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食品健康和安全因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我们也发现,在食品花样翻新、层次不穷以至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谈食变色”。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对它的安全性充满了疑惑,我们丧失了选择的勇气和信心。本章将就此提供安全建议,用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找回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一、谷物类食品大揭秘
“染色”加工的小米
在一些农贸市场上,曾出现过“染色”的小米。艳黄色的小米经过水浸泡后,水成了黄汤,米却变成了灰白色。用出汗的手摸小米,手上会附着一些发黄的颜色。
其实染色是指小米发生霉变后失去食用价值,投机商将其漂洗后,再经过柠檬黄60、胭脂红等色素的装扮,由原本的灰白色变成艳黄色,再配以带有“XX特产”、“营养丰富”等字样的包装,让消费者防不胜防。长期食用有危害,霉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是强致癌物质。
温馨提示:新鲜小米与染色小米的区别
(1)新鲜小米,色泽均匀,呈金黄色,富有光泽;染色后的小米,色泽深黄,缺乏光泽,看去粒粒色泽一样。
(2)新鲜小米,有一股小米的正常气味;染色后的小米,闻之有染色素的气味,如姜黄素就有姜黄气味。
(3)新鲜小米,用温水清洗时,水色不黄;染色后的小米,用温水清洗时,水色显黄。
霉变米染色变成油亮黑米
由于黑米比普通米贵,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家就干起了给大米染色假冒黑米出售的勾当。
抓一小把霉变米染色变成的黑米放入一个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并加上凉水冲泡,杯子里的水立刻变色。据观察,杯子底部的黑米不断向外渗出暗红色的汁液,浸泡一个小时后,整杯水几乎变成了黑色。取出黑米冲洗6遍后再放回水杯,水的颜色仍然不见变淡,但是米粒却由深黑变成暗灰,有些甚至变得蜡黄。而标准黑米在经过半个小时的浸泡后,则只有浅浅的、较为混浊的红色。
其实,那些洗后狂掉色的黑米大多并非真正的黑米,而是经过染色的普通大米。它们是由一些加工窝点把色素添加到大米里,然后把大米倒进机器里搅拌、打磨,出来的米就变得光滑黑亮,变成小贩们叫卖的“优质黑米”。有些“黑米”甚至是用霉变大米经染色制成的。
温馨提示:黑米质量的鉴别
在购买黑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好的黑米通常有光泽,米粒大小均匀,很少有碎米,无虫、不含杂质,米粒上少裂纹。
染色黑米由于黑色集中在皮层,胚芽仍为白色,因此消费者可以将米粒外面皮层全部刮掉,观察米粒是否呈白色,若不是呈白色,则极有可能是人为染色黑米。
香精+大米=香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泰国香米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香米不仅味道清香、口感松软柔滑、略带甜味,而且营养价值也高,而普通白米营养价值稍差些,价格也低。由于白米外表与香米相差无几,巨大的价格差异产生的高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经营者牟取暴利,普通白米纷纷摇身一变,作为香米在市场上出售。
这些经营者的造假手段分为两种。一为混装米,即将少量香米与普通大米掺杂在一起出售,掺杂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白米七成、香米三成”;二为造假米。为使香米闻起来有浓郁的香味,使消费者信以为真,一些厂家将普通大米甚至劣质大米抛光,再将一种叫做“香檬精”的食用香精,用很细很细的水雾喷洒到白米上,然后再搅拌而成。也有很多厂家为降低成本,会直接使用工业香精,比如用作为驱蚊剂配料的香精作为香米添加剂。
普通大米滥用食用香精或工业香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香精不会被消化,大部分被积聚在肝脏,长期食用这种假香米,很容易造成大量化工材料在体内积聚,诱发肝炎、肝硬变、肝癌等重大疾病。
由于白米和香米除了营养成分、气味上有所差别,它们的形状和色泽非常相似,当这两种米混杂在一起时,消费者通常很难辨别出来。同时,正宗的泰国香米经过3个月的时间后,其特有的香味也会减淡,这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掺白米冒充香米等不规范现象屡屡发生。
温馨提示:香米的选购
在购买香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外观上看:香米颗粒饱满,外型细长匀称,色泽晶莹剔透、呈半透明状,形稍偏、似粳米,胚芽外没有白点,米粒坚硬完整,柔软爽滑,破碎米少。
(2)从味道上闻:香米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味,香米煮熟后白似霜雪,香浓味美,而且具有久放不馊的特点;混装米香味较淡,造假米香味较浓,有刺鼻感,米色亮暗不一,有的亮度甚至超出米质本色。
做了“增白”效果的面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关心面粉的内在质量,而且还特别注重面粉的色泽,越白的面粉越受人青睐。那么,事实上真的是面粉越白越好吗?色泽亮白的面粉都是好面粉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的面粉里有特殊加料,使面粉才有了“美丽的外衣”!
