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整日茫茫碌碌,很多人都是在为别人而忙,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快乐,原因何在?就在于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说到这一点有的人或许会问了:“说的倒容易,谁不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办得到吗?”
办不到吗?看看人家孔夫子:“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活的多么自在,人家不也照样很忙碌吗?所以说,忙不是问题,关键是不能瞎忙,不能因为忙而忘了开心的生活[]1.开心常伴,自在生活原文:子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大意:孔子说:“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要舒展自如,神色要和乐喜悦。”
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这是因为他虽然忧国忧民忧天下,但却不忧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说到底,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而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急急如律令,东奔西窜,疲于奔命。电话有了要传呼,传呼有了要手机,生怕失去了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唉,活得真累”难道这累不是你自找的吗?更何况,你累什么呢?不外乎是累财累名累地位,累一己之得失、个人的利益,其结果是连“燕居”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什么“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与其如此,倒不如向圣人学习,看开个人名利之累,退而闲居,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过一生。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果颇令人泄气,竟然有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工作不快乐,而他们之所以继续呆在原来的位置,并非完全是受制于经济因素,而是不知道自己还“想”做些什么?即使他们“想”为自己活,却找不到“着力点”。
美国心理专家歇尔女士经过观察后认为,尽管很多人生活的步调快速,但却愈来愈失落,因为这些人未找到正确的生活轨道,所以常常会感到焦躁不安。歇尔比喻:“这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往错误的方向加速前进,但又不见回转道。”
歇尔同时发现,很多人都犯了相同错误:误以为“能力”等于“快乐”。但是,一人“能”做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他“想”做的事。譬如说:一个“能”赚两百万年薪的人,他“想”做的也许只是陪心爱的小女儿游戏。
为了别人而活,使得多数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过着不快乐的生活,做着不合志趣的事,即使是他们当中不乏外表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人,但是,心中隐隐然老是有一种想“冲破现状”的欲望。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纵使职位愈爬愈高,薪水也节节上涨,不过,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尽管人人羡慕你,但其实这些表象只不过是生活无趣的“安慰品”罢了,你心里想的很可能只是散散步、种种花、饲养动物、看几本好书、和好友把酒言欢,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已。
朋友们都说:“黄小姐是一个活得很精彩的人。”
目前,黄小姐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的行销顾问公司,同时也担任业余的舞蹈教练。此外,她热爱骑马、登山、游泳、运动,即使工作再忙,每年她总会抽出八到十天的空当专程飞到纽约,想办法用最廉价的方式去观赏歌剧,或者上几堂舞蹈课。
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黄小姐非常乐在其中。几年前,当黄小姐还在一家外商电脑公司工作的时候,看到很多的工作伙伴依循着一种传统固定的模式——对于生活没有太多的想法,仿佛很认命地只想到继续往上爬。当时她就意识到: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只知道工作、硬邦邦的电脑人。
后来,她离开了那家公司,自行创业,却听到周围很多反对的声音:“女孩子创什么业?你为什么不干脆去找一个男人嫁掉算了!”结果,黄小姐并没有去嫁人,她告诉那些人:“我很想试试看!”因为,她想走自己的路。
其实,刚开始她连创业的资金都没有,仅有的财产是一张办公桌以及一台向朋友借钱分期付款买来的电脑,但是,她从来不担心会饿肚子,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去做就对了!”
有一天,临时需要一笔钱周转,她把身上最后的八千元都垫下去了,结果,就在当天下午,她接到生平第一张客户寄给她的支票,她说:“接到那笔酬劳时,我真的很兴奋,那种感觉跟以前拿到公司付给你的薪水很不一样!”
黄小姐说,她一直追求“既单纯又丰富”的生活,她从没想过要把事业做到多成功,规模要发展到多大,她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很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阵子,她发现自己不太开心,于是她就回头去想,小时候做过什么事让自己快乐的;她猛然想起了念中学的时候曾经熬夜完成的一幅图画,让她产生莫大的喜悦。她做了一个结论:“我想,这就是专注,惟有发自内心做事的时候,才能持续激发对人生的热情。”
要找出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不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你的心中寻找线索。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在过去的经验里,有哪些嗜好曾经令你振奋?如果说,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无虞,你会把剩余的时间、精力用在哪里?你是不是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追逐身外之物,或者为了满足别人,而把自己内心的真爱丢弃不顾?
想为自己活,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穷毕生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谈何容易“为自己活”?
