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学院
14891800000016

第16章 成大事也有捷径——孔子学问与做事的诀窍(3)

不仅童年如此,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依然受着类似这些信息的潜台词的影响,如当一个人达不到上级或长辈的期望时,他就会感到自我难受。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满足他人的渴求并争取赢得他人的赞许,一旦自己未能如愿,往往会首先产生一种内疚悔恨情绪。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内疚悔恨对我们的现时丝毫无益,那就从现在开始,将它们从你的内心里完全清除吧。

与上一种情况相比,这种内疚悔恨情绪则要复杂得多。例如,某个人因为最近所做的事情产生了一种惰性,而这些事情不一定与儿童时代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内疚悔恨完全是自己在违背了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或道德标准时强加于己的,尽管这种痛苦的心情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丝毫的帮助,但仍有人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状态。典型的自寻悔恨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如你刚刚责备过别人,却反过来怨恨自己:或者由于自己曾经在商店里偷拿东西、在某一重要场合说了不大得体的话而一直十分懊丧。

这就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和做法而自生一种内疚悔恨心理的典型例子。因此,你可以将所有的内疚悔恨行为看成是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是你根据以往的行为标准作出的,而且依然下意识地期望以此来取悦于某一对象;你也可以将悔恨视为自己期望达到某种高标准的结果,你实际上并不相信这些标准,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却在口头上表示赞同。在这两种情况中,悔恨都是一种愚蠢而无益的行为。你可以永远坐在那里,为自己所做的错事而懊恼、内疚、悔恨一直到死,但这种内疚悔恨心理对于改掉你过去的行为却没有丝毫的好处。逝者如烟,一切都已成为往事!你之所以悔恨,是因为你想改变历史,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一错事。然而,事实是你已经做了,无论怎么内疚悔恨,你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留给我们的快乐时间本已经很短暂,为什么我们还要纠缠在过去的错误和痛苦之中呢?

8.做事,抓住时机最重要

原文: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大意: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察言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

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话来解释,指“有德位之通称。”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也都是适用的。

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一点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阴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险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友。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做与人交往、接待、洽谈等方面的工作。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如何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周游列国,劝说君王,所以对如何与达官贵人们说话很有心得,很有体会。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一段话正好是他的经验之谈。对我们来说,当然不仅仅是谈话要掌握艺术的问题,诸如托人办事、加薪晋升、交友处世,都需要有把握时机的艺术。孔子的经验之谈不是正好提供给我们借鉴吗?

看准时机需要眼力,如果没有善于训练自己眼力的习惯,即使金子在眼前,也如同石头。成大事者要善于养成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习惯:磨炼看准时机的眼力!

有位记者曾同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进行过一次交谈。记者问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查尔斯·科伯恩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

“这个时机。”他接着说,“就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说话或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大事,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变得大大简化了。那些反复遭受挫折的人经常会对毫不留情的、不怀好意的世界感到泄气,他们几乎永远意识不到: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恰当的努力,但却在不恰当的时机放弃了。

一位家庭关系法庭的审判员在谈到夫妻关系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哦,这些吵闹不休的夫妻们!他们只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时候一个人受不了唠叨或批评——即使是善意的劝告!只要夫妻双方肯于了解对方的心情,知道什么时间去诉苦,什么时候去流露感情,这个国家的离婚率就会下降一半。”良好的风度经常需要的也只是看准合适的时机而已。还有什么比兴致勃勃的谈话被打断更令人扫兴呢?谁没有遇到过一个从来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离去的不知趣的人呢?这个人会使你觉得像被他纠缠了一辈子似的。

把握合适的时间也可能是做某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佐治亚州的一位大夫为一对无子女的夫妻安排好了收养一个婴儿。他在深夜突然给妻子打电话说:“收养证书的一切手续都办好了,让我们一块到医院去,给鲁思和肯尼思抱回这个孩子吧。”

“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喊道,“他们根本没想到几天后就会得到一个婴儿,他们会惊慌失措的!”

“哈!”大夫说,“新生儿自愿在深夜诞生——而头一次做父母的人总是惊慌失措的。这样去给他们一个美好而正常的开端。就按我说的这么办吧!”

