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烽火戏诸侯
西周王朝最后一个王——周幽王上台不久,就把总对他说三道四的褒国国君扔进监狱。褒国国君的儿子深知周幽王不理朝政,喜欢吃喝玩乐,更喜欢美女,于是找了一个叫褒姒的美女送给了周幽王。周幽王见到美女,高兴之极,立即释放了褒国国君。
几年后,周幽王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褒姒这个女人美得是一塌糊涂,可平时总板着脸。周幽王清晰地记得,褒姒这么多年来就没有笑过。有一天,他问褒姒:“我怎么没见你笑过?”
褒姒幽幽地回道:“我不知笑为何物。”
周幽王就给她做了个示范。褒姒想模仿,可惜不成。周幽王就去找一个叫虢石父的大臣,问他有什么能够让褒姒笑的高招。
虢石父经常见到褒姒,听周幽王这么一问,他也发现褒姒从来没有笑过。但他纵然狡猾如鼠,也想不出来让一个不笑的人放声大笑的办法。
想让心爱的女人开心大笑的愿望,促使周幽王开始了一连串的实验,他把这实验看得很重要。他找来宫廷乐队演奏乐曲,但褒姒不笑。他觉得很有挑战性,就问:“你到底听什么声音才能笑呢?”
褒姒回答,我也不知道,只不过有次听到丝绸被撕碎的声音,心里很舒服,想笑来着,可不知道怎么笑。
周幽王大笑,立即找来丝绸,让人撕。可褒姒依旧不笑。
周幽王用尽了各种办法,始终不能让褒姒一笑。越是达不到目的就越有兴趣,他贴出告示:谁能博得褒后一笑,赏赐千金。
“千金买笑”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告示一贴,周朝有智慧的百姓全都冒了出来。
有人出主意说,将周朝所有的小丑和耍猴的聚集起来给褒姒表演;还有人说,一个女人之所以不笑,可能是因为男人对她不好,对她好点就成了;又有人说,可用“物极必反”这个理论来解决,首先惹她不高兴,她会大哭,最终就会笑的。
所有这些方法,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很有效的,但这回要面对的是褒姒,所以一点效果也没有。虢石父在家里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点火。
周幽王当时还不明白,问他:烧谁?
虢石父回答:点烽火台。
周幽王还是不明白。
虢石父说,大王若要王后笑,必须同她游玩骊山,夜举烽烟。按惯例,诸侯见到火光后,必会领兵前来,到了后,发现没有事,王后看到他们被耍弄的样儿,必笑无疑。
周幽王明白了,这是跟诸侯开个小玩笑。
虢石父所说的烽火台是指燃烧烽火的地点,汉代称“烽燧”或“烟墩”。当初,西周先王们为了抵御戎人(西北的少数民族),在今天陕西省临潼东南骊山修建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数里一座。一旦戎人举兵犯境,最先接敌的士兵就在第一座烽火台上点起预先准备好的木柴堆,狼烟直上,火光冲天。相邻的各座烽火台发现信号后,依次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见到狼烟就发兵“勤王”。
但凡一个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个玩笑是开不得的。这纯粹是拿国家命运开玩笑。当有大臣试图劝阻这位“情圣”时,得到的却是一顿臭骂和“一切后果由我负责”的承诺。
这一天夜里,幽王让人燃起烽火,又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烽火冲天。周王朝的诸侯们一见到烽火,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戴齐全,就集合人马,飞奔往都城而来。
可当他们到了骊山脚下时,却发现国王正与褒姒在楼上饮酒作乐,身边有音乐陪伴。正当他们疑惑不解时,周幽王派人来说:“没有敌人,大家辛苦了。”
诸侯们面面相觑,知道自己被国王当猴耍了。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匆匆而来悻悻而去,突然抚掌大笑,笑声冲上云霄,和狼烟消逝在天空中。
周幽王终于博得美人一笑,但危机已经开始了。
当初,褒姒进宫后受到周幽王的宠爱,王后和太子极为不满。褒姒生下孩子后,太子更受冷遇了,干脆被废掉。于是废太子跑到外公申侯那里,对外公诉说父亲的混蛋样子。申侯大为恼火,就给周幽王写了封信。他大骂周幽王无道,并预言道:“夏朝和商朝灭亡的事可能又要发生了!”这显然是在骂周幽王是桀纣,周幽王立即举兵讨伐申侯,申侯没有办法,联合了犬戎,两支军队很快就来到都城镐京。周幽王急忙让人点烽火台,可是由于曾经被耍过,这一次,没有一个诸侯领兵前来。犬戎和申侯攻破了镐京,周幽王和褒姒双双死在了骊山之下,西周就这样灭亡了。
不久后,太子在几个诸侯的扶持下,继位为王,是为周平王。由于镐京被犬戎军队折腾得一塌糊涂,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的春秋阶段正式开始。
【阿龙看热闹】
别拿爱情当做坏事的理由
爱情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一个坏国王的爱情也是爱情,我们没必要因为鄙视一个坏人,就连他的爱情也鄙视了。周幽王的错误在于,他以一种美好的情感为借口,去做了一件最荒唐的事情,所以,后果自负。爱情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做坏事的理由,相反地,爱情应该是一个让坏人变好、变得有人情味的好理由。
2、 郑庄公灭弟
郑庄公从小就不讨母亲姜氏的喜爱,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吃了很多苦头。后来他弟弟段出生了,郑庄公就一丝母爱都得不到了。姜氏因为喜欢小儿子,所以经常在老公郑武公面前说段的好处,要郑武公百年之后把国君的位置交给段。郑武公清醒得很,坚决不同意姜氏的请求。
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姜氏如同怨妇一样,总给郑庄公找麻烦。
郑武公尸骨未寒,姜氏就跑到郑庄公面前,让他把国内一个叫制邑的地方封给小儿子段。
郑庄公面无表情地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父亲灭东虢国,虢国国君就死在那里,这个地方不吉祥。其他的地方,随你挑。”姜氏跑回家找来段,母子俩商量了很久,认为京邑(今河南荥阳)这个地方很好,就去找郑庄公。郑庄公痛快地答应了。
郑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祭仲,他很不理解,来找郑庄公说:“您新近才主持国事,我认为您经验很不足啊。”
“哦?”
