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风琴教学宏观控制方法的应用
手风琴教学过程及一个优秀演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的、持续的多年教学训练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缺乏对这种多年手风琴教学的科学规划,导致在不同的阶段存在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功利主义思想,扼杀了一批原本具有较高天赋、可塑性的好苗子,令人惋惜。因此,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条件,从宏观的角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年的教学规划,并提出不同阶段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而宏观控制方法就是指导这个环节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主要的宏观控制方法有模式教学法及程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是从器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宏观层面上总结归纳出来的,适合于一切器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开展。
1.模式教学法。模式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按照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手风琴教学过程的控制方法。模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为:(1)针对手风琴教学的终极目标,分析影响手风琴舞台表演能力的各个因素;(2)获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及参数;(3)建立影响手风琴舞台表演能力的因素结构模型;(4)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价标准,对学生或演员表演能力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价;(5)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手风琴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有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6)对手风琴教学过程的相应环节发出调整指令;(7)改进教学工作,使手风琴教学的阶段结果不断接近终极目标。
模式教学法由教学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教学方法四部分组成。教学的目标模型提出未来手风琴教学过程目标发展的指标体系;检查手段是科学采集学生或演员手风琴教学现实状态的信息工具;评定标准是甄别现实状态与教学模式间差异性质的鉴标体系;训练手段是根据教学模式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及评定结果的反馈信息所提出的练习方法。
首先,建立目标模型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即期望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何种水平,具有何种演出风格的演员。其次,需调查研究手风琴舞台表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对反映这些影响因素状况的指标参数进行处理,尽可能建立起定量化的目标模型。
(1)模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第一,模式教学法具有信息化的特点。模式教学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教学模型的指标体系为控制的依据,以评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为监督、检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与变化均处于信息控制之下,有助于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第二,模式教学法具有定量化的特点。模式教学法所依据的教学模型及评价标准均具有定量特点。在实践中,教学模型的指标体系可为未来的教学过程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评定标准的鉴标体系可为现实状态的教学状况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发展变化,均置于数字化控制之下,有助于定量控制手风琴教学的全过程。
(2)模式教学法的应用。模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闭环式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控制手风琴舞台表演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结果了解学生现实情况,修正教学计划的相应环节或教师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学生或演员的教学效果渐次逼近教学模型的预定目标。
在手风琴教学过程,对于学生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多采用教师主观判断为主,很少采用定量的科学的检查手段进行评估。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源自多年来长期形成的业内传统;另一方面很少有人在跨学科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来指导本学科的方法创新。这是一个意识问题,所以,对手风琴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价应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2.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按照手风琴教学过程的时序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个教学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教学步骤组成的教学程序,并按照预定程序有步骤地组织教学活动,对手风琴教学活动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程序教学法以教学程序为控制依据,教学程序时将教学过程的时序性和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融为一体的有序集合体。手风琴教学程序表达了手风琴教学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正常情况下,手风琴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教学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利于程序教学的组织实施。科学地制定手风琴教学程序,是实施程序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1)程序教学法的结构。程序教学法由教学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教学方法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由不同的要素组成。从结构上看,程序教学法与模式教学法最大的不同是控制手风琴教学过程的依据。模式教学法是以手风琴教学模型为控制依据,程序教学法是以手风琴教学程序为控制依据。程序教学法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功能与模式教学法基本一致,可参考借鉴。
手风琴教学程序由手风琴教学内容、时间序列和练习形式三个要素组成。编制手风琴教学程序要求将庞大的、繁杂的手风琴教学内容按照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有效地教学内容单元,并将其编制出具有相关性、逻辑性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时间序列通常是指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教学单位时间的有机排序与衔接,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成有机相连的时间段落,以便将特定的小教学内容单元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使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时间序列有机相连;联系形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畴内,不同手风琴教学内容衔接的方式,或者不同时间范畴内不同手风琴教学内容衔接的方式。一般意义上,手风琴教学内容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直线型”和“网络型”两类。由这两类联系方式编制的手风琴教学程序,分别称之为直线教学程序和网络教学程序。直线教学程序的架构比较简单、较易操作,但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小。网络教学程序的结构比较复杂,较难操作,但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大。
