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学生A是我所带的324名学生中的一个,来自某地农村家庭,父母务农,地方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为此,该生在读期间,我第一时间给他注册了经济困难生,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并顺利办理了国家贷款。该生在校期间学习踏实认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性格较为内向。2010年6月某天,我接到学生短信:“老师,我有事需要见您。”我迅速和学生约谈,得知学生想要请假回家两天,但原因不想透漏。这时距离全国高考仅有两天时间,职业的敏锐性让我对这次看似平常的请假更为留意。一番深谈之后,学生在让我一定替他保密的情况下终于道出实情——这次请假要回乡替考!
【辅导过程】
面对这个受他人蛊惑决意回乡替考的学生,在其人生重大转折的关口,一定要挽救他;面对这个出于信任和师生情谊而道出实情的学生,在其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中,更要保护他。于是,在给学生递上一杯水后,我开始和学生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以判断整体事态发展。得知学生替考原因:一是因其所得5万元酬金可贴补家用;二是因联系人是其熟人,一直对他很好,碍于情面无法拒绝。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均明确了解事件的性质与可能的后果,且家长同意孩子替考,学生本人愿意替考并承担一切后果。交流中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替考违法违纪等政策已对学生无约束力。
考虑到学生替考的原因,交流中我充分给学生提供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其他途径,并提出由我出面与其熟人沟通,同时亮明我的观点:为了他的后半辈子,一定不会让他走。面对交流中的理解与真情,以及我的坚持,学生开始犹豫。在又一番长谈后,面对学生更为纠结的内心,在征得学生同意后我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告知事态的严重性,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影响,说服父母能劝阻学生别去替考。最初父母仍不愿劝阻孩子,三次联系后态度转变为“让孩子自己决定”,后又几经联系说服,家长终于同意孩子不回去考试。学生面对家长的转变,内心压力明显减少。此后,征得学生同意后我又与其熟人联系,一翻激烈的相互说服后,最终其熟人也放弃了对替考一事的坚持,由孩子自己选择。最终化解了学生碍于情面、出于金钱等种种内心的纠结,终于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辅导成效】
学生A最终留在了学校,放弃了参加替考。在其后的时间里,我们相互间多次短信交流。为了使其尽快摆脱这件事的影响,我引导他参加了科研课题的学习工作,经常送给他一些感兴趣的经济专业书籍等,让他尽快地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正常的学业生活中来。后来因工作调整,我不再担任该生辅导员,但真诚的交流始终都没有间断,在其面临考研选择时我们还不止一次深谈,在其备考压力极大时我也曾多次疏导,在等待考研消息的日子里,我们共同期待,我更加深深地祝愿!
【辅导体会】
平素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构建师生间无话不谈的信任,这是真正帮助学生的第一步。辅导员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发现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寻求解决办法。同时,要争取家长的帮助,让更多更重要的力量影响学生,打破其内心的所有顾虑。要对学生持续、长久地关注,加强后期的沟通和联系,解决问题不只在当下,更要长远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北京邮电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