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对付瑶民的办法,指国民党政府一贯实行大汉族政策,地方政府对瑶民的剥削侮辱尤为严重,因而激起瑶族人民的多次反抗,甚至聚众起义,广西省政府以一旅左右的兵力“进剿”,并派飞机前往轰炸,瑶民伤亡甚重。事后,国民党当局又玩弄“剿抚并施”的策略。
380上国,这里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少数民族面前以“上国”自居。
381“远人”,指异族人或外国人。
382三老通电,指马良、章炳麟、沈恩孚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向全国通电,指斥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二老宣言,指马良、章炳麟多次发表的联合宣言和通电,内容是依据历史证明东三省是中国领土,并勉励国人坚决抗日,收回失地。九四老人,即马良,他当年虚龄九十四岁,常自署“九四老人”为各界题字。
383不抵抗将军,指张学良。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奉蒋介石“绝对抱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放弃东北。后日军侵占热河,蒋介石为推卸责任,平抑民愤,又迫令张“引咎辞职”,派何应钦继张学良任职。张辞职后,于四月十一日出国。
384“和平”宣言,指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世界四十四国元首发表的《吁请世界和平保障宣言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各国呼吁缩减军备并制止武装军队的逾越国境。
385“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等语,是罗斯福发表宣言时,美国官方为自己驻兵中国、违反这一宣言的行径辩解时所说的话。
386“好读书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87俄捕,旧时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公共租界内雇佣白俄充当的警察。
388“自行失足落水”,当时的国民党当局为掩饰自己屠杀爱国学生的罪行常用的借口。
389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南宋大臣。1278年拥立宋度宗八岁的儿子为帝,任左丞相。1279年,元军与南宋军队在海中作战,宋军全军覆没,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皇帝投海而死。
390揩的是洋商的油,指解放前,上海租界内的电车是分别由英商和法商投资的两个电车公司经营的。
391水晶顶、蓝翎,都是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五品官礼帽上用亮白色水晶顶。帽后又分别垂戴孔雀翎(五品以上)或鹖羽蓝翎(六品以下)。富家子弟也可以因捐官而得到这种“顶戴”
392李富孙(1764—1843),清代嘉兴人。著有《金石学录》、《汉魏六朝墓铭纂例》等
393金石,金指铜器,石指石碑等,古代常在这些东西上面铸字或刻字以记事,故称这类历史文物为金石。
394一榻括子,上海方言,统统、全盘的意思。
395吉开迦尔(1813—1855),通译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
396“烟士披里纯”,即英语Inspiration的音译,意为灵感。
397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
398“知有母不知有父”,指原始共产社会杂婚制下的现象。《吕氏春秋》中有关于这种现象的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
399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他曾助武王灭商,并辅成王执政,对周代典章制度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400邓文,曾任东北军马占山部骑兵旅长,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张家口被暗杀。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报纸曾载“京各界昨日追悼邓文”的消息。京,指南京。
401三部关于礼的书,指《周礼》、《仪礼》、《礼记》。《仪礼》曾被译成英文出版。
402“新鬼大,故鬼小”,是《左传》里记载的故事:春秋时鲁闵公死后,由他的异母兄僖公继立;僖公死,他的儿子文公继立,依照世序,在宗庙里的位次,应该是闵先僖后;但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庙时,将他的父亲僖公置于闵公之前,说是“新鬼大,故鬼小”。意思是说死去不久的僖公是哥哥,死时年纪又大;而死了多年的闵公是弟弟,死时年纪又小,所以要“先大后小”。
403“骸骨的迷恋”,指叶圣陶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过一篇《骸骨之迷恋》,批评当时一些提倡白话文学的人有时还做文言文和旧诗词的现象,以后这句话便常被引用为形容守旧者不能忘情过去的贬词。
404“富强丛书”,清末在洋务运动中,曾出现过“富强丛书”一类读物。
405“五更调”,亦称“叹五更”,民间曲调名。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唐敦煌曲子中已见。“攒十字”,民间曲调名,每句十字,大体按三三四排列。
406“桐城谬种”或“选学妖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钱玄同攻击当时模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的话。
407“新戏”,我国话剧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最早称为“新剧”(“新戏”),又称“文明戏”;二十年代末“话剧”名称确立以后,一般仍称当时上海大世界、新世界等游艺场演出的比较通俗的话剧为文明戏。
408“古香斋”,是《论语》半月刊自第四期起增辟的一个栏目,刊载当时各地记述荒谬事件的新闻和文字。
409禁打外人的有希特拉,希特拉今译希特勒。据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申报》载:德国国社党冲锋队队员殴伤美国医生慕尔比希,希特勒出于外交需要,即派员赴美使馆道歉,并下令禁止冲锋队殴打外侨。
410狄昆希(1785—1859),英国散文家。曾服食鸦片,著有《一个吃鸦片的英国人的忏悔》。
411陀思妥夫斯基(1821—1881),今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在他夫人的回忆录中曾谈到他赌博的事。
412斯惠夫德(1667—1745),今译斯威夫特,英国作家。著有《格列佛游记》等。作者这里所说,似系另一英国作家《鲁滨孙飘流记》的著者笛福(约1660—1731)之误。一七○三年笛福曾为了一本讽刺教会的小册子《惩治不从国教者的捷径》,被英国政府逮捕,被罚在闹市戴枷示众三天。
413林白(1902—1974),美国飞行家,一九二七年五月首次驾机横渡大西洋,完成由纽约到巴黎的不着陆飞行,获空军预备队上校衔。一九三二年三月,他的儿子在纽约被绑匪绑去。
414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在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外交谈判。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415迦勒底,古代西亚经济繁盛的奴隶制国家,又称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六二六年建立,公元前五三八年为波斯人所灭。马基顿,今译马其顿,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奴隶制军事强国,约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416新任者,指继黎烈文后主编《申报·自由谈》的张梓生。他是浙江绍兴人,与鲁迅相识。
417青年战友,指廖沫沙,湖南长沙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曾以林默等笔名写文章。
418“花边”,旧时银元边缘铸有花纹,因此有“花边”的俗称。