就这样婴儿在午夜时分“分娩”,做父母的兴奋得慌手慌脚,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开端。

许多人都以为会看时机是一种天分,也就是生来就具备的,就像是具有音乐细胞的耳朵一样。但情况并非如此。通过观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备这种天分的人,你会发现这是一种任何人只要努力留心都能获得的技能。

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掌握好时间在待人处世上具有重要意义。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一旦你明确了“看准时机”的全部重要意义,你就朝着获得这种能力迈出了第一步。

和自己订一项条约,这就是当你被愤怒、恐惧、嫉妒或者怨恨的漩涡所驱使时,千万不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这些情绪的破坏力量可以毁坏你精心建立起来的“观时机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留下一段著名的话:“任何人都会发火的——那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对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目的,以及按适当的方式发火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未来并不是一本关闭上了的书。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相对来说,很少有人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来设计今后的自己、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并照此行动。

预见能力在商务中是如此重要,许多公司都把它作为工作取得进展的主要尺度。在管理家务时它也同样是重要的。星期六会不会是到海滩旅游的好日子?最好把现成的冻熟肉和三明治面包放进冰箱里。你寡居的婆婆健康状况是否开始衰退?你最好还是面对她可能搬来与你同住或者安排她到一所私人疗养院去的可能****。掌握好审时度势的艺术还包括看准将来事情会向何处发展,明白抓住现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去减少将来的麻烦或是在将来能得到好处。

你不能不信服爱默森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置于天分的土壤中,并且坚定不移的话,巨人般的世界也会向他让步。”获取这种耐力没有灵丹妙药,它是一种智慧与自制力的微妙的结合体。但是一个人必须明白,过早的行动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我们的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把握时机就包括以一个局外人的角色去了解其他人是怎样看问题的。

一位大慈善家,已故的新奥尔良市的约翰·迪勃特夫人曾经讲到,一个隆冬的晚上,她翻阅一本杂志时,她的眼睛被一幅漫画吸引住了。那是两位衣衫不整的老妇人在微弱的火堆旁瑟瑟发抖。“你在想什么?”其中一个问道。另一个回答:“我在想,明年夏天那些阔太太们会把一些保暖的衣服给我们的。”

迪勃特夫人是几家医院的赞助者,还是许多慈善事业的捐助者。她盯着这张漫画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她爬上顶楼,打开衣箱,把厚实的衣物打了好几个捆,准备来日就去分发。她决心将自己的慈善活动安排得更合时宜,正像她提出的“去援助那些燃眉之急的人们”。正如《旧约全书》中所写的:“世上万物都有适逢的季节,而尘世间的每一项意图也都有一个合宜的时间。”

要想享受成功的人生,你必须学会抓住时机,审时度势。或者说,要想享受自我的生活,你必须学会根据不同时机来做出巧妙的安排,争取做出成功之局。

9.患得患失,取舍皆失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大意:孔子说:“可以跟品质低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虑患不能得到;当他得到以后,又虑患失去,如果虑患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买,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优哉游哉,保持平静心态的人却似乎是越来越少。

怎样才能够使我们自己不落入彀中,少一分虑患,多一分悠闲呢?

什么是让你失败的人性的最大弱点?

一份来自500名调查样本的报告显示:迟疑不决名列失败原因的榜首。

决心的反面即是拖延,拖延是每一个人必须认真征服的大敌。

一份分析数百名百万富翁的报告显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迅速下定决心的习惯,而且改变初衷的想法是很少有的。累积财富失败的人则毫无例外,遇事迟疑不决、犹豫再三,就算是终于下了决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脆利落,而且又习惯于朝令夕改,一夕数变。

没能累积财富满足所需的人大多有个毛病,就是耳根子软,容易受人左右。他们任由报章杂志和街谈巷议来替自己思考。舆论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看法,随时准备加诸接受的人身上。如果你下决心的时候受人左右,做哪一行都不会出人头地,要化渴望为金钱,尤为不易。

如果你任由他人的意见来左右你,你就没有自己的渴望。

决心的价值取决于下定决心所需的勇气,奠下文明根基的重大决策,往往要背负着生死存亡的风险,才做得成最后的决定。

林肯决心发表其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赋予美国黑人自由。在发表之初,林肯完全了解,此举将使得成千上万原先支持他的朋友和政界人士转而反对他。

苏格拉底宁可喝下毒药,也不愿意调整个人信念,正是凭借勇气所下的决心。此举使时代推进了1000年,赋予当时的人那时还未有的思想自由权和发言自由权。

李将军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毅然决然指挥起南方大军,也是勇敢的抉择,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他不肯冒自己生命的危险,势必牺牲更多人的性命。

但是,全美国人民所能切身体会到的,在危急关头毅然作出的空前重大决定,莫过于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做成的决定。当时,56个人在一份文件上,签署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知道,这份文件将带给所有的美国人自由,要不然,这56个人就会一一被送上绞刑架吊死!

可能你听过这份有名的文件,但你可能还没有从这则故事里汲取到浅显的故事本身所展现的重大教训,作为个人成就的指导方针。那就是不要犹豫,在该行动的时候采取断然措施。

我们全都记得这一个历史上左右大局的关键决策,但是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领略到下定那份决心所需的勇气。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记住了这一段,背下了日期和举事者的人名,我们记得华盛顿,记得秦始皇,也知道了拿破仑。但是对于这些人、地名、日期背后的真正力量,我们所知无几。

我们对于华盛顿在抵达约克镇之前很久就已确保了国人自由的无形力量这一点,所知更是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