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长江的风浪已平静多时,在国人的爱心和顽强精神筑就的大堤前,又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李嘉诚的“长江”,在特区政府救市之后,也因企业实力雄厚,股价一路回升。然而,泥沙仍在,隐患犹存,作为世界级富豪,李嘉诚对香港、对中国、对亚洲经济发展是否仍有信心?
1998年元旦前后,香港的商界领袖李嘉诚公开指责香港政治环境不和谐,“民主是建立在法律精神上的,并非可以随便骂人”。由于投资环境不好,他决定取消原已确立的与外资合作的100亿港元的投资计划,“情愿做少一些,以免树大招风”。
李嘉诚此言一出,舆论大哗,认为有“威吓政府”之嫌。政务司陈方安生连忙给李嘉诚打电话,得知不是针对政府才松了一口气。
1999年,《南风窗》杂志发表秦朔的文章,探讨李嘉诚与董建华面对逆境的作为。
到1999年,香港经济的冬天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多,仍不见曙光。财政司曾荫权说“香港过好日子已经过得太久了”,现在这个必要的调整过程“无疑是难熬的”,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和衷共济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谨记:面对逆境,绝对、绝对不可以泄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经济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远非哪个人说句话就能解决得了的。正如特首董建华所说:“经济的进程不像电灯开掣,一开就有光,是要有过程的。”
1998年,李嘉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金融风暴令他的财富大为“缩水”;政府力主开放市场,使他旗下的港灯、和记电讯的前景蒙上阴影;再加上民主党从年头缠到岁尾,抨击他低价投得某块地皮、向退订其物业的小业主追索差价等等,李嘉诚的心情绝对好不到哪里去。但以商界领袖之尊,他的信心能给很多人信心,他的言行能给很多人示范,如今却公开宣布环境不好取消投资,难免给人一种同舟而不共济、危难时刻抽身、自顾而舍大局的印象。有香港传媒就认为,李嘉诚大动肝火的“失态”,令他“失分”不少。
然而,再想多一步,为李嘉诚想想呢?董建华是政坛首领,古话讲“政从正出”,所以,他要讲正义。李嘉诚是商界翘楚,信用高于一切,所以,他要讲信义。“正义”,是不计利害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信义”,有时却是很难计较或者无法计较善恶是非的。也就是说,李嘉诚言出必信,董建华言出必义;李嘉诚言必真,董建华言必善。
由这个判断出发,作为企业家的李嘉诚当然要以企业为家。他造福香港社会的方法就是把企业做好。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资本家在为增加自己财富而做出的艰难努力中,也必定会增进社会的普遍利益。而要把企业搞好,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所以,李嘉诚的投资意愿只能受一个东西的左右,那就是市场环境。
董建华以服务社会为本,李嘉诚以经营企业为本。社会正义要靠政府廉明高效的工作,而经济繁荣则建基于企业的繁荣。李嘉诚说的话之所以引起政府的重视,恰恰是因为,从深层看,他们的命运是连为一体的,而且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倾听企业的声音,为企业投资创造好的环境。李嘉诚说出他想说的话,这本身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也就是“意见的价值”。倘若李嘉诚是按政治路线走,或简单地按民意路线走,顾左右而道中庸,言不由衷,100亿元“拍脑袋”拍掉了,他还是真正的企业家、商界领袖吗?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李嘉诚为什么要搁置百亿投资了。用他的话说“情愿做少一些,以免树大招风”,实际上这正是他一贯坚持的“稳中取利”的原则,当他发现投资风险太大,投资环境不好时,他宁可不赚钱,也不会冒然出手。这不是道义不道义的问题,而是一个投资家必须坚守的准则。
6.“冒进”是一切投资失败的根源
进取中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这是我投资的宗旨。
——李嘉诚投资箴言
李嘉诚希望香港稳定和繁荣,也率先尽其所能地去稳定香港。因为他知道,只有香港稳定了,商家才会有利可图。李嘉诚以他充满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为,赢得了香港和内地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这为他在过渡期以及“九七”之后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时时关心着祖国大陆的发展与繁荣。只要他能够为大陆做事,总是不遗余力。这不仅是为了给自己开创一条生意之路,更为重要的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也就是说,即使他不赚钱,也乐于帮助大陆的同胞做生意。于是,李嘉诚立足于香港,开始全面向大陆投资,与内地的商家合作。
李嘉诚曾在集团周年晚宴致辞中表示“香港在未来数年内,只要把握时机,加强与内地合作,迅速扩大在内地市场的占有率,香港就将会有无限的商机”。
李嘉诚说,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给香港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商机。但是,面对迅速成长的内地企业和国际机构的竞争,港人如果不奋起直追,如果不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就有可能被同行所击倒,被无情的商业社会淘汰。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长和系带来了规模效应,但同时也使企业受到了经济风暴的影响。长和系在全球36个国家都有业务,主要业务还是长和系的两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与电信。主营地产物业的长实集团,2001年来自物业的收益为1896亿港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跌163%,而主营电讯业务的和黄公司,2001年的营业额为6146亿港元,但是由于2001投资3G业务,其中312亿港元被作为有关投资的储备。
虽然在各种场合下,李嘉诚一再强调香港经济会复苏,但是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复苏,前景怎样?李嘉诚在内部讨论会中也坦言至今仍不明朗,有很多挑战性的问题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一方面,李嘉诚的目光重点转移到环境良好的市场——欧美以及大陆内地,尤其是内地市场。另一方面,他仍然继续采取逢低跟进的手法,大量吸纳土地,建设物业,促进盈利。
受全球经济低潮的影响和香港经济金融风暴的影响,2002年,李嘉诚所掌控的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联营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被《********》评为“2001年国际华商500”的冠亚军。在年报的发布会上,李嘉诚说,我们要利用集团充足的现金流量及稳健的借贷水平,使其建立坚稳的财务实力,同时获得极高的长期信贷评级,这样有利于筹措资金,随时掌握投资机遇,为股东们争取最大的利益,共同渡过难关。
李嘉诚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加入WTO,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在一个公开场合,李嘉诚曾经明确表示,长江实业多年来对中国内地的投资很多,而中国加入WTO后我们的商机将会更多。有些业务领域过去没有涉及,往后可能会涉足。最关键的是认清方向,把握好机会。
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坐拥强大的资金,在内地从容规划,通过收购、合资等形式占领众多产业的制高点。
李嘉诚最拿手的功夫之一就是对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投资。进入房地产业,收购和黄,进军港口运输业,参与基建项目……长和系总是因为比别人快一步而拔得头筹,并获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