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中的奇葩(意大利1452~1519)
童年早慧
时代召唤巨人。达·芬奇走来了。
意大利离佛罗伦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起初并不怎么显眼的小镇,名叫芬奇镇。镇上有一个身材伟岸、相貌堂堂的公证人,他名叫皮耶罗·达·芬奇。他和一位乡村姑娘不知不觉地热恋并同居,并使这位美丽而纯朴的乡村姑娘未婚先孕了。
1452年4月15日,芬奇镇这位纯朴的乡村姑娘在草屋里生下的这个儿子,却真是一到世上就又活泼又天真,显得十分聪明可爱。他就是皮耶罗·达·芬奇和这个普通农家女生下的非婚儿子——列奥纳多·达·芬奇。
虽然皮耶罗·达·芬奇很爱这位乡村女子,但后来他却没有与她结婚,以致使小达·芬奇从小就没有生活在亲生母亲身边。
后来,皮耶罗娶了一位温柔的富家小姐为妻。于是,小达·芬奇就把那位叫阿丽琵耶拉的女子喊成了母亲。后妈温柔善良,把母爱全给了小达·芬奇,因此,他们母子的关系十分融洽。小时候,小达·芬奇不管去哪儿玩,总要采撷一些鲜花,带回家中,撒满后妈的头、脖颈。他觉得,后妈美如天仙,是那样疼他,爱他,关怀他。她常常独守门前,等待着这位可爱的美孩童从远处玩耍回来,然后热烈地拥抱着这位撒鲜花的儿子,把锅里的饭莱端出来,里面有新鲜的奶渣干酪,有芹菜油炸包子,有喷香的猪肉,有浓浓的甜酒。那些,都是小达·芬奇最喜欢吃的东西。
他的亲生母亲却渐渐地被人遗忘了。
小时候,达·芬奇真是生活在****里。
关爱他的不仅是后妈,还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
从史料上看,芬奇镇是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资本主义已经萌芽。西方“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已经产生,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教会,反对“神学”,要求思想解放,恢复人的尊严,颂扬自然界的美丽,宣扬人类本性,相信自己力量无穷。这样一个时代,很适合诞生伟大的艺术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创作的外部环境比较宽松。
早在达·芬奇出生之前,芬奇镇及意大利其他地方的艺术家们,就已经致力于写实主义的探索和创作了。他们把《圣经》人物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常人,把呆滞的面孔改为和蔼的状貌,在人物的背景方面加上一些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达·芬奇之前,已有了契马勃、乔托、杜卓、提香、威罗内塞、丁托来托等画家,声名开始传播。
达·芬奇从懂事起,就常常听祖母讲些善良人的故事,其中也有画匠的坎坷动人的故事。
芬奇镇风光美丽,山水灵秀。家家户户建造在水边的小屋,飞檐翘角,极其精致。门前屋后多有竹、山楂林、草坪。石板街光溜溜,街两面是一爿爿门面,生意十分兴隆。有打铁的,有卖水果的,有补皮鞋的,也有养马卖马的。更兼有一些热爱音乐的小伙,常在晨空里或夜幕下,吹奏起悠悠的长笛,或弹起动人心弦的曼陀铃琴。牛车从石板街骨碌碌地滚过去。
小达·芬奇就生长在这样的氛围里。
小芬奇和祖父的感情并不好,他知道是祖父拆散了父亲和母亲,也是祖父硬把母亲嫁给了现在的酒鬼丈夫。每当祖父叫他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不情愿听。
到7岁时,他进了学堂读书,他也不大听老师的讲课,当时,老师给他们讲的是枯燥的拉丁文法。
他时常一清早就出门去了,但没到学校去,而是到一个长满芦苇的荒凉的峡谷中。他整天地在山上游荡,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草地、树林、田野,然后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全身都是灰尘,脸上晒得黑黑的,像个野孩子一样,但心里却很快活。
在学校里,小芬奇也跟别的同学不一样,他从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同学们玩的那些游戏,他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有一次,他看见同学们捉来一只蝴蝶,把它的翅膀拔掉了,害得蝴蝶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来爬去。同学们都开心得嗷嗷直叫,他却呆呆地站在一旁,脸色发青,露出一副怜悯的神情,最后低着头走开了。
夏天的夜里,小芬奇常常趴在田野上,观察小小的荧火虫。这小镇的田野上,荧火虫真多,就像是仙女提着一个一个的灯笼。他想像着,这荧火虫,多么像奶奶故事中的那位公主的眼睛呵!那么,它是怎么发亮的呢?小芬奇追赶着,捉住几只萤火虫,认真地研究起来。啊,原来是它们的屁股上都有了盏灯,多好呵!这样,走夜路就不怕鬼了。他胡思乱想着。
广泛观察,实际上就是一种积累,是生活的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小芬奇的观察,与一般人确实是有些不同的。他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搜索性观察。凡是他感到好奇的或者是有趣的东西,他必定要搜索式地用儿童的目光扫过去,作儿童式的幻想,细致地研究一番。他是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一片石子,一株山花,一抹晚霞,一泓清泉,河边一景,山中一隅,街头一角,男人的皮衣,女人的帽子,一哭一笑,一只虫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蝙蝠……他都会感兴趣。他是神童吗?显然不是。但他确实比一般孩子早慧。
观察,就是艺术家的生命!
