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银海扬帆:于洋传
14873000000006

第6章 走进中国红色银幕(2)

5.都是英勇惹的祸

年轻的于洋朝气蓬勃、敢想敢干,关键时刻又表现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因此参加革命队伍以后不断成长,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毕竟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凭着勇敢和一股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冲劲,有时难免就会做出一些冒了头的事,甚至会出“事故”。用现在的话说,都是当时于洋的年轻和英勇惹的祸。在战争的年代,年轻的于洋为此没少挨批评,甚至他的“预备党员”资格也因此而几次得不到转正。

于洋第一次做“冒了头”的事,是在《桥》的拍摄之余搭布景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在雪地里摔跤,最后一个绰号叫“老牛”的朝鲜族小伙子小李摔倒了所有对手。这自然是件很荣耀的事,于是“老牛”很得意地向周围人说:“你们谁还来?”这一下,一向不服软的于洋坐不住了,他终于忍不住走到小李跟前。

虽然体魄健壮的“老牛”还要大上于洋几岁,但是于洋一点也不慌张。因为他练过武术,有一把摔跤的功夫,另外刚才他已经看出,“老牛”虽然力气大,却不灵活。果然俩人一交手,于洋就趁着对方发力时“借力打力”,没用几下就把“老牛”狠狠摔在了地上。这下轮上于洋得意了,他冲着小李说:“老牛,起来!”

可是“老牛”起不来了,只见他满脸煞白,豆大的汗珠子从额头上淌了下来。大家立刻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折了3根肋骨。原来,他们摔跤的地方很狭窄,又堆着搭布景的木材,因此被于洋摔倒的“老牛”一下摔倒在板凳上就动不了了。

小李住了院,于洋也挨了狠批,厂里把于洋除了青年团副书记以外所任各职全部撤销。更让于洋没有想到的是,党支部决定将他的预备党员转正期延长。这无疑是对于洋最大的打击,他几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而想起摔断肋骨的同事还住在医院里,于洋心里更是过意不去,他把几个月攒下的25元津贴,全都用来买了苹果、梨和土糖块,去医院看望小李,向他连连道歉。小李倒是没有在意,还跟他开玩笑说:“你把我这牛给摔了,你是西班牙斗牛士呀!”

把同事的肋骨摔断了,预备党员转正期也延长了,年轻的于洋心里充满了愧疚,从这以后,于洋再也不和别人摔跤了。

一年过去了,接受教训的于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同志们都说于洋有了很大进步。想不到没过多久又出了一件事,只因为年轻的于洋又是英勇过了头。这一次是在镜泊湖边摄制组居住的一个老乡家。因为当地背靠一座林深叶茂的大山,所以老乡们总是提醒他们说:“到了晚上这里经常有狼、野猪还有熊瞎子出来,你们可要小心。”

于洋听了,不但一点不害怕,反而挺高兴。他和李百万都带着卡宾枪,正找不着地方练手儿呢!真要是能打着一只野兽,既过了枪瘾,又能给摄制组改善伙食,岂不是件美事?打这以后,于洋心里老是惦记着打野兽的事。

终于有一天夜里1点多钟的时候,一个刚刚开完会的场记慌慌张张地跑来敲门对他们告警说:“山上狗熊下来了!”于洋和李百万立刻来了精神,透过窗户,他们看到在老乡家的柴火垛边上有个黑影在晃动。李百万觉得这大概就是狗熊,就冲着黑影打了一枪。想不到这一声黑夜的枪响吓得卧在窗户旁的母牛“呼”地一下蹿了起来,于洋只觉得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扑了上来,心想,狗熊真的来了,接着就一梭子打了过去,黑东西立刻倒地毙命。