管好自己的生命时间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意: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励我们进德修业,都应该像流水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无独有偶的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曾感叹道:
“人的脚甚至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体会与孔子是相通的。
他们所发出的感叹,在历史的轨道中产生共鸣回响,至今仍不绝于耳。而这种感叹所包含的意义,还可以从各个方面延伸,引发我们思考宇宙的奥秘,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如此等等。那可真是纵贯古今的一大感叹啊!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出了一个有趣的谜语:
“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时间。高尔基的回答同样充满辩证法: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时间有长短、快慢、平凡与珍贵的区分吗?
有,也没有。
说有,是因为,对个人生命时间来说,时间是有区别的。
说没有,是因为,时间是不变的,无始无终,是没有区别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区别就在于使用时间的方法不同。因而,价值和意义就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人生无限的梦想。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时间不白白度过?
这就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
青少年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中年人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
老年人要安排好自己的休闲时间。
人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要创造成功的人生,就要对自己的生命时间,从青少年到老年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规划,有步骤地实现人生的构想。
一般来讲,人都是青少年时期学本领,中年创业,到老年才能坐享其成。
汉代有一首题目为《长歌行》的乐府诗,这样写道: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见古代人对生命时间就有清醒的认识。其实,人一生下来,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出安排。在他少不更事的时候,这种安排要由父母来进行,一旦他长大成人,就要对自己负责,就要安排自己的生命时间,以保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就要按照时间的安排去实践,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时间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一点失去的,在你的生活中,时间就像布袋子里的水,存不住的,不知不觉就漏光了。
管好自己的时间,就是不要让时间漏掉。
不管是你的学习时间,还是创业时间、休闲时间,每一天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1)制定一个4小时作息时间表。
()按作息表生活。
(3)每天晚上,对照检查。
(4)当天没有完成的事情,及时制定补救措施。
(5)逐渐养成习惯。
3.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原文: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大意:孔子说:“齐景公拥有4000匹马,但他死的时候,老百姓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德行可以称赞,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却直到现在还对他们称赞不已。”
孔子所说的意思是: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一个人,无论他多富有,在他生命走到尽头时,这些财产都会像浮云一样飘走,被人们忘记,只有美好的名声,是会流芳百世的。
到了生命的尽头,一切的争斗,一切的算计,一切的荣耀,一切的耻辱都已成为过去,现世渐渐退隐而恍若彼岸,与自己渺然无缘。一种痛惜,一种对于生命的亲切留恋油然而生,这是否是人们常说的“良心发现”呢?如果是,那可真是发现得太晚了一点啊!
基督教不嫌晚,而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良心发现”的一瞬,于是有临终忏悔的仪式。这种仪式,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科技文明昌盛的今天,其基点是否正是建立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认识上呢?
后世常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来指一个人临死时说的话往往是善良的。
历史名人和当代伟人,在他们生命最后一息留下的片言只语中,无不体现了这一“善”字:末代皇帝溥仪在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中急切地说道:“救救我!我还要给国家做事呀!”表明了这位获得新生的最后一位封建帝王对新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敬爱的******总理临终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这里已经没事了,你们去忙别的吧。”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执著于他的研究工作时,一群罗马士兵突然闯进门来要杀死他,当此危急时刻,他大声疾呼:“不要动我的圆!”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临终时说:“恐怕我的句子在语法上有毛病。”当代科学泰斗爱因斯坦临终前还在改写统一场论的科学论著,对陪伴他的亲人说了句“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去好好睡吧”,便溘然长逝。这些遗言,无不体现了孜孜以求造福于人类那样一种“春蚕到死丝方断,留赠他人御风寒”的崇高精神!
另一些临终人语则隽永含蓄,体现了人生态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宣告死刑喝下致命的毒药之前,向好友克利顿说:“我还欠阿克勒比奥斯一只鸡,请别忘了还他。”德国作家席勒临终告诉病床边的人说:“许多事情都变得平淡而明白了,在我理解之中。”英国政治家丘吉尔临终顿悟人生烦恼,他对随侍身旁的妹夫说:“唉,烦死了!”
有些名人面对死神的降临,依旧是那么幽默和风趣:德国诗人海涅临终前,有探试者问他:“要不要请牧师祈祷?”他说:“不必了,上帝会宽恕我的。”美国喜剧作家马克·吐温临终,向聚集在他病房的人们诀别道:“再见,我们还会相逢的!”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临终风趣而平静地说;“把幕放下来吧,喜剧已经结束了。”英国诗人拜伦临终显得平静和清醒,他说:“现在我要睡了。”另一位英国诗人济慈临终要人们把他抬起来一些,他说:“我要死得安逸一点。”美国幽默小说家欧·亨利临终对在场的人提出要求道:“把灯全点上吧,我不想在黑暗中回老家去……”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大意: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