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这个分校都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当初填报这个学校的时候,招办的老师明确告诉我,学校是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官方公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校本部同样级别,是校本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府。可是如今我临毕业找工作时,大部分招聘单位,尤其是山东省以外的用人企业,面对我递上去的简历,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提出“你们学校是不是民办本科?是不是专科学校?你们与山东大学是什么关系”这样令人尴尬的问题。
企业对我们有误解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更可气的是,就连校本部的同学也对我们另眼相看,当听说我们拿的毕业证、学位证和他们一样后,就开始在网上大喊不平,什么增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当时高考高那么多分最后却拿一样的两证,云云。对这种窝里斗的言论,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可是他们鄙夷的语气、蔑视的眼神、嘲笑的话语还是让我伤透了心。
面对这种屈辱,我渐渐地学会了接受,希望通过勤奋地学习,努力地拼搏,不断提高自身,去向别人证明,我也是山大人,是吸吮“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校训的山大人!
案例点评
一说起分校,有的人可能会马上想起“三本”“民办”“私立”等称呼,进而就与“高价生”联系到了一起,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分校,是公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一个学校两地办学。这个“地”
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也可以跨到外市甚至跨到外省。
分校是学校总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总部“同呼吸,共命运”,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总校的“阳光雨露”,尤其是师资力量,随时可以为我所用。
由于分部远离总部,所以分校都建有相对独立的校园、图书馆、实验楼以及运动场所。
分校的建设和教学由校本部统一规划和管理,所开设的专业多是总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名牌专业,教风、学风也是移植校本部模式。学生在奖贷评优、考研保研、出国就业等方面与总校享有同等待遇。
每年招生时,分校与总校的招生章程会同时发布,其招生计划、培养模式、毕业证书、就业政策等与校本部基本相同。但录取时,本校和分校一般有各自的学校代码。由于分校的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投资,办学目的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所以每年的招生名额大部分会投向学校所在的地区,录取分数自然也比总校要低一些,有的甚至会降一个批次录取。这对于想上名牌大学而实力稍弱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吕老师提醒
1.报考分校是跻身名校的一次机会
有资格办分校的大学,或者是国内一流的名牌高校,或者是地方上的名牌高校,办学历史都比较久远。
分校生的本科毕业证书由校本部统一颁发,证书的封皮样、文字与校本部一模一样,证书的内芯上也是盖本部的公章和本部校长的大印。证书内芯的文字表述有两种方式,一种表述是与校本部完全一样,一点儿也看不出与校本部有何区别,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另一种表述是与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会注明“某某校区”或“某某分校”。如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颁发的本科毕(结)业证书,内芯上填写的是“在我校峨眉校区某某专业学习”。
分校生的学士学位证书也是由校本部统一颁发,证书从“外”到“里”则完全与校本部一样。
2.分校的录取批次
一是与校本部在同一批次录取。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这些分校当初建校时,都在二本批次录取,后来“羽翼渐丰”,如今已经全部晋升到一本院校的行列。但是,无论分校如何发展,它的录取分数总是比校本部要低十几分甚至几十分。
二是比校本部低一批次录取。如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和满洲里学院等,这些分校都安排在二本批次录取,而其校本部则是在一本批次录取。
最后一种情况是,一个分校两个批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有9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英语等专业在本科一批录取;应用药学、医学实验学在本科二批录取,而且这两个二本专业比普通医学专业学制少一年,只上四年,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再比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面向外省招生时,所有专业均安排在一本批次;面向江苏省招生时,多数专业则安排在二本批次录取。
3.报考分校的相关提醒
(1)校本部和分校招生时,一般有各自的学校代码和《招生章程》。如果使用同一个学校代码招生,《招生章程》里会特别说明分校的录取规则。如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在录取前,要求考生必须与学校签一份《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相关专业意向书》。
(2)分校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分校、校区、学院,等等。有的分校经常改换名称,如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1993年创办时叫“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教学基地”,招收专科生;2002年改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招收二批本科生;2003年又改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2007年改为现名,招收一批本科生。
(3)有的学校当初建校时在北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搬迁到外地,恢复高考后又在北京“东山再起”,结果形成了“一个校名,两块牌子”的局面。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北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苏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东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河北保定)。这些学校不论“身在何处”,都是“并列关系”,不要误以为谁是谁的分校。
(4)独立学院的校名大多叫“某某大学某某学院”,但是也有5所独立学院由于是在国家规范独立学院校名之前举办,所以也叫分校。它们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这些学校与本文所说的分校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过,从2010年开始,国家已经要求独立学院陆续与母体完全脱钩,转为“纯”民办高校,如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已改名为武汉东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已改名为汉口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已改名为武昌理工学院。
4.全国分校、校区或“一块牌子,两地办学”情况真相10独立学院与“三本”是一回事吗
案例播报
我先告诉你,我读的是北化工的一所独立学院。事到如今,我已不想再掩盖什么了,像我的其他同学一样,别人一问起来,就说我上的是北京化工大学,然后就吓得赶紧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哪跟哪的事啊,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以我的分数本应该上一所好的二本院校的,今天落到这一步,完全是虚荣心带来的恶果,我只能自己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了。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但也不能归到懒汉之列。尤其是高三那一年,我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熬了一年呢。
当时学习动力很明确,离开我家所在的那个小城,到外面去闯荡出一片新天地。
我的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518分,高出二本线16分。我很知足了,班里有一半人上不了二本线呢。我把《招生计划》书来回翻了好几遍,把牌子好听又在大城市的二本学校全划了出来,像青岛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大连大学,等等,因为在我家这个城市,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就应该走出去,起码也应该到省会去。虽然我家附近就有一所学院,而且据说有一个专业在全国还是重点学科,可是本市的考生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压着二本线)是决不会选它的,倒是外地的考生年年报考挺踊跃。看来,笃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并非我一人,全国所有不知名的中小城市的考生大概都有我这种心态吧,要不然,北京的一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没几年,为什么也会招来那么多上重点线的考生呢?
