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14902500000020

第20章 预防的心理闸门:自我预防(4)

2.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几近成熟,这有力地促进了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基本能正确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他们常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发现自己心灵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灵中的丑。由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青少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孤独感。深沉的孤独感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所以,青少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要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以诚相待。这样你就能扩大社交面,融洽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会消退了。

2.尽量缩小与同龄伙伴之间的差异。既不自傲清高,做脱离集体、高高在上的“超人”,也不自卑多虑,脱离同伴,做索然独居的“怪人”。从文化教养到兴趣爱好的各个方面,都应与同龄人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3.尽量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成年人要对青少年一代多一些理解、体贴和帮助;青少年也应多了解、多学习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相互尊重和体谅,以填平所谓的“代沟”。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安排好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广泛的高尚的活动中去。

5.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姻观。这是抗孤独、抗寂寞的重要法宝。在这点上,须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6.辩证看待孤独。应力求避免陷入孤独,但却无必要害怕孤独,对孤独要有辩证的看法。孤独并非孤立,也不一定是坏事。要学会享受孤独。我们知道,有些伟大的思想者,可能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只能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掘进,这也许正是天才的萌芽呢!

逐渐远离依赖心理

1.依赖心理的表现

依赖心理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个体处于自己无法选择的关系之中,被迫做违心的事,虽然他也讨厌被迫行事的方式。健康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具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能使人得到友爱及独立性。而只要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性,就必然不会有选择,也就必然会有怨恨和痛苦。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离不开别人,你便成了一个脆弱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所需要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那么你就感到被人抛弃,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极为痛苦,甚至崩溃。依赖别人(如父母、师长、领导、朋友等)的人,会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期待着别人的安抚与赞许,会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意愿说话、做事,以取悦对方,而将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这样就丧失了自我,事后会感到怨恨,心中不平,而不如此又感到内疚和不安。

2.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

(1)教育失当引起的心理依赖

在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因为人性中有它的弱点,如怕承担责任、愿意受到保护、贪图安逸等。人有能力不及和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权威”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为其出谋划策,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负责。这一点在孩子身上尤为突出。孩子是软弱的,他们需要家长及老师的保护和指导。在孩子眼中,家长尤其是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批评和赞许都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而做某些事,这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契机,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必然过程。我们所要提醒的是,教育培养儿童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独立性的培养,一味地教育孩子听话、学乖,会抑制独立性这一可贵的品质。孩子会认为别人比自己重要;别人的意见是对的而自己的意见只能是错的;生活中别人的接受和赞许胜过自我的独立;人与人的交往中是一种主从关系、依赖关系。

(2)自卑心理产生的依赖

有些人有较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如知识贫乏、能力不强、笨嘴拙舌。因此在与人交往中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支配。当然在依赖中也得到了某些好处,如不再孤单,感到有了“靠山”,自己的一些行为(为迎合他人而做)受到赞扬,这些对自卑的人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代价是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以及由于屈从而引起的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正确排解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别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此而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加以损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工作: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因为这些人所具有优势常直接与评“三好”、评优秀干部、评奖金、择业分配及领导的赏识相联系。而这些方面处于弱势的人必生失落之感,虽然其中一部分人能正确对待,但也有部分人则心生不满、怨恨、充满敌意,甚至图谋拆台和报复。

2.爱情: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正如西班牙著名剧作家卡尔德隆所说:“没有醋意的爱情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妒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灼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3.才貌: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1)最早的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如对被嫉妒者进行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样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嫉妒产生害己的不良后果,青少年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1.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这样,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个埋头于自己追求的事业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的,俗语说“无事生非”,正出于此。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唯愿众人都平庸度过,相安无事。

2.发挥自我优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自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新局面。

3.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

4.密切交往,加深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

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个人性格方面的一个缺陷,属于一种人格障碍,它使人轻视自己,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评价,在行为上失去进取信心,自认为无法赶上他人,严重的还可能形成厌进心理。被自卑所控制的人在竞争面前会退避三舍,在追求目标方面会丧失信心,在与人交往中会缺乏勇气,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心理不成熟的人要谨防走进自卑误区。

那么怎样消除自卑心理呢?

(1)充满自信

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难免的,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应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克服困难,向成功努力。

多挖掘自己的长处,多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多出成绩,这样就可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信心。

(2)以勤补拙

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通过刻苦学习,不断让自己体验到一些成功。通过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来使自己增强信心。从消除自卑角度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而“成功是成功之母”对大家更为重要。因为不断取得成功的人才会更有信心与勇气去追求更大的成功。追求你自己的成功要量力而行。争取的目标要力所能及,步步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3)心理平衡

自卑者平时要多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遇到挫折时别泄气,不要想“我不行”,而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也不可能总是常胜将军,人总会有长有短,有胜有败。

当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于别人时,要进行客观的分析,看是否有条件和能力赶上去,如果有,就下工夫去拼搏;如果缺少这方面的“天分”,就应接受这一事实,继续努力保持现有水平,争取提高,而不必自卑自怨。没有好嗓音唱歌,也许能在体育活动中夺标;没有美术特长,也许会有非凡的组织社交能力。

(4)不必在意别人的贬低

贬低别人的人往往是出于妒忌心理或其他原因。要记住:只要你不承认自己有自卑感,谁也没有办法使你自卑。

正确面对挫折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上,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为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1.主客观矛盾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青少年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同行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

2.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张温床。

既然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那么对挫折心理进行调适就极为必要了。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也更需要理智。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青少年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一心想当医生,三次投考北京医学院都名落孙山,随后他转向搞戏剧,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4.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我们要悦纳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