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学院
14891800000042

第42章 管好你的家庭——孔子智慧与现代家庭的和谐家庭(2)

邻居住在一起,难免闹些矛盾误会。一旦发生矛盾。邻居间应互相谦让,及时处理,使矛盾不致扩大。对邻居不可蛮不讲理,恃势逞强。俗话说,让人一步自己宽。住在楼下容易受到影响,楼上有时往下扔东西、泼水,可能弄脏了你晾的衣服;楼上拖地洒水可能弄湿了你的天花板,切忌乱敲暖气管或怒气冲冲指责,你可以礼貌地提醒他们。你的宽容精神与和颜悦色的态度,他怎会不注意,又怎会无礼呢?两家孩子如发生争执,首先要批评自己的孩子:“你比小东大,怎么不让着点,快向小东说对不起。”如果损坏了邻家孩子的玩具,要主动赔偿;碰痛了邻家的孩子,应主动登门向家长道歉,慰问邻居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吃了亏,被对方打了,他又占理,也不要对打人的孩子吼叫,这样显得大人太没有涵养了。你可以找到打人孩子的父母说明情况,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打人的事,对孩子管教也是不利的。再如自己的妻子(丈夫)与邻居发生争执时,无论是妻子(丈夫)有理与否,做丈夫(妻子)的都不应感情用事,公然出面与邻居对着干,或在暗中推波助澜;而应劝阻自己的人并向对方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出言不逊,扩大矛盾,即使对方不认错也不要恶语相加,甚至动手。假如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向你表示歉意,你还应劝慰对方不必介意。

邻里之间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的喜怒哀乐、送往迎来、吃喝穿戴,邻居都能看得见,听得到。有些人就爱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议论张家长李家短。今天把孙家的矛盾告诉王家,明天又把赵家的家丑告诉李家,后天再把江家的新鲜事告诉何家,甚至制造流言蜚语,弄得平地起风浪,四邻不安。可见,拨弄是非是搞好邻里关系的大敌。大文豪乔史说过:“拨弄是非的舌头是魔鬼,所以上帝要用嘴唇和牙齿两道栅栏把它关在里面”。要防止“魔鬼”出来兴风作浪,大家应自觉抵制,而不是津津乐道、推波助澜,不给拨弄是非者以市场。说闲话、嚼舌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其结果都是不好的。邻居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要说伤和气的话,不做损害人的事儿,不去打听邻居的私事,也不偏听偏信。听到对自己的是非之言,要冷静分析,不去过多计较,如有人恶意中伤,毁人名誉,应严肃纠正,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实际上,邻里间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遇事毫不相让,针尖对麦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小事闹大,矛盾加深,结成疙瘩,久久不能得以解决。在邻里相处中,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若每个家庭都能经常注意自己的涵养,邻里间的矛盾就会减少。

“里仁为美”强调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这种选择虽然有些遥远,但选择一个相处得来的邻居却是在许多人的能力之内的事,只是,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你若要想得到邻里之间的友好相处,自己须掏出一片真心对人。

4.教子有方,万不可拔苗助长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大意: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在圣人看来,人的智力是分为上、中、下三等。

如果你是教师,就应该据此分析学生的不同资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叫因材施救。

如果你是学者,就应该据此选择学术探讨的对手,掌握谈话的难易深浅,以免对牛弹琴,使对方不知所云。

如果你是家长,就应该据此分析孩子的潜质,并善加引导,尽量将其引上一条适合其自身的道路,而不是一味强调大学,知识,固然这些也很重要。

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必然带动升学、就业和生存方式的转变,跨世纪的一代面临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剧烈的生存竞争、频繁的职业变动、下岗失业的威胁等现实问题,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规律,要求现代家庭首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独立生存的人,再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会放弃是理智之举。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大师、专家学者、政坛新秀或全能冠军,因材施教才能更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因此放弃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智能之举。

也就是说,教育子女必须重视情商的培养。情商(EQ)又称情绪商数,它表达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爱情、事业、婚姻、人际关系及整个人生的起落浮沉。

学会放弃,就是教育孩子,在利与益面前要正确取舍,在应该放弃的地方果断放弃,在不应该放弃的时候,勇往直前地挺住。

家长的最大愿望莫过于孩子未来拥有一个健康、成功、自在的幸福人生,而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机遇,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命运的影响。这种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情绪化问题,如离家出走、自杀、焦虑、厌学厌食、孤僻、恐惧,一些从北大、清华名牌学府出来的高材生,由于缺乏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缺乏在生活中承受社会挫折的应变能力,走上社会同样有不少人连工作和职业都不能胜任。因此在开发少儿智力的同时,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重、百折不挠的品性,已成为现代家庭的焦点问题。