“依传统:国君分封给他人的城,城墙如果超过三百丈,那对国家是不利的。咱们郑国也有这样的制度规定,那就是,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但现在却不是这样,京邑的城墙已经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要求的,而且我已经答应了她,我又能怎样!”
祭仲有点恨铁不成钢:“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面无表情:“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瞧着吧。”
段到了京邑,并不安分守己,不久后,段竟然把手伸向了郑国的西部和北部边境,大有“另立中央”的意思,又把附近的两个小邑拉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又一位大臣公子吕焦急地来问郑庄公:“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段,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笑了笑:“他这种人,轮不到我们动手,老天会惩罚他的。”公子吕不信天,但又不能不听命令,闷闷地走了。
段见哥哥郑庄公没有理会自己,胆子更大了起来,地盘越整越大,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坐不住了,又来找郑庄公:“我们该做点什么了吧!他的土地越来越大,肯定会坏事的。”
庄公还是一笑:“土地大有什么用,他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迟早会完蛋。”
公子吕急得都想哭。
段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哥哥就是个纸老虎了,他开始修治城郭,聚集百姓,打制盔甲武器,准备兵马战车,将要攻进京城把自己的哥哥搞下台。
整个郑国都知道有这样的事,似乎只有郑庄公一个人不知道。
一天,郑庄公对外宣称,要去朝见周天子。姜氏知道了郑庄公出行的日期,给小儿子段写了封信,约好时间,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京城。
姜氏的亲信刚一出城门,就被等候多时的郑庄公亲信捉到了。郑庄公把信公告天下,调动早已经准备好的军队,去讨伐京邑。段在京邑听说了姜氏的事情,又见到哥哥的大军到来,先丧失了斗志,他苦心拉拢来的城邑立即背叛了他,段只好狼狈地逃到鄢城。
郑庄公凯旋而归,曾经劝谏他的那两个大臣感叹万千,自愧不如。
阿龙辞典 郑国起源
郑国的历史要从郑桓公开始算起,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厉王就是周朝那个有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相见“道路以目”的国王。到郑庄公(前744年即位),是第三代。春秋开始之前几年(前773年),郑国迁至今河南省北部,都城为新郑。
【阿龙看热闹】
郑庄公的“钓鱼执法”
春秋史充满阴谋诡计,因为那就是一个老谋深算者才能生存的时代:国际环境复杂,国内环境险峻。和祭仲、公子吕等人比起来,郑庄公就显得蔫坏蔫坏的,他一边满足、纵容弟弟干坏事,一边暗地里苦练刀法,时刻准备一招制敌。这种太狠的招数,弟弟段看不懂,所以就上了“钓鱼执法”的当。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上帝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他疯狂。段就是不自量力,疯狂了一把,结果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可见,给自己准备一个聪明的大脑有多重要啊!
3、 周郑交质
有那么一段日子,周平王心事很重。当初来洛邑时,拥护他的几个诸侯与他约定,倘若本国事务不忙,就会来洛邑帮助周平王处理政事。不过时间一长,周平王发现,郑庄公这个人私心很重,喜欢以权谋私。由于郑庄公这个人很聪明,周平王一时捉不到把柄。有一天,周平王对另一位辅政大臣虢公说:“郑庄公好久没有来了,我想把所有政务都交给你来做。”
虢公认为这样不好,因为自东迁以来,郑氏父子(郑武公与郑庄公)对东周王朝贡献很大,贡献大,就表明权力大。周平王现在明摆着是要收回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可不是会被人随意捏的软柿子。
虢公说,郑庄公这段时间有点忙,先前,他的弟弟造反,他处理完了。接着,他的侄子又跑到卫国,他又打卫国去了。只有把郑国的事情处理好了,他才有精力来为周王朝出力啊。
周平王冷哼了一声,说,当初他爹在的时候,就总以我的名义四处去找小国打架,抢人家粮食,抢人家地盘,抢人家女人。郑庄公也是这副德行。我身边要是有这样的人长期在,诸侯们可怎么看我呢?