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写字用左手,画画用左手,就连吃饭也是用左手。儿童时代的达·芬奇,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他常常抓起地上的木炭,就在木板上涂涂画画。有时候,他就悄悄地,跪到画匠那儿,摸了画匠的彩色颜料,带回来画。他画呀画呀,似乎永远有画不完的东西。蜻蜓,蝙蝠,青蛙,小鸟……就在这种大自然的启蒙中,他不知不觉地,长到了9岁。这之前,谁敢相信,他竟然还没有上过学校。
一天,他看见父亲的工作室窗口,有一只美丽的彩色蝴蝶,飘飘然地飞进去了。那是一只罕见的大蝴蝶,个大,翅宽,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达·芬奇第一次心惊胆战地推开父亲工作室的门,父亲正专注地在写公证词。他看见那只美蝶在窗玻璃上碰撞、挣扎着。美蝶儿不愿意走入这个沉闷的工作间,它要寻找光明。当下,达·芬奇就从教堂里正在劳作的画家那里,找来了各种颜色的画料,他居然把这只美丽的大蝴蝶画下来了。连画家们都停下了修补圣像的活计,一齐欣赏这小孩童的佳作了。
自小涂涂画画,是达·芬奇的一个癖好。这位天才,几乎无师自通。而这时,阿丽琵耶拉,那位真心爱护他的后妈忽然患了一种怪病。她不再在门口坐着等他放学归来;她郁郁寡欢,沉默起来;她不再邀请和她几乎差不多高的儿子,去花园里扑蝶,去采花;她的身子越来越虚弱。当地医生给她看了病,诊断说,她患了一种热病。渐渐地,后妈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
年轻活泼、可敬可爱的后妈的逝去,无疑给达·芬奇一家以沉重的打击。在这个打击面前,祖母常常独自饮泪,郁郁寡欢;父亲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再也打不起精神来。工作之余,父亲不再呆在家中,而是在外面寻欢。他想用这种办法来排解他失去爱妻的痛苦。
而父亲的续弦,对于达·芬奇来说,也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儿。后妈如果对他不好,那么他在这个家里就呆不长了。他暗暗下决心,如果万一……那么,他就远走他乡,去求学,去画画儿。
但这一切担心,都在父亲领回一个少女的时候烟消云散。这少女,就是良家女子、住在乡村的佛朗切斯卡·朗费尔姬妮。我们把她的名字简称为姬妮。
姬妮羞羞答答来到公证人家的时候,她才刚满15岁。
她娇小玲珑,身材苗条,但比前妻的儿子达·芬奇还矮。她长相姣好,眉清目秀,一头金发。她天真无邪地笑着。在达·芬奇一家人眼中,她简直就还是个小姑娘。
姬妮的微笑是很有魅力的。达·芬奇很喜欢她笑,这微笑,令达·芬奇想起那些大师们绘制、塑造的圣母的微笑。她对这位新认识的儿子微笑着;他也对这位新妈妈报以腼腆一笑。渐渐地,他们就熟悉了,并在一起玩耍了。捉小鸟,摘野花,翻河里的螃蟹,摸鱼儿……笑声又回到了他的家。
新婚后不久,皮耶罗便决定举家迁移,义无返顾地朝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出发了。
佛罗伦萨,世界一流艺术的荟萃之地。由于战乱,古希腊罗马艺术很多地方未能保全下来,而意大利则基本完好地保存了这些艺术遗产。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精神文化活动的中心,这里的人艺术造诣高深。贵族爱艺术,老百姓爱艺术,地方官、银行家们也十分崇拜艺术。这座艺术之城,聚集了来自各地的科学家、艺术家。艺术之火呈燎原之势。
青年论画
达·芬奇一家迁至佛罗伦萨城之后,小芬奇依旧对新城市的人和事、物品、动物等都留心观察。他常常去著名学者,在意大利有名的数学家托斯卡涅里的住所,并拜他为师,学习数学,科学家教给了他人生哲理和数学。
见达·芬奇一个劲的迷恋上了数学,他的父亲皮耶罗却十分着急。父亲是十分了解儿子的。儿子喜欢唱歌,骑马,跳舞,用泥巴捏个小鸟小人儿什么的,也喜欢玩昆虫,逛小街,但他更喜欢涂涂画画,而且已经表现出这方面的天才。父亲深深地知道,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人生短暂,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但如果能发挥特长,扬长避短,有效地组织和运用自己的特长知识,那么,就可成大器。父亲久经风雨,且在学术方面也有所研究,他自然明白这一点。
父亲有些失望了。
儿子对他的公证职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要靠儿子继承父业,看来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儿子究竟学什么好呢?