往劣质面粉里加入化学物质,通过特殊的增白技术,就能使面粉变为“精制面”。这里所说的面粉增白技术,就是生产厂家使用化学物质对面粉中的色素进行氧化,使色素消失,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增白了外观的面粉,身价也立刻得到提高。但是对消费者来说,面粉在增白的同时,也会对面粉内在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工厂为了使面粉增白,使用化学物质增白,常用的是氧化苯甲酰,它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具有脂溶性,略带甲醛气味,是一种强化剂。使用不当会使皮肤黏膜产生炎症。
温馨提示:鉴别面粉是否增白过
(1)从色泽上看:未增白的面粉和面制品为乳白色或微黄本色,使用增白剂的面粉及其制品呈雪白或惨白色。
(2)从气味上辨别:未增白的面粉有一股面粉固有的清香气味,而使用增白剂的面粉淡而无味,甚至带有少许化学药品味。增白剂过多的面粉做出的面食异常白亮,但会失去面食特有的香味。
米粉中鲜为人知的危害
米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具有新鲜细腻、柔韧脆口、软滑味清、多吃不腻的特点,经常作为消费者桌上的主要角色,深得人们的喜爱。尤其鲜湿米粉作为一种早餐食品,在南方非常流行,但是,消费者会发现市场上有些米粉变得越来越洁白晶亮,假如小小米粉出了问题,会殃及千家万户的健康。
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米粉生产厂商竟然在米粉中添加“吊白块”、石蜡、明矾等危险成分。
由于米粉韧性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易断条。因明矾具有胶凝作用,在米粉中加入明矾,可以增强米粉韧性,降低断条率。但长期食用含有过量明矾的米粉,可导致血管硬化和铅中毒。
另外,为解决米粉在生产过程中易粘连、难松丝的问题,不法商贩会在米粉中添加石蜡。石蜡是一种石油提炼的可溶于水的乳化油,加入石蜡可使米粉表皮光滑,但它含有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胃癌、肠癌、肝癌和尿毒症、肾衰竭等。
甚至还有一些米粉生产商,为降低成本,竟使用含有大量黄曲霉素这种致癌物质的陈化粮作为原料。为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再在其中加入工业用的漂白剂甲醛,使质劣的黄米粉变白,以便于销售,同时又可防腐防霉。而甲醛县有较强的致癌性,对人体的肾脏、肝脏、中枢神经、免疫功能等均有损害,长期食用这种米粉可致癌、致畸。
温馨提示:米粉的选购
(1)加入甲醛的米粉有刺鼻的异味或颜色异常,切勿买来食用。
(2)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品牌企业的产品,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安全系数高。
(3)看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过期的产品可能已变质,吃了不安全。
(4)看产品的色泽和气味。质量好的米粉应是大米的白色,均匀一致,有米粉的香味,无其他气味;质量差的米粉有霉味,或有其他异味。
使用添加剂的挂面
挂面谁都见过,谁都吃过,但是有一种劣质的挂面恐怕很少有人想到。
原来,有少数挂面加工点,在他们看来,挂面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技术”过关,什么样的面粉经过他们加工后,都能做出又好看又好吃的挂面来。挂面做的好不好关键是看用什么添加剂,只要添加剂用的好,做出来的挂面看起来白,筋性也很好。明矾不是增白剂,但却是这些挂面加工点使用的一种重要添加剂。它可以使加工出来的挂面更筋道、不断条,煮的时候也不会粘连、不会浑汤。加工人员把溶解好的明矾水直接倒进搅拌机和面粉混和。加完明矾水之后,他们又拿来了一个小瓶子,把瓶子里的液体小心翼翼地倒进了水桶里,然后,把调好的水倒进了搅拌机里。这种液体就是增白剂。而这种增白剂原来就是福尔马林,它是一种腐蚀性物品和毒害品,对人体的健康极其不利。可他们把质量好坏不一的面粉掺在一起,在明矾和福尔马林的作用下,就做成了又白净又筋道的挂面。
温馨提示:面条质量的鉴别
挂面颜色应该是一种柔和的白色,特别白的不一定好。有些特白的面粉不是麦子的本色,是使用添加剂造成的白。挑面条要看它的硬度,硬度好的咬起来发脆,拧一拧比较有劲,不容易断,这才是比较好的面条。
添加硼砂的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是我国很多地区必备的春节食品。它不但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热量是米饭的数倍。但有些小食品厂在生产糕点时,违反规定随便添加硼砂,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硼砂为白色或无色的结晶性粉末,是多用于制造陶瓷、玻璃等产品的一种具有危险毒性的化工原料。硼砂中的硼虽然能起到抑制细菌的DNA合成的作用,但也会伤害人体内的DNA,是人体限量元素,成人摄入1~3克硼砂会中毒,摄入15克会导致死亡。因此,国家明令禁止硼砂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
一些商贩制作年糕时违规添加硼砂,是因为硼砂不仅能延长保质期,起到防腐、增加弹性和膨胀等作用,还可使年糕色泽诱人、质地软滑、久煮不糊、黏度增加,吃起来更有嚼头,从而便于销售。
