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14939400000009

第9章 深度辅导工作的常规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

刘婧媛

深度辅导目前已经成为受到高校辅导员欢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对这项工作而言,不少辅导员都经历了迷茫、探索与发展三个阶段。“深度辅导”工作初期,面对学生群体庞大、群体特征复杂、个体差异大的现实挑战,与学生对于深度辅导的高度需求,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却又迷茫困惑,不知如何同时在“深度、广度、精度”上下功夫。在深度辅导工作探索期中,不断摸索深度辅导的工作思路与途径,使深度辅导工作成为了加强师生信任关系、帮助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把握学生群体特征、为学生提供差别化指导、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有力措施。当前,应结合实践经验,努力实现深度辅导工作的常规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使深度辅导工作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平台。

一、深度辅导工作常规化发展

深度辅导工作应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及其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这是对深度辅导工作常规化建设提出的发展要求。

1.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深入践行“全员育人”理念

作为专职辅导员,在深度辅导工作迷茫期最大的困惑即为“广度”与“深度、精度”之间的矛盾,实则这份担忧之中蕴含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专职辅导员的责任”这种片面的认识。根据“面向全体、针对问题、科学指导、整合力量”的深度辅导要求,专职辅导员不仅需要做好深度辅导的实施者,还应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平台的搭建者。应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将校外专家学者、校内教师职工纳入深度辅导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如建立“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授课教师+校外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模式。班主任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深度辅导覆盖率100%;专职辅导员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工,每位专职辅导员任一个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并结合分管工作对特殊群体学生、学生骨干、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授课教师利用课上、课间及学生活动契机,采取灵活方式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担任学生辅导员,采取论坛、访谈、交流、校外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深度辅导。

2.把握学生成长关键点,深入践行“全程育人”理念

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重大节事活动、学生个人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是学生的成长关键点,在这些时刻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以“全程育人”理念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辅导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依据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和学生群体多样性特点,把握深度辅导阶段性和群体差异特征开展深度辅导工作。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侧重点的深度辅导内容,如面向新生侧重大学适应性教育,面向二三年级学生侧重学习、校园文化活动、职业发展教育,面向毕业生侧重就业指导与初入职适应教育;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不同侧重点的深度辅导内容,如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难与精神压力、关注学业预警学生学习及生活状态等。另一方面,加强深度辅导记录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如建立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学生信息库”、“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基本资料、家庭成长背景、各关键点的深度访谈内容,该档案对于深入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为深度辅导工作常规化发展提供保障

工作理念的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与机制的推动。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通过领导班子对口负责制、教研室负责制、班主任及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制、科研立项导师制等相关制度与规定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工作格局的建立奠定基础。在工作机制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组织推荐谈话机制”、“班主任教师深度访谈机制”对辅导员及班主任与学生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数量进行定量要求,对深度辅导工作的形式与方法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每个学生组织每周向团委教师推荐两名学生干部开展深度访谈,班主任每个月开一次班会、每周进一次宿舍、每学期与每名学生进行一次访谈。在此类工作机制保障下,将深度辅导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二、深度辅导工作专业化发展

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人文环境,“家长式”与“保姆式”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学生渴望科学的指导、渴望通过深度辅导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对深度辅导工作专业化建设提出的发展要求。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深度辅导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深度辅导专业化发展即指班主任辅导员能够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这对专兼职辅导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深度辅导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建议以专题讲座、专项培训向技能认证、对外交流、学位教育逐步过渡,结合辅导员自身专业背景,有选择性地在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与职业规划等方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结合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技术,开展深度辅导工作

当前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个性张扬、渴望独立、善于表现自我等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无力面对挫折和失败;个人发展目标务实、明确,成就动机较强等特点。因此,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呈现出对于心理咨询技术及职业指导技术的强烈广泛需求。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使师生信任关系更易建立,并且能够真正通过深度辅导工作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统计数据为例,伴随着深度辅导工作的逐步推进,一般性心理困扰咨询案例数量呈下降趋势,深度辅导工作帮助许多学生走出了一般性心理困扰。

三、深度辅导工作多元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充分把握学生特征,充分利用手机及网络、学生活动、学生自组织等多元沟通平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深度辅导效果,这是对深度辅导工作多元化建设提出的发展要求。

1.依托网络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QQ、飞信、人人网、微博是学生高频使用的网络沟通工具,学生通过日志、状态、分享、邮件等形式发布与分享个人感受与体会,以期获得个体关注、认同与鼓励。辅导员可以通过对学生发布内容的关注,观察分析学生个体及群体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注点和对于校园各类事件的评价及学生情绪状态等信息,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活困难的学生;通过回复、发起投票、日志等方式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调研,以了解学生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和看法。此种沟通方式建立在“亲近”、“信任”、“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容易表达心里话与真实想法,更容易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关系,使“网络深度访谈”起到更好的辅导效果。

2.以学生活动模式解决深度辅导中的共性问题

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学生活动“一位教师对多位学生”的方式,可以提高深度辅导的效率。如针对学生干部缺乏总结与反思能力的现象,设计“学生干部模拟招聘会”活动,用做简历的方法指导学生梳理个人经历,用模拟面试的方法帮助学生查找自身优缺点,根据职业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

3.发挥学生自组织的自我教育功能,巩固深度辅导效果

高校丰富多彩的学生自组织具有覆盖范围广、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在高校育人和深度辅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对学生自组织团队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自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以学生的视角交流彼此的生活学习经验,达成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助辅导,巩固深度辅导效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