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星期天,一大早高尔基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破布、碎纸和钉子。然后,把它们卖给旧货商换些钱交给外祖母。但是,在学校里,高尔基却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叫他捡破烂儿的、要饭的。有一次,高尔基和他们争吵起来。吵过架后,他们告诉老师,说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垃圾坑的味道,他们不能坐在高尔基身旁。这个控告深深地污辱了高尔基。因为每天早晨高尔基总是非常细心地把身上洗干净,从未穿过在捡破烂时穿的衣服到学校去。
后来,高尔基终于读完了三年级,由于他学习成绩好,得到了学校发给他的奖品——一本福音书,带封面的克雷洛夫寓言诗,还有一本不带封面的《法达——莫尔加那》,还发给他一张奖状。当小高尔基把这些奖品拿到家里的时候,外祖父非常高兴,非常感动,他说这些东西必须保存起来,他要把书锁进自己的箱子里。
那时,外祖母已经卧病好几天了,她没有钱。高尔基虽然喜欢书,但还是把书拿到小铺子里卖了55戈比,把钱交给了外祖母。奖状被他题了一些字,弄脏了以后才交给外祖父。外祖父把奖状珍惜地藏了起来,后来这张奖状被保存下来了,这是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尔基亲手写的第一件东西。在这一年,高尔基由于贫穷的缘故,没有读完学校中的课程,就离开了学校。
母亲在这时因急性肺结核死去了。高尔基在埋葬了母亲之后,外祖父就对他说:“你又不是一枚勋章,挂在我的脖子上,这儿没有你的位置,你去闯闯人间吧。”11岁的高尔基只得离开外祖父的家,走进了“人间”。从此开始了独立地直面人生风雨的吹打和考验。
高尔基坚强、善良的性格,是在同生活中“铅样沉重的丑事”的斗争中,在汲取他周围环境的一切好的东西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童年》中,高尔基写道:“我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像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地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在他的周围,有很多好人,善良的人,有意思的人,这些人都给了高尔基很大的影响。
对高尔基影响最大的是聪明、善良、慈爱、快乐的外祖母。在卡希林家中,真正关心与爱护他的只有外祖母,她是高尔基童年唯一的保护人。在卡希林家中,她显得与众不同,她像残酷生活昏暗背景上的一缕明亮的光,她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高尔基神往,她把自己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对童话、民歌的热爱传给了高尔基,成为高尔基文学天赋的启蒙人。
高尔基后来在《童年》中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外祖母形象: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她的衣履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外祖母不仅激发了年幼的高尔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并且使他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高尔基的外祖母年轻时曾经是巴拉赫纳的一个织花边的女工,那个地方的织花边女工们的手艺和她们的民歌同享盛名。在她们的记忆中,保存了大量的民歌。她给高尔基讲的每一个童话、每一个故事,都使高尔基神往。在这些美好的故事里都蕴藏着对光明的真正的生活的幻想。
在夏天和初秋,高尔基和外祖母经常到森林里去采集青草、野果、蘑菇和核桃,用卖这些东西的钱糊口和施舍穷人。她还懂得坏事是由生活的困苦而产生的,她对这种困苦的生活了解得十分清楚。高尔基深深地热爱他的外祖母,因为她有那么多光明的、人性的东西。她以自己做人的道德力量,对人生的真挚热爱为高尔基扎下了不惧邪恶、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根”。
这一年秋天,他再也读不起书了,只好开始谋生。他当过鞋店的学徒,制图师家的佣人,做过伏尔加河轮船上的洗碗工,圣像铺的小伙计,干过工地的工人戏院的跑龙套。几十年后,高尔基曾这样反视这五六年的生活:“在我周围,一锅不干净的粥沸腾着,我觉得我要给慢慢地煮烂了。”