对了,我也报了北京的一所学校,就是我现在上的学校,虽然我知道它不在北京(在河北省一个县城),而且本质上就是一个民办学院,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它,因为说出去多气派呀,又有几人能弄清北化工后面那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案例点评
仿佛是一夜之间,独立学院便横空出世,像满天星斗一样布满了天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独立学院320所,承担了全国约40%的本科招生计划。在多数公办本科高校已经停止或放缓了扩招计划的同时,独立学院扩招的脚步却仍在加速。在有的省份,甚至每招收两个本科生,就有一个是被独立学院录取的。每年高考期间,面对众多独立学院各种各样诱人的招生宣传,如何选择却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个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它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一个部分,是一种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自尊得过分,一切都为了面子,这就走向了虚荣。本案例中的考生,他本可以上一所不错的二本学校,可是他为了“面子”,为了一种虚幻的光彩,却选择一所“看上去很美”的三本学校,希冀以此来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赞美。现在他清醒了,因为面子可以炫耀一时,却不可能保持永久。
吕老师提醒
1.独立学院均属于民办高校
按说一所高校的性质只有一种,公办或者民办。按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也就是说,独立学院肯定不属于公办学校。可是长期以来,许多独立学院都对“民办”二字讳莫如深,在《招生章程》和招生广告宣传中,根本就看不到“民办”字眼,而对学校名称的前半部分“××大学(学院)”则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致使一些考生迈进学校大门后还弄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由此引发的学生与校方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2008年2月,教育部通过不断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此,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暧昧身份宣告结束。
2.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
独立学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此后,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争议的核心,就在于独立学院并不独立。由于与母体学校的关系不明,独立学院被指责为“带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山寨大学”。为此,2008年教育部专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从2008年到2013年是独立学院的“五年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现有的独立学院或回归母体,或转成普通民办,或自生自灭。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已经申请或正在准备申请与母体高校签订“脱钩协议”,力争“完全独立”。(因为投资商毕竟要盈利,而目前的独立学院每年必须把至少20%的学费以管理费的名义上缴给母体高校。)
3.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名单
真相11哪些民办本科高校国家承认学历
案例播报
我是湖北考生,现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读大一。有的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因为它是民办大学,知名度有限。我当初制定的高考目标本来是大连外国语学院,无奈分数不够,只能退而求其次。也许有人说,考不上大外,也可以报别的学校啊,为什么上这个民办的呢?那是你对我们学校不了解。我们学校规模不算大,但追求精品办学。平时管得很严,按学校的说法是全程管理,教学区内不准用手机,周一至周五不得外出,有事外出必须老师批准,外人也不准进入学校,很安全,家长很放心;师资力量比较好,绝大部分是专任教师,外教比例比较高;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我们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也就是说,学校也可以招收研究生了。你知道吗?全国能招收研究生的民办院校只有5所,许多公办本科院校还没有这个权利呢!怎么样,够厉害的吧?当然,学校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离市区较远,在净月潭风景区,我们上一次市里,就跟乡下人进城似的,呵呵。
案例点评
几乎所有以“本科”为入学目标的考生和家长对民办本科是“又爱又虑”:爱的是有个本科文凭,虑的是民办招牌不硬。大批刚上本科线的考生填报志愿时无比纠结:民办本科,到底报,还是不报?
我国的民办教育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中国民办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在师资建设、管理制度与教学条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一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在教学质量、专业特色方面成绩显著,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分公办本科院校。因而,对于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来讲,选择一所比较有实力的民办本科高校不失为一种成才的新出路。
吕老师提醒
1.毕业证书硬不硬
有些考生和家长觉得民办本科的毕业证书人才市场“不认”,担心将来持民办证书找不到工作。其实,国家在政策上——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就业政策——并没有歧视民办本科,对民办证书和公办证书都是一视同仁的。当然,在具体的人才市场上、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轻视或者不认同民办证书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持公办院校的文凭,找不到工作也不是少数。改变这种社会性偏见正需要包括考生和家长在内的广大人群的努力,而不是放弃民办使自己也加入到偏见者的行列之中。
2.办学水平高不高
国家对民办院校在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图书资料、课外学习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总体上与公办院校都是一致的。有些民办院校的硬件条件与公办院校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一些公办院校,其“软件”如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培养模式等也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已经堂堂正正地跻身民办“名校”之列。民办学院与公办学院一样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一样追求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