让他胡来,学科学吗,显然,儿子已经被那位奇怪的数学家所吸引了。数学家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少数几个人在那儿炮制着那些异端邪说。儿子跟着他,会成功吗?
父亲苦苦地思索起来。达·芬奇的父亲,是一个善于进行逻辑推理的人。他苦苦地思考着。一般来说,人的能力与他所学习、所爱好、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且已有天赋,为什么不给他找一个画师呢?在意大利,画匠艺术家,也是备受人尊重的呀!
对,让儿子学绘画。
父亲皮耶罗,当下决定去找一个画师,给儿子做老师,让儿子学画。父亲想起了他的朋友维洛启奥。维洛启奥是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在当地,艺术家可以成为上流人物。儿子一表人才,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如果成为艺术家。打入宫廷去,谋个一官半职,也可光宗耀祖了。想定之后,父亲把达·芬奇送到了维洛启奥的工作室里来。
达·芬奇的成才,首先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些最重要的老师。这些老师,就像长明灯一样,一辈子照耀他前进的艺术之路。画家、雕塑家维洛启奥就是其中的一个。维洛启奥(1436—1488)是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他也是生于佛罗伦萨。他曾经是多那太罗的学生。他笔下的大卫,形态优美,自然而毫无拘谨。他的其他作品,也足以与老师的作品媲美。同时,他又是首饰匠出身,因而表现手法精巧美丽,他的银质浮雕头像等作品都是十分有名。他所开设的工场和画室,是意大利的艺术中心,在这里,他培养了许多颇有才华的艺术家。达·芬奇有幸拜他为师,在他这里得到最初的绘画和雕塑训练。
他对达·芬奇说,很少有一种单一的劳动和技能能够使人成为一个好的画家。不研究“人”这个自然生物,在塑造人的时候,就难于找到身体的正确比例。
在他的画室里,弟子们都在勤奋地作画。
他大声地教导他们:“画好骨骼!在上面,嗯,在上面画上肌肉和腱,最后再用皮肤覆盖在上面,嗯,好了。”
他带头画。他画的是《圣约翰》。约翰的银质浮雕头像,学生们可以见到他虔诚的眼睛。他的手,青筋暴露,肌肉鼓起,健美而清晰。这是一双与岁月风雨战斗过的劳动之手。
达·芬奇继续在佛罗伦萨生活着。在维洛启奥的工场里,他交了几位好朋友。
有个叫洛佐伦的同学,年龄比较小,体弱多病,芬奇经常帮助他,有时师父叫他去采买物品,芬奇就代他去买。洛佐伦十分感激,处处以达·芬奇为榜样,连走路、说话和一些细小的动作都模仿达·芬奇。别人都说他是达·芬奇的影子,他也不争辩,反倒报以自豪的一笑。
一个叫波提切里的青年常常到工场里来,他以前也是师父的学生,后来自己开了画室。虽然他比达·芬奇大8岁,但他虚心地向芬奇学习,后来画出了闻名于世的作品。他给但丁的《神曲》画了90多幅插图,还画出名作《维纳斯的诞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之一。他善于观察,想像力丰富,达·芬奇也从他那儿学到了许多东西。
不过,和达·芬奇关系最亲密的还是师父。他俩既是师生,又是好朋友。
转眼间,达·芬奇已在维洛启奥的工场里学习七八年了,长成了一个20多岁的壮实而漂亮的小伙子。他不仅相貌俊美,而且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安祥和娴雅,风度翩翩。有个认识他的人说道:“他的全身如此之美,一见了他连最忧愁的灵魂也要快活起来。”
他满20岁了。他回了一次故乡。
他的祖母已去世。后妈也发胖了,性格冷漠。父亲也老多了。他发现故乡已无法容下他这个多才多艺的游子。他的事业在山外。
20岁时被艺术家们公认为是他天才创作的作品,是在他的老师作品《洗礼》上,画了一个跪着的天使,他的老师因此而不再提动画笔。达·芬奇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到了达·芬奇自己独立开画室时,他已经是28岁了。在此之前,他1473年至1475年,完成了板面油画《受胎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