支撑着他,使他免于被煮烂的,是书籍。高尔基当“善良号”船上洗碗小伙计时幸运地遇到了厨师米·阿·司穆雷,后者有满满一箱子书,一有空就叫高尔基读给他听。这些良莠混杂的书,引发了高尔基对读书的强烈兴趣。
痛苦初恋
1884年,高尔基到喀山。工业危机、失业工人、破产农民、满街的流浪汉,可怕的现实很快打破了他上大学的幻想,甚至谋生也成了问题。在喀山的四年,他一方面为生计拼命干活,另一方面也接触了许多先进思想。因为喀山当时是流放******的必经之地,许多******,主要是民粹派党人,在这里同喀山的大学生们一起从事革命宣传。高尔基一次看到了一种超出个人温饱,要改变所有劳动人民的生存条件的生活信念,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可以和这些人联系在一起,兴奋极了。他还在这里读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马克思的著作。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伙子尝试着反抗了,在他受雇的面包坊里组织了一次罢工,但以失败而告终。他慢慢临近了一次严重的精神危机。当时的俄国,民粹主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早期马克思主义不分轩轾,社会上还泛滥着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想。年轻的高尔基努力探索着,却怎么也看不到出路,他在他曾想将命运与之联在一起的大学生们当中也找不到朋友。就这样,他陷入了封闭性的孤独的苦闷之中,无法解脱,决定自杀。1887年12月12日,他朝心脏开了一枪,所幸未打中,又被救活。
自杀事件之后,在革命者罗马的帮助下高尔基重新振作起来。
不久,他忘记了精神痛苦,怀着同样的激情,爱上了一位比他年长10岁的有夫之妇奥莉加·卡明斯卡雅。她回俄国定居前在巴黎生活,有一个4岁的可爱的女儿。
特别是当他的“心上人”对他说,她对他的爱情并非无动于衷时,他一下子就振奋起来,要她和自己一起生活。奥莉加委婉地说他疯了,她提起了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异,还说如果她离开丈夫,他会多么绝望,最后,她劝这位年轻的求爱者不要再来看她了。
身体病弱、几乎发疯的高尔基离开这座城市,离开追求无望的女人,离开令他失望的纸上谈兵的革命知识分子,以及忘记爱情、文学和政治上的失意。他想,只有做一次穿越俄罗斯的漫无目的的长途旅行,才能洗净那些从童年起就不断堆积在他心头的污垢。像过去一样,23岁的他感到需要到处看看、放松一下,需要理解俄国人民,不是书本上的俄国人民,而是在先辈的土地上整天忙碌受苦的俄国人民。1891年4月,他在漆布褡裢里放进几件衣服,从下诺夫戈罗德步行出发,踏上了发现祖国、同胞和使命的漫漫旅途。
创作生涯
回来后,高尔基在律师拉宁处谋职,公务繁忙,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写作。这一时期,他得到了柯罗连科的指导和鼓励。1893年,描写流浪汉的现实主义短篇《叶美良·皮里雅依》在《俄罗斯新闻》上发表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伏尔加纪事》报上发表了一些寓言和小说。后来,柯罗连科在《萨马拉日报》替他谋到一个专栏作家职业,使他能从事专业创作。在这里,高尔基结识了他一生中的伴侣叶卡捷林娜,并于1897年结婚。
在《萨马日报》上,高尔基以叶古杰·赫拉米达的笔名用小品文无情地讽刺、抨击社会黑暗面,磨炼了他犀利的政论文笔。同时,他还在该报发表小说,其中《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他在这篇小说中刻画了将自己燃烧的心掏出来照亮大众道路的英雄丹柯,这也正是高尔基此时心境的写照。这一年,他还通过柯罗连科的力荐,在《俄罗斯财富》上登出了中篇小说《切尔卡什》,小说塑造了不乏反抗精神的小偷切尔卡什和卑鄙贪婪的农民加夫里拉。前者与官方所宣扬的俄罗斯民族的驯顺性格相反,后者与民粹派对农民的拔高相左,因而这篇小说的发表被一再拖延。事实证明,正是高尔基的“慧眼”看到了事物的本质。这篇优秀的作品成为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和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