两个年轻人高兴地拿着手电跑了出去,跑到跟前一照,忽然发现狗熊脖子上的毛有一块是白色,再一照,还有两只犄角,坏了,原来于洋射出的一梭子把房东家的母牛打死了。

年轻好胜的于洋又惹祸了,摄制组先给房东赔了牛钱,接着就把于洋的演员组组长的职务撤销了。想不到努力了半天还是出事了,于洋真是郁闷极了。

不久到了中秋节,心情郁闷的于洋和葛存壮几个人喝起了酒。不想这次喝酒又差点惹出事。原来几个人喝得兴起,一直喝到了夜里12点,酒都喝光了,于是他们就连夜去小铺买酒。半夜的敲门声吓得店主以为来了强盗,他哆哆嗦嗦地开了门,直到认出是于洋和葛存壮来才放下心。可是他们半夜三更到小铺买酒的事还是让领导知道了,不用问,于洋又挨批评了。

从摔伤同事的肋骨,到打死老乡家的母牛,又到喝酒到半夜,于洋挨了领导的严厉批评,预备党员转正的事也没了着落。想来想去,都是英勇惹的祸。

6.与杨静走进《革命姻缘》

1950年,刚刚走下《中华女儿》的于洋又接受了新片《革命姻缘》的拍摄任务。这是于洋拍摄的第一部感情戏的电影,也正是在这部影片中,于洋结识了后来成为他终身伴侣的妻子杨静。

杨静也叫德勒格尔玛,是一个容貌俏丽、又非常有表演才华的蒙古族女孩。18岁那年,一心向往革命的杨静走出家乡考入了东北军政大学女生队。上学期间,因为和同学一起编写并主演话剧《奔向光明》而轰动军政大学。结果毕业时被分配到东北民主联军军大总校文工团,原本一心考医大立志为家乡科尔沁草原行医的杨静,只得服从命令,背上背包,含着眼泪走进文工团。新中国成立后,年轻有为的杨静走进了刚刚建厂的北京电影制片厂。

这个时候的于洋已经是东影演员科的甲级演员,他同时还是演员科的生活干事,再加上平时于洋总是喜欢围着一个高领毛脖套,脚上穿着一双缴获来的日本军用皮靴,更显得健壮英武、成熟稳重。

而年轻漂亮的杨静也被东影导演严恭经过细腻严格的审视后选中扮演《革命姻缘》的女主角陈桂英。同样英俊靓丽、同样朝气蓬勃的两个年轻人一起走进了《革命姻缘》,也从此开始了他们从相识到相爱,成为终身伴侣共同走进新中国电影的革命文艺历程。

按照创作程序,影片开拍之前,于洋带领全体演员来到吉林市胶合县青龙镇二龙屯体验生活。演员们白天顶着数九寒天干农活儿,晚上在小煤油灯下,坐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大家结合着各自角色的历史分析,谈论体会、找差距。

于洋扮演的是片中女主角陈桂英的未婚夫杨德志,因此无论是拍戏时对台词和听取意见,还是在戏外的生活中为培养角色间的感情而互相以角色身份称呼,于洋和杨静不仅有许多交流扮演角色体会的机会,彼此间也更加了解。

他们一起在三九天铲粪堆,一起坐在老乡的炕头分吃一块白薯。他们共同商讨对角色的分析和设计,交流的话题从角色又谈到了各自的身世,还有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婚姻、爱情的看法……这时他们才发现,两人不仅看法相同,连身世和经历都相似。他们同样率真热情、性格豪爽,同样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蒙古族姑娘和山东小伙子两颗年轻的心一起激烈跳动。

《革命姻缘》终于获得成功,这份成绩里,有于洋和杨静的出色表演,更有他们细腻真诚的交流和默契的真情。

1950年9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为此《革命姻缘》改名为《卫国保家》正式公映,影片立刻受到极大关注。杨静也成了新中国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

但是两个彼此喜爱的年轻人却不得不经历着一次次的分别。《革命姻缘》还没拍完,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来函借调于洋拍摄《走向新中国》,杨静虽然也要回到北影,但是他们的任务不同,两个年轻人暂时分别了。

在《卫国保家》中与杨静分饰男女主人公

不久,杨静跟随于蓝带领的北影文艺工作队到朝鲜体验生活,再往后,于洋拍完片回长春了,虽然几经分别,但两个年轻人的心却从没有分开……

7.与蓝马的友谊

在《走向新中国》的拍摄中,于洋结识了著名的老演员蓝马。在这个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老艺术家身上,于洋学到了很多创作和表演的新东西。因此于洋曾回忆说:“在我的艺术人生里,蓝马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的创作是轻松的,快乐的,不是那么费劲,让你感到他像玩儿似的每天给角色增添色彩,最终你会发现他创作的人物完整地站在你面前了——他的角色诞生了。”

