎就任命张敬尧为“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拨给他一大笔活动经费,将张敬尧安顿在豪华的六国饭店。张敬尧的工作,就是物色人选,联络各方,为日军建立傀儡政府做好准备。
日本人给张敬尧的大笔银子,还没被张敬尧捂热乎,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站长王天木以及北平站站长陈恭澍,就盯上了他。
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站长王天木,原名王仁铿,常用化名郑士松,生于1883年,原籍不明,毕业于东北讲武学堂,后留学日本,获明治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王天木学成回国后,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又成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
提到王天木,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戴笠和王天木的关系十分特殊,他们之间除了上下级关系,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那就是替身关系。因为王天木和戴笠长相十分近似,不是特别熟悉这两个人的人,根本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因此,戴笠经常让王天木代替自己出席一些场合。
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北平站站长陈恭澍,祖籍河北,生于1907年。1925年,陈恭澍在老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跟嫂子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了广东。那一年,陈恭澍18岁,而那一年,广州的黄埔军校正在招生,于是陈恭澍就报考了黄埔军校。陈恭澍天生聪颖,一考即中,顺利地被黄埔四期录取,后因生病休学,延期进入黄埔五期学习。陈恭澍从黄埔五期毕业后,被选入南京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2年,陈恭澍加入“力行社”特务处,复兴社组建后,陈恭澍转入复兴社特务处,任复兴社特务处北平站站长。
对于汉奸张敬尧,王天木和陈恭澍派人跟踪侦察很久了,在张敬尧入住六国饭店后,二人最终确定了刺杀张敬尧的杀手人选,这名杀手就是白世维。
白世维,原名白子廉,祖籍山东蓬莱,后全家迁往北京,在北京生活多年,十分熟悉平津乃至河北的情况。白世维毕业于黄埔七期,因为他成绩优异,武术高强,所以一毕业就被力行社特务处看中,几经波折,最终在1932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北平站,成为北平站的一名骨干特务,常用名“刘诗白”。
王天木和陈恭澍确定了杀手人选,制订了刺杀计划后,为了便于接近张敬尧,就在六国饭店也开了间房间。王天木、白世维每天都在饭店里转悠,想弄清张敬尧到底住在哪个房间,然而张敬尧深知自己的汉奸身份惹人关注,所以心存诡异,行动隐秘,王天木和白世维住了好久,都摸不清张敬尧到底住在哪个房间。
这一天,王天木和白世维两人转悠到了二楼,发现一间不起眼的普通客房的门正虚掩着,两人就透过门缝,随便往房里看了一眼,这一眼可不要紧,只见客房里有一个人正坐在床沿上,仰头看着窗户,吞云吐雾地抽大烟,这人长方脸、嘬腮帮、翘鼻子、翻鼻孔、鼻子下面两撇小胡子,这不是张敬尧又是谁?
事后,王天木和白世维才知道,张敬尧吸食鸦片成瘾,每天晚睡晚起,所以白天很难碰到他。再加上他作恶多端,恐怕被人所害,所以就在六国饭店的三层包了三个豪华包间接待客人,然后又在二层开了一间普通房间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所以,尽管他们看到张敬尧出入多个豪华包间,却始终摸不清他住在哪个房间。也算张敬尧寿数已尽,这一天,服务员打扫完张敬尧在二层的房间的卫生后,把门轻轻带上就走了,而张敬尧当时正在抽大烟,也懒得去锁门,结果穿堂风吹来,把门吹开了一道缝,被正巧经过这里的王天木和白世维看个正着。
王天木和白世维看到张敬尧之后,彼此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两人不约而同地向装有手枪的裤袋摸去。
正在这时,张敬尧也通过门缝看见了王天木和白世维,他有些紧张,正要起身躲藏,白世维就抽出手枪对准张敬尧连开三枪,当场击中张敬尧的胸部和腹部。枪声响起,六国饭店一片混乱,张敬尧当场倒地,尽管后来被随从迅速送往了德国医院,可还是不治身亡。而完成任务的白世维和王天木,也在混乱中迅速安全地撤离了六国饭店。
案发之后,六国饭店在第一时间向东交民巷巡捕房报了案。东交民巷巡捕房一听六国饭店出了人命案,连忙派了巡捕赫德林,连同北平市警察局内一区警察署长祝瑞麟、侦缉队队长马玉林赶往六国饭店勘察现场。这三位都是当时刑侦界的翘楚,一看现场就知道是有预谋的暗杀,而且杀手一定训练有素。再看死者是大汉奸张敬尧,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调查,所以警察局最终也没有对外宣布此事的调查结果。
因为没有警察局的官方说辞,所以当时的报纸对六国饭店命案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报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3年5月8日《世界日报》刊出的一篇名为《六国饭店凶杀案情节复杂奇秘》的所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