(2)程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第一,程序教学法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在手风琴程序教学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以教学程序的内容体系为控制依据,以评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为监督、检查工具。整个手风琴教学过程的发展与变化均置于系统控制的状态之下。第二,程序教学法具有定性化特点。程序教学法所依据的教学程序具有鲜明的定性化特点,便于手风琴教师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选定明确的教学发展方向。第三,程序教学法具有程序化特点。由于手风琴教学内容规划在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变更实际上是在严格检查、评定之下,按照手风琴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本质练习,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的。
(3)程序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教学法与模式教学法一样,也是一个闭环式的封闭系统。在现代手风琴教学过程中,程序教学法应用的精髓之处是,教师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控制学生或演员手风琴舞台表演能力发展的方向。
通过反馈控制通道,运用评定标准、检测手段了解学生或演员的显示情况,以便修正手风琴教师的指导方案或根据教学程序指出的内容继续实施程序教学。经过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学生或演员的教学效果渐进地接近教学程序所预定的终极目标。
(二)手风琴教学具体操作方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手风琴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它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手风琴教学通常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即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人专业水平、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目的是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具体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因人而异。
1.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指将完整的手风琴演奏技术动作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照分解的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运用分解教学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教学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的教学实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分解教学法通常适用于学习复杂技术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对手风琴技术动作掌握的片面性,运用完整教学法不易掌握复杂的技术,只有通过分解教学法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分解教学法包括单纯分解教学法、递进分解教学法、顺进分解教学法、逆进分解教学法四种类型。
(1)单纯分解教学法的应用。应用单纯分解教学法,首先需要将手风琴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环节或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学习、掌握各个环节或部分的教学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单纯分解教学法对各环节或部分教学内容的顺序要求并不严格,其应用特点是,被分解的技术动作相对复杂,分解后的各个环节或部分可独立教学,教学的顺序没有严格要求。
(2)递进分解教学法的应用。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应用递进教学法时,需要先把手风琴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环节或部分。先进行第一部分的学习,掌握后,再进行第二部分的学习,掌握后,再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合起来进行学习,如此递进式的学习,直至掌握完整的教学内容。在具体运用时,虽对教学内容各个环节的教学顺序没有刻意要求,但却对相邻环节的衔接部分有着严格的要求。
(3)顺进分解教学法的应用。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应用顺进教学法,需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环节或部分。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掌握后,再学习包括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学习包括前两部分的第三部分,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地掌握手风琴的一项技术。
(4)逆进分解教学法的应用。逆进分解教学法在应用时与顺进分解教学法恰恰相反,教学时,先学习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习内容直至第一部分,如此完成完整手风琴技术的学习。
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分解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师擅长把握哪种分解教学法;第二,学生适合采用哪种分解教学法进行学习。综合以上两个问题,选择适宜的分解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手风琴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完整教学法。完整教学法,是指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运用完整教学法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技术,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技术结构以及完整地神经肌肉连接,保持技术动作的完整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完整教学法既可应用于一元手风琴技术的教学,也可应用于多元手风琴技术的教学;既可应用于独奏曲目的练习,也可应用于合奏曲目的练习。在用于一元技术教学时,应高度注意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用于多元技术教学时,在强调完成好一元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多元技术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在用于个人独奏曲目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的不同目的,针对性的提出不同教学要求。比如,教学目的在于强调演奏质量时,可在完整演奏途中叫停,教师应及时地指出问题所在,重练改进,加深印象;教学目的在于发展独奏曲目的整体表现力时,则不必拘泥于个别技术细节处理的瑕疵,而强调流畅连续地完成整首曲目的表演。