流浪汉小说在高尔基早期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一则是由于当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大量城乡劳动者抛上街头,流浪为生;再则与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喀山时他也曾一度成为流浪汉。二十多年后,这些小说对拉美文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拉美人用“高尔基式的广度和深度”评价他们自己的优秀的流浪汉文学。
1898年,高尔基出版了两本题为《散记与短篇小说》的集子,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还存在着拖沓和语言造做的毛病,但却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正处旺期的俄国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困苦而又顽强反抗、争取光明的一面,改变了以往小说中底层人民被歧视或只作为受怜悯者而存在的境况,受到了人民的普遍欢迎,从而初步奠定了高尔基作为俄国和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开创者的地位。
1899年,高尔基来到彼得堡,在《生活》杂志上连载了《福马·福马杰耶夫》后,他将它的单行本题献给他已经结识并从少年时代起就挚爱的著名作家安东·契诃夫。1900年,他终于见到了11年前拜谒未遇的托尔斯泰。高尔基在给契诃夫的信中动人地描绘了这位个子矮小的巨人身上的力量和优美,并写道:“一看到他,就非常愉快地想到自己是一个人,并且意识到,一个人也可以成为列夫·托尔斯泰的。”的确,在不久的将来,在对俄国文学的影响上,高尔基成了几乎可以与这位巨人并肩的人物。
在加斯卜拉时,高尔基又和这位巨人朝来夕往过一段时间,然而,高尔基与这位托尔斯泰主义者毕竟是背道而驰的。1901年,高尔基发表了《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同道德的自我完善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高尔基,这个来自尼日尼的底层人,是在对自己、对广大底层人的生活出路的探索中走上文坛的。从到喀山起,他就和革命者保持联系,还几次因此入狱。唯其如此,高尔基才敏感地看到了革命即将来临的征兆,塑造了海燕——暴风雨的报信者这样一个新时代的预言家,得到了列宁的高度评价。不久,高尔基因为替工人购买革命宣传用的油印机一事,被判流放。流放之前,1901年,他在病中写出了剧本《小市民》,通过剧中的火车司机尼尔之口,鼓励劳动者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剧本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由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扮演尼尔。虽然沙皇政府对剧本大肆砍伐,但演出仍取得了巨大成功。1902年,《小市民》获得了格利鲍耶陀夫剧作奖。
1902年,高尔基又在流放地阿尔扎马斯,根据自己对底层生活20年的观察,创作了剧本《底层》。作品艺术地表现了被资本主义发展抛出生活常轨的小偷、戏子、妓女和手艺人等,抨击了当时仍在蒙弊人们的资产阶级的虚伪人道主义的安慰哲学,启发人们“真理才是自由人的上帝”。契诃夫写信给高尔基说:“您的戏读过了,这无疑是新型而优美的作品。”这个剧本是高尔基戏剧中的代表之作,后来在欧美各国上演,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接着,高尔基创作了一系列剧本,主要有《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蛮人》(1905)、《敌人》(1906)。高尔基站在时代的前沿,用他那鹰一样的眼睛,锐利地扫视俄国社会生活中的各阶层人,剖析各种矛盾,探索人生的道路。写《避暑客》时,高尔基说:“我想赏同行们几个耳光。”这个剧本批判了俄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在社会革命中的各种丑陋心态,认为知识分子只有同人民大众建立血肉联系,才不会孤独,才能有所作为。剧本演出时,顺彩与倒彩齐鸣,高尔基走上前台,一言不发,横眉怒目,捍卫自己的作品,结果镇得全场哑然。《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顺着这个主题更进了一步。写于旅美时期的《敌人》,第一次将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搬上了舞台,通过有力的形象,在剧终工人失败之时,仍然预示无产阶级的光明未来。这部作品情节集中,冲突尖锐,对话简洁,是又一部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