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印度河流域文明失落之谜
14609500000007

第7章 “来自印度”的秘密~染料之谜(1)

有心研究过历史和当代服饰的人很容易发现:无论古代埃及法老的服装、不列颠南部布立吞武士的面孔还是当今风靡全球的牛仔服,它们都有一个颜色特点就是使用靛蓝。这是一种由天然分子构成的有机颜料,它看上去似乎与服饰无关,然而却从不过时。靛蓝的魅力究竟为何这么持久呢?它怎么会称为“来自印度”的秘密呢?世界上从古至今最为流行的服饰颜色是哪几种?也许排序会有不同,但无人否认一种奇特颜色的悠久历史和它不衰的魅力——靛蓝色。

从人类发明了服饰以来的几千年中,靛蓝色总是鸿运大发、十分得宠:法老们用它,“圣经”时代的人用它,古罗马人也用它,今天,在每一个衣帽间内,特别是在男孩或女孩的衣帽间,都毫不例外地有它的尊容出现——这就是我们说的靛蓝,一种永不会消失的蓝颜色。如果说古埃及人用它染布供国王制作王袍和服饰,那么我们如今仍然使用它的首要原因可能就是:它是最适用于蓝色牛仔服的一种颜色。因为它在几次洗涤之后赋予这些不可替代的牛仔裤以褪色的旧面貌,而其他颜色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靛蓝的优点就是不堪洗涤,这是它的天然分子所决定的。这种颜色不是通过化学处理与棉花纤维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它存放在构成纤维的纤维素的链条上,这就导致了经过强力洗涤后部分颜色将褪去的结果。靛蓝这种独特的颜色非常稳定,具有长期不变色的特性,特别使考古学家欣喜的是,他们发掘出了蓝色仍然很鲜艳的古代布匹。靛蓝名出拉丁语“indicum”,即“来自印度”的意思。它是从印度产的一种蓼蓝豆科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提炼的过程在古梵文文献和旧约全书中都有记载,不久前的一项研究也鉴别出了靛蓝,不过其来源却异乎寻常(好像是从海洋中一种软体组织那里提炼出来的)。生活在公元(世纪的拉丁语作家和科学家普里尼奥.维基奥多次提到靛蓝,特别是在谈论绘画时。他建议用一种办法来监督商人,不让他们将此种珍贵颜料同垩土或其他杂七杂八的物质搅混在一起。

像朱里奥.恺撒(前102或100前44,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在其《漂亮的高卢人》一书中所述说的那样,布立吞武士(不列颠南部凯尔特人的一部分)把自己染成靛蓝色以恫吓敌人。靛蓝的植物属性一直为生产者所保密,甚至不久以前对西方来说,它的奥妙仍是深不可测。用于绘画将印度蓼蓝这一豆科植物的叶子收集起来放在水中磨碎,让其发酵,榨出一种无色可溶的汁液。用竹竿在这种液体中搅动以使其能够更多地接触空气。这种液体逐渐变成了蓝色糊状物,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沉淀后,靛蓝就形成了。

由于它是不可溶的,所以就能以黑色污泥的形状将其存放起来。随后再将其隔离烘烤,热力破坏了酶的诱导作用,从而就阻止了它进一步地发酵。叙利亚王后泽诺比亚(公元3世纪),她身着用靛蓝染制的蓝布服装。古罗马人认识的靛蓝是用来作画的,涂在眼睛周围作为化妆品或者当药品使用,它是顶好的伤口愈合剂,这些都是普里尼奥讲的。使人感到好奇的是罗马人不会将它用在染制布匹上,因为他们无法将其溶解:如果将它乳化而不是溶解,待布匹晾干后,颜色就呈粉状脱落了。只是在数世纪前,欧洲人才学会以化学处理的方法溶解靛蓝,使其得以渗入到纤维中去。

一种化学合成剂在此之后,这种印度豆科植物才顺利地进入被殖民化不久的美国,并被广泛种植。在18世纪末,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每年要向欧洲出口五百吨这类产品。正是在美国,靛蓝焕发了第二青春。那时,靛蓝被用来染制很适用于工人和矿工穿的粗糙结实的裤子,这就是最早的牛仔裤。1850年在美国,奥斯卡.列维.斯特劳斯,这位至今仍然十分着名的牛仔裤工业的奠基人,使牛仔裤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与此同时,在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尔(1905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巴迪斯克.阿尼林和索达.法布里克(今天是人们都熟悉的巴斯夫)染料企业密切合作,于1883年第一次揭示出靛蓝的分子结构,从而开始了它的工业合成的第一个过程,并于上个世纪的1897年使合成变为现实,并一直沿用至今。接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始了:英国人极力维护其在植物靛蓝市场中的利益,但在1913年,英国产品向欧洲的出口量同1897年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五;而此时,德国的工厂却被“淹没”在订货单中。1916年,德意志号潜水艇在完成了引起一阵沸沸扬扬的举动之后,得以冲破对德国施加的封锁到达巴尔的摩港,向在已两年之久的欧洲交战冲突中尚保持中立的美国运去了药品和合成染料,其中就包括靛蓝。当时化学工业在新大陆还远远未得到发展。但也就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新的染料工业诞生了,特别是出现了染棉花纤维的阴丹士林。这种染料的固色性比靛蓝更好,它开始博得了人们的青睐。

古埃及的法老们使用过的古老染料好像就要永远地消失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不久又诞生了染色牛仔服这一时尚,靛蓝又一次成为热门货。至今,由于并无“潮流”消失的迹象,靛蓝将仍然是这种牛仔裤的优选色。除了靛蓝,来自印度的秘密还将有多少呢?我们期待着谜底的揭晓。

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也有人工合成的(古籍中曰: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宋应星。《天工开物》)。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栽培技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制取靛蓝的关键技术,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节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术,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显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而且该种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约公元前100年,印度始制成靛蓝,与中国人不同,他们采用尿发酵法染蓝。

文化历史靛蓝是由一种在不列颠岛屿上生长的同名植物所提取出来的蓝色色素。凯尔特的勇士们就在作战之前用它在身体上着色,使得自己看上去更加的勇猛可怕,也给敌人带来了一定的恐惧心理。从古时候起,凯尔特人的战士就不断地对更发达的不列颠群岛乃至欧洲大陆发动突袭和掠夺。举个例子,苏格兰人的祖先就是最初的爱尔兰突袭者,他们赶走了这片土地的原住民皮克特人,然后在不列颠北部地区定居下来,成为了苏格兰。

在中世纪,当不列颠人数次将注意力放在对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战时,凯尔特的族人无法与其重装骑兵部队相抗衡,于是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古老的游击战方式。凯尔特人的抵抗力量遵循古时的传统,在身体上用靛蓝图绘,以惊人的速度对不列颠人的殖民地发起突袭,并在敌人的正规军到达之前及时撤离。当时最着名的靛蓝突袭者部队是由苏格兰的威廉.华莱士所带领,活跃在英格兰的北部,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一直困扰着不列颠的统治者。

靛蓝在古代主要是从靛蓝植物中提取加工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