3.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指手风琴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手风琴知识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顺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来传递手风琴教学信息、传授知识,解释概念,讲解技术要领,分析对或错的原因,讲述感受等等。在手风琴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法常常应用于曲目讲解、音乐知识讲解、课后总结、布置作业等手风琴理论知识教学中。此外,在技巧课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法也常常用来讲解技术要领,纠错等教学环节。由于语言的描述属于形象思维的过程,在使用讲授法时,要求教师概念清晰、用词准确、条理分明。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如在讲解作曲家的相关资料时,讲授法就是首选的教师方法。讲师应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将作曲家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作曲时所处的历史时代或个人遭遇等相关资料用语言条理的向学生做介绍。而在在速度标记的讲解时不能只用语言要求学生再快一点或再慢一点,应用节拍器打出标出的速度,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差距。但在手风琴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讲授法的使用是不足以表达教学的教学要求的。如遇到音乐术语中的渐强(crese)、减弱(dim)标记,教师不能仅简单地用“再强一点”或“再弱一点”来要求学生,而应结合示范,让学生从听力上感受到强、弱的幅度。
4.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在手风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通过规范的技术示范作为有效地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的掌握手风琴技术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手风琴的初期教学或基本技术教学。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思考—反馈等系列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演奏思维。首先是观察、欣赏教师的示范演奏,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明了的感受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示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不能以炫技的态度进行示范。特别是在示范某个演奏技术的动作要领时,要放慢速度、放慢动作的整个过程、放慢动作的每个环节,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该演奏技术的每个细节,真正领会到演奏的动作的全部含义和要领。其次是帮助学生找出教师演奏与自己演奏的不同之处,针对不同找出原因。手风琴教学在应用示范教学法时,应注意灵活变通,合理操作,是学生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激发他们对手风琴学习的创造性。在手风琴示范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配合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如讲授教学法。尽可能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手段,以克服示范教学法的保守性。示范法的使用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5.重复教学法。重复教学法,是指多次重复针对某一技术的练习,在两次或两组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动作的反复多次的重复,不断强化手风琴技术运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重复教学法借鉴于体育学科之运动训练方法,因为在广义范畴概念下,手风琴练习也应属于运动范畴,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运动训练指导的范畴。通过相对稳定的多次重复练习,可使学生机制产生较高的适应机制,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手风琴技术,又有利于发展支持专项技术的腰部及上肢部位的肌肉力量,对于手风琴训练效果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6.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模拟近似真实舞台表演环境下,按照舞台表演的要求进行手风琴教学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人类先天的表现意识、舞台表演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心理适应原理、现代舞台环境等因素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或演员沉着冷静、机智应对、临危不乱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或演员手风琴艺术表现能力,并最终转化为自信、娴熟驾驭表演的舞台表演能力。模拟教学法也是进行舞台表演前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
7.练习指导法。练习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反复训练,最终形成演奏技能,巩固所学音乐知识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个教学阶段。使用练习指导法时,教师应先提出练习的要求,明确练习目标,提供简明具体的练习方法。学生则从慢练做起,分小节、分乐句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演奏的成功之处,树立演奏信心,培养正确的音乐感觉。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错误,调整练习思路。通过反复、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练习要领,具备课下独立练习的能力。练习指导法通过课堂教学中检查、讲评学生练习的内容和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与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
8.交谈法。交谈法,是针对一个话题由教师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相关知识和经验展开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交谈的过程中自然的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复调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简单的介绍巴赫的生平以及复调作品在音乐长河中的地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是布置课后作业即查询巴赫的相关材料,准备3首复调作品的音像资料。再次是组织课堂交谈、讨论。由于学生观察的视角不同,每个人准备的讨论材料也不同,丰富的交谈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交谈法时教师应注意三点:(1)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演奏能力。(2)有计划的组织交谈、讨论,及时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交流、探讨相关的内容。(3)及时做课后总结,帮助学生为演奏提供理论基础。
9.观摩鉴赏法。观摩鉴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聆听CD、观看DVD、观摩音乐会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赏、观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使他们获得生动实际的教育。使用该方法前,教师应为学生介绍本次观摩的内容及相关背景知识,提示学生在观摩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观摩后要回答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观摩、思考。观摩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分析总结,还可以通过比较与鉴别巩固从观摩鉴赏中获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