添加了硼砂的年糕很难从外观上分辨出来。硼砂经人体胃酸作用会变成硼酸,硼酸在人体内有积存性,虽然每次的摄取量不多,但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妨害人体消化道酶的作用,久而久之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红斑、循环系统障碍、休克、昏迷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婴幼儿更易受硼砂毒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致癌。
温馨提示:怎样辨别“问题年糕”
(1)看颜色:消费者对颜色白润、色泽光鲜的年糕要留个心眼。
(2)闻气味:硫磺熏制后总会留下异味,深呼吸闻一下,酸涩水磨气味较重的极有可能是“问题年糕”。
(3)观察年糕表面:若表面有绿豆般大小的红点,则有可能是由于硫磺粉熏蒸时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冷凝后,掉在年糕表面所致。
二、果蔬类食品大揭秘
人为加工的“问题水果”
“问题水果”之所以泛滥,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常常“以貌取果”,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才会生产什么。我们喜欢买个大、色鲜的水果,当然就有人投其所好,如果消费者不去买这些问题水果,“作假造毒”行为也就不会存在。所以专家提醒,商家投顾客所好才炮制毒果,因此市民应不要“以貌取果”,杜绝作假造毒行为。
据了解,这些“毒”水果都是在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出售中也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害。为此,有关部门专门整理出13种常吃的“问题”水果昭示于众,警醒市民切勿“以貌取果”,不给作假者以市场。
1.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
水蜜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桃色鲜红、不易腐烂。这种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半熟脆桃,加入明矾、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明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增生、记忆力减退、痴呆、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增多等问题。白桃用硫磺熏制,还会有二氧化硫的残留。
2.梨:催长素令其早熟
使用膨大素、催长素令其早熟,再用漂白粉、着色剂(柠檬黄)为其漂白染色。处理过的梨汁少味淡,有时还会伴有异味和腐臭味。这种“毒梨”存放时间短,易腐烂。
3.香蕉:用氨水催熟
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这种香蕉表皮嫩黄好看,但果肉口感僵硬,口味也不甜。二氧化硫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还会影响肝肾功能。
4.西瓜:膨大剂催大
超标使用催熟剂、膨大剂和剧毒农药,这种西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新鲜,瓜子呈白色,有异味。
5.芒果:生石灰捂黄
青芒果用生石灰捂黄,使表皮看起来黄澄澄的,但吃起来却没有芒果味,也存在过量使用防腐剂的问题。
6.葡萄:放入乙烯变紫
把尚未成熟的青葡萄放入乙烯利稀释溶液中浸湿,过一两天青葡萄就变成了紫葡萄。这种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
7.柿子:用“乙烯利”催熟
生柿子用酵母或催熟剂来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减。还有果农在生柿子蒂巴处点上“一试灵”使之红透。这些化学药剂都会产生残留,使柿子带毒。
8.大枣:用化学剂染色
大家可能不知道,不管多青的枣用开水一泡立刻变红。还有果贩用化学染色剂染色,用工业石蜡打蜡,使大枣带毒。
9.桂圆:喷洒硫酸变艳
喷洒硫酸或酸性溶液浸泡,使其颜色鲜艳。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灼伤人的消化道。还容易引发感冒、腹泻以及强烈咳嗽。
10.荔枝:硫酸浸泡改色
用硫酸溶液浸泡、或用乙烯利水剂喷洒,使变色的荔枝变得鲜红诱人,但很容易腐坏。这类溶液酸性较强,会使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还有果贩会用硫磺熏制,而二氧化硫对眼睛、喉咙会产生强烈刺激,导致人头昏、腹痛、腹泻。二氧化硫还会致癌。
11.柑橘:工业石蜡抛光
柑橘类水果储存中超量使用防腐剂,在出售中用着色剂“美容”,用工业石蜡抛光。工业石蜡的杂质中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会渗透到果肉中,食用后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贫血等症状。
12.苹果:催红素增色
用膨大素催个,催红素增色,防腐剂保鲜。过量使用膨大素、催红素、防腐剂会伤害肝脏。零售果贩还会给苹果打上工业石蜡,目的是保持水分,使果体鲜亮有卖相。食用后会因重金属摄入过量导致记忆力下降、贫血等。
13.草莓:催熟剂或其他激素类药催生
草莓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催熟剂或其他激素类药,使其生长期变短,颜色更鲜艳。用过激素的草莓,一般中间有空心、形状硕大、不规则,味道很淡。
温馨提示:如何识别问题水果
(1)看外形:那些特别大的水果一般来说都不好吃;催熟的水果分量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