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伴奏的教学
手风琴以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以及音量与力度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活跃在音乐会或其他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它们不仅可以独奏、重奏,还可以参加室内乐,且担任伴奏角色也较为多见。手风琴伴奏的范围很广,包括为独唱、重唱、合唱伴奏,为管乐、民乐等器乐伴奏,还可以为诗歌朗诵、舞蹈、歌剧排练等艺术形式伴奏。其伴奏方式通常分为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所谓正谱伴奏,是按照已有的伴奏谱,经过练习后再与声乐或器乐合作的一种伴奏形式。正规的伴奏谱在和声、织体、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已有周密的安排且较为严谨。即兴伴奏,则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根据伴奏曲目的风格、调性、调式、节奏、表现内容以及演唱(奏)者的具体特点,即兴进行的一种伴奏形式。在伴奏实践中即兴伴奏极为普遍。
手风琴伴奏是汇集了演奏者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越来越多的音乐类院校都认识到了手风琴伴奏的重要性,也开设了手风琴伴奏课,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手风琴伴奏教材,于是把手风琴教学的重点偏向培养手风琴技巧与演奏上,在学生的演奏技能、技巧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使学生的手风琴演奏水平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能够适应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以及胜任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手风琴伴奏的前奏往往起到预示主题的作用,它可以营造音乐氛围,确定调性、速度、风格,引导表演者投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在表演中,手风琴伴奏的意义在于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丰富和声、补充旋律或强化节奏感,和表演者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这时的伴奏者和表演者要同呼吸共命运,心有灵犀的彼此配合。特别是在表演者演唱(奏)的间隙,手风琴伴奏通常会以对答、呼应、重复等方式帮助表演深化、转折,推动音乐进入高潮。当演唱(奏)即将结束时,手风琴伴奏者要根据作品结束的风格确定伴奏方式。如是豪迈大气的结尾就要使用震音的方式,持续的加大音量,帮助演唱(奏)者将乐曲推向高潮,并在高潮状态结束。如是恬静舒缓的结尾则可以在演唱(奏)结束时增加几小节尾声,使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结束时可慢慢渐弱,创造出意犹未尽的气氛和效果。
在众多的音乐作品当中,很多作品都需要伴奏,伴奏与主奏(唱)在音乐表演的分量上、音量上虽有主次之分,但在表演的过程中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二者完美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手风琴伴奏者不仅需要有娴熟的演奏技巧,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理解力、把握能力和处理能力,更需要随时观察演唱(奏)者的表演状态。因此,手风琴伴奏能力是手风琴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