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规律:物极必反。“消费”本身是中性的,“吝啬”和“抠门”是对“消费”的一个误解,“浪费”和“奢侈”是对“消费”的另一个误解,因此提倡“适度消费”是提醒人们在观念更新的同时,不忘勤俭节约的美德。
2.消费生活与消费教育不能等同
家长和孩子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是彼此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则”,把成人社会经济生活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孩子显然是不对的。
能够自义支配消费行为的前提是有独立自主的经济收入,这使成人的消费生活与家庭消费教育有了根本的区别。孩子没有经济收入,靠接受家长的劳动成果在身心上得到健康成长,即生活在“不劳而获”的环境中,因此孩子首先应该养成的美德是理解和珍惜家长的劳动,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享受别人的劳动付出,所以,家长认为自己挣了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花的观念是错误的。让孩子没有节制地享受消费生活,会使孩子滋长许多不良的心理和品行。
未成年人更不应该以“消费主义”为价值观,盲目追逐“消费”风潮。不但因为他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消费的条件,而且因为心理上也尚未完全具备消费主体应有的辩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他们而言,养成正当、合理、有品位的消费观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急于拿着父母给的钱去提前消费。
二、教孩子合理地消费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从小事抓起的过程。家长的心里要有两个理念:教孩子合理用钱,传递艰苦奋斗的观念给孩子。平时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正确的理财观念,哪怕是很小的举动或想法都要鼓励;而当孩子做得不对时,家长也要及时表态。注意一点一滴的小事,相信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会随着成长慢慢养成。
因此,要指导孩子进行消费。应告诉孩子些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教育孩子如何把钱花得更合理。对于较大的孩子,还可进一步放权,一些学习用品、服装等可由其自己选购。要教育孩子本着节俭的原则购买。对孩子某些过高的欲望要进行教育,讲清道理,也可谈谈自家的收支账,让孩子心中有数,告诉孩子存钱及节约的必要性,使他们不随意性花钱,在日常消费中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千万不能等孩子已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或已成为“准败家子”后再去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