生存环境的变化、价值取向的调整必然引发教育模式的革命,这场世纪末的育儿革命,呼唤现代家庭走上智力开发和情商启蒙教育并重的现代家教之路。

父母最怕孩子出事,最怕被老师叫到学校听“批评”,最怕看到孩子不如人,但这都是育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即使你饱览群书、未雨绸缪,很多事情也并不会像你预期的那样顺理成章。也许你会认为孩子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孩子应该对父母诚实,孩子应该懂事了……而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应该”式的埋怨:孩子不应该不会,孩子行动不应该这么慢,孩子不应该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应该”的事多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期望,是完美的假定。

面对孩子的“过错”,许多成人善用的方式是“动武”与“软禁”。在苦口婆心的劝说变得“苍白无力”后,往往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不打不成才”的古训。孩子被“打”后几日难得的“乖巧”更增添了“动武”的意义。但很多时候“动武”只让孩子记住了“痛”,而忘记了“痛的根本原因”。父母只强调“以后还做不做”,却忘了教给孩子“以后怎样做才好”。如果日后又犯了错,孩子还可能因为“痛”而“说谎”,这样一来非但未解决前面的问题,还多了个让父母“深恶痛绝”的毛病。

因此,面对“过错”请慎“动武”,愤怒时的打骂,可能最大的好处只在出了口气。

“软禁”则是父母将孩子“监控”起来:孩子做作业父母旁边陪;孩子要出去,父母左右伴;孩子去学校,父母变“密探”。总之,为了避免孩子“犯错”,尽可能不让他单独行动。结果是“孩子没有主动性”,“孩子连基本的时间观念都没有”,“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没有父母在什么都一塌糊涂。那么到底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过错”呢?

其实,“过错”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很大的意义。孩子“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无知”。“过错”只是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的不恰当的方式。比如:孩子因为考试失败而对父母说谎,只是因为他不想挨批评甚至挨打,而且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孩子不能按时完成功课,只是没有学会时间的合理安排;孩子爱看电视,只是没有找到更有趣的事做……所以孩子有了“过错”,实际上是在提醒父母,要在哪一方面去引导他,教给孩子合理的做事方式,比一时气急痛打一顿或者干脆取消孩子的“独立性”有效得多。

在孩子的成长中,请允许“过错”发生,请包容“过错”,先不要发怒、失望与伤心;请放弃完美的构想,而应结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如果您不能接受孩子的“过错”,孩子也不会接受您“应该”式的教诲。

5.形成良好的家风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大意:陈亢问孔鲤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吧?”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样两次罢。”

陈亢下来后很高兴他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来源大概也就是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

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像古代人那样以诗礼传家,但是孔子的教导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了礼,现在来说就是如果没有了良好的家风,那么家庭是很难取得和谐的。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之间出现“冷冷热热”的现象,时有发生。做婆婆的常叹息:媳妇毕竟不是自己养的;媳妇呢,也常常恨得“理直气壮”:婆婆毕竟不是亲娘。基于这种认识,家庭矛盾又怎能不愈演愈烈呢?

家庭不讲礼仪,没有规矩,孩子就像野马一样,横冲直撞。现在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面不知道打招呼,不知道称呼人,给老师起绰号,骂人、打人,一身的霸气、匪气,这都与家风不纯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继承、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正如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样,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同社会风气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家风一方面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它又能反过来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变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在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能重视家风的建设,那么,良好的家风也能够对社会上的污浊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结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美德的要求,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一般说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尊老爱幼的风尚。

(2)孝敬父母的风尚。

(3)勤俭持家的风尚。

(4)诚实守信的风尚。

(5)勤奋好学的风尚。

你的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请你立刻这样做:

(1)从你建立的家庭开始。

(2)召开一个全体家庭成员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3)制定一个全体同意的家规。

(4)你带头执行。

(5)让你的子女继承这个家规。

一个良好的家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旦形成,就会创造幸福家庭,世代受益不尽。

6.要正确处理家庭矛盾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大意:孔于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见他们不愿意听从,仍然应该恭敬地侍奉他们,不得冒犯。虽然心里忧愁,但也不能怨恨。”

子女同父母的矛盾是家庭矛盾中较为常见的,那么,子女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呢?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加以劝阻,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自己也是不义。劝阻而不恭敬委婉,是不孝。劝阻不听而大吼大叫冒犯父母,甚至心生怨恨,那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因此,处理这种矛盾对子女来说极为棘手。不仅要情理兼顾,还要做得恰到好处,恰好是这一点最为困难,尤其是对我们今天号称“小皇帝”的独生子女来说,要做到就更是难乎其难了。

事实上,子女与父母的矛盾还不是最主要的家庭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才是最让现代人头痛的。

首先,从找对象到结婚,是一个从爱情到婚姻,从浪漫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那就很可能就让你的婚姻成为埋葬爱情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