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卫生无小事,身体健康是大事。饮食环境和卫生并非只是一个家庭的习惯和偏好,它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健康饮食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小到餐具和食品的清洗、厨房的清洁,大到关注食品污染等社会饮食问题,饮食卫生,决定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健康。饮食决定健康,健康决定一切,多注意一些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改变不良的饮食细节,为自己和家人营造出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健康不能承受之脏
饮食卫生决定健康
卫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卫生做好了,才能预防疾病,增进人体健康;不讲卫生,会导致病菌滋生,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在人群中传染。
如果在家里处理食物、食用食物的方法不卫生,很有可能导致食物被污染或者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不注意卫生、生熟不分造成食品污染,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处理。
1.不卫生的饮食环境
厨房的卫生会直接影响饮食健康,如处理生熟食的器具不分、生熟食相混、抹布到处擦、拖把和洗碗洗菜的水池不分、垃圾堆积过久……这些不卫生的饮食环境都会对食物造成污染,使细菌滋生,甚至传染一些肠道传染病。
2.不卫生的饮食习惯
有人喜欢吃生或半生食品,认为这样才够营养,其实这样是不卫生的。生食、半生食水产品、肉、菜等,可能会感染霍乱、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包括各种肠炎、痢疾、伤寒、霍乱及寄生虫病。
有的人有不削果皮的习惯,这是不卫生的。市场上的水果大多施用了过量农药,很难彻底清洗净,不去果皮可能会吃下残留的农药,时间一久,堆积的农药含量增高,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3.不卫生的保存方法
鱼类如果在保存过程中被细菌污染,鱼体的蛋白质会被分解而产生大量组胺及其他有毒物质,人们食用后10分钟至3小时之内会出现头晕、头痛、面红、胸闷、气短、口干、心跳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有时出现荨麻疹、眼红、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另外,在储藏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如腌制所产生的亚硝酸盐等,放置时间较长而未经充分加热的熟肉、鱼、奶制品中,往往会有沙门菌,贮藏不当的罐头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肉毒杆菌。
防止食物中毒,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食品要低温贮藏,肉及熟肉食品应贮存于10℃以下的低温中。有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彻底。肉类食品和四季豆等食品必须煮熟,要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
温馨提示:用矿泉水瓶再装水不卫生
外出时,有许多人喜欢用喝完的矿泉水瓶装水,认为这样既方便又环保。但美国和加拿专家最近对这些重复使用的矿泉水瓶进行了检验,发现细菌和有毒的塑料合成物含量都超过了卫生标准,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细菌主要来自使用者的手和口,并随着水进入瓶内,即使清洗,由于矿泉水瓶口小肚大,也很难彻底洗干净。而大多数人却认为矿泉水是干净的,瓶子不需要洗就可以再用。
这些饮食卫生误区,你犯吗?
饮食的卫生决定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在卫生这一重要环节出了错,就难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我们的健康也必然受到影响。饮食卫生是如此重要,但还是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1.水果烂掉部分剜掉就没有卫生问题了
微生物学专家告诉我们: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看似好的部分也已经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有的微生物已经开始繁殖了。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扔掉为好。毕竟有限的浪费和健康比还是健康更重要一些。
2.细菌怕盐,咸肉、腌鱼等用不着消毒
有一种使人肠胃发炎的“沙门氏菌”,能够在含盐量高达10%~15%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只有用沸水煮30分钟才能将其全部杀死。因此,食用腌制食品时,也需要严格消毒。
3.冰冻的食物没有细菌
认为冰冻的食物没有细菌是完全错误的,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下生活、繁殖,如使人发生严重腹泻、失水的嗜盐菌,能在零下20℃的蛋白质内生存11周之久。所以,食用冰冻食物时,也不能大意。
4.食物只要经过煮沸,就可以达到消毒杀菌防病目的
食物中毒可分为化学型中毒和生物型中毒两大类。化学型中毒高温处理也不能解决,有时煮沸反而会使毒素浓度增大。比如,烂白菜中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即使煮沸,人吃了还是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油料中的黄曲霉素等,都不能通过高温达到消毒的目的。认为煮沸食物就可以消毒杀菌的想法只能是针对生物型中毒来说的,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微生物等污染食物,例如腐败食物中的霉菌。这一类食物可用高温蒸煮进行消毒,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5.变质食物煮煮就卫生了
有的细菌耐高温,如“肉毒杆菌”,它能破坏人体中枢神经,其菌芽孢子在100℃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个多小时。有的细菌虽然被杀死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沸水破坏。所以,变坏了的食物就是蒸煮再吃,也很可能会使人中毒。
6.用酒可以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消毒。实际上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度,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度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不易达到消毒的目的。
温馨提示:怎样正确使用洗涤剂?