在《走向新中国》中,蓝马扮演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工程师,于洋扮演的是青年工人小刘,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谢添,也出任片中总经理的角色。开拍前,导演吴天对于洋说:“你这个角色跟《桥》里的吴一竹不一样,这是一个有点小经验的炼钢组长和有技术的工人……你要多向蓝马同志学习。”

听了导演的话,于洋很受启发,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对老演员还不太了解,有些人把他们看成旧艺人,有些人甚至还对他们有偏见。但是通过和蓝马、谢添等老演员的接触,于洋觉得他们待人既热情又真挚,尤其是在创作和表演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蓝马的创作习惯就与众不同,剧本拿到手后,蓝马不是象大多演员那样写人物小传之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的一套程序,也没有象于洋那样对剧中人物各个阶段思想发展脉络进行分析,而是在剧本上分别写着“此处穿灰西装”、“这里要注意戴眼镜”、“此处不要过分进入”、“此处我要发怒”、“这里我要穿长袍”、“此处站起来,扑过去”……

这是于洋第一次看见演员还有这样做案头准备的,他感到很新鲜。可是蓝马很平静地告诉他:“这很要紧,否则前后接不上就要命了。”

于洋还看到,在熟悉剧本的过程中,蓝马总是在不断地找感觉。他常常自己一个人面对着墙壁练习,有时站着发愣,有时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嘴里还阵阵有词。忽然就动一下,象跳大神儿似的突然来了精神,不时地伸伸胳膊腿,反复琢磨、练习。于洋一边向他讨教,一边也学着他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角色的动作。他和蓝马边说边动,调整对角色的认识,也用动作使角色活了起来。于洋还看到,谢添也和蓝马一样,常常自己一个人带动作背台词。他的这种方法也是找人物的感觉。

在与蓝马不断地研讨、排练中,于洋终于体会到,自己确立的一套斯氏体系的表演理念,是把人物和剧情做显微镜外科手术式的分析,这种方法只有把过程分析透,才能找到结果。但是分析出来的内容很多,有的很有用,有的却要拐几个弯才能表现出来。而蓝马的创作就比较快,因为他只有表演这个结果,只要把切身感受的东西直接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只不过这两种表演方法各有千秋,关键在于自己适合哪一种。

比如在拍一场与蓝马交锋的戏,于洋在之前为角色分析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蓝马却是只字未写,在现场他完全跟着感觉走,而他的感觉也十分准确,现场发挥的台词也十分感人。经过类似多次的排练实践,于洋终于体会到,现场的即兴发挥反而丰富了他原来设想的不足,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刺激,有时会与演员事先设计好的想法有区别甚至完全不同。

这一时期与蓝马在一起,于洋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和蓝马、谢添的关系也很好。但是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区来的同志对于洋就产生了看法,他们认为于洋和国统区来的老演员来往密切,参加革命队伍多年的于洋变了。这样,于洋的入党问题又被“搁浅”了。

虽然如此,于洋却始终视蓝马为最有才华的演员和最好的朋友,他与蓝马一直保持着几十年的友谊。对此,于洋的儿子于晓阳曾撰文做了如下回忆:……而往这楼道里跑得最多的是蓝马,蓝马伯伯是我父亲的好友,也是奶奶的座上客。从我记事起到他逝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烦恼之事。每一次他到家里来,都给我们带来一连串的快乐。尤其是他和我父亲之间一天到晚捅来逗去,说着一些小孩子听不懂的事。

蓝马最爱吃我奶奶做的炸酱面,……每年开春,他都要跑到家里吃奶奶的春饼。随着他各种各样夸张和滑稽的表情,家里是一片笑声……

“******”打倒了,我看到了“解放”的电影,我开始认识蓝马伯伯了,正如父亲反复说过的:“可惜呀,蓝马是个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