419《闲话皇帝》事件,一九三五年五月,易水(艾寒松)的《闲话皇帝》一文在上海《新生》周刊上发表,文中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涉及日本天皇,当时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即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名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屈从压力,并趁机压制进步舆论,查封《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被法院判处一年两个月的徒刑。这就是《新生》事件。
420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请愿,一九三五年底,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新闻界纷纷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开放舆论”,“凡不以武力或暴力为背景之言论,政府必当予以保障”;同年十二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所谓“请政府通令全国切实保障正当舆论”的决议。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指一九三五年底,北平、上海等地文化教育界人士为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提出“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绝对自由”的要求。
421北五省的自治,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意欲达到并吞我国华北的目的,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北五省即当时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422《姊妹花》,郑正秋根据自己编写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电影。该片于一九三三年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以军阀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自幼离散的孪生姊妹,因处境不同,妹妹成了军阀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结局是姊妹相认,与父母阖家团圆。
423宗汉,即邵宗汉,江苏武进人。著有《穷人哲学》。
424一位奥国的青年学者,指华宁盖尔(1880—1903),奥地利人,仇视女性主义者。他在书中说女性“能说谎”,“往往是虚伪的”,竭力想证明妇女的地位应该低于男子。
425“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这是唐代杜甫《北征》诗里的句子。据传夏桀宠幸妃子妹喜,殷纣宠幸妃子妲己,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招致了三朝的灭亡。杜甫在此处合用了这些传说。
426“妇女国货年”,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上海市商会等邀各界开会,要求妇女增强“爱国救国之观念”,购买国货,并以一九三四年为“妇女国货年”。
427北平某先生,指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作家。上海某先生,指苏汶(杜衡)。两人都在报刊上发表批评文人和文学创作的文章,引起了“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428“居移气,养移体”,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语见《孟子·尽心(上)》。
429“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语出宋代庄季裕《鸡肋编》:“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
430奏理斋夫人,姓龚名尹霞,《申报》馆英文译员秦理斋之妻。一九三四年二月秦理斋在上海病逝后,住在无锡的秦的父亲要她回乡,她为了子女在沪读书等原因不能回去,在受到秦父多次严厉催迫后,五月五日她和女儿希荪及儿子端、珏四人一同服毒自杀。
431达赖啦嘛,指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去世的达赖喇嘛第十三世阿旺罗桑土丹嘉措(1876—1933)。“不幸短命死矣”,是孔丘惋惜门徒颜渊早死的话,语出《论语·雍也》。
432“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时日,原指夏桀。据载,夏桀曾自称为太阳,但是他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很多人的反对,人们对他非常憎恨,就说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与你一起灭亡。语出《尚书·汤誓》。
433荆公,即王安石。他官至宰相,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祸胎,指王安石曾经重用后来转而排斥王安石的吕惠卿等人。钟阜,指南京钟山,王安石晚年退居钟山半山堂。
434“八大家”,即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名家。
435《不图今日重见汉官仪》,作者署名英伯,发表于《浙江潮》第七期。此题目原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被杀后,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带了僚属到长安,当地吏士见到他们,“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按原语中“汉”指汉朝,英伯文中则指汉族。
436樊山老人,即樊增祥(1846—1931),号樊山,湖北恩施人,近代文人。
437进关内来祭祖,一九三四年《大晚报》载: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要求在清明节入关祭扫清代皇帝的坟墓。此事在当时曾引起人们的愤慨。
438到陕西去上坟,据一九三四年《申报》载:清明节时,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等同西安军政要人及各界代表前往陕西咸阳、兴平祭扫周文王、汉武帝等陵墓。
439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戴季陶在西安致电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等,以“培植民德”为由,反对“研究国学科学诸家,……发掘古墓,寻取学术材料”,当时曾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440八合思巴(1235—1280),即八思巴,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人。佛教高僧。元中统元年(1260)封为“国师”。
441邙山,在河南洛阳城北,东汉至唐宋等朝的王侯公卿多葬在那里。这些坟墓历代被人屡次发掘。
442志石,古代放在墓中镌有死者事略的石刻。下底上盖,底石刻有关于死者生平的铭文,盖石刻有“某某之墓”字样,以便后来山丘变化时得以辨识死者。
443《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宋代宋慈著,共五卷,是一部关于检验尸体的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滴血认亲见该书卷一《滴血》:“父母骸骨在他处,子女欲相认,令以身上刺出血滴骨上。亲生者,则血入骨,非则否。”这一说法不合乎科学。
444上海《人言》周刊第一卷第十期上载有胡雁的《谈读书》一文,先引叔本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的话,然后说“看过一本书,是让人跑过一次马,看的书越多,脑子便变成跑马场,处处是别人的马的跑道,……我想,书大可不必读。”
445柴霍甫(1860—1904),今译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姊妹》、《樱桃园》等剧本和《变色龙》、《套中人》等大量的短篇小说。当时开明书店曾出版赵景深译的《柴霍甫短篇杰作集》八册。
446“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语见《世说新语·简傲》。
447康伯度,即“买办”,鲁迅因林默说他写文章是“买办”手笔,故意用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