餐具、厨具、灶具、果蔬、鱼肉等的清洗剂统称为“餐具洗涤剂”,能轻松清除污垢、油腻及残留农药。但是,洗涤荆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含量高了对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洗餐具时,餐具洗涤剂的浓度应控制在0.2%~0.5%之间,浸泡时间在2~5分钟。浸泡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清洗水果、蔬菜时,洗涤剂浓度在0.2%左右为宜,浸泡时间为5分钟。注意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浸泡液会穿过其表皮组织,渗透到内部。
保证食品安全的“五字经”
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有医生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做到“净、透、分、消、密”这五个字。
1.净
从市场买回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残留的农药。其中,果菜和根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可以少一些,叶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应当长一些。需要削皮的蔬菜一定要将皮削去。另外,为了减少维生素的流失,蔬菜应当先洗后切。
2.透
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就会死去。尽量不吃生海鲜,不吃涮得不透的肉以及未洗干净的生菜等,避免将附着在上面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吃进体内。
3.分
分就是做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切熟食时要用专用的、清洁的刀和案板。冰箱不是保险箱,熟食不能存放过久。病人的餐具应严格消毒,病人和健康人的餐具应当分开放置。家中的有毒物品如杀虫剂、灭鼠药等,标志一定要明显,并且不能与食品混放在一起。
4.消
消就是消毒。开水煮沸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消毒方法。餐具经过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如果煮沸几分钟则效果会更好。
5.密
密就是密闭存放。由于室内温度高,即使冬天的室温一般也都在摄氏十几度以上,由于细菌大量繁殖,暴露在外的剩饭、剩菜很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及时放到冰箱或冷凉的地方,并且不宜存放过久。
温馨提示:避免通过筷子传染疾病
要避免通过筷子传染疾病,首先,最好在家里采用“分筷制”。现代家庭大部分是三口之家,让每个人都有一双自己的筷子并不是太麻烦的事,这样就避免了家人之间各种疾病的互相传染。其次,筷子还要定期消毒,最好半年更换一次。另外,筷子最好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霉菌污染,放筷子的盒子要及时清洁。
天然食品不等于“绿色食品”
当今世界潮流是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人们崇尚各类天然食品。这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时尚,也代表着人们的消费心理。但是,天然食品绝不等于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因此,在选择食品时,要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
在我国一般认为,凡是天然的就是好的,但事实是来源于天然资源加工而成的食品或添加剂,未必就一定是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因为,许多天然植物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天然植物由于受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空气及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害成分会残留在植物内。而且,如果天然植物在种植、收获、储存及制作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更难保证它的食用安全性。所以,对食品持有“天然的就是安全的”这种认识观念是错误的。持有这种陈旧择食观念的原因,可能来自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膳食观念。
随着营养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人类对食品的认识逐步提高,食品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含有一些有毒物质,所以在选择食品时,首先要注意食品的安全性。如今社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就是纯天然的水果、蔬菜也都可能残留各种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成分,这些有毒成分不除掉,会危害健康。因此,从维护人体健康考虑,才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
目前,市场大肆对“纯天然食品”进行宣传、美化的商业炒作,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要知道,纯天然食品并不一定就是绿色食品,这两种食品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选择任何食品首先要关注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保证食用安全,“纯天然”也就失去意义。绿色食品是膳食安全的保证,纯天然食品不一定能保证膳食安全,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纯天然食品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