不论周平王怎么说,虢公就是不同意,后来干脆跑回自己的封地去了。周平王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算了,想不到隔墙有耳。郑庄公在他身边安插了内鬼,内鬼很快就给郑庄公送去了情报。郑庄公立即起程,星夜赶到了洛邑。
第二天,大家互相行礼完毕,郑庄公看准了周平王,说道:“您对我们真是恩重如山,让我们父子二人相继执政。但我现在发现自己愚蠢得很,不能使国家满意,我看,您还是辞退我,让我回到封地,好好过下半生吧。”
周平王脸色很难看,知道郑庄公已经知道了他的算盘,勉强一笑,说:“您好些日子不在这里,我都快想死你了。现在你一来,我就是干渴的鱼如同遇到水一样,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郑庄公不依不饶,他先把自己国中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自己是通过国人的口口相传得到的消息,最后说:“我的才能不及虢公一半,怎么能在这里只知道吃饭不干活呢?还是请您赶紧辞了我吧。”
周平王也豁出去了,就承认了自己的确要让虢公主持全部朝政的事情。郑庄公继续逼平王:“国政可是大事,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用什么样的人,都是您说了算。我看我还是退了吧,不然,有人会说我贪于权势,不知进退!”
平王被逼得已经无路可退,只好咬着牙,却还要装出平和的样子说道:“您和您父亲都对国家有功,这四十多年来,咱们合作得很愉快。你现在既然这么怀疑我,我看这样,我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你看如何?”
郑庄公想不到周平王会使出这一招,立即没有了主意。思考了很久,郑庄公才说:“我的去和留,是臣下的本份。从古到今,哪有天子让自己的太子去别国当人质的?您这样做,就是把我推进万丈深渊啊。”
周平王心里暗骂,嘴上却说道:“其实我也有私心,我是想让太子到您的封国去取经,弄明白为什么您的国家治理得那么好。如果你再推辞,那就是责怪我了。”
郑庄公见水到渠成,但仍不肯顺水推舟,对周平王表示,自己死都不肯接受这样的旨意。下朝后,他让人怂恿群臣,群臣就找到周平王说:“如果不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郑庄公肯定会辞职,倘若让太子去,郑庄公又背了‘逆臣’的骂名。倒不如让他的儿子来周,相互交换人质,可谓两全其美。”
周平王答应了。
不久后,郑庄公先把世子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
这就是春秋初期的“周郑交质”,它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周王朝的威严已经在折扣销售了,郑庄公成为春秋初期的不世之霸。
【阿龙看热闹】
历史是实力者的游戏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有五霸,郑庄公则是“五霸”长成之前的一位“春秋小霸”。周王室作为天下所有诸侯国的共主(董事长),竟然需要和自己的下属分公司互相交换人质,也就是把董事长和分公司经理放到了平级的位置上,这无疑是周王室开始没落的标志。历史是实力者的游戏,谁的腰杆粗,谁的黄金项链粗,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这道理,您懂的!
4、 周桓王被射
周桓王是周平王的孙子,东周的第二任王。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在郑国当人质的太子回洛邑守灵,见到父亲的棺材后,这位嬴弱的太子就嚎啕不已,几天后,居然哭死了。他一死,他的儿子继位为王,是为周桓王。
周桓王一继位,就对郑庄公愤恨不已。他认为自己的老爸是因为在郑国当人质才变得那么脆弱,然后哭死的。所以,他继位不久,就把郑庄公的摄政大臣的身份给废了。郑庄公知道后,大为愤怒,派兵去抢劫了周王朝洛邑郊区的粮食,算是给桓王一点颜色瞧瞧。当他按传统来朝见新王的时候,周桓王对郑庄公很不礼貌,问郑庄公:“郑国今年收成怎样?”郑庄公回答:还可以。周桓王不阴不阳地回了句:那之前抢的粮食就拿去喂猪吧。
郑庄公被憋得很难受,因为那些粮食他也吃过。他一怒之下跑回郑国去了。自此,郑庄公一连五年不去见周桓王。周王朝有规定,诸侯连续三年不朝就是造反!这下,新仇旧恨一起发作,周桓王决定讨伐郑庄公。
当时周王朝的中央军已经很弱了,周桓王通过外交途径联络了和郑国有仇的蔡、卫、陈三个侯国,组成了四国联军,向郑国奔来。
郑庄公得到消息后,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他召集将领,调集军队,部署作战方略,然后来到边境,等着周桓王的到来。
周桓王本来是想吓唬一下郑庄公,可当他来到郑国边境的时候,发现郑国军队居然严阵以待。他被气得死去活来,在阵前大叫让郑庄公出来讲话,郑庄公躲在阵营里,就是不出来。周桓王见当初准备的那些话没有用场,就命令军队进攻。郑国军队也冲了过来。双方混战到一起,周桓王突然发现,郑军果然骁勇。这么多年来,郑庄公讨伐这个,讨伐那个,原来把军队训练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