温馨提示:喝果汁不等同于吃水果
果汁即指水果汁饮料,深受大人、小孩的青睐,但喝果汁不等同于吃水果。各种果汁类饮料一般含有食品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香精、化学防腐剂等。在制作水果汁的过程中,水果中的大量纤维素受到破坏,常饮不利于健康。
二、食物及厨具的清洗消毒
实用4招为食品消毒
为了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我们不仅要在选购食品时精挑细选,在将食品购买回家之后,还要做好食品的清洗、消毒工作,以确保家人的饮食健康。
1.碱水浸泡法
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彻底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5~1 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一般500毫升水中加碱粉5~10克。如没有碱粉或冰碱,可用小苏打代替。
2.清水浸泡法
浸泡水洗法是清除蔬菜水果上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叶类蔬菜。记住一定要先清洗后再浸泡,否则等于将蔬菜水果浸泡在稀释了的农药水里。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但这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农药。注意,必须等所有清洁工作做完了再切菜。如果把菜切得细细的再洗,残留农药就会顺着切面渗透到蔬菜里。
3.去皮法
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果,较易沾染农药,因此食用前,可去皮者一定要去皮,否则,请务必以清水多冲洗后再食用。在去皮前,务必先以清水冲洗,否则刀上所沾染的农药会造成污染。
4.加热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会加快。如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在下锅炒或烧前最好先用开水烫一下。据试验证明,这样可清除90%以上的残留农药。
温馨提示:蔬菜应先洗后切
有人洗菜时,喜欢先切成块再洗,以为洗得更干净,但这是不科学的。
蔬菜切碎后与水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很多倍,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部分矿物质以及一些能溶于水的糖类会溶解在水里而流失。同时蔬菜切碎后,还会增大被蔬菜表面细菌污染的机会,留下健康隐患。因此蔬菜不能先切后洗,而应该先洗后切。
好好检查一下您的厨房
您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厨房准备食物,待得稍久,就会感到头痛、胸闷、眼痒、鼻塞,耳鸣?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会导致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患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这都是由于厨房环境卫生不好而造成的。如果没有好的厨房环境,怎么可能做出好的食物来。
1.厨房卫生
厨房卫生是食品卫生的源头。作为加工制作饭菜的场所,总免不了有些残羹剩饭,不仅容易招引老鼠、孳生蟑螂蚊蝇,也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厨房的刀具、锅具、炊具如果处理不当,也极易被污染。
2.油烟
您是否喜欢用猛火急炒、爆炸食物呢?是否认为这样的烹饪方法能比较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呢?在高温的条件下,油脂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接触后还会很快被氧化成过氧化物,产生酸败味,并破坏了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从而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高温油脂还会发生部分水解,生成丙烯醛,对眼、鼻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会引起流泪、流涕、喷嚏等症状,会影响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困顿、精神萎靡,并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减缓。
3.化学污染
由于厨房的空气污染而引起头痛、胸闷、眼痒、鼻塞、耳鸣等病症,被称为“烹调综合征”。其罪魁祸首就是厨房中的化学污染。各种燃料燃烧时,可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如煤气、煤油、液化气、煤球等在燃烧时都可产生有害气体。液化气还容易发生泄漏,使用液化气的厨房里,仅二氧化氮浓度就比室外高5倍;煤球与煤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粉尘。
温馨提示:管好厨房里的垃圾桶
管好家庭厨房中的垃圾桶,是确保食品卫生的重要一环。首先对厨房中的垃圾桶设置严密的盖子,每向垃圾桶扔一次垃圾后及时把盖子盖好。在选用垃圾桶时,最好选用脚踏掀盖式垃圾桶,并在桶中衬放一次性专用垃圾袋或是废弃的塑料袋,这样每次掀盖子扔垃圾时,可以避免用手直接碰触垃圾桶的盖子,不会使手受到污染,再通过手污染到食物。同时,还应对垃圾桶定期清洗,倒置晾干,保持清洁。
小心厨房里的“声色味”污染
不要以为只有脏乱的地方才会存在污染,窗明几净掩盖下的厨房同样会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除了大家所共知的细菌污垢外,厨房里还有噪音污染、视觉污染、嗅觉污染这三大块,而这三大污染却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
1.噪音